双功能外科辅助工具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20856084发布日期:2020-05-22 21:12阅读:205来源:国知局
双功能外科辅助工具的制作方法

本实用新型涉及医用器械,具体地涉及一种双功能外科辅助工具。



背景技术:

在医学领域中,电外科设备、激光及其它电动工具在手术中得到广泛运用,电外科设备工作时,在电刀笔的电极头的超高温可以帮助外科医生切开患者病变组织并有良好的快速止血作用,其局部温度可超过2000℃,会灼烧蛋白质、脂肪组织、体液可产生烟雾。烟雾中还有大量的有毒有害化学物质,高温还可使溶入组织的药物分解成各种复杂的含多种杂环基团的化学物质,对患者的健康会造成危害,长期吸入这些生化物质必然对医护人员健康造成严重威胁。

吸引器是外科手术中的重要器具,外科手术中的清除积血、积液或烟雾、把持破裂血管的断端,临床急救中的吸痰,妇科手术的人工流产等,都离不开吸引器。因为手术中出血、渗出物、脓液、胸腔脏器中的内容物常常会阻碍手术室视野,为手术带来困难,所以,通常需要吸引器为外科医生提供清晰干净的手术视野。

外科手术中,电凝或电灼烧组织的时候会产生烟雾,同时冲洗伤口或者手术视野出血均需要用吸引器吸引;有时甚至需要同时吸引冲洗液或血液和烟雾,现有的吸引器不能同时实现,通常吸完液体再变换位置吸引烟雾,使操作复杂化,同时也可能会占据其他手术器材的操作空间。因而,亟需一种能够同时吸引液体和烟雾的吸引装置。



技术实现要素:

本实用新型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提供一种双功能外科辅助工具,该双功能外科辅助工具能够同时对液体和烟雾进行吸引,不需要频繁改变位置,降低了对手术操作的影响,提高了手术效率。

为了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双功能外科辅助工具,包括吸引器主体和手柄,所述吸引器主体包括液体吸引管和套设在所述液体吸引管外的能够伸缩的气体吸引管,所述手柄为一端开口的筒体,所述气体吸引管一端与所述手柄的开口端连接,所述手柄内设有贯通该手柄封闭端的输送管,且该手柄上设有控制所述气体吸引管与该手柄外部连接的导通机构,所述输送管包括伸出所述手柄封闭端的用于连接负压装置的管端和与所述液体吸引管连接的连接端口。

优选地,所述导通机构包括位于所述输送管上的通孔和密封件,所述密封件包括与所述通孔密封配合的密封部和与所述密封部连接的连接杆,所述连接杆贯穿所述手柄外壁。

更优选地,所述连接杆为钩形件,且该连接杆的钩形部环绕于所述输送管外侧。

优选地,所述导通机构包括连接管和密封件,所述连接管与所述输送管连通,所述密封件包括与所述连接管密封配合的密封部和与所述密封部连接的连接杆,所述连接杆密封地贯穿所述手柄筒壁。

典型地,所述连接杆设有按压部,且该连接杆上套装有弹簧,所述弹簧位于所述按压部与所述手柄外壁之间。

优选地,所述气体吸引管包括支撑弹簧圈和附着于所述支撑弹簧圈的覆膜层,所述手柄与所述输送管之间形成有密封腔,所述密封腔内设有能够控制所述气体吸引管伸缩的牵引机构。

进一步地,所述牵引机构包括依次连接的牵引丝、牵引件和驱动件;所述牵引丝与所述气体吸引管上的支撑弹簧圈连接。

具体地,所述牵引件包括转轴、套装于所述转轴两端的牵引丝缠绕部和套装于所述转轴上的齿轮,所述液体吸引管上设有适于所述转轴贯穿的径向密封管道,所述转轴的两端分别与所述手柄的内侧壁可转动地连接,所述齿轮位于所述输送管与所述手柄的内侧壁之间;所述驱动件包括与所述齿轮啮合连接的驱动部和操纵部,所述操纵部一端与所述驱动部连接,另一端位于所述手柄外侧。

进一步优选地,所述驱动部为与所述齿轮啮合连接的驱动齿轮,所述操纵部为摇柄,所述驱动齿轮套装在所述摇柄的摇杆上,且所述摇杆与所述输送管的侧壁可转动地连接。

进一步优选地,所述驱动部为能够沿所述手柄长度方向移动的齿条,所述齿条与所述齿轮啮合连接,所述操纵部为操纵柄,所述手柄开设有适于所述操纵部移动的条形孔。

通过上述技术方案,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如下:

