多功能护理轮椅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20421403发布日期:2020-04-17 18:00阅读:266来源:国知局
多功能护理轮椅的制作方法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轮椅,特别涉及一种可用作座椅和站椅的多功能护理轮椅。



背景技术:

目前,市场上针对腿脚不便人士使用的轮椅多种多样。为了更好的满足腿脚不便人士生活自理的需要,多数轮椅在普通轮椅的基础之上增加了多种功能,如有的轮椅增加了大小便自理的功能,有的轮椅增加了电动驱动功能,有的轮椅增加升降功能,这些改进极大的满足了腿脚不便人士,尤其是残疾人除行走外多项生活自理的需要。但多数轮椅设置的升降功能仅仅能够将座板2或轮椅进行升降。由于残疾人坐的时间一长,身体会变得非常僵硬,对于一些因腿部残疾如因小儿麻痹症引起的腿部疾病导致的不能站立的残疾人或者腿脚不便的人,适时的站立和腿部锻炼对腿部和身心健康都很重要,这些活动往往要靠护理人的帮助才能实现,目前还没有能够帮助残疾人士或腿脚不便人士进行站立或进行行走训练的轮椅,而且多数功能较多的轮椅结构复杂,操作不方便。



技术实现要素:

本实用新型旨在解决上述问题,而提供一种使用方便,能够辅助进行站立训练或行走的多功能护理轮椅。

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多功能护理轮椅,其特征在于,其包括滚轮、支架、座板、背板和电动伸缩杆,所述支架包括底部框架、竖直支架、座板支架和背板支架,所述滚轮设于所述底部框架上,所述竖直支架设有两组,其平行间隔设置并呈竖直设置,所述竖直支架的底端与所述底部框架固定连接,所述座板支架设有两组,其平行间隔设置,其一端分别与所述竖直支架的顶端转动连接,其另一端分别与所述背板支架的中下部转动连接,所述座板连接于所述座板支架之间,所述背板连接于所述背板支架之间,所述电动伸缩杆的一端与所述底部框架固定连接,该电动伸缩杆的另一端与所述座板固定连接,使用时,可转动所述座板支架而调整其使用状态,当所述座板支架与所述竖直支架垂直时,所述座板与所述竖直支架、背板垂直而可用作座椅;当朝上转动所述座板支架时,所述座板、背板收合而可用作站椅。

所述支架还包括连接支架,所述连接支架设有两组,其与所述座板支架平行间隔,其一端分别与所述竖直支架的中部转动连接,其另一端分别与所述背板支架的底端转动连接。

在所述背板支架的中上部分别设有扶手,所述扶手垂直于所述背板支架,其一端与所述背板支架固定连接,其另一端呈自由端,所述扶手位于所述座板的上方并位于所述座板的两侧。

每组竖直支架分别包括平行间隔设置的第一竖杆和第二竖杆,在所述第一竖杆和第二竖杆之间分别设有第一转轴和第二转轴,所述第一转轴设于所述竖直支架的顶端,所述第二转轴设于所述竖直支架的中部,所述背板支架和连接支架的一端上分别设有转轴孔,其分别套设于所述第一转轴和第二转轴上而可绕第一转轴、第二转轴进行转动。

所述电动伸缩杆为止停型电动伸缩杆,其可止停于当前停止的位置。

在所述座板支架上设有控制按钮,所述控制按钮与所述电动伸缩杆电连接,通过所述控制按钮可控制所述电动伸缩杆的升降而调节轮椅的状态。

本实用新型的有益贡献在于,其有效解决了上述问题。本实用新型的多功能护理轮椅,其设有电动支撑杆,并且设有可变形调节的支架,其可在座椅和站椅两种状态中进行转换,从而不仅可用作座椅以用作代步工具,而且可用作站椅辅助进行站立训练或行走训练,进而提高残疾人士或腿脚不便人士的生活自理能力,而无需护理人员提供过多的帮助。本实用新型的多功能护理轮椅,其具有结构简单、使用方便、功能实用的特点,其具有很强的实用性,宜大力推广。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实用新型用作座椅时的整体结构示意图。

图2是图1的侧视图。

图3是本实用新型用作站椅时的整体结构示意图。

图4是图3的侧视图。

其中,滚轮1、座板2、背板3、电动伸缩杆4、支架5、底部框架51、竖直支架52、第一竖杆521、第二竖杆522、第一转轴523、第二转轴524、座板支架53、背板支架54、连接支架55、扶手6。

【具体实施方式】

下列实施例是对本实用新型的进一步解释和补充,对本实用新型不构成任何限制。

如图1~图4所示,本实用新型的多功能护理轮椅包括滚轮1、支架5、座板2、背板3和电动伸缩杆4。

所述支架5为该轮椅的主体框架,其用于安装滚轮1、座板2、背板3和电动伸缩杆4。所述支架5包括底部框架51、竖直支架52、座板支架53、背板支架54和连接支架55。

