皮瓣血流阻断锻炼装置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9756751发布日期:2020-01-21 22:28阅读:367来源:国知局
皮瓣血流阻断锻炼装置的制作方法

本实用新型涉及医疗器械领域,特别是涉及一种皮瓣血流阻断锻炼装置。



背景技术:

在创伤修复外科临床治疗过程中,经常可见局部软组织缺损,而周围条件不能完成创面封闭修复,此时,必须运用远处转移带蒂组织瓣进行创面封闭修复。皮瓣转移覆盖创面后,逐步与创面基底及周围组织重新建立血液循环,所需时间一般2-3周,之后则必须阻断皮瓣蒂部来源的血液供应,使转移皮瓣依靠创面基底及周围组织建立的血液循环存活。最终将皮瓣蒂部离断,转移组织成活,修复创面。

其中,皮瓣血流阻断锻炼极为关键,其决定着整个治疗方案的成功与否。目前皮瓣蒂部血流阻断锻炼方法是:采用医用血管钳或肠钳进行钳夹阻断血流。然而,采用医用血管钳或肠钳进行钳夹阻断血流,具有以下缺陷:1.锻炼过程中蒂部疼痛严重,患者往往不能耐受,需要应用止痛药;2.操作过程相对复杂,需要有丰富经验医生操作;3.皮瓣尚未与创面基底和周围组织建立血运,而蒂部血运已经过早的阻断,转移组织出现部分甚至全部坏死,手术治疗效果不佳。



技术实现要素:

为了解决上述问题,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提供一种皮瓣血流阻断锻炼装置,以解决现有技术对患者的组织损伤大且无法稳定地控制阻断压力的问题。

基于此,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皮瓣血流阻断锻炼装置,包括固定部件和束带,所述固定部件上设有与其转动连接的凸轮以及与所述凸轮的外周面相对设置的限位板,所述限位板上开设有多个第一限位孔,所述束带的固定端固定连接于所述固定部件或限位板,所述束带的自由端穿过所述第一限位孔并延伸至所述限位板和所述凸轮的外周面之间。

作为优选的,还包括弹性垫板,所述弹性垫板上开设有多个第二限位孔,所述弹性垫板设在所述限位板上,所述第二限位孔和第一限位孔的数量相等且位置一一对应。

作为优选的,所述限位板的顶面与所述凸轮的外周面相对设置,所述弹性垫板设在所述限位板的底面上。

作为优选的,所述束带的固定端固定连接于所述弹性垫板。

作为优选的,所述弹性垫板上开设有第三限位孔,所述第三限位孔的轴线垂直于所述第二限位孔的轴线,所述束带的固定端穿入所述第三限位孔。

作为优选的,所述限位板上开设有多个第一连接孔,所述弹性垫板上开设有多个第二连接孔,所述第一连接孔和第二连接孔的数量相等且位置一一对应。

作为优选的,所述凸轮上设有拨动件。

作为优选的,所述固定部件上还设有手柄,所述手柄和束带分别位于所述固定部件的两侧。

作为优选的,所述束带为硅胶管。

作为优选的,多个所述第一限位孔沿垂直于所述凸轮的转轴方向布置。

本实用新型的皮瓣血流阻断锻炼装置,其包括固定部件和束带,固定部件上设有与其转动连接的凸轮和与凸轮的外周面相对设置的限位板,凸轮的外周面与限位板的间距会随着凸轮的转动而变化,限位板上开设有多个第一限位孔,束带的自由端根据实际的患者组织量穿入合适的第一限位孔,并延伸至限位板和凸轮的外周面之间,此时束带环抱患者的组织,转动凸轮以迫使限位板和凸轮的外周面夹紧束带的自由端,进而锁止束带,给予患者的组织阻断压力。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皮瓣血流阻断锻炼装置的整体结构示意图;

图2是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皮瓣血流阻断锻炼装置的本体的立体结构示意图之一;