在本实用新型的基本技术方案中,当手柄接通外接的负压装置后,通过液体吸引管和气体吸引管能够同时对液体和气体进行吸引,相对现有的吸引器,不需要频繁改变位置,降低了对手术操作的影响,为外科医生提供清晰干净的手术视野,提高了手术效率;而且,导通机构能够控制气体吸引管与手柄外部的通断,也就是说,本实用新型的双功能外科辅助工具不仅能够同时进行液体和气体的吸引,也可以单独进行液体的吸引。

另外,通过牵引机构可以控制气体吸引管的伸缩,在同时吸引液体和气体时,气体吸引管的伸缩有利于对气体吸引更彻底、及时。

有关本实用新型的其他优点以及优选实施方式的技术效果,将在下文的具体实施方式中进一步说明。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实用新型的一个实施例的结构示意图;

图2是图1中沿a向的结构示意图;

图3是本实用新型的另一个实施例的结构示意图;

图4是图3中沿b-b向的关于导通机构的第一种具体结构形式的剖视图;

图5是图3中沿b-b向的关于导通机构的第二种具体结构形式的剖视图;

图6是图3中沿b-b向的关于导通机构的第三种具体结构形式的剖视图;

图7是图3中手柄的一种具体结构形式的局部剖视图;

图8是图3中手柄的另一种具体结构形式的局部剖视图;

图9是本实用新型的关于牵引件和驱动件的一种具体结构形式的结构示意图;

图10是本实用新型的关于牵引件和驱动件的另一种具体结构形式的结构示意图;

图11是图3中沿c-c方向的剖视图。

附图标记说明

1吸引器主体

11液体吸引管111径向密封管道

12气体吸引管

121支撑弹簧圈122覆膜层

2手柄

21输送管22通孔

23密封件

231密封部232连接杆

233按压部

24连接管25密封腔

3弹簧

41牵引丝42牵引件

421转轴422牵引丝缠绕部

423齿轮

43驱动件

431驱动部432操纵部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的具体实施方式进行详细说明。应当理解的是,此处所描述的具体实施方式仅用于说明和解释本实用新型,并不用于限制本实用新型。

在本实用新型的描述中,在未做特别说明的情况下,使用的术语“上”、“下”是基于附图所示的上、下方位,术语“内”、“外”一般是指零部件的内部和外部,使用的术语仅是为了便于描述本实用新型和简化描述,而不是指示或暗示所指的装置或元件必须具有特定的方位、以特定的方位构造和操作,因此不能理解为对本实用新型的限制。

在本实用新型的描述中,需要说明的是,除非另有明确的规定和限定,术语“安装”、“连接”、“设置”、“设有”应做广义理解,例如,可以是固定连接,也可以是可拆卸连接,或者是一体连接;可以是直接连接,也可以是通过中间媒介间接连接,可以是两个元件内部的连通或两个元件的相互作用关系。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而言,可以根据具体情况理解上述术语在本实用新型中的具体含义。

参照图1至图11所示,本实用新型的基础技术方案中的双功能外科辅助工具,包括吸引器主体1和手柄2,所述吸引器主体1包括液体吸引管11和套设在所述液体吸引管11外的能够伸缩的气体吸引管12,所述手柄2为一端开口的筒体,所述气体吸引管12一端与所述手柄2的开口端连接,所述手柄2内设有贯通该手柄2封闭端的输送管21,且该手柄2上设有控制所述气体吸引管12与该手柄2外部连接的导通机构,所述输送管21包括伸出所述手柄2封闭端的用于连接负压装置的管端和与所述液体吸引管11连接的连接端口。

