微扭力手柄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20856055发布日期:2020-05-22 21:11阅读:246来源:国知局
微扭力手柄的制作方法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微扭力手柄,属于医疗器械技术领域。



背景技术:

本类型的小扭力手柄主要应用于可吸收骨钉等刚性低的可吸收植入物手术。为防止扭力过大导致植入物断裂,影响手术成功,需要使用此类扭力手柄控制扭力在植入物可承受范围内。目前市面的上扭力手柄为尾端套内与轴套配合,然而发生扭矩时,轴套与尾端套之间存在径向摩擦力,会损失一部分扭力且由于摩擦损耗会导致扭力不稳定。



技术实现要素: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出一种微扭力手柄,该微扭力手柄采用轴承与尾端套配合,减小径向摩擦力对扭力的影响。

本实用新型所述的微扭力手柄,包括头部和尾部,其头部配合夹持器夹持植入物,尾部配合手柄便于旋动,尾部包括尾端套,尾端套呈阶梯状,尾端套的大头端沿轴线设有中孔,中孔内安装有齿轴一端,中孔内齿轴外周依次套装有轴承、齿轮一、与齿轮一啮合的齿轮二、蝶形弹簧和顶丝法兰;齿轮一和齿轮二的啮合面设有齿形,齿轮一与齿轴固定连接,轴承一端紧贴尾端套轴肩,另一端紧贴齿轮一的非啮合面;齿轮二和尾端套大头端的外壁对应位置设有销孔,销孔内插有固定销;尾端套的大头端外部套接有起子外壳,并且尾端套的大头端一端通过螺纹连接与起子外壳固定;齿轴另一端与头部连接。

轴承的座圈与中孔内壁紧配合,轴承的轴圈与齿轴紧配合,蝶形弹簧压缩于顶丝法兰与齿轮二的非啮合面之间。尾端套大头端靠近小头端的外周设有外螺纹,与起子外壳的内螺纹进行螺纹连接。齿轮二和尾端套通过固定销连接限位,并且尾端套大头端的外壁的销孔为沉孔,固定销为t型销。装配时,现在尾端套的大头端内放入安装有齿轮一的齿轴,然后安装轴承,继而安装齿轮二和蝶形弹簧,并且在齿轮一和齿轮二之间、蝶形弹簧之间涂抹食品级高温润华脂,最后拧入顶丝法兰;然后使用扭力测试仪将上述装配的组件调整至额定扭力,最后拧入起子外壳。齿轴另一端设有螺纹,便于与头部组件进行螺纹连接,尾端套小头端与手柄固定。齿轮一和齿轮二的非啮合端不齿形,便于与其他组件较好的配合连接。使用轴承代替原有的轴套,减小径向摩擦力对扭力的影响。

优选的,所述的顶丝法兰通过螺纹连接固定于尾端套的大头端端部,并且必要时顶丝法兰与尾端套之间配做销子固定。

优选的,所述的齿轮一和齿轮二啮合面的齿形均增设圆角,圆角能够减小摩擦损耗。

优选的,所述的轴承为平面推力球轴承。

优选的,所述的蝶形弹簧的厚度为0.2mm-0.3mm,经过多次实际调整、试验,更薄的蝶形弹簧更有利于小扭力的调整,本实用新型采用的蝶形弹簧,扭力稳定。

本实用新型与现有技术相比所具有的有益效果是:

本实用新型结构设计合理,采用轴承与尾端套配合,减小径向摩擦力对扭力的影响;齿轮一和齿轮二增设圆角减小摩擦损耗,蝶形弹簧比较稳定,避免了因齿轮啮合、轴套与尾端套摩擦损耗造成扭力不稳定甚至失效的现象发生。

附图说明

图1、微扭力手柄结构示意图;

图2、尾端套结构示意图;

图3、齿轮一结构示意图;

图4、a-a剖面视图。

图中:1、尾端套;2、大头端;3、轴承;4、齿轮一;5、齿轮二;6、固定销;7、起子外壳;8、销子;9、顶丝法兰;10、蝶形弹簧;11、齿轴;12、外螺纹;13、销孔;14、中孔;15、头部;16、圆角。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做进一步描述:

如图1-图4,本实用新型所述的微扭力手柄,包括头部15和尾部,其头部15配合夹持器夹持植入物,尾部配合手柄便于旋动,尾部包括尾端套1,尾端套1呈阶梯状,尾端套1的大头端2沿轴线设有中孔14,中孔14内安装有齿轴11一端,中孔14内齿轴11外周依次套装有轴承3、齿轮一4、与齿轮一4啮合的齿轮二5、蝶形弹簧10和顶丝法兰9;齿轮一4和齿轮二5的啮合面设有齿形,齿轮一4与齿轴11固定连接,轴承3一端紧贴尾端套1轴肩,另一端紧贴齿轮一4的非啮合面;齿轮二5和尾端套1大头端2的外壁对应位置设有销孔13,销孔13内插有固定销6;尾端套1的大头端2外部套接有起子外壳7,并且尾端套1的大头端2一端通过螺纹连接与起子外壳7固定;齿轴11另一端与头部15连接。

本实施例中:

