防护套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21483432发布日期:2020-07-14 17:09阅读:139来源:国知局
防护套的制作方法

本实用新型涉及医疗设备,特别是涉及一种防护套。



背景技术:

随着外科手术的迅速发展,新型手术仪器设备推广应用,而一些仪器设备需连接相应的导线后方可使用。如何快速、有效的将导线套上灭菌保护套,且与灭菌的器械相连,以保证手术顺利开展,成为手术室器械准备的重要环节之一

防护套又可以称为医用无菌防护套,主要用于腔镜手术,使器械与外界环境隔离,进而避免污染无菌环境,目前临床上的防护套规格为长方形,长*宽为200cm*14cm,两端开口内嵌有棉绳,用于收缩开口的同时固定防护套与器械,隔离外界环境。但防护套呈压缩平面,在消毒灭菌过程中容易导致粘附在一起,不易打开防护套或者花费时间较长,增加术前准备的时间,延长患者手术时间,降低工作效率。



技术实现要素:

基于此,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防护套,解决消毒灭菌过程中容易粘附在一起,不易打开的技术问题。

一种防护套,包括:套体、固定部和弹性丝,弹性丝绕设于所述套体上,所述弹性丝的一端与所述套体的一端连接,所述弹性丝的另一端与所述套体的另一端连接,所述弹性丝能使所述套体撑开呈筒状;所述套体的两端均固定所述固定部,用于使所述套体的开口封闭。

将防护套消毒后,在手术前,手动将套体打开呈筒状,将防护套套在器械上后,用固定部将开口的两端封闭,使防护套包裹器械,防止污染无菌环境。通过在套体上设置弹性丝,可捏住弹性丝的两端拉开将套体打开,容易打开防护套,花费时间较短,减少术前准备时间,缩短患者手术时间,提高工作效率。

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弹性丝螺旋设置于所述套体上,所述弹性丝能沿所述套体的长度方向上折叠,使所述套体沿其长度方向上折叠;所述弹性丝能沿所述套体的长度方向上撑开,使所述套体沿其长度方向上撑开。

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还包括包覆带,所述包覆带固定于所述套体上,且包覆所述弹性丝将所述弹性丝环绕于所述套体上。

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套体包括第一套体和第二套体,所述第一套体的第一端与所述第二套体的第一端连接,所述第一套体的第二端与所述第二套体的第二端连接。

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第一套体为透明膜,所述第二套体为着色膜。

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固定部为魔术贴,所述魔术贴包括第一贴和第二贴,所述第一贴的第一面固定于所述套体上,所述第二贴的第一面固定于所述套体上,所述第一贴的第二面能与所述第二贴的第二面粘贴连接,使所述套体的开口封闭。

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固定部包括连接盖和纽扣,所述连接盖的第一端固定于所述套体上,第二端上设有开部;所述连接盖的第一端固定于所述套体端部的一侧,所述纽扣固定于所述套体端部的另一侧,所述开部能套在所述纽扣上使所述套体的开口封闭。

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弹性丝是由镍钛合金记忆材料制成的弹性丝。

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还包括引导绳,所述引导绳的一端固定于所述套体上,且位于所述筒状内,另一端延伸至所述套体的端部以外。

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套体是由聚乙烯材料制成的膜。

附图说明

图1为本申请一实施例防护套的第一示意图;

图2为本申请一实施例防护套的第二示意图;

图3为本申请另一实施例防护套的示意图。

10、套体,101、第一套体,102、第二套体,20、固定部,201、第一贴,202、第二贴,211、连接盖,212、纽扣,30、弹性丝,40、包覆带,50、引导绳。

具体实施方式

需要说明的是,当元件被称为“固定于”另一个元件,它可以直接在另一个元件上或者也可以存在居中的元件。当一个元件被认为是“连接”另一个元件,它可以是直接连接到另一个元件或者可能同时存在居中元件。相反,当元件被称作“直接在”另一元件“上”时,不存在中间元件。