需要说明的是,气体吸引管12可以采用多种方式实现伸缩,例如,采用塑料波纹软管,或者,采用将在下文结合具体实施例进行叙述的支撑弹簧圈121和附着于所述支撑弹簧圈121的覆膜层122组合而成的结构,或者,其它类似结构;图1、图3至图8仅是提供了几种液体吸引管11与气体吸引管12通断的具体结构形式,“该手柄2上设有控制所述气体吸引管12与该手柄2外部连接的导通机构”也可以理解为导通机构直接控制气体吸引管12与手柄2外部通断,当需要吸引烟雾时,可以使气体吸引管12和液体吸引管11分别连通负压装置,控制两个负压装置分别进行烟雾和液体吸引的作业;本实用新型优选采用图1、图3至图8所提供的技术方案;而且,液体吸引管11与输送管21可以是密封管路连接,也可以是一体成型。负压装置采用现有的能够用于吸引液体和烟雾的负压吸气装置,例如,气缸连接单向阀形成的抽气装置。

在上述基础技术方案中,将吸引器主体1的吸引端头伸入到手术区域中,输送管21的管端连通负压装置,通过导通机构控制气体吸引管12与手柄2外部的通断,能够实现同时吸引液体与烟雾、单独吸引烟雾或液体双重功能,也就是说,当导通机构控制气体吸引管12与手柄2外部阻断,可以如传统的吸引器一般,通过液体吸引管11的位置改变,对液体和烟雾完成吸引;另外,由于气体吸引管12的可伸缩性,在同时吸引液体和烟雾的过程中,调整气体吸引管12的吸引端口的位置,以能够对烟雾的吸引更彻底、更便捷。

为了帮助理解,以下结合图4至图6,说明导通机构的几种具体结构形式,其中,术语“上”、“下”、“左”、“右”基于附图所示的上、下、左、右方位。

参照图4所示,在具体实施例中,所述导通机构包括位于所述输送管21上的通孔22和密封件23,所述密封件23包括与所述通孔22密封配合的密封部231和与所述密封部231连接的连接杆232,所述连接杆232贯穿所述手柄2外壁。其中,图4所示,通孔22开设在输送管21的上部位置,密封件23的密封部231也相应地布置输送管21的上方,连接杆232从壳体2的上方伸出,然而,通孔22和密封件23的安装位置并不限于图示4所示,可以理解的是,通孔22和密封件23可以沿圆周根据需要任意布置;而且,为了提高通孔22与密封件23的密封部231配合的密封性,密封部231可以采用橡胶、硅胶等密封性能良好的材质制备。

参照图5所示,在一个优选实施例中,可以在图4的具体结构形式的基础上对密封件23进行改进,具体地,将连接杆232改进为钩形件,且该连接杆232的钩形部环绕于所述输送管21外侧。这样,钩形结构的连接杆232可以避免密封件23从壳体2中脱离的可能,使密封件23更牢固地安装在壳体2上;其中,图5所示钩形件位于输送管21的左侧,同样,钩形件也可以位于输送管21的右侧。

参照图6所示,在一个优选实施例中,可以在图4的具体结构形式的基础上也可以对通孔22结构进行改进,具体地,所述导通机构包括连接管24和密封件23,所述连接管24与所述输送管21连通,所述密封件23包括与所述连接管24密封配合的密封部231和与所述密封部231连接的连接杆232,所述连接杆232密封地贯穿所述手柄2筒壁。其中,连接管24是在通孔22的基础上增加了一段管路,也可以说,将原来的双通管路更换为三通管路,可以缩短连接杆232的尺寸,节约成本。

参照图4至图6所示,在本实用新型的进一步实施例中,所述连接杆232设有按压部233,且该连接杆232上套装有弹簧3,所述弹簧3位于所述按压部233与所述手柄2外壁之间。其中,按压部233的设置可以降低对手指的压力,带来更好的使用体验,弹簧3可以采用压缩弹簧,有助于密封件23的弹起,使用更便捷。

参照图3、图7至图11所示,在本实用新型的优选实施例中,所述气体吸引管12包括支撑弹簧圈121和附着于所述支撑弹簧圈121的覆膜层122,支撑弹簧圈121可以采用压缩弹簧或弯曲弹簧等,覆膜层122可以采用医用橡胶、医用硅胶、医用塑料等材质制备,所述手柄2与所述输送管21之间形成有密封腔25,所述密封腔25内设有能够控制所述气体吸引管12伸缩的牵引机构。其中,密封腔25是由输送管21、手柄2的部分内侧壁以及上、下、前和后方向的密封板围成,在图7和图8中,后方向的密封板是由壳体2的后方的封堵板局部替代的,也可以理解的是,后方向的密封板也可以单独设立,这样,可以使得结构设置更加紧凑,有利于缩减结构尺寸;在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中,优选采用牵引机构的方式控制气体吸引管12的伸缩,然而,也可以采用图2所示的滑轨方式实现气体吸引管12的伸缩,甚至,进一步,将牵引机构与滑轨结合。

