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针具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21301792发布日期:2020-06-30 20:05阅读:193来源:国知局
一种针具的制作方法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针具,属于针灸器具技术领域。



背景技术:

针灸是汉民族文化和科学传统产生的宝贵遗产。通过皮肤针作用于有病部位及其四周,能够刺激皮肤神经,达到治病的目的。现有的皮肤针针尖一般裸露在外,容易造成针尖的损坏。为此,公开号为cn2669844y的中国专利文献,公开了一种梅花针,包括针体,梅花针设有保护帽,保护帽与针体靠近针尖一端形状相应,并通过螺纹连接,保护帽的顶端设有小孔。通过保护帽保护针尖不受损坏。但是,在使用梅花针前,需要将保护帽取下,梅花针与保护帽分离,容易造成保护帽丢失。



技术实现要素:

为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针具。

本实用新型通过以下技术方案得以实现:

一种针具,包括护套和针刺部件,所述针刺部件的中部与护套滑动连接,其一端伸入到护套内,且该端的端面上设有若干刺针,另一端位于护套外,并通过弹性支撑件与护套连接。

所述护套内设有隔板,隔板位于刺针与弹性支撑件之间,隔板上在远离刺针的一侧设有圆柱,圆柱上沿轴向设有导向孔,导向孔贯穿圆柱和隔板。

所述护套采用透明材料制成。

所述护套的外圆面上设有防滑纹路。

所述针刺部件包括导杆、安装座和针座,安装座和针座均位于护套内,安装座的一端与导杆连接,另一端与针座可拆卸连接;若干刺针设在针座上。

所述针座上的刺针数量为5根、7根或18根。

所述导杆上在远离安装座的一端设有圆盘,圆盘的外圆面上对称设有两平面,导杆上在圆盘与护套之间设有限位板。

所述弹性支撑件为弹性套。

所述弹性套位于导杆的外侧,弹性套的一端套装在圆柱上,另一端抵靠在限位板的端面上。

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在于:初始状态或针具使用结束后,刺针会在弹性套的弹力作用下缩回到护套内,避免针具不慎掉落时刺针针尖损坏;护套与针刺部件连接在一起,不会丢失;另外,护套还具有对叩刺部位进行定位的作用。护套采用透明材料制成,方便观察刺针针尖与护套的相对位置情况。护套的外圆面上设有防滑纹路,避免手持护套时护套打滑。针座与安装座可拆卸连接,方便更换不同规格或型号的针座。导杆的滑动连接段的形状和尺寸与导向孔相匹配,导向孔为长方形孔,使导杆能够沿导向孔平稳地来回滑动,从而使刺针能够平稳地伸出或缩回到护套内,同时可以避免导杆在滑动过程中相对护套转动。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的内部结构示意图;

图2为本实用新型的分解图;

图3为本实用新型的护套的结构示意图。

图中:1-导杆,10-圆盘,11-限位板,2-弹性支撑件,3-护套,30-隔板,31-圆柱,310-导向孔,32-防滑纹路,4-安装座,5-针座,50-刺针。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进一步描述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但要求保护的范围并不局限于所述。

如图1至图3所示,本实用新型所述的一种针具,包括护套3和针刺部件,所述针刺部件的中部与护套3滑动连接,其一端伸入到护套3内,且该端的端面上安装有若干刺针50,另一端位于护套3外,并通过弹性支撑件2与护套3连接。

所述护套3内设有隔板30,隔板30位于刺针50与弹性支撑件2之间,隔板30上在远离刺针50的一侧设有圆柱31,圆柱31上沿轴向加工有导向孔310,导向孔310贯穿圆柱31和隔板30。在使用时,护套3、隔板30和圆柱31一体成型,导向孔310用于与导杆1滑动连接。