顶丝法兰9通过螺纹连接固定于尾端套1的大头端2端部,并且必要时顶丝法兰9与尾端套1之间配做销子8固定;齿轮一4和齿轮二5啮合面的齿形均增设圆角16,圆角16能够减小摩擦损耗;轴承3为平面推力球轴承3;蝶形弹簧10的厚度为0.2mm-0.3mm,经过多次实际调整、试验,更薄的蝶形弹簧10更有利于小扭力的调整,本实用新型采用的蝶形弹簧10,扭力稳定。

轴承3的座圈与中孔14内壁紧配合,轴承3的轴圈与齿轴11紧配合,蝶形弹簧10压缩于顶丝法兰9与齿轮二5的非啮合面之间。尾端套1大头端2靠近小头端的外周设有外螺纹12,与起子外壳7的内螺纹进行螺纹连接。齿轮二5和尾端套1通过固定销6连接限位,固定销6仅限制齿轮二5的径向移动而不限制齿轮二5的微小轴向移动,并且尾端套1大头端2的外壁的销孔13为沉孔,固定销6为t型销。装配时,现在尾端套1的大头端2内放入安装有齿轮一4的齿轴11,然后安装轴承3,继而安装齿轮二5和蝶形弹簧10,并且在齿轮一4和齿轮二5之间、蝶形弹簧10之间涂抹食品级高温润滑脂,最后拧入顶丝法兰9;然后使用扭力测试仪将上述装配的组件调整至额定扭力,顶丝法兰9与尾端套1之间配做销子8固定,最后拧入起子外壳7。齿轴11另一端设有螺纹,便于与头部15组件进行螺纹连接,尾端套1小头端与手柄固定。齿轮一4和齿轮二5的非啮合端不设齿形,便于与其他组件较好的配合连接。使用轴承3代替原有的轴套,减小径向摩擦力对扭力的影响。本实用新型重新设计齿轮外形结构、公差等,在保证同轴度的基础上,用平面推力球轴承3替代轴套减小径向摩擦力对扭力的影响。

使用过程中,手柄转动,逐步使植入物植入,在旋拧的过程中,对植入物旋拧的扭力逐渐增大,植入物与手柄之间的作用力是相对的,当达到装配组件的额定扭力时,手柄继续转动,而植入物相对的反向转动,从而植入物旋动带动起子外壳7和齿轴11转动,使得齿轴11上的齿轮一4与齿轮二5啮合转动,齿轮一在与齿轮二啮合转动过程中,由于齿的啮合会产生轴向位移,从而给蝶形弹簧10施加力的作用,导致蝶形弹簧10变形从而产生扭矩,从而起到控制旋紧扭力的作用,完成植入物安全植入。



技术特征:

1.一种微扭力手柄,包括头部(15)和尾部,其头部(15)配合夹持器夹持植入物,尾部配合手柄便于旋动,其特征在于:尾部包括尾端套(1),尾端套(1)呈阶梯状,尾端套(1)的大头端(2)沿轴线设有中孔(14),中孔(14)内安装有齿轴(11)一端,中孔(14)内齿轴(11)外周依次套装有轴承(3)、齿轮一(4)、与齿轮一(4)啮合的齿轮二(5)、蝶形弹簧(10)和顶丝法兰(9);齿轮一(4)和齿轮二(5)的啮合面设有齿形,齿轮一(4)与齿轴(11)固定连接,轴承(3)一端紧贴尾端套(1)轴肩,另一端紧贴齿轮一(4)的非啮合面;齿轮二(5)和尾端套(1)大头端(2)的外壁对应位置设有销孔(13),销孔(13)内插有固定销(6);尾端套(1)的大头端(2)外部套接有起子外壳(7),并且尾端套(1)的大头端(2)一端通过螺纹连接与起子外壳(7)固定;齿轴(11)另一端与头部(15)连接。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微扭力手柄,其特征在于:顶丝法兰(9)通过螺纹连接固定于尾端套(1)的大头端(2)端部。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微扭力手柄,其特征在于:齿轮一(4)和齿轮二(5)啮合面的齿形均增设圆角(16)。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微扭力手柄,其特征在于:轴承(3)为平面推力球轴承。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微扭力手柄,其特征在于:蝶形弹簧(10)的厚度为0.2mm-0.3mm。


技术总结
本实用新型属于医疗器械技术领域,涉及一种微扭力手柄,包括尾端套,尾端套呈阶梯状,尾端套的大头端沿轴线设有中孔,中孔内安装有齿轴一端,中孔内齿轴外周依次套装有轴承、齿轮一、与齿轮一啮合的齿轮二、蝶形弹簧和顶丝法兰;齿轮一和齿轮二的啮合面设有齿形,齿轮一与齿轴固定连接,轴承一端紧贴尾端套轴肩,另一端紧贴齿轮一的非啮合面;齿轮二和尾端套大头端的外壁对应位置设有销孔,销孔内插有固定销;尾端套的大头端外部套接有起子外壳,并且尾端套的大头端一端通过螺纹连接与起子外壳固定;齿轴另一端与头部连接。本实用新型结构设计合理,采用轴承与尾端套配合,减小径向摩擦力对扭力的影响。

技术研发人员:孙圳;刘文静;王秀平
受保护的技术使用者:山东新华健康产业有限公司
技术研发日:2019.06.25
技术公布日:2020.05.2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