所述底部框架51用于安装滚轮1,其具体形状可根据需要而设置,本实施例中,所述底部框架51为矩形框架,在其中部连接有横杆,用以安装电动伸缩杆4。

所述竖直支架52共设有两组,其分别设置在底部框架51的两侧,其呈竖直设置,其平行间隔,其底端分别与所述底部框架51固定连接。本实施例中,每组竖直支架52分别包括平行间隔设置的第一竖杆521和第二竖杆522。所述第一竖杆521和第二竖杆522为长杆状的金属杆。所述第一竖杆521和第二竖杆522的底端分别与底部框架51固定连接。在所述第一竖杆521和第二竖杆522的顶端之间连接有横向设置的第一转轴523,在所述第一竖杆521和第二竖杆522的中部之间连接有横向设置的第二转轴524。所述第一转轴523和第二转轴524平行间隔,其分别与所述底部框架51平行,并与所述竖直支架52垂直。所述第一转轴523用于连接所述背板支架54,所述第二转轴524用于连接所述连接支架55。

所述座板支架53设有两组,每组分别包括一根长杆状的金属杆。在所述座板支架53的一端设有转轴孔,该转轴孔的大小与所述第一转轴523的直径相匹配,其可套设于所述第一转轴523上而绕第一转轴523转动。所述座板支架53通过其端部的转轴孔而套设于所述第一转轴523上,并可绕第一转轴523转动,从而与所述竖直支架52形成转动连接。

所述座板支架53的另一端则与所述背板支架54的中下部转动连接。所述座板支架53与所述背板支架54之间的转动连接,可参考公知技术,本实施例中,在所述座板支架53和背板支架54相应的部位设有销轴孔,其通过销轴连接在一起并形成转动连接。

所述背板支架54设有两组,每组分别包括一根长杆状的金属杆。所述背板支架54的中下部与所述座板支架53的一端转动连接,所述背板支架54的底端则与所述连接支架55的一端转动连接。

所述连接支架55设有两组,每组分别包括一根长杆状的金属杆。所述连接支架55与所述座板支架53平行间隔,其一端与所述背板支架54的底端转动连接,其另一端则套设于所述第二转轴524上而与竖直支架52转动连接。

所述背板支架54与座板支架53、连接支架55之间的转动连接,可参考公知技术,本实施例中,在其相应的部位处分别设有销轴孔,其通过销轴连接在一起而形成转动连接。

每组竖直支架52、座板支架53、背板支架54和连接支架55之间便形成了平行四边形的框架结构,且其连接处均为转动连接,因而其可以进行变形,以使得座板支架53既可以与竖直支架52呈垂直状态,也可以使座板支架53与竖直支架52几乎平行。

所述背板3连接于所述背板支架54之间,并位于座板支架53的连接处之上。所述座板2连接于所述座板支架53之间。所述座板2与背板3可选用公知的材料制成,例如塑胶材料。

为加强座板支架53的稳定性,可在所述座板2之间连接横杆,利用横杆的强度来支撑座板支架53。

所述滚轮1通过公知的方式连接于所述底部框架51上,其可带动轮椅移动。所述滚轮1可选用公知的止刹滚轮1。

所述电动伸缩杆4的一端与所述底部框架51固定连接,其另一端与所述座板2固定连接,具体的,本实施例中,所述电动伸缩杆4的一端与底部框架51的横杆固定连接,其另一端与座板2背部的横杆固定连接。所述电动伸缩杆4可选用公知的电动伸缩杆4,其为止停型伸缩杆,其可止停于当前停止的位置。

为控制电动伸缩杆4的伸缩,在所述座板支架53上设有控制按钮(图中未示出),所述控制按钮与所述电动伸缩杆4电连接,通过所述控制按钮可控制所述电动伸缩杆4的升降而调节轮椅的状态。所述电动伸缩杆4与控制按钮之间的连接线缆,可通过支架5内部进行走线,即可以将某些支架5设置成中空金属杆,连接线缆从中空金属杆的内部进行走线。

此外,为方便使用,在所述背板支架54的中上部设有扶手6。所述扶手6垂直于所述背板支架54,其一端与所述背板支架54固定连接,其另一端呈自由端。所述扶手6位于所述座板2的上方被位于所述座板2的两侧,其不仅可限制乘坐空间,而且还可以在轮椅用作站椅使用时进行把持。

如图1、图2所示,电动伸缩杆4在默认状态时,其处于最短状态,此时座板2与竖直支架52垂直,此时轮椅用作座椅,使用人员可乘坐在座板2上而将该轮椅用作代步工具。当使用人员需要站立或者进行行走训练时,通过控制按钮控制所述电动伸缩杆4进行伸缩,此时,座板支架53绕第一转轴523进行转动,座板支架53的转动便会带动背板支架54、连接支架55同步进行转动,以使得座板2可转动至几乎与竖直支架52平行,以使得座板2与背板3叠合在一起,从而呈站立状态而可用作站椅(如图3、图4所示),此时,使用人员可双手握着扶手6,借助该站椅的支撑力进行站立或进行行走训练。

尽管通过以上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进行了揭示,但是本实用新型的范围并不局限于此,在不偏离本实用新型构思的条件下,以上各构件可用所属技术领域人员了解的相似或等同元件来替换。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