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用于血液透析长期导管皮下隧道感染的冲洗装置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21597665发布日期:2020-07-24 16:47阅读:698来源:国知局
一种用于血液透析长期导管皮下隧道感染的冲洗装置的制作方法

本实用新型涉及医疗器械技术领域,特别涉及一种用于血液透析长期导管皮下隧道感染的冲洗装置。



背景技术:

血液透析是终末期肾病患者赖以生存的重要肾脏替代治疗手段之一,而良好的血管通路是血液透析得意顺利进行的前提和保障。血液透析血管通路按照使用时间的长短大致分为临时性血管通路和长期血管通路。部分患者血管条件不好,不适合做自体动静脉内瘘,对这些患者使用带有cuff涤纶环长期血液透析导管来完成血液透析治疗。与自体动静脉内瘘和人造血管相比,长期导管相关性感染的发现率较高,包括导管出口处感染和隧道感染,出现隧道感染后需要对进行换药护理。长期血液透析导管的患者出现皮下隧道感染后需要进行换药护理,但是目前只能对导管出口处进行换药护理,对于皮下隧道的护理一般采用头皮针软管插入隧道进行冲洗,但由于头皮针软管材质较软,无法较好的满足隧道深入冲洗的需求,也不能满足不同深度的冲洗的需求,使得冲洗效果不够好。



技术实现要素:

针对现有的技术问题,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用于血液透析长期导管皮下隧道感染的冲洗装置,以解决上述问题,其具有较好的调节功能、清洗效果好、不易污染能够利于病患的优点。

本实用新型的上述技术目的是通过以下技术方案得以实现的:

一种用于血液透析长期导管皮下隧道感染的冲洗装置,包括第一管部以及套设在所述第一管部内的第二管部,所述第二管部上设有用于插入冲洗隧道的针头部,所述第二管部的针头部穿出所述第一管部;所述第二管部与第一管部之间设有调节组件,用以调节所述第二管部针头能够插入隧道的长度;所述第二管部远离针头部的上端连通有导液管和抽液管,所述导液管的另一端连通有注射器,所述抽液管连通有抽吸机构。

作为优选,所述调节组件包括设置在第二管部上的调节凸起结构以及伸缩管;所述调节凸起结构设在第二管部靠近针头部的管壁上呈向外凸起状,所述调节凸起结构穿过所述第一管部的管壁且能够沿第一管部的长度方向移动后固定在所述第一管部的管壁上;所述伸缩管与第二管部针头部连接。

作为优选,所述第一管部管壁沿第一管部的长度方向开设有供调节凸起结构穿置并移动的调节槽,所述调节槽包括有平行于第一管部长度方向的纵向槽以及与纵向槽连通的横向卡槽,多个所述横向卡槽相互平行设置且均与同一所述纵向槽连通。

作为优选,所述横向卡槽的形状与所述调节凸起结构对应,用以卡紧所述调节凸起结构。

作为优选,所述抽吸机构为负压器,所述抽吸管连接在所述负压器上。

综上所述,本实用新型具有以下有益效果:

1、通过第一管部、第二管部、调节组件、导液管和抽液管的设置,调节组件调节第二管部所伸出第一管部的针头的长度,继而护理人员在将针头的针管插入患者需冲洗的隧道中,并通过按压与导液管连接的注射器,将生理盐水注入隧道中,并停留一会实现消毒,消毒后血道中的生理盐水经过抽吸机构的抽吸从抽液管排出,实现清洗隧道的目的,避免感染,与现有技术相比,调节组件的设置能够方便调节针头的长度,具有较好的调节功能,同时随着针头的深度插入能够实现较好的清洗效果,具有不易污染能够利于病患的优点。

2、通过调节凸起结构、调节槽以及伸缩管的设置,利用调节凸起结构推动第二管部在第一管部内沿调节槽的纵向槽移动,伸缩管进行拉伸,随着针头长度的确定,推动调节凸起结构,使其从纵向槽进入横向卡槽,横向卡槽受到挤压发生弹性形继而打开槽口使调节凸起结构卡嵌至横向卡槽内,实现固定针头的目的。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的整体示意图;

图2为本实用新型第二管部的整体示意图;

