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宫腔输卵管造影密封注药装置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21525334发布日期:2020-07-17 16:02阅读:250来源:国知局
一种宫腔输卵管造影密封注药装置的制作方法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应用于妇科领域的医疗器械,尤其涉及一种宫腔输卵管造影密封注药装置。



背景技术:

在妇科领域,子宫输卵管造影是临床上应用较为广泛的方法之一,子宫输卵管造影检查不但能直观的了解输卵管是否通畅以及阻塞的部位,还能观察子宫腔的大小、形态、有无畸形及有无宫腔粘连或占位性病变。

在目前的临床应用中,由于经产妇宫颈外口变大,外口无法完全密闭注药,导致造影剂外流,出现造影剂大量浪费的现象,因此在子宫输卵管造影检查中使用宫颈外口钳夹,其作用是缩小宫颈外口,以防止药物的流出。使用宫颈外口钳夹缩小宫颈外口后,再使用前端为圆锥形的通液管抵住缩小的宫颈外口进行造影剂的注射。然而在输卵管造影检查中宫颈外口钳夹会造成宫颈外口破损流血,且手术后一周不能盆浴,如不服用预防性抗生素,极易发生宫颈及宫腔感染,发生继发不孕。

例如,中国专利文献cn201299632y公开了“气囊型输卵管通液器”,一种气囊型输卵管通液器,包括通液管及注射器,所述通液管为其设有出液口的上端伸入宫腔内的柔性管,与通液管并行一体设置有柔性膜囊管,对应宫颈内口位置的膜囊管顶端设有用于塞堵宫颈内口的能膨胀成环绕通液管的球形囊体的膜囊,通液管与膜囊管的底端管口分别通过单向阀密封连接通液注射器及涨囊注射器。其具有以下缺陷:⑴膜囊占据子宫腔位置,对子宫腔具有一定程度的遮挡,不利于对子宫腔的全面检查;⑵通液管和膜囊管占据整个宫颈管,同时膜囊塞堵住宫颈内口,造影液无法进入到宫颈管内从而导致对宫颈管的漏诊;⑶发生脱落,需要二次插管,增加患者的痛苦,增加医护人员的工作量。



技术实现要素:

本实用新型主要解决原有宫颈通液方法易损伤宫颈外口、无法对子宫腔和宫颈进行全面检查、装置易脱落的技术问题;提供一种宫腔输卵管造影密封注药装置,能够在不损伤宫颈的前提下,可以对宫腔输卵管造影进行密闭的注药,防止药物浪费;对子宫腔和宫颈不存在遮挡的情况,可以对子宫腔和宫颈进行全面的检查;不存在脱落的情况,无需二次操作,减轻患者痛苦,减少工作人员的工作量。

本实用新型的上述技术问题主要是通过下述技术方案得以解决的:本实用新型包括通液管、阻隔膜、支撑装置、中空的推拉杆及限定推拉杆位置的定位装置,所述推拉杆套在所述通液管上,所述支撑装置顶端连接在通液管的顶端,支撑装置的底端连接在所述推拉杆上,支撑装置上覆盖有所述阻隔膜。

在使用时,只需将闭合状态的本实用新型注药装置通过宫颈外口送入到宫颈管中,当阻隔膜完全进入到宫颈管时,通过推拉杆打开并根据宫颈管直径的大小固定,实现对宫颈管的密封,防止药物的流失,还不会损伤宫颈,同时不会阻挡子宫腔和宫颈管,可以进行全面的检查。

作为优选,所述定位装置为通液管上设有的若干刻度卡扣,所述推拉杆和支撑装置之间设有滑环,所述滑环内设有与刻度卡扣相匹配的卡槽。

刻度卡扣与卡槽相结合,其不仅仅起到了定位的作用,其中刻度卡扣的存在,扩大了本实用新型的适用范围,使得本实用新型可以适用于不同直径的宫颈管,不再需要为了满足医用需求而制作多种规格的注药装置,一个注药装置就可以满足不同的医用需求。

作为优选,所述支撑装置包括上支撑体、下支撑体、上支撑杆和下支撑杆,所述上支撑体与所述通液管一端固定连接,所述上支撑杆铰接于所述上支撑体,所述上支撑杆铰接于所述下支撑杆,所述下支撑杆铰接于所述下支撑体,所述下支撑体与所述推拉杆固定连接,所述阻隔膜覆盖在所述上支撑杆和上支撑体的外侧。

该支撑装置包括上支撑杆和下支撑杆,上支撑杆和上支撑体的外侧设有阻隔膜,阻隔膜有了上支撑杆的支撑,则不易产生形变,能够更好的与宫颈管契合,到达较好的密封效果。

作为优选,所述上支撑杆和所述下支撑杆的数量分别为3~8根。

由于宫颈管整体呈圆形,故本实用新型注药装置的阻隔膜的形状为圆形,支撑杆的数量优选为3~8根时,就不会出现因为支撑杆的数量太少而无法实现对阻隔膜的支撑、不能实现较好的密封的情况,也不会因为支撑杆的数量过多而增加生产成本。

