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股动脉穿刺术后膝部固定装置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9712447发布日期:2020-01-17 18:59阅读:313来源:国知局
一种股动脉穿刺术后膝部固定装置的制作方法

本实用新型涉及辅助医疗器械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股动脉穿刺术后膝部固定装置。



背景技术:

股动脉穿刺手术后,术侧下肢需要伸直制动12小时。大部分患者需要医护人员或家属在床边的监督,易造成患者陪护人员的疲劳。自制力强的患者不敢移动,影响了睡眠质量,且病人晚上在睡眠中会模模糊糊进行屈髋、屈膝,失去血管介入检测治疗的要求,容易引起出血,血肿,血供不足等并发症。现在也有使用固定支架的,通过外部的器械来帮助患者保持伸直制动达到一定的时间。不过目前的这类固定支架又完全限制了患者运动,在治疗允许范围内的小幅运动也不被允许。患肢长时间制动使身体处于一种强迫体位,背部肌肉不能松弛,部分肌群长时间处于紧张状态,疲劳性损伤致腰背酸痛,肢体麻木。



技术实现要素:

针对上述问题,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股动脉穿刺术后膝部固定装置。

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采用了如下技术方案:

一种股动脉穿刺术后膝部固定装置,包括第一固定部、第二固定部、连接带以及相互配合的第一绑带和第二绑带;所述连接带连接所述第一固定部和所述第二固定部,所述第一绑带固定连接在所述第一固定部上,所述第二绑带固定连接在所述第二固定部上。

所述第一固定部和所述第二固定部结构相同,所述第一固定部包括第一固定板、第二固定板和第三固定板,所述第二固定板的两端分别与所述第一固定板和所述第二固定板铰接,所述第一固定板的两侧分别设有相对的第三绑带和第一固定环,所述第三固定板的两侧分别设有相对的第四绑带和第二固定环,所述第三绑带与所述第四绑带同侧,所述第一固定环与所述第二固定环同侧,所述第二固定板为弧形,所述第二固定板上表面的高度所述第一固定板以及所述第三固定板上表面的高度,所述第一固定板和所述第三固定板可旋转弯折的角度不超过30度,所述第一固定板和所述第三固定板旋转弯折的方向朝向所述第二固定板的下方。

优选地,所述第一固定板、所述第二固定板以及所述第三固定板内均设有凹槽,所述凹槽内铺设有等厚度的记忆棉。

优选地,所述连接带两端分别连接在所述第一固定部以及所述第二固定部的第二固定板上。

优选地,所述第一绑带固定连接在所述第一固定部的第二固定板上且与所述连接带相对,所述第二绑带固定连接在所述第二固定部的第二固定板上且与所述连接带相对。

优选地,所述第一绑带和所述第二绑带上设有相互配合的魔术贴。

优选地,所述第三绑带和所述第四绑带的外侧均设有魔术贴或者卡扣。

优选地,所述第三绑带和所述第四绑带的内侧均设有毛垫。

优选地,所述第一绑带以及所述第二绑带的长度大于所述第三绑带与所述第四绑带的长度。

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为:结构简单,拆装方便,且能够折叠收纳,节省收纳空间;第二固定板为弧形,更贴合膝关节处的人体结构,第一固定板和第三固定板能够像下弯折,能允许患者下肢早治疗允许范围内的小幅运动,结构更加合理,能在满足治疗效果的前提下节省人力物力,提高患者的术后休息质量。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的一种股动脉穿刺术后膝部固定装置的结构示意图;

图2为本实用新型的一种股动脉穿刺术后膝部固定装置的侧视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为使对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构造、特征、及其功能有进一步的了解,兹配合实施例详细说明如下。

请结合参照图1和图2,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股动脉穿刺术后膝部固定装置,包括第一固定部1、第二固定部2、连接带3以及相互配合的第一绑带4和第二绑带5;连接带3连接第一固定部1和第二固定部2,第一绑带4固定连接在第一固定部1上,第二绑带5固定连接在第二固定部2上。

