线锯辅助固定调节钳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20327531发布日期:2020-04-10 16:19阅读:263来源:国知局
线锯辅助固定调节钳的制作方法

本实用新型涉及脊椎手术操作器械的技术领域,具体涉及全脊椎切除术中应用的线锯辅助固定调节钳。



背景技术:

原发性脊柱肿瘤约占全身骨肿瘤发病率的4.6%~8.8%,中老年人群中多为恶性肿瘤。近年来,包括转移瘤在内的各种脊柱恶性肿瘤的整体发病率呈增高趋势。因脊椎解剖结构复杂,且毗邻重要的神经和血管组织,长期以来广泛应用于四肢肿瘤的整块切除技术难以适用于脊柱肿瘤的治疗,而多以囊内刮除或分块切除为主。日本学者tomita等于1997年报告经后路一期全脊椎整块切除技术(totalen—blocspondylectomy,tes)治疗脊柱肿瘤取得良好效果并得到广泛认可,该术式通过使用特制“t”型线锯及相关器械截断病椎椎弓根及椎间盘,从而实现病椎椎体及附件的整块切除,使脊柱肿瘤的手术治疗有了革命性的进步。但tes术式的开展也存在诸多难点。tes术式对手术技术要求较高,传统tes术式采用由前向后“一步法”切割椎间盘,在实际操作中,由于椎体中间凹陷而椎间盘部位隆起的解剖特征,使用线锯切割椎间盘时往往发生线锯向椎体中部的滑移,造成切割平面的移位,会带来以下问题:①切割平面滑移至邻椎松质骨层面,这样会造成钛网两端直接接触松质骨,引起术后早期下沉甚至失效;②切割平面滑移至病椎瘤体,则可能引起术区肿瘤细胞污染,增加术后复发风险。

鉴于此,目前急需一种能够防止线锯滑移,保证切除的安全性的线锯辅助装置。



技术实现要素:

实用新型目的: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针对上述技术上存在的不足,提供线锯辅助固定调节钳,在tes手术过程中,应用线锯切割间盘时使线锯位置固定,防止线锯滑移,从而有益于手术的进行。使得操作简易化,并保证切除的准确性、完整性和安全性。

技术方案:

本实用新型是通过以下技术方案来实现的:

线锯辅助固定调节钳,两个钳体通过连接螺丝连接,钳体前端设有凹槽,凹槽内设有高度调节齿轮,高度调节齿轮上设有调节螺栓,调节螺栓前端与线锯高度限制块连接,钳体凹槽前端固定有线锯卡头。

钳体后端设有开口固定件,开口固定件与固定在另一个钳体上的导向齿卡合。

设有开口固定件的钳体上设有弹簧片,弹簧片一端设置在钳体上,弹簧片的另一端与开口固定件接触。

线锯卡头固定在钳体凹槽前端面上,线锯卡头前端向内设有弧形凹槽。

钳体前端凹槽内设有两个固定片,上下相对的固定片之间设有高度调节齿轮,高度调节齿轮中间与调节螺栓螺纹连接,调节螺栓前端与线锯高度限制块连接。

线锯高度限制块前端的弧形凹槽边缘为光滑的。

钳体前端侧面设有刻度线。

优点及效果:

本实用新型具有如下优点及有益效果:

本实用新型线锯辅助固定调节钳,在tes手术过程中应用线锯切割间盘时,可使线锯位置固定,防止线锯滑移,同时,线锯固定钳能够调整线锯的位置,并将线锯阻挡于脊髓外侧,在手术过程中,使得操作简易化,并保证切除的准确性、完整性和安全性。

附图说明

图1为实施例中的线锯辅助固定调节钳的总体组成部件说明图;

图2为实施例中的线锯辅助固定调节钳的三维图;

图3为实施例中的线锯辅助固定调节钳的俯视图;

图4为实施例中的线锯辅助固定调节钳的侧视图;

图5为实施例中的线锯辅助固定调节钳的左视图。

附图标记说明:

1、线锯卡头;2、线锯高度限制块;3、高度调节齿轮;4、连接螺丝;5、导向齿;6、开口固定件;7、弹簧片;8、钳体;9、调节螺栓;10、固定片。

具体实施方式

如图1、图2、图3、图4和图5所示,线锯辅助固定调节钳,两个钳体8通过连接螺丝4连接,钳体8前端设有凹槽,凹槽内设有高度调节齿轮3,高度调节齿轮3上设有调节螺栓9,调节螺栓9前端与线锯高度限制块2连接,钳体8凹槽前端固定有线锯卡头1。