作为优选,所述阻隔膜外圈设有保护套,所述保护套的材料为医用橡胶。

由于宫颈管的组织较为柔软,即使阻隔膜所采用的材料一般为柔性医用塑料,但柔性医用塑料也带有一定的刚性,为了防止阻隔膜对宫颈管组织的伤害,故在阻隔膜外圈设有医用橡胶制成的保护套,对宫颈管组织具有一定保护作用。

作为优选,所述保护套外表面设有防滑凸点。

宫颈管的内壁是湿润的,且保护套与宫颈管内壁直接接触,故在保护套的外表面设有防滑凸点,增加保护套与宫颈管内壁的摩擦,防止装置的脱落。

作为优选,所述通液管上设有和通液管螺纹连接的微调螺母,微调螺母位于所述推拉杆的下方。

刻度卡扣的存在虽然能够使本实用新型适用于不同直径的宫颈管,但刻度卡扣之间还存在一定的距离,当宫颈管的直径大小位于刻度卡扣之间时,如果只是简单的在刻度卡扣处定位,则会导致阻隔膜无法与宫颈管内壁紧密贴合,无法很好的实现密封,故加上一个微调螺母和与其相配套的螺纹,使得本实用新型的密封性能更加完善。同时,微调螺母也起到固定的作用,使整个注药装置在使用时跟加稳定。

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是:1)在不损伤宫颈的前提下,对宫腔输卵管造影进行密闭的注药,防止药物流失;2)使用过程中不会对子宫腔和宫颈产生遮挡,子宫腔和宫颈能进行全面的检查;3)不存在脱落的情况,无需二次操作,减轻患者痛苦,减少工作人员的工作量;4)密封性能好。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实用新型的一种闭合状态主视结构示意图。

图2是本实用新型的一种展开状态主视结构示意图。

图3是本实用新型的一种展开状态俯视结构示意图。

图4是本实用新型保护套的一种局部放大图。

图5是本实用新型刻度卡扣卡入卡槽时的局部放大图。

图中1.通液管,2.支撑装置,21.上支撑体,22.上支撑杆,23.下支撑杆,24.下支撑体,3.推拉杆,4.微调螺母,5.卡槽,6.滑环,7.阻隔膜,8.定位装置,81.刻度卡扣,9.保护套,10.防滑凸点。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通过实施例,并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作进一步具体的说明。

实施例:本实施例的一种宫腔输卵管造影密封注药装置,如图1、图2、图3、图4、图5所示,包括通液管1、阻隔膜7、支撑装置2、定位装置8和推拉杆3,通液管的一端呈圆锥形,支撑装置包括上支撑体21、下支撑体24、6根上支撑杆22、6根下支撑杆23,定位装置为安装在通液管上靠近圆锥形的一侧的3对刻度卡扣81,3对刻度卡扣沿通液管的长度方向间隔分布,刻度卡扣是弹性的,被挤压时可缩入通液管中,无挤压时则自动弹出通液管外,推拉杆和支撑装置之间固定安装有滑环6,滑环内开有与刻度卡扣相匹配的卡槽5,上支撑体与通液管呈圆锥形的一端固定连接,6根上支撑杆一端铰接于上支撑体,6根上支撑杆的另一端铰接于相对应的6根下支撑杆,下支撑杆的另一端铰接于下支撑体,下支撑体与滑环固定连接,滑环及下支撑体均套在通液管上,阻隔膜覆盖在上支撑杆和上支撑体的外侧,与通液管之间无间隙连接,阻隔膜的材料为柔性医用塑料,阻隔膜外圈安装有保护套9,保护套的材料为医用橡胶,保护套外表面布置有多个沿保护套圆周均布的防滑凸点10,滑环的下表面固定连接有推拉杆,推拉杆内部中空,推拉杆套在通液管上,通液管上安装有和通液管螺纹连接的微调螺母4,微调螺母位于推拉杆的下方。

在未使用时,本实用新型的注药装置呈闭合状态。使用时,将该装置通过宫颈外口送入到宫颈管中,当阻隔膜完全进入到宫颈管时,推动推拉杆,推拉杆带动着滑环和下支撑体向上移动,滑环向上移动带动下支撑体向上移动,随着下支撑体的向上移动带动下支撑杆和上支撑杆向外展开,下支撑体到达3对刻度卡扣时所对应的下支撑杆和上支撑杆展开大小各不同,根据宫颈管直径的大小,选择一档刻度卡扣进行定位,滑环向上移动时滑环的内壁往里挤压刻度卡扣,刻度卡扣弹性缩入到通液管中,直到滑环上的卡槽位置与刻度卡扣相对应时,刻度卡扣弹出进入到卡槽中,完成定位。这时再进行微调,即旋转微调螺母往上移动,当微调螺母旋紧时,用手拉注药装置,若注药装置不会移动,则宫颈管密封完成。然后通过通液管向里注射造影液,进行输卵管、子宫、宫颈的造影检查。

检查完成以后,旋松微调螺母,将微调螺母旋至螺纹的最末端,拉动推拉杆往下移动,推拉杆带动着滑环和下支撑体向下移动,滑环向下移动时滑环的内壁往里挤压刻度卡扣,刻度卡扣弹性缩入到通液管中,直到滑环整个移出,刻度卡扣弹出,脱离定位,随着下支撑体的向下移动带动下支撑杆和上支撑杆的向内收缩,直至整个装置呈闭合状态,然后取出该装置。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