第一固定部1和第二固定部2结构相同,第一固定部1包括第一固定板6、第二固定板7和第三固定板8,第二固定板7的两端分别与第一固定板6和第二固定板7铰接,第一固定板6的两侧分别设有相对的第三绑带9和第一固定环10,第三固定板8的两侧分别设有相对的第四绑带11和第二固定环12,第三绑带9与第四绑带11位于第一固定部1一侧,第一固定环10与第二固定环12位于第一固定部1的另一侧,第二固定板7为弧形,第二固定板7上表面的高度第一固定板6以及第三固定板8上表面的高度,第一固定板6和第三固定板8可旋转弯折的角度不超过30度,第一固定板6和第三固定板8旋转弯折的方向朝向第二固定板7的下方。

使用时,将固定装置平铺在床上,将患者的双腿分别放在第一固定部1和第二固定部2上,将第二固定板7移动到患者膝关节正下方,第一固定板6和第三固定板8分别放置在患者大腿与小腿靠近膝关节处,将第三绑带9穿过第一固定环10绑紧固定,将第四绑带11穿过第二固定环12绑紧固定,从而将患者的腿部固定在固定装置上,将第一固定部1和第二固定部2弯折,由于弯折的极限角度不超过30度,到达极限位置后停止,然后将第一绑带4和第二绑带5绕过床板,在床板下方绑紧固定,如此能保证膝关节能在治疗允许的范围内,小范围活动,若在平放时直接绑紧第一绑带4和第二绑带5,则无法使第一固定部1和第二固定部2弯折,达不到小范围活动弯曲腿部的目的;本实用新型结构简单,使用方便,能提高患者的舒适度,拆装方便,且能够折叠收纳,节省收纳空间;第二固定板7为弧形,更贴合膝关节处的人体结构,第一固定板6和第三固定板8能够像下弯折,能允许患者下肢在治疗允许范围内的小幅运动,结构更加合理,能在满足治疗效果的前提下节省看护的人力物力,提高患者的术后休息质量。

优选地,第一固定板6、第二固定板7以及第三固定板8内均设有凹槽,凹槽内铺设有等厚度的记忆棉,凹槽能进一步将腿部固定,避免腿部侧滑;凹槽内的记忆棉能够提高第一固定部1和第二固定部2的舒适度,同时能适应腿部轮廓线条,进一步提高患者的舒适度。

优选地,连接带3两端分别连接在第一固定部1以及第二固定部2的第二固定板7上;即在膝关节对应位置处固定,能提高固定效果,降低膝关节的活动范围。

优选地,第一绑带4固定连接在第一固定部1的第二固定板7上且与连接带3相对,第二绑带5固定连接在第二固定部2的第二固定板7上且与连接带3相对;即在膝关节对应位置处固定,能提高固定效果,降低膝关节的活动范围。

优选地,第一绑带4和第二绑带5上设有相互配合的魔术贴;能在第一绑带4和第二绑带5绑紧时降低难度,直接粘贴即可,降低操作难度,且节约操作时间。

优选地,第三绑带9和第四绑带11的外侧均设有魔术贴或者卡扣,魔术贴或者卡扣固定能降低操作难度,节省操作时间。

优选地,第三绑带9和第四绑带11的内侧均设有毛垫,能够在绑紧患者腿部时增加舒适度。

优选地,第一绑带4以及第二绑带5的长度大于第三绑带9与第四绑带11的长度,由于第三绑带9和第四绑带11仅需要捆绑腿部,而第一绑带4和第二绑带5需要绕道床板下方固定,故第一绑带4和第二绑带5需要较长的长度。

由上所述,本实用新型的一种股动脉穿刺术后膝部固定装置,结构简单,拆装方便,且能够折叠收纳,节省收纳空间;第二固定板为弧形,更贴合膝关节处的人体结构,第一固定板和第三固定板能够像下弯折,能允许患者下肢早治疗允许范围内的小幅运动,结构更加合理,能在满足治疗效果的前提下节省人力物力,提高患者的术后休息质量。

本实用新型已由上述相关实施例加以描述,然而上述实施例仅为实施本实用新型的范例。必需指出的是,已揭露的实施例并未限制本实用新型的范围。相反地,在不脱离本实用新型的精神和范围内所作的更动与润饰,均属本实用新型的专利保护范围。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