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止鼾仪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20979647发布日期:2020-06-05 19:54阅读:204来源:国知局
一种止鼾仪的制作方法

本实用新型涉及睡眠辅助装置技术领域,尤其是涉及一种止鼾仪。



背景技术:

在现有生活中,很多人均存在睡眠打鼾的症状,而睡眠打鼾则主要是因上呼吸道狭窄,气流经过时产生震动而导致。打鼾严重时,可能会出现呼吸暂停,称为阻塞性呼吸暂停综合征(osa)。打鼾不仅影响家人、朋友休息,而且威胁着打鼾者本人的健康,频繁的打鼾会造成睡眠呼吸反复暂停、血氧饱和度降低,从而诱发高血压、脑缺氧等一系列心血管疾病,因此,对于打鼾严重的人来说需要杜绝该类情况的发生。

对于osa患者,目前治疗方法分为手术治疗和非手术治疗。手术治疗情况复杂,风险大,易复发。因此,公认的首选是佩戴呼吸机的持续正压通气非手术治疗(cpap),治疗的分型范围广。但是目前的呼吸机存在一些不足之处,如结构复杂、使用不便、价格昂贵。



技术实现要素:

为解决上述问题,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提供一种结构简单、制造成本低、使用效果好的止鼾仪。

为实现上述发明目的,本实用新型采用如下技术方案:

一种止鼾仪,其包括外壳体、安装壳体和底盖,底端敞口的中空外壳体套装在顶端敞口的安装壳体外部,安装壳体外侧壁向下延伸有中空缩颈段,顶端敞口的底盖套装在缩颈段外部;所述安装壳体内设有顶部封闭、底部敞口的管形腔室,安装壳体的封闭底面上开设有与管形腔室底部连通的贯穿孔,管形腔室外壁上连接有第一安装槽、第二安装槽,管形腔室侧壁上开设有与第一安装槽相连通的纵向条形通槽;所述管形腔室内安装有盛放止鼾药液的透明药瓶、及其上部的液气混合器,透明药瓶的瓶口与液气混合器底部的进气端螺纹连接,液气混合器顶部的出气端从管形腔室顶部开设的圆孔伸出,液气混合器顶部的出气端通过导气软管连接有硅胶鼻塞,硅胶鼻塞上均匀分布有通气小孔;第一安装槽、第二安装槽中分别安装有微型气泵、锂电池,微型气泵、锂电池分别通过导线与外壳体的顶板内表面安装的控制电路板电连接,微型气泵的出气口通过l形管接头或软管与液气混合器相连通。

所述的止鼾仪,其外壳体内壁上间隔设置有若干条纵向凸筋,安装壳体外壁上间隔设置有与所述纵向凸筋数量一致的纵向卡槽,安装壳体通过纵向卡槽与外壳体上的纵向凸筋相配合安装在外壳体内。

所述的止鼾仪,其安装壳体的缩颈段外壁上间隔设有若干个凸柱,中空底盖内壁上间隔设置有若干个弧形槽,底盖通过弧形槽与缩颈段上的凸柱相配合安装在安装壳体的缩颈段上。

所述的止鼾仪,其外壳体、安装壳体侧壁上对应于透明药瓶位置处均开设有条形孔。

所述的止鼾仪,其液气混合器包括两端封闭、内部具有空腔的管形壳体,管形壳体底部、顶部分别设有管形进气端、通过导气软管连接硅胶鼻塞的管形出气端,管形壳体的底面与进气端对应处开设有若干个小孔,在进气端内的导液软管一端固接在管形壳体的底面并与之相通,另一端伸入透明药瓶内的止鼾药液中,管形壳体侧壁上开设有与l形管接头或软管相连通的通孔。

所述的止鼾仪,其液气混合器的管形壳体外侧壁上设置有一条纵向凸筋,安装壳体内的管形腔室内侧壁上设置有一条纵向卡槽,管形壳体通过纵向凸筋与管形腔室上的纵向卡槽相配合安装在管形腔室内。

