可折叠便携式颈托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20421041发布日期:2020-04-17 17:59阅读:678来源:国知局
可折叠便携式颈托的制作方法

本实用新型属于脊柱医疗器械领域,具体涉及一种可折叠便携式颈托。



背景技术:

对于颈椎退变性疾病的人群,其中90%的患者仍以保守治疗为主,只有少部分出现严重症状者需手术干预。但无论保守治疗还是手术干预,其中外固定的制动都是临床疗效的重要手段,所以对于出现颈椎疾患的人群,特别是长时间伏案工作或者久站久坐的人群,保证佩戴颈托具备一定的时间尤为重要,也是重要的治疗手段。

目前市场上的颈托种类繁多,体积较大、笨重,对于很多上班族和经常出差的人群,携带极为不方便,严重影响了这类人群的颈托佩戴时间,导致临床疗效大打折扣,所以如何克服颈托的携带问题显得尤为重要。

为了解决颈托不方便携带的问题,专利号为cn208176620u以及专利号为205814508u的实用新型专利分别公开了一种可折叠的颈托,但前者所公开的可折叠颈托主要包括下巴托、伸缩杆、锁骨固定台、脖后固定板、枕骨固定托、后背固定托以及连接板,该颈托的组成部件多,主要适用于国防军事演习、城市反恐训练或战场上等人员颈椎或颈部收到创伤时的急救处理,不适用于颈椎的日常护理;后者专利所公开的可折叠颈托为弹力面料颈托,为了实现其性能,颈托厚度设计较大,折叠后体积依然很大,携带依然不变。



技术实现要素:

本实用新型是为解决上述问题而进行的,对现有技术中的轻便式塑料颈托进行改进,提供了一种可折叠便携式颈托,具体技术方案如下:

本实用新型提供的可折叠便携式颈托具有这样的技术特征:包括颈托本体,由宽度相同的多个单片组成,相邻两个单片之间以可打开和闭合的方式连接,并且相邻两个单片的接触端为相互配合的弧边;固定带,共两片,分别固定安装在第一以及最后一个单片的游离侧上,并且分别带有相互配合的固定扣。

在本实用新型中的可折叠便携式颈托中,颈托本体的结构形式类似古代竹简,展开时颈托本体整体近似水平;卷绕后相邻两片单片之间紧密接触,使得颈托本体整体呈圆环状。

本实用新型中的颈托本体通过3d打印制作,单片优选轻便透气的发泡棉,方便使用者携带和在炎热环境下使用透气。

进一步,在本实用新型提供的可折叠便携式颈托中,还包括缓冲套,长度与颈托本体的周长相同,在颈托本体被使用时套在颈托本体上。缓冲套的设计一是为了提高患者的体感舒适性,二来也缓解了直接佩戴颈托本体容易脏的问题。

进一步,在本实用新型提供的可折叠便携式颈托中,相邻两个单片之间通过铰链连接,或者相邻两个单片之间通过间隔设置的两根柔性宽带连接,并且相邻两片单片的外边缘一体成型,以实现相邻两个单片之间以可打开和闭合的方式连接。

进一步,在本实用新型提供的可折叠便携式颈托中,单片的个数为8~10片。

进一步,在本实用新型提供的可折叠便携式颈托中,每片单片的高度相同或不同。高度相同时,颈托本体的功能相对简单;当高度设计为不同时,使得颈托本体能够与人体颈部构造适配,患者的使用舒适度好,此时缓冲套的形状也应与颈托本体适配。

进一步,在本实用新型提供的可折叠便携式颈托中,单片上设置有多个镂空孔,既减轻颈托的重量,又能进一步增加透气性。

进一步,在本实用新型提供的可折叠便携式颈托中,弧边的弧度为10~15°,利于颈托本体被卷成圆形时相邻两片单片贴合自然。

进一步,在本实用新型提供的可折叠便携式颈托中,每片单片的厚度为7~10mm。

进一步,在本实用新型提供的可折叠便携式颈托中,颈托本体的上下边缘根据人体工学进行贴合设计,当然由于单片采用发泡棉制备,质地较软,上下边缘也可以设计成平面状或略带弧形,不会对佩戴舒适性造成太大影响。