参照图7和图8,在具体实施例中,所述牵引机构包括依次连接的牵引丝41、牵引件42和驱动件43;所述牵引丝41与所述气体吸引管12上的支撑弹簧圈121连接。如此,通过驱动件43控制牵引件42移动,进而利用牵引丝41迫使支撑弹簧圈121受到压缩,完成气体吸引管12的收缩。

参照图7至图11,在本实用新型的优选实施例中,所述牵引件42包括转轴421、套装于所述转轴421两端的牵引丝缠绕部422和套装于所述转轴421上的齿轮423,所述液体吸引管11上设有适于所述转轴421贯穿的径向密封管道111,所述转轴421的两端分别与所述手柄2的内侧壁可转动地连接,所述齿轮423位于所述输送管21与所述手柄2的内侧壁之间;所述驱动件43包括与所述齿轮423啮合连接的驱动部431和操纵部432,所述操纵部432一端与所述驱动部431连接,另一端位于所述手柄2外侧。需要说明的是,齿轮423的数量并不限制于图11所示的两个,也可以是一个,只要能够驱动转轴421转动,并带动牵引丝缠绕部422卷绕牵引丝41即可;牵引丝缠绕部422的数量也不限于两个,两个对称设置的牵引丝缠绕部422有利于气体吸引管12较为平稳地伸缩,也可以更多数量的牵引丝缠绕部422,优选地,牵引丝缠绕部422采用偶数对称形式设置;另外,牵引丝缠绕部422只需要固定套装在转轴421上能够被转轴421带动即可,并非必须与齿轮423连接;牵引丝缠绕部422为了避免在转动过程中牵引丝41脱落,设置有防止牵引丝41脱落的遮挡件。

参照图7、图9和图11,在具体实施例中,所述驱动部431为与所述齿轮423啮合连接的驱动齿轮,所述操纵部432为摇柄,所述驱动齿轮套装在所述摇柄的摇杆上,且所述摇杆与所述输送管21的侧壁可转动地连接。如此,通过摇动摇柄就可以驱动转轴转动,控制气体吸引管12的伸缩。

参照图8、图10和图11,在具体实施例中,所述驱动部431为能够沿所述手柄2长度方向移动的齿条,所述齿条与所述齿轮423啮合连接,所述操纵部432为操纵柄,所述手柄2开设有适于所述操纵部432移动的条形孔。如此,通过操纵柄移动齿条使得转轴转动,控制气体吸引管12的伸缩。

