护腰带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20392334发布日期:2020-04-14 20:18阅读:1836来源:国知局
护腰带的制作方法

本实用新型涉及医疗保健用品技术领域,尤其是涉及一种护腰带。



背景技术:

在医疗上,对于骨折的急救现场,往往需要对伤员的身形加以支撑和固定,防止搬运伤员时加重伤员的损伤;其中,对于腰椎骨折的伤员,一般使用护腰带对伤员的腰椎进行支撑,对于腰椎骨折的患者,在康复期往往也需要借助护腰带等外部辅助装置来矫正伤员的身形,以防止腰椎骨折处移位,从而便于受伤处快速愈合。

另外,在日常生活中,护腰带同样具有重要作用:1、对腰部和腹部的肌肉施加压力,加强肌肉力量,调节运动时的受力平衡;2、对腰部提供支撑力,减轻腰部肌肉受力,保护腰部不会扭伤或酸疼,避免意外伤害;3、对腰部进行保温,如运动员进行体育运动或普通人进行体育锻炼时,防止腰部受凉而导致的腰酸、痉挛或胃部不适等。

护腰带一般包括本体和加力带,且本体上设置有拉环;加力带沿长度方向包括相对应的第一端和第二端,其中,第一端与本体固定,第二端穿过拉环。将本体缠绕于腰部后,通过拉紧或者放松第二端,令加力带沿拉环滑动,以延长或者缩短第二端和拉环之间的距离,从而实现了本体对腰部松紧度的调节。然而,加力带沿拉环滑动的过程中与拉环之间具有摩擦,缩短了加力带和拉环的使用寿命,且令加力带的拉动不流畅。

因此,本申请针对上述问题提供一种新的护腰带。



技术实现要素: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护腰带,以缓解现有的护腰带存在的加力带的寿命较短,且加力带的拉动不流畅的技术问题。

基于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护腰带,包括腰带本体和加力组件;

所述加力组件包括加力带和滑扣;

所述滑扣设置于所述腰带本体上,所述滑扣上枢接有转辊;

所述加力带沿其长度方向包括相对应的第一端和第二端,所述第一端固接于所述腰带本体,所述第二端绕过所述转辊,并与所述腰带本体可拆卸连接。

在上述技术方案中,进一步地,本实用新型所述滑扣还包括轴和固接于所述腰带本体的架体;

所述轴固接于所述架体,所述转辊套设于所述轴,且能够相对所述轴自由转动。

在上述任一技术方案中,进一步地,本实用新型所述加力组件包括两个所述加力带和两个所述滑扣,且两个所述加力带均设置于所述腰带本体沿长度方向的同一侧;

两个所述滑扣分别与两个所述加力带一一对应。

在上述任一技术方案中,进一步地,本实用新型所述加力带的第二端设置有第一连接件,所述腰带本体上设置第二连接件,且所述第一连接件和所述第二连接件可拆卸连接。

在上述任一技术方案中,进一步地,本实用新型所述第一连接件为魔术贴的子贴,所述第二连接件为魔术贴的母贴;

所述魔术贴的母贴具有长度,且所述母贴的长度方向与所述腰带本体的长度方向一致。

在上述任一技术方案中,进一步地,本实用新型所述加力组件有两组,且两组所述加力组件对称地分布于所述腰带本体沿长度方向的两侧。

在上述任一技术方案中,进一步地,本实用新型所述腰带本体包括支撑部、第一护带和第二护带;

所述第一护带和所述第二护带对称的设置于所述支撑部的两侧;所述滑扣设置于所述支撑部上,所述加力带的第一端固接于所述第一护带,所述第二端与所述第一护带可拆卸连接。

在上述任一技术方案中,进一步地,本实用新型所述支撑部内设置有腔体,所述腔体内设置有支撑板;

所述支撑板为低温热塑板。

在上述任一技术方案中,进一步地,本实用新型所述的护腰带,还包括连接带;所述连接带沿其长度方向包括相对应的第三端和第四端;所述第三端固接于所述支撑部,所述滑扣固接于所述第四端;所述连接带和/或所述加力带为松紧带。

在上述任一技术方案中,进一步地,本实用新型所述架体上还设置有连接边;

所述连接边与所述轴的轴线平行;

所述第四端绕过所述连接边并固接于所述支撑部。

采用上述技术方案,本实用新型具有如下有益效果:

本实用新型的护腰带的使用方法如下:将腰带本体缠绕于腰部之后,将加力带的第二端与腰带本体拆卸,并将第二端向远离滑扣的方向拉动,以增加滑扣和第二端之间的距离,并将第二端与腰带本体之间连接,令加力带对腰带本体进行加力,提高了腰带本体的松紧程度,从而腰带本体缠绕于腰部更紧密,以适应于腰围较小的用户;相反的,将第二端向靠近滑扣的方向松动,以减小滑扣和第二端之间的距离,并将第二端与腰带本体之间连接,从而减小了腰带本体的松紧程度,因此减小了加力带对腰带本体的加力作用,令腰带本体缠绕于腰部较松,以适应于腰围较大的用户。