所述的止鼾仪,其液气混合器的管形壳体顶部固设有位于出气端外部且与之同轴心的防护管,防护管套装在外壳体的顶板内表面固设的外套管内壁上。

所述的止鼾仪,其控制电路板上设置有蓝牙控制模块、以及与之电连接的电源开关按键、oled显示屏、usb接口、锂电池接口、微型气泵接口。

由于采用如上所述的技术方案,本实用新型具有如下优越性:

该止鼾仪,其结构设计合理,制作成本低,操作简单,使用舒适,止鼾效果明显,利用气体的射流作用,提供大量给药气体作用于鼻咽部生理区和病灶区,缓解鼻咽部水肿,增加通气量,提高血氧饱和度,解决疲劳,降低由于打鼾引起的不适和并发症,吸收迅速,起效快,实用性强,具有良好的推广应用价值。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实用新型止鼾仪的结构示意图;

图2是图1中的外壳体的结构示意图;

图3是本实用新型止鼾仪的安装壳体的结构示意图;

图4是图3中的安装壳体的底部结构示意图;

图5是图3中的安装壳体的内部结构示意图;

图6是图1中的底盖的内部结构示意图;

图7是本实用新型止鼾仪的液气混合器的结构示意图;

图中:1-硅胶鼻塞;2-导气软管;3-oled显示屏;4-电源开关按键;5-外壳体;6-底盖;7(a、b)-纵向凸筋;8-电源开关按键安装孔;9-usb接口安装孔;10-管形腔室;11-安装壳体;12-缩颈段;13-安装孔;14-卡孔;15(a、b)-纵向卡槽;16-贯穿孔;17-条形孔;18-第二安装槽;19-第一安装槽;20-凸柱;21-纵向条形通槽;22-弧形槽;23-小圆孔;24-出气端;25-防护管;26-通孔;27-管形壳体;28-进气端;29-导液软管。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附图和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作进一步详细说明。

如图1~7所示,该止鼾仪,其包括外壳体5、安装壳体11和底盖6,底端敞口的中空外壳体5套装在顶端敞口的安装壳体11外部,安装壳体外侧壁向下延伸有中空缩颈段12,顶端敞口的底盖6套装在缩颈段外部;所述安装壳体11内设有顶部封闭、底部敞口的管形腔室10,安装壳体的封闭底面上开设有与管形腔室底部连通的贯穿孔16,管形腔室外壁上连接有第一安装槽19、第二安装槽18,管形腔室侧壁上开设有与第一安装槽19相连通的纵向条形通槽21;盛放止鼾药液的透明药瓶、及其上部的液气混合器经贯穿孔16安装在管形腔室内,且透明药瓶下部位于管形腔室10外并位于底盖6的空腔内,所述液气混合器包括两端封闭、内部具有空腔的管形壳体27,管形壳体底部、顶部分别设有管形进气端28、管形出气端24,管形壳体的底面与进气端对应处开设有若干个小孔,进气端直径与透明药瓶的瓶口大小相匹配,进气端与透明药瓶的瓶口螺纹连接,在进气端28内的导液软管29一端固接在管形壳体27的底面并与之相通,另一端伸入透明药瓶内的止鼾药液中,液气混合器顶面与管形腔室顶面相贴且出气端从管形腔室顶部开设的圆孔伸出,在外壳体顶部与此出气端对应位置处开设有圆孔,出气端顶部可以略低于外壳体顶部、略高于外壳体顶部或与之齐平,液气混合器顶部的出气端24通过导气软管2连接有硅胶鼻塞1,硅胶鼻塞上均匀分布有通气小孔;第一安装槽、第二安装槽中分别安装有微型气泵、锂电池,微型气泵、锂电池分别通过导线与外壳体的顶板内表面安装的控制电路板电连接,外壳体的顶板通过卡件与外壳体侧壁上开设的卡孔13相配合活动卡装在外壳体顶部,微型气泵的出气口通过l形管接头或软管与液气混合器的管形壳体27侧壁上开设的通孔26相连通,l形管接头通过螺栓紧固在管形腔室侧壁上,软管一端与微型气泵的出气口连接,另一端插入通孔26内,安装壳体侧壁上开设有用于供螺丝刀伸入并安装此螺栓的安装孔12。

