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用于体内微小血管或导管注射的精密辅助装置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21525346发布日期:2020-07-17 16:02阅读:127来源:国知局
一种用于体内微小血管或导管注射的精密辅助装置的制作方法

本实用新型属于医疗、科研用途的精密辅助装置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用于体内微小血管或导管注射的精密辅助装置。



背景技术:

一般来说,体内微小血管或导管内液体的注射需要显微操作,对操作者有很大的技术要求,成功率低;本装置的发明,降低了体内微小血管或导管内液体的注射显微操作难度,尤其是对于手术中微小血管中液体的注射以及科研实验中样品的采集中的帮助尤为显著。



技术实现要素: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提供一种用于体内微小血管或导管注射的精密辅助装置,解决了现有技术中存在的体内微小血管内注射液体难度高,注射成功率低的问题。

本实用新型所采用的技术方案是,一种用于体内微小血管或导管注射的精密辅助装置,包括纵截面为一段圆弧的托杆;托杆的长度方向上依次设置缺口圆环a、缺口圆环b;缺口圆环a、缺口圆环b的一端均与托杆铰接,另一端均与托杆通过磁铁吸附连接;缺口圆环a、缺口圆环b相互平行,且二者均与托杆垂直;缺口圆环a外表面最高处固接有圆轮。

本实用新型的特点还在于:

托杆的内径与缺口圆环a的内径一致。

托杆的内径为1.1~14mm。

缺口圆环b的内径为2.2~15mm。

缺口圆环a、缺口圆环b之间的距离为10~30mm。

圆轮内表面的点a与缺口圆环b外表面的点b的连线ab的角度为15~45°;

其中,点a为圆轮内表面最低线上的点,且该点为该线上距缺口圆环b最近的点;点b为缺口圆环b外表面最高线的中点。

圆轮内表面的点c与点d的连线cd的角度小于10°;

其中,点c为圆轮内表面最高线上的点,且该点为该线上距缺口圆环b最近的点;点d为缺口圆环b外表面最高线的延长线与托杆端面的交点。

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是:降低了体内微小血管内注射液体的难度,尤其是因胰腺等腺体充盈而注射液体的难度,提高了注射成功率。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实用新型用于体内微小血管或导管注射的精密辅助装置的主视图;

图2是本实用新型用于体内微小血管或导管注射的精密辅助装置的俯视图;

图3是本实用新型用于体内微小血管或导管注射的精密辅助装置的左视图。

图中,1.托杆,2.缺口圆环a,3.缺口圆环b,4.圆轮。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附图和具体实施方式对本实用新型进行详细说明。

如图1-图3所示,本实用新型一种用于体内微小血管或导管注射的精密辅助装置,一种用于体内微小血管或导管注射的精密辅助装置,包括纵截面为一段圆弧的托杆1;托杆1的长度方向上依次设置缺口圆环a2、缺口圆环b3;缺口圆环a2、缺口圆环b3的一端均与托杆1铰接,另一端均与托杆1通过磁铁吸附连接;缺口圆环a2、缺口圆环b3相互平行,且二者均与托杆1垂直;缺口圆环a2外表面最高处固接有圆轮4。

托杆1的内径与缺口圆环a2的内径一致,为1.1~14mm。

缺口圆环b3的内径为2.2~15mm。

缺口圆环a2、缺口圆环b3之间的距离为10~30mm。

圆轮4内表面的点a与缺口圆环b3外表面的点b的连线ab的角度为15~45°;其中,点a为圆轮4内表面最低线上的点,且该点为该线上距缺口圆环b3最近的点;点b为缺口圆环b3外表面最高线的中点。

圆轮4内表面的点c与点d的连线cd的角度小于10°;其中,点c为圆轮4内表面最高线上的点,且该点为该线上距缺口圆环b3最近的点;点d为缺口圆环b3外表面最高线的延长线与托杆1端面的交点。

本实用新型一种用于体内微小血管或导管注射的精密辅助装置的工作过程(原理)为:找到目标导管或血管;依次打开缺口圆环a2、缺口圆环b3,将拖杆1衬于目标导管或血管底部闭合缺口圆环a2、缺口圆环b3;将注射器从圆轮传入,沿着ab线刺入目标导管或血管;上挑注射器,使其注射角度与cd线重合或平行;注入液体。

本实用新型一种用于体内微小血管或导管注射的精密辅助装置的优点为:结构简单,携带及使用都很方便;解决了现有技术中存在的体内微小血管内注射液体难度高,注射成功率低的问题;在临床医疗器械等方面有很大的应用前景。解决了科研实验中动物实验的部分技术难题,降低对科研人员的技术要求,辅助科研试验,进一步了提高科研水平,为高效完成基础医学的科学研究提供了很大的帮助。



技术特征:

1.一种用于体内微小血管或导管注射的精密辅助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纵截面为一段圆弧的托杆(1);托杆(1)的长度方向上依次设置缺口圆环a(2)、缺口圆环b(3);缺口圆环a(2)、缺口圆环b(3)的一端均与托杆(1)铰接,另一端均与托杆(1)通过磁铁吸附连接;缺口圆环a(2)、缺口圆环b(3)相互平行,且二者均与托杆(1)垂直;缺口圆环a(2)外表面最高处固接有圆轮(4)。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用于体内微小血管或导管注射的精密辅助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托杆(1)的内径与缺口圆环a(2)的内径一致。

3.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用于体内微小血管或导管注射的精密辅助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托杆(1)的内径为1.1~14mm。

4.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用于体内微小血管或导管注射的精密辅助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缺口圆环b(3)的内径为2.2~15mm。

5.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用于体内微小血管或导管注射的精密辅助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缺口圆环a(2)、缺口圆环b(3)之间的距离为10~30mm。

6.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用于体内微小血管或导管注射的精密辅助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圆轮(4)内表面的点a与缺口圆环b(3)外表面的点b的连线ab的角度为15~45°;

其中,点a为圆轮(4)内表面最低线上的点,且该点为该线上距缺口圆环b(3)最近的点;点b为缺口圆环b(3)外表面最高线的中点。

7.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用于体内微小血管或导管注射的精密辅助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圆轮(4)内表面的点c与点d的连线cd的角度小于10°;

其中,点c为圆轮(4)内表面最高线上的点,且该点为该线上距缺口圆环b(3)最近的点;点d为缺口圆环b(3)外表面最高线的延长线与托杆(1)端面的交点。


技术总结
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用于体内微小血管或导管注射的精密辅助装置,包括纵截面为一段圆弧的托杆;托杆的长度方向上依次设置缺口圆环a、缺口圆环b;缺口圆环a、缺口圆环b的一端均与托杆铰接,另一端均与托杆通过磁铁吸附连接;缺口圆环a、缺口圆环b相互平行,且二者均与托杆垂直;缺口圆环a外表面最高处固接有圆轮。本实用新型解决了现有技术中存在的体内微小血管内注射液体难度高,注射成功率低的问题。

技术研发人员:余琦;卫梦倩
受保护的技术使用者:西安医学院
技术研发日:2019.07.02
技术公布日:2020.07.17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