其中,当将加力带的第二端拉紧或者放松时,加力带在滑扣内沿转辊滑动,由于转辊枢接于滑扣上,使得加力带与滑扣之间的摩擦形式为滚动摩擦,相比于现有技术中加力带与拉环之间为滑动摩擦来说,减小了加力带与滑扣之间的摩擦力,因而减小了加力带和滑扣之间的相互磨损,延长了加力带和滑扣的使用寿命,且令加力带的拉动更省力、流畅。

本实用新型的附加方面和优点将在下面的描述部分中变得明显,或通过本实用新型的实践了解到。

附图说明

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例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应当理解,以下附图仅示出了本实用新型的某些实施例,因此不应被看作是对范围的限定,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他相关的附图。

图1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护腰带的主视图;

图2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护腰带的后视图;

图3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护腰带的滑扣的主视图;

图4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护腰带的支撑板的主视图。

图标:1-腰带本体;11-支撑部;12-第一护带;13-第二护带;

2-滑扣;21-架体;22-轴;23-转辊;24-连接边;

3-支撑板;4-连接带;5-加力带;

61-第一连接件;62-第二连接件。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将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是本实用新型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实用新型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实用新型保护的范围。

在本实用新型的描述中,需要说明的是,术语“上”、“下”、“内”、“外”等指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为基于附图所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仅是为了便于描述本实用新型和简化描述,而不是指示或暗示所指的装置或元件必须具有特定的方位、以特定的方位构造和操作,因此不能理解为对本实用新型的限制。此外,术语“第一”、“第二”仅用于描述目的,而不能理解为指示或暗示相对重要性。

在本实用新型的描述中,需要说明的是,除非另有明确的规定和限定,术语“连接”应做广义理解,例如,可以是固定连接,也可以是可拆卸连接,或一体地连接;可以是直接相连,也可以通过中间媒介间接相连,可以是两个元件内部的连通。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而言,可以具体情况理解上述术语在本实用新型中的具体含义。

实施例

参见图1-图4所示,本实施例提供一种护腰带,该护腰带包括腰带本体1和加力组件;其中,该加力组件包括加力带5和滑扣2;滑扣2设置于腰带本体1上,且滑扣上枢接有转辊23。

加力带5沿其长度方向包括相对应的第一端和第二端,第一端固接于腰带本体1,第二端绕过转辊23,并与腰带本体1可拆卸连接。

该护腰带的使用方法如下:将腰带本体1缠绕于腰部之后,将加力带5的第二端与腰带本体1拆卸,并将第二端向远离滑扣2的方向拉动,以增加滑扣2和第二端之间的距离,并将第二端与腰带本体1之间连接,令加力带5对腰带本体1进行加力,提高了腰带本体1的松紧程度,从而腰带本体1缠绕于腰部更紧密,以适应于腰围较小的用户;相反的,将第二端向靠近滑扣2的方向松动,以减小滑扣2和第二端之间的距离,并将第二端与腰带本体1之间连接,从而减小了腰带本体1的松紧程度,因此减小了加力带5对腰带本体1的加力作用,令腰带本体1缠绕于腰部较松,以适应于腰围较大的用户。

其中,当将加力带5的第二端拉紧或者放松时,加力带5在滑扣2内沿转辊23滑动,由于转辊枢接于滑扣上,使得加力带5与滑扣2之间的摩擦形式为滚动摩擦,相比于现有技术中加力带与拉环之间为滑动摩擦来说,减小了加力带5与滑扣2之间的摩擦力,因而减小了对加力带5和滑扣2之间的相互磨损,延长了加力带5和滑扣2的使用寿命,且令加力带5的拉动更省力、流畅。

优选地,参见图3所示,本实施例中,滑扣2还包括轴22和固接于腰带本体1的架体21;轴22固接于架体21,转辊23套设于轴22,且能够相对轴22自由转动。

通过加力带5绕过转辊23的设置,当拉动或者松开第二端时,加力带5在转辊23上滑动,带动转辊23在轴22上转动,从而令加力带5和转辊23之间为滚动摩擦,减小了加力带5的磨损。

可选地,架体21与腰带本体1之间通过缝合、粘接等方式连接,但是不限于以上方式。

优选地,加力组件包括两个加力带5和两个滑扣2,且两个加力带5均设置于腰带本体1沿长度方向的同一侧;两个滑扣2分别与两个加力带5一一对应。通过加力组件包括两个加力带5,以提高加力组件的加力程度,进一步增强了护腰带缠绕于腰部的松紧程度,令护腰带绕设于腰部更可靠,且对腰部的压力和支撑作用进一步增大。

优选地,参见图1所示,加力带5的第二端设置有第一连接件61,腰带本体1上设置有第二连接件62,且第一连接件61和第二连接件62可拆卸连接,实现了第二端与腰带本体1可拆卸连接。

优选地,第二连接件62设置于腰带本体1的边缘,以增大加力带5松紧调节范围,从而令护腰带能够适用于更多不同腰围的用户群。

可选地,第一连接件61为按扣的子扣,第二连接件62为按扣的母扣;或者,第一连接件61为扣眼,第二连接件62为纽扣;或者第一连接件61为魔术贴的子贴,第二连接件62为魔术贴的母贴。