如图1、2所示,本申请一实施例提供一种防护套,包括:一种防护套,包括:套体10、固定部20和弹性丝30,弹性丝30绕设于所述套体10上,所述弹性丝30的一端与所述套体10的一端连接,所述弹性丝30的另一端与所述套体10的另一端连接,所述弹性丝30能使所述套体10撑开呈筒状;所述套体10的两端均固定所述固定部20,用于使所述套体10的开口封闭。

将防护套消毒后,在手术前,手动将套体10打开呈筒状,将防护套套在器械上后,用固定部20将开口的两端封闭,使防护套包裹器械,防止污染无菌环境。通过在套体10上设置弹性丝30,可捏住弹性丝30的两端拉开将套体10打开,容易打开防护套,花费时间较短,减少术前准备时间,缩短患者手术时间,提高工作效率;弹性丝将套体撑开,在拆除防护套时不会因为空间过小而被粗暴拉扯。

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弹性丝30螺旋设置于所述套体10上,所述弹性丝30能沿所述套体10的长度方向上折叠,使所述套体10沿其长度方向上折叠;所述弹性丝30能沿所述套体10的长度方向上撑开,使所述套体10沿其长度方向上撑开。弹性丝30螺旋设置于套体上,便于套体10打开或者折叠,在弹性丝30打开时,呈筒状的套体10能包裹器械,使器械与无菌环境隔离开,弹性丝30在折叠时,可对防护套进行消毒操作。

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防护套还包括包覆带40,所述包覆带40固定于所述套体10上,且包覆所述弹性丝30将所述弹性丝30环绕于所述套体上。在套体10上固定包覆带40,用于使弹性丝30螺旋环绕在套体10上时不能窜动,便于快速打开套体10。

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套体10包括第一套体101和第二套体102,所述第一套体101的第一端与所述第二套体102的第一端连接,所述第一套体101的第二端与所述第二套体102的第二端连接。

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第一套体101为透明膜,所述第二套体102为着色膜。传统防护套极易破损,但是难以观察到防护套上的具体位置的破损,存在着污染无菌区的可能性,因此,在制作过程中,将第一套体101设为透明面,将第二套体102设置为着色面,使用着色面的第二套体102作为透明面的第一套体的101的对照,可以快速观察到套体10是否有破损,若有破损,则快速更换,防止由于出现破损未及时发现,破坏无菌环境,造成手术失败。

具体地,第二套体102为黄色。将第二套体102设置成黄色,便于与第一套体101的透明面进行对照,便于观察到防护套上是否破损,若防护套上有破损,则更换防护套,避免破坏无菌环境,容易造成手术失败。

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固定部20为魔术贴,所述魔术贴包括第一贴201和第二贴202,所述第一贴201的第一面固定于所述套体10上,所述第二贴202的第一面固定于所述套体10上,所述第一贴201的第二面能与所述第二贴202的第二面粘贴连接,使所述套体10的开口封闭。使用魔术贴将套体10的开口封闭,便于打开和封闭。

如图3所示,在另外一个实施例中,所述固定部20包括连接盖211和纽扣212,所述连接盖211的第一端固定于所述套体10上,第二端上设有开部;所述连接盖211的第一端固定于所述套体10端部的一侧,所述纽扣212固定于所述套体10端部的另一侧,所述开部能套在所述纽扣212上使所述套体10的开口封闭。使用连接盖211和纽扣212便于打开和封闭。

防护套原始状态为折叠状态,在开口处设置魔术贴或连接盖211,使用魔术贴或连接盖211进行封闭开口,在拆除防护套时,打开魔术贴或将连接盖211与纽扣212分离。上述的固定部20可为具磁力的磁性元件或可相互扣持的扣具等。

传统防护套用棉绳固定器械,增加打结的环节,结束手术之后需要手动解开系结,或者用剪刀剪开,浪费时间,也增加手术器械的损耗,因此,本申请中的固定部采用魔术贴或使用连接盖纽扣来封闭套体10的端部,避免使用棉绳固定器械,结束手术之后无需手动解开系结,减少由于使用剪刀剪开棉绳而增加手术器械的损耗。