上述的外壳体5内壁上间隔设置有若干条纵向凸筋7a,安装壳体11外壁上间隔设置有与所述纵向凸筋数量一致的纵向卡槽15a,通过纵向卡槽、纵向凸筋相配合使安装壳体套装在外壳体内。

上述的安装壳体11的缩颈段12外壁上间隔设有若干个凸柱20,中空底盖6内壁上间隔设置有若干个弧形槽22,缩颈段上的凸柱与底盖上的弧形槽相配合,使凸柱置于弧形槽的首端,转动底盖即可使凸柱移动至弧形槽尾端,进而使二者紧固在一起,且底盖顶端与外壳体底端紧贴,底盖的底面为磨砂面;底盖6上开设有若干个间隔均匀布置的小圆孔21,供微型气泵抽气用。

所述的止鼾仪,其外壳体5、安装壳体11侧壁上对应于透明药瓶位置处均开设有条形孔17,用于显示透明药瓶内的药量。

所述的止鼾仪,其液气混合器的管形壳体27外侧壁上设置有一条纵向凸筋7b,安装壳体11内的管形腔室10内侧壁上设置有一条纵向卡槽15b,管形壳体通过纵向凸筋与纵向卡槽相配合与使管形壳体安装在管形腔室内。

所述的止鼾仪,其液气混合器的管形壳体27顶部固设有位于出气端24外部且与之同轴心的防护管25,防护管套装在外壳体的顶板内表面固设的外套管内壁上。

所述的止鼾仪,其控制电路板上设置有蓝牙控制模块、以及与之电连接的电源开关按键4、oled显示屏3、usb接口、锂电池接口、微型气泵接口。

本实用新型止鼾仪中,透明药瓶内盛放的止鼾药液为辛夷挥发油纳米脂质体和苍耳纳米脂质体,微型气泵采用为pyp030款微型气泵,型号为pyps370,锂电池为250mha,蓝牙控制模块采用基于tlsr8266的蓝牙串口透传模块,是蓝牙4.0串口模块ble。

按下电源开关按键,接通电源,使微型气泵工作,抽气口抽吸外部空气,经由出气口输出的压缩空气通过l形管接头或软管进入管形腔室内,再经由管形壳体的底面与进气端对应处开设的若干个小孔进入透明药瓶内,压力气体将液体通过导液软管29倒吸入液气混合器的管形壳体27内,再通过导气软管2进入硅胶鼻塞1中,通过硅胶鼻塞上均匀分布的通气小孔喷射于鼻咽部生理区和病灶区,缓解鼻咽部水肿,增加通气量,有效止鼾。

使用者每晚临睡前开机,呼吸药物气体15~20分钟,连续使用7天,疲劳度减轻,嗜睡感减少,精神状况好。第二疗程10天,更换药物继续使用,鼾声基本消除,患者可以明显感受到治疗效果。第三疗程15天,更换药水,调理巩固治愈效果。第四疗程15天,更换药水,进行营养和保养阶段,进一步巩固治愈成果。

本实用新型的止鼾仪,其也可以用于治疗鼻炎、咽炎、气管炎,采用与上述症状相应的药液以更换透明药瓶内的止鼾药液即可。

以上所述仅为本实用新型的较佳实施例,而非对本实用新型的限制,在不脱离本实用新型的精神和范围的情况下,凡依本实用新型申请专利范围所作的均等变化与修饰,皆应属本实用新型的专利保护范围之内。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