如图1和图2所示,线锯辅助固定调节钳包括钳体8、连接螺丝4、高度调节齿轮3、线锯高度限制块2、线锯卡头1,还包括弹簧片7,开口固定件6,导向齿5;钳体8带有z型曲折样结构,便于线锯辅助固定调节器扩大张开程度。手术中,将线锯绕过椎间盘前方后,将线锯沿线锯卡头1的弧形凹槽穿过线锯高度限制块2下方的凹槽。连接螺丝4将左右两个钳体8转动连接。

如图2和图3所示,钳体8后端设有开口固定件6,开口固定件6与固定在另一个钳体8上的导向齿5卡合。开口固定件6设置在连接螺丝4之后的钳体8上,开口固定件6如图1,t型结构的开口固定件6一端与导向齿5啮合,另一端是用于向后用搬动的折角结构,右侧通过螺丝与钳体8转动连接。

设有开口固定件6的钳体8上设有弹簧片7,弹簧片7一端设置在钳体8上,弹簧片7的另一端与开口固定件6接触。弹簧片7通过弹簧固定块固定在开口固定件6后侧的钳体8上,弹簧片7通过螺丝钮与弹簧固定块连接。

弹簧片7能够对开口固定件6产生一定的压力,使其能够更好的与导向齿5咬合,从而使钳体8加压后卡头1尖端可更好的固定于椎间盘外部纤维环。

线锯卡头1固定在钳体8凹槽前端面上,线锯卡头1前端向内设有弧形凹槽。如图1和图5所示,线锯卡头1为l形,线锯卡头1一端呈圆形固定在钳体前端面上,另一端向内侧弯折,设有弧形凹槽,弧形凹槽的开口处向外扩大,便于线锯向内滑动到弧形凹槽内。

钳体8前端凹槽内设有两个固定片10,上下相对的固定片10之间设有高度调节齿轮3,高度调节齿轮3中间与调节螺栓9螺纹连接,调节螺栓9前端与线锯高度限制块2连接。固定片10两端固定在钳体8凹槽的内侧壁上,上下两个固定片10之间设置高度调节齿轮3。

高度调节齿轮33内部及调节螺栓9外部有匹配的螺旋结构,调节齿轮3在转动的时候,高度限制块2能够上下移动;调节螺栓9前端面与高度限制块的后端面固定。

线锯高度限制块2前端的弧形凹槽边缘为光滑的。卡头1的向内凹槽和高度限制块2的弧形凹槽边缘均为光滑弧形,减少与线锯的阻力及摩擦。

钳体8前端侧面设有刻度线。刻度线可以精确调整高度限制块的位移变化,从而更好的控制线锯切割的程度并控制近端线锯与脊髓的距离。

实施例1

如图1~图5所示,线锯辅助固定调节钳,两个钳体8通过连接螺丝4连接,钳体8前端设有凹槽,凹槽内设有高度调节齿轮3,高度调节齿轮3上设有调节螺栓9,螺栓前端与线锯高度限制块2连接,钳体8凹槽前端固定有线锯卡头1。钳体8后端设有开口固定件6,开口固定件6与固定在另一个钳体8上的导向齿5卡合。设有开口固定件6的钳体8上设有弹簧片7,弹簧片7一端设置在钳体8上,弹簧片7的另一端与开口固定件6接触。线锯卡头1固定在钳体8凹槽前端面上,线锯卡头1前端向内设有弧形凹槽。钳体8前端凹槽内设有两个固定片10,上下相对的固定片10之间设有高度调节齿轮3,高度调节齿轮3中间与调节螺栓9螺纹连接,调节螺栓9前端与线锯高度限制块2连接。线锯高度限制块2前端的弧形凹槽边缘为光滑的。钳体8前端侧面设有刻度线。

tes手术中,将线锯绕过椎间盘前方后,将线锯沿卡头1的凹槽穿过高度限制块2下方的弧形凹槽;适当加压钳体8,开口固定件6沿导向齿5向内移动,弹簧片7可以使开口固定件6与导向齿5紧密结合,钳体8加压后卡头尖端可更好的固定于椎间盘外部纤维环。调节齿轮3在转动的时候调节螺栓9移动,高度限制块2能够上下移动;高度限制块2水平的钳体8外部有刻度,可以精确调整高度限制块的位移变化,从而更好的控制线锯切割的程度并控制近端线锯与脊髓的距离。显然,上述实施例仅仅是为清楚地说明本实用新型所作的举例,而并非是对本实用新型的实施方式的限定。对于所属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来说,在上述说明的基础上还可以做出其它不同形式的变化或变动。这里无需也无法对所有的实施方式予以穷举。而这些属于本实用新型所引伸出的显而易见的变化或变动仍处于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之中。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