图3为本实用新型第一管部和第二管部配合的整体示意图。

附图标记:1、第一管部;2、第二管部;3、导液管;4、抽液管;5、注射器;6、调节组件;61、调节凸起结构;62、伸缩管;7、调节槽;71、纵向槽;72、横向卡槽。

具体实施方式

以下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作进一步详细说明。

在本申请的一种典型的实施例中,提供了一种用于血液透析长期血道感染的冲洗装置,参照图1和图2,其包括第一管部1和具有针头的第二管部2,第一管部1和第二管部2均呈圆筒状,第二管部上设有用于插入冲洗隧道的针头部,第二管部2的针头采用直径类似于留置针的钢针的硬质导管,第二管部2的针头穿出第一管部1开口较小的一端。第二管部2套设在第一管部1内,第二管部2与其针头部相对的一端通过一弹性塞固定在第一管部1内。第二管部2的远离其针头部的管部外侧连通有导液管3。导液管3穿过第一管部1的筒壁并固定第一管部1的筒壁,导液管3穿出第一管部1的端部连通有注射器5,通过注射器5将生理盐水输送到第二管部2内,并通过第二管部3的针头部注入需冲洗的隧道中。第二管部2位于导液管3对侧的筒壁连通有抽液管4,抽液管4穿过第一管部1的筒壁并固定第一管部1的筒壁,抽液管4穿出第一管部1的端部连通有抽吸机构,通过抽吸机构将注入隧道中的生理盐水抽出。抽吸机构采用现有技术中的负压器,抽液管4连接于负压器。第二管部2与第一管部1之间设有调节组件6,用以调节第二管部2针头能够插入需冲洗的血管的长度。

参照图2和图3,调节组件6包括设置在第二管部2上的调节凸起结构61以及伸缩管62。伸缩管62采用具有波纹软性管,伸缩管62设置在第二管部2上且与针头部连接,作为第二管部2的管部结构。调节凸起结构61设在第二管部2靠近针头部的管壁上呈向外凸起的长条状,与第二管部2的筒壁一体成型。调节凸起结构61穿过第一管部1的管壁,在伸缩管62能够伸长的作用下沿第一管部1的长度方向移动。

具体的,第一管部1靠近针头位置的管壁沿第一管部1的长度方向开设有供调节凸起结构61移动的调节槽7,调节槽7包括有平行于第一管部1长度方向的纵向槽71以及沿第一管部1径向方向排布的多个横向卡槽72。多个横向卡槽72均与同一纵向槽71连通,多个横向卡槽72之间相互平行设置并且等间距排布。横向卡槽72的槽型截面呈锥形瓶状,其开口较小的一端与纵向槽71连通,其槽型较大的一端用于卡嵌调节凸起结构61。使用时,伸缩管62自然状态下为原始位置,需要增加针管长度时,根据实际需要插入血道的深度调节针头的位置,施力推动调节凸起结构61,使得第二管部2在第一管部1内沿第一管部1轴向移动,伸缩管62进行拉伸,随着针管推出第一管部1外的长度的确定,横向推动调节凸起结构61,使其从纵向槽71进入横向卡槽72,横向卡槽72较小开口的槽壁受到调节凸起结构61挤压,两侧的槽壁发生弹性形变后继打开槽口,使调节凸起结构61卡嵌至横向卡槽72内,实现固定第二管部2与针头的目的。调节凸起结构61从纵向槽71进入横向卡槽72的过程中,会带动伸缩管62,是伸缩管62沿着第一管部的半径方向转动。为了消除针头随之转动的可能,第一管部1与第二管部2之间设有一弹性环,调节好针头长度之后将弹性环套接在第一管部1与第二管部2的针头之间,能够使第二管部2靠近针头位置的管部保持稳定,弹性环采用具有弹性的橡胶环。

本实用实施能够利用第一管部1和第二管部2的套接以及调节组件6,能够在不影响输液的情况下方便护理人员调节针头的长度,能够根据隧道清洗的需要,深入隧道,实现较好的冲洗效果,具有不易污染能够利于病患的优点。

本具体实施例仅仅是对本实用新型的解释,其并不是对本实用新型的限制,本领域技术人员在阅读完本说明书后可以根据需要对本实施例做出没有创造性贡献的修改,但只要在本实用新型的权利要求范围内都受到专利法的保护。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