参照图1至图11所示,本实用新型的优选实施例中的双功能外科辅助工具,包括吸引器主体1和手柄2,吸引器主体1包括液体吸引管11和套设在液体吸引管11外的能够伸缩的气体吸引管12,气体吸引管12可以采用塑料波纹软管,优选地,采用支撑弹簧圈121上附着覆膜层122的结构形式,支撑谭航圈121可以采用压缩弹簧或弯曲弹簧,覆膜层122可以由医用橡胶、医用硅胶、医用塑料或者其它现有的覆膜材料,具体地,例如聚乙烯、聚氨酯、聚氯乙烯、聚四氟乙烯等,便于气体吸引管12的伸缩;手柄2为一端开口的筒体,气体吸引管12一端与手柄2的开口端连接,手柄2内设有贯通该手柄2封闭端的输送管21,输送管21可以与液体吸引管11一体成型,该手柄2上设有控制气体吸引管12与液体吸引管11通断的导通机构,该导通机构主要由通孔22和密封件23,密封件23包括依次连接的密封部231、连接杆232和按压部233,而且,该导通机构可以进行一定的变形,密封件23的连接杆232可以由直杆变形为钩形件,可以避免密封件23从壳体2中脱离的可能性,或者,在通孔22上连接圆管形成连接管24,均能够较好地用于控制气体吸引管12与液体吸引管11的通断;进一步地,在按压部233与手柄2外壁之间设置弹簧3,增强了导通机构的使用性;手柄2与输送管21之间形成有密封腔25,具体地,如图7和图8所示,密封腔25是由输送管21以及上、下、前和后方向的密封板围成,或者,借用手柄2的部分内侧壁作为后方向的密封板;密封腔25内设有牵引机构,牵引机构能够用于控制气体吸引管12的伸缩;气体吸引管12的伸缩方式并不限于牵引机构,也可以如图2所示的滑轨方式实现气体吸引管12的伸缩,甚至,进一步,可以将牵引机构的牵引丝41与滑轨方式中滑块连接,代替牵引丝41与支撑弹簧圈121连接的方式;牵引机构主要包括依次连接的牵引丝41、牵引件42和驱动件43,牵引丝41可以采用塑料丝、细绳,优选金属丝,牵引件42包括转轴421、套装于所述转轴421两端的牵引丝缠绕部422和套装于所述转轴421上的齿轮423,如图9和图10,驱动件43可以采用驱动齿轮连接摇柄的方式,或者齿条安装控制柄的方式,其中,驱动齿轮和齿条均能够与齿轮423啮合连接,且在能够通过摇柄或控制柄,使得齿轮423转动,进而带动转轴转动,使得牵引丝缠绕部422能够盘绕牵引丝41,以能够控制气体吸引管12的伸缩,其中摇柄和控制柄是伸出手柄2外部的,便于操作。其中,输送管21的伸出手柄2封闭端的管端用于连接负压装置;为了防止牵引丝41在盘绕过程中,从牵引丝缠绕部422上滑脱,牵引丝缠绕部422上设置有遮挡件,当牵引丝缠绕部422与齿轮423靠在一起设置时,牵引丝缠绕部422上可以只在一侧设置遮挡件,当牵引丝缠绕部422与齿轮423分离设置时,牵引丝缠绕部422上可以两侧均设置遮挡件,即周边有槽的滑轮结构。如此,导通机构可以控制气体吸引管12与液体吸引管11之间的通断,当气体吸引管12与液体吸引管11之间导通时,能够实现对烟雾和液体同时吸引,不需要频繁改变位置,降低了对手术操作的影响,为外科医生提供清晰干净的手术视野,提高了手术效率,当气体吸引管12与液体吸引管11之间阻塞时,可以加强液体吸引管11在吸引过程中的吸引力度;牵引机构主要通过齿轮机构来控制气体吸引管12的伸缩,已知,烟雾会在空间扩散,伸缩气体吸引管12可以吸引不同位置的烟雾,提升使用性,具有较好的使用体验。

参照图1至图11所示,描述本实用新型的双功能外科辅助工具使用过程。

首先,将本实用新型的双功能外科辅助工具进行消毒处理,随后,将吸引器主体1的吸引端头伸入到手术区域中,输送管21的管端连通负压装置,通过导通机构控制气体吸引管12与与液体吸引管11之间导通,对烟雾和液体同时吸引,在此期间,通过牵引机构调整气体吸引管12的伸缩状态,对位于不同空间位置的烟雾进行吸引,当一处的积血、积液等液体被清除后,可以转移位置进行其它位置的液体的吸引,直至所有液体和烟雾都被清除,外科医生的手术视野清晰干净;若手术中没有烟雾需要吸引,则可以导通机构控制气体吸引管12与与液体吸引管11之间阻断,仅利用液体吸引管11对手术中液体进行吸引,为外科医生提供清晰干净的手术视野;当不需要进行吸引时,可以先将负压装置关闭,再将吸引器主体1的吸引端头移出手术区域,当手术完成后,对本实用新型的双功能外科辅助工具进行清洗消毒处理,留待以后使用。

在本实用新型的描述中,参考术语“具体实施例”、“一个优选实施例”、“进一步实施例”、“优选实施例”等的描述意指结合该实施例或示例描述的具体特征、结构、材料或者特点包含于本实用新型的至少一个实施例或示例中。在本实用新型中,对上述术语的示意性表述不一定指的是相同的实施例或示例。而且,描述的具体特征、结构、材料或者特点可以在任何的一个或多个实施例或示例中以合适的方式结合。

以上结合附图详细描述了本实用新型的优选实施方式,但是,本实用新型并不限于此。在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构思范围内,可以对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进行多种简单变型,包括各个具体技术特征以任何合适的方式进行组合。为了避免不必要的重复,本实用新型对各种可能的组合方式不再另行说明。但这些简单变型和组合同样应当视为本实用新型所公开的内容,均属于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