实用新型的作用与效果

根据本实用新型提供的可折叠便携式颈托,由于颈托本体由宽度相同的多个单片组成,相邻两个单片之间之间以可打开和闭合的方式连接,并且相邻两个单片的接触端为相互配合的弧边,使得本实用新型中的颈托在使用时能够近似呈环状,不使用时能够像竹简那样卷绕折叠,从而减小了其体积,患者将其折叠后可随身携带,从而很好的保证了患者因携带不便造成的时间佩戴不足的问题,进而确保了临床疗效,适用于颈椎病、颈椎术后、颈椎亚健康的人群。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可折叠便携式颈托的结构示意图;

图2是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单片的一种连接形式示意图;

图3是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单片的第二种连接形式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实施例和附图对本实用新型进行详细描述。但下列实施例不应看作对本实用新型范围的限制。

图1是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可折叠便携式颈托的结构示意图。

本实施例中的可折叠便携式颈托适用于颈椎病、颈椎术后、颈椎亚健康的人群。如图1所示,可折叠便携式颈托100包括颈托本体1、固定带2以及缓冲套3。使用时颈托本体1近似呈环状,固定带2固定设置在颈托本体1的左右两端,将颈托本体固定在使用者颈后部,缓冲套3套在颈托本体1上,直接和患者皮肤接触。

颈托本体1的结构形式类似古代竹简,可展开可卷绕,由宽度相同的多个单片11组成,优选为8~12片。相邻两个单片之间可采用图1中的铰链12的连接方式或图2中的柔性宽带13的连接方式。此外,相邻两个单片11的接触端为相互配合的弧边111,弧边的弧度为10~15°,使得在颈托本体1被使用时,一来增加了单片间的接触紧密度,二来能够让单片呈现一定的弧度,进而提高颈托本体的佩戴舒适性。

如图2所示,铰链12为3d打印的合页,将相邻两片单片连接起来。当颈托本体展开时铰链打开,使得颈托本体整体近似呈平面;当颈托本体卷绕后,铰链闭合,相邻两片单片之间紧密接触,使得颈托本体整体呈圆环状。

如图3所示,柔性宽带13为两根,在该种连接方式下,为了增加单片的连接紧固度,相邻两片单片的外边缘一体成型,不分隔开。当颈托本体展开时柔性宽带伸展,使得颈托本体整体近似呈平面;当颈托本体卷绕后,柔性宽带卡在两个单片之间。

本实施例中,颈托本体1通过3d打印制作,单片11优选轻便透气的发泡棉,方便使用者携带和在炎热环境下使用透气;铰链12优选塑料材质,厚度越薄越好;柔性宽带13可选用柔性塑料薄片,也可同样采用发泡棉材料。

本实施例中,每片单片11的厚度为7~10mm,高度可设计成相同,也可不同。高度相同时,颈托本体的功能相对简单;当高度设计为不同时,使得颈托本体能够与人体颈部构造适配,患者的使用舒适度好,此时缓冲套的形状也应与颈托本体适配。每片单片11上设置有多个镂空孔112,这些镂空孔既减轻颈托的重量,又能进一步增加透气性。

另外,颈托本体的上下边缘根据人体工学进行贴合设计,当然由于单片采用发泡棉制备,质地较软,上下边缘也可以设计成平面状或略带弧形,不会对佩戴舒适性造成太大影响。

固定带2共两片,分别固定安装在第一以及最后一个单片的游离侧上,并且分别带有相互配合的固定扣。

缓冲套3的长度与颈托本体1的周长相同,在颈托本体被使用时套在颈托本体上。缓冲套的设计一是为了提高患者的体感舒适性,二来也缓解了直接佩戴颈托本体容易脏的问题。

本实施例中的颈托在不使用时能够像竹简那样卷绕折叠,从而减小了其体积,患者将其折叠后可随身携带,从而很好的保证了患者因携带不便造成的时间佩戴不足的问题,进而确保了临床疗效,特别适用于上班族和经常出差的人群。

以上显示和描述了本实用新型的基本原理、主要特征和本实用新型的优点。本行业的技术人员应该了解,本实用新型不受上述实施例的限制,上述实施例和说明书中描述的只是说明本实用新型的原理,在不脱离本实用新型精神和范围的前提下本实用新型还会有各种变化和改进,这些变化和改进都落入要求保护的本实用新型范围内。本实用新型要求保护范围由所附的权利要求书及其等同物界定。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