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弹性丝30是由镍钛合金记忆材料制成的弹性丝。与其他材料相比,形状记忆合金具有良好的形状记忆效应、卓越的超弹性、良好的阻尼特性及耐磨耐腐蚀等特性,在临床和医疗器械等方面获得了广泛的应用。镍钛合金形状记忆合金通过一定热处理之后便会自动恢复形状,这种变化就是镍钛合金形状记忆合金的形状记忆特点。形状记忆能够依据恢复的状况分为单程形状记忆、双程形状记忆与全程形状记忆。超弹性镍钛合金形状记忆合金在受到外部作用力时会出现变形情况,在除去外部作用力后便会恢复到原状,这就是镍钛合金形状记忆合金的超弹性特点。镍钛合金形状记忆合金在出现超弹性变形之后,会直接导致马氏体相变,而除去外部作用力,又会导致马氏体逆相变。镍钛合金形状记忆合金就是因为相变的自我调整与相变中产生的界面及运动,具有非常好的阻尼性。

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还包括引导绳50,所述引导绳50的一端固定于所述套体10上,且位于所述筒状内,另一端延伸至所述套体10的端部以外。由于套体10的长度一般为两米,长度较长,在打开时,如果直接全部打开,则套体10较长不易套在机械上,因此设置引导绳50,手拿一个引导绳50将套体10一端套在机械上,再将套体10打开,使器械包裹在套体10内。

将防护套套在器械上,传统的方法是在套入之以双手大拇指及手腕用力将紧贴的防护套松解分开,但分开后双手都感到酸痛,而且操作效率低。因此现以整左手负重,右手协助将防护套分开,既简单易学,操作起来又非常省力。

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套体10是由聚乙烯材料制成的膜。套体10在打开时内部形成腔体,该腔体用于包裹手术器械。套体由聚乙烯材料制成,具有一定的弹性,可满足不同大小的医疗器械的防护需要,但在实际使用中,为了防止拉扯防护套,一般防护套的腔体较手术器械大,能完全包裹住手术器械。

聚乙烯是乙烯经聚合制得的一种热塑性树脂。聚乙烯无臭,无毒,手感似蜡,具有优良的耐低温性能,最低使用温度可达-100℃-70℃,化学稳定性好,能耐大多数酸碱的侵蚀,不耐具有氧化性质的酸。

在将导线等较小设备套上防护套则比较简单。在整理无菌器械台时,由器械护士剪开内层无菌包装袋封口,取出无菌防护套。将无菌包装袋套入左手指内,露出大拇指,以固定防护套。将无菌防护套开口端套入套有无菌包装袋的左手指内,四指外展张开与无菌包装袋横径相当。左手负重,右手协助快速将防护套套入左手内,直至尾端。套至尾端后,剪开尾端封口,以无触摸法将导线套上灭菌防护套,然后再将导线与灭菌器械相连。该操作方法的优点主要有:以左手负重代替了双手大拇指用力,避免了双手因用力过度而产生酸痛感,即快又省力,从而有效的提高了手术操作效率。同时操作简单,所用时间短,容易学习掌握。取材方便,经济实惠,节省手术费用。此方法适用于各种规格型号的医用无菌防护套。

本产品为一次性医用产品,其主要用于需要无菌隔离保护的医疗器械及医疗用品的防护。主要材质为进口聚乙烯薄膜。该产品系无菌包装,术前将其直接套在导线或仪器上,可充分保证术部无菌环境。术后一次性清除,具有方便、清洁减少了医务人员的工作强度的优点,有效节约了仪器维护及导线更换的开支。无菌防护套是由复合纸塑袋包装并密封的产品,经环氧乙烷灭菌处理,并经各项性能检测合格后,供应给医疗单位或个人使用。灭菌后无菌防护套后作为无菌产品,只限于一次使用,用后应予以销毁。

以上所述实施例的各技术特征可以进行任意的组合,为使描述简洁,未对上述实施例中的各个技术特征所有可能的组合都进行描述,然而,只要这些技术特征的组合不存在矛盾,都应当认为是本说明书记载的范围。

以上所述实施例仅表达了本实用新型的几种实施方式,其描述较为具体和详细,但并不能因此而理解为对实用新型专利范围的限制。应当指出的是,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来说,在不脱离本实用新型构思的前提下,还可以做出若干变形和改进,这些都属于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因此,本实用新型专利的保护范围应以所附权利要求为准。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