优选地,第一连接件61为魔术贴的子贴,第二连接件62为魔术贴的母贴;魔术贴的母贴具有长度,且母贴的长度方向与腰带本体1的长度方向一致。

这样的设置,便于第一连接件61和第二连接件62的连接或者拆卸,且令加力带5的第二端能够连接于腰带本体1上的范围较大,进一步便于调节加力带5的松紧程度。

优选地,参见图1所示,加力组件有两组,且两组加力组件对称地分布于腰带本体1沿长度方向的两侧。也即,该护腰带的加力带5有四条。该护腰带通过将加力带5设置为四条,使护腰带对腰部的固定效果增强。另外,通过两个加力组件对称的设置于腰带本体1的两端,用户能够同时调节两个加力组件,令腰带本体1的松紧程度调节更快捷、方便。

优选地,参见图2所示,腰带本体1包括支撑部11、第一护带12和第二护带13;第一护带12和第二护带13对称的设置于支撑部11的两侧;滑扣2设置于支撑部11上,加力带5的第一端固接于第一护带12,第二端与第一护带12可拆卸连接。

使用时,支撑部11与腰部相对应,通过第一护带12和第二护带13分别从腰部两侧绕设于腰部,实现对腰部的支撑。

加力带5的第一端固接于第一护带12,第二端绕过滑扣2后,并与第一护带12可拆卸连接,且滑扣2设置于支撑部11上,通过这样的设置,令第一端和第二端均设置于滑扣2的同一侧,从而加力带5为双层结构,通过拉动或者松开第二端,令加力带5的第二端与滑扣2的距离呈双倍增加或者减小,用户使用更省力、方便,且令加力带5对腰带本体1的加力作用进一步增强。

现有技术中,护腰带里面固定腰部的支撑板的形状固定不变,人们只能使用护腰带的其中一面,而且这种护腰带只能适用于腰部形状与护腰带内支撑板的形状相吻合或基本吻合的人。

针对上述问题,本实施例的护腰带中支撑部11内设置有腔体,腔体内设置有支撑板3;其中,支撑板3为低温热塑板。低温热塑板是一种特殊合成的高分子聚酯,经一系列物理和化学方法处理而成的新型的医用材料,该材料加热软化后具有良好的塑型效果和形状记忆功能。因此,低温热塑板制作的支撑板3,在短时间加热后可变软,并通过服帖在腰上而冷却成形,以适用于对腰椎的固定和支撑保护,操作简单、固定方便,且能够更服帖地适应于用户的腰部。另外,当对塑型不满意时,可对支撑板进行二次加热或局部加热来再次型塑。因此,本实施例的支撑板3可以反复使用,当其它人使用护腰带时可以重新加热使用。综上所述,本实施例的护腰带适用腰围大小的范围广、通用性强,在家庭中多个成员均需要护腰的时候,大家均可以使用,能够大大节约家庭开支。

优选地,参见图4所示,支撑板3上设置有通气孔,以提高护腰带的透气性,令护腰带的佩戴更舒服。

优选地,参见图1所示,该护腰带,还包括连接带4;连接带4沿其长度方向包括相对应的第三端和第四端;第三端固接于支撑部11,滑扣2固接于第四端;连接带4和加力带5均为松紧带。

可选地,连接带4为松紧带;或者,加力带5为松紧带。

也就是说,滑扣2通过连接带4固接于支撑部11,通过将连接带4设置为松紧带,令滑扣2连接于支撑部11的距离可以调节,便于调节加力带5的第二端与支撑部11之间的距离,从而实现了调节腰带本体1的松紧程度。

优选地,参见图3所示,架体21上还设置有连接边24;连接边24与轴22的轴线平行;连接带4的第四端绕过连接边24并固接于支撑部11。

也就是说,连接带4通过穿过滑扣2的方式与滑扣2固接,需要说明的是,连接带4与滑扣2的连接方式不限于此,还可以通过粘接、缝合等方式连接,起只要能够实现连接带4与滑扣2的连接即可。另外,由于连接边24与轴22的轴线平行,令加力带5和连接带4作用于人体腰部更舒适。

最后应说明的是:以上实施例仅用以说明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而非对其限制;尽管参照前述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进行了详细的说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应当理解:其依然可以对前述实施例所记载的技术方案进行修改,或者对其中部分或者全部技术特征进行等同替换;而这些修改或者替换,并不使相应技术方案的本质脱离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技术方案的范围。

此外,本领域的技术人员能够理解,尽管在此所述的一些实施例包括其它实施例中所包括的某些特征而不是其它特征,但是不同实施例的特征的组合意味着处于本实用新型的范围之内并且形成不同的实施例。例如,在上面的权利要求书中,所要求保护的实施例的任意之一都可以以任意的组合方式来使用。公开于该背景技术部分的信息仅仅旨在加深对本实用新型的总体背景技术的理解,而不应当被视为承认或以任何形式暗示该信息构成已为本领域技术人员所公知的现有技术。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