图3是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皮瓣血流阻断锻炼装置的本体的立体结构示意图之二;

图4是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皮瓣血流阻断锻炼装置的限位板的结构示意图。

其中,1、本体;11、固定部件;111、手柄;12、凸轮;121、拨动件;13、限位板;131、第一限位孔;132、第一连接孔;2、束带;3、弹性垫板;31、第二限位孔;32、第三限位孔;33、第二连接孔;4、紧固件。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附图和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的具体实施方式作进一步详细描述。以下实施例用于说明本实用新型,但不用来限制本实用新型的范围。

结合图1至图4所示,示意性地显示了本实用新型的皮瓣血流阻断锻炼装置,其包括本体1和束带2,本体1还包括固定部件11以及设在固定部件11上的凸轮12和限位板13,其中,凸轮12与固定部件11转动连接,限位板13与凸轮12的外周面相对设置,即限位板13垂直于凸轮12的转轴,使得限位板13与凸轮12的外周面的间距会随着凸轮12的转动而改变。限位板13上开设有多个第一限位孔131,束带2的固定端固定连接于本体1。束带2的自由端可根据实际的患者组织量穿入合适的第一限位孔131,并延伸至限位板13和凸轮12的外周面之间,此时束带2环抱患者的组织,转动凸轮12以迫使限位板13和凸轮12的外周面夹紧束带2的自由端,进而锁止束带2,给予患者的组织阻断压力。优选的,束带2可采用医用硅胶管或医用橡胶管,由于医用硅胶管或医用橡胶管具有弹性,因此能够减轻其对组织的损伤,缓解患者锻炼治疗过程中的疼痛。优选的,多个第一限位孔131沿垂直于凸轮12的转轴方向布置。

如图2、图3和图4所示,该装置还包括弹性垫板3,弹性垫板3上开设有多个第二限位孔31,弹性垫板3固定在限位板13上,具体地,限位板13的顶面与凸轮12的外周面相对设置,而弹性垫板3设在限位板13的底面上。其中,第一限位孔131和第二限位孔31的数量相等且位置一一对应,束带2的自由端可穿过第一限位孔131和第二限位孔31。弹性垫板3上开设有第三限位孔32,第三限位孔32的轴线垂直于第二限位孔31的轴线,束带2的固定端穿入第三限位孔32中,且束带2和第三限位孔32为过盈配合,以此将束带2的固定端连接在弹性垫板3上。为了便于更换弹性垫板3,限位板13上开设有多个第一连接孔132,弹性垫板3上开设有多个第二连接孔33,第一连接孔132和第二连接孔33的数量相等且位置一一对应,第一连接孔132和第二连接孔33通过螺栓等紧固件4紧固连接,同时,拧紧上述螺栓等紧固件4还可挤压迫使弹性垫板3产生形变,进而使第三限位孔32的孔径缩小,以夹紧束带2的固定端。

凸轮12上还设有拨动件121,拨动件121便于用户拨动凸轮12以使凸轮12相对固定部件11转动。固定部件11上还设有手柄111,手柄111和束带2分别位于固定部件11的两侧。

综上所述,本实用新型的皮瓣血流阻断锻炼装置,其包括固定部件11和束带2,固定部件11上设有与其转动连接的凸轮12和与凸轮12的外周面相对设置的限位板13,凸轮12的外周面与限位板13的间距会随着凸轮12的转动而变化,限位板13上开设有多个第一限位孔131,束带2的自由端根据实际的患者组织量穿入合适的第一限位孔131,并延伸至限位板13和凸轮12的外周面之间,此时束带2环抱患者的组织,转动凸轮12以迫使限位板13和凸轮12的外周面夹紧束带2的自由端,进而锁止束带2,给予患者的组织阻断压力。

以上所述仅是本实用新型的优选实施方式,应当指出,对于本技术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来说,在不脱离本实用新型技术原理的前提下,还可以做出若干改进和替换,这些改进和替换也应视为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