所述护套3采用透明材料制成。方便观察刺针50针尖与护套3的相对位置情况。

所述护套3的外圆面上设有防滑纹路32。避免手持护套3时护套3打滑。

所述针刺部件包括导杆1、安装座4和针座5,安装座4和针座5均位于护套3内,安装座4的一端与导杆1连接,另一端与针座5可拆卸连接;若干刺针50安装在针座5上。在使用时,导杆1通过导向孔310与隔板30和圆柱31滑动连接,导杆1的滑动连接段的形状和尺寸与导向孔310相匹配,导向孔310为长方形孔,使导杆1能够沿导向孔310平稳地来回滑动,从而使刺针50能够平稳地伸出或缩回到护套3内,同时可以避免导杆1在滑动过程中相对护套3转动。针座5与安装座4可拆卸连接,例如通过卡扣进行连接,方便更换不同规格或型号的针座5及刺针50。

所述针座5上的刺针50数量为5根、7根或18根。

所述导杆1上在远离安装座4的一端设有圆盘10,圆盘10的外圆面上对称加工有两平面,导杆1上在圆盘10与护套3之间设有限位板11。圆盘10、限位板11和导杆1一体成型。

所述弹性支撑件2为弹性套。

所述弹性套位于导杆1的外侧,弹性套的一端套装在圆柱31上,另一端抵靠在限位板11的端面上。如图1所示,初始状态时,安装座4、针座5和刺针50均位于护套3内,通过护套3保护刺针50的针尖,避免针具不慎掉落时针尖损坏;沿导杆1的轴向施加一推力,针刺部件克服弹性套的弹力向上移动,刺针50的针尖伸出护套3对皮肤进行叩刺,松开导杆1后,针刺部件在弹性套的弹力作用下复位,刺针50回到护套3内。

具体的,针具可以与动力装置配合使用,动力装置包括外壳和安装在外壳内的做往复直线运动的驱动机构(如曲柄滑块机构)。护套3与动力装置的外壳连接,导杆1上远离安装座4的一端抵靠在驱动机构的执行件(如滑块)上,启动驱动机构即可使针刺部件做往复直线运动,从而使刺针50的针尖对皮肤进行叩刺,驱动机构停止运转后,针刺部件在弹性套的弹力作用下复位,刺针50回到护套3内。

综上所述,初始状态或针具使用结束后,刺针50会在弹性套的弹力作用下缩回到护套3内,避免针具不慎掉落时刺针50针尖损坏;护套3与针刺部件连接在一起,不会丢失;另外,护套3还具有对叩刺部位进行定位的作用。护套3采用透明材料制成,方便观察刺针50针尖与护套3的相对位置情况。护套3的外圆面上设有防滑纹路32,避免手持护套3时护套3打滑。针座5与安装座4可拆卸连接,方便更换不同规格或型号的针座5。导杆1的滑动连接段的形状和尺寸与导向孔310相匹配,导向孔310为长方形孔,使导杆1能够沿导向孔310平稳地来回滑动,从而使刺针50能够平稳地伸出或缩回到护套3内,同时可以避免导杆1在滑动过程中相对护套3转动。



技术特征:

1.一种针具,其特征在于:包括护套(3)和针刺部件,所述针刺部件的中部与护套(3)滑动连接,其一端伸入到护套(3)内,且该端的端面上设有若干刺针(50),另一端位于护套(3)外,并通过弹性支撑件(2)与护套(3)连接。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针具,其特征在于:所述护套(3)内设有隔板(30),隔板(30)位于刺针(50)与弹性支撑件(2)之间,隔板(30)上在远离刺针(50)的一侧设有圆柱(31),圆柱(31)上沿轴向设有导向孔(310),导向孔(310)贯穿圆柱(31)和隔板(30)。

3.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针具,其特征在于:所述护套(3)采用透明材料制成。

4.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针具,其特征在于:所述护套(3)的外圆面上设有防滑纹路(32)。

5.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针具,其特征在于:所述针刺部件包括导杆(1)、安装座(4)和针座(5),安装座(4)和针座(5)均位于护套(3)内,安装座(4)的一端与导杆(1)连接,另一端与针座(5)可拆卸连接;若干刺针(50)设在针座(5)上。

6.如权利要求5所述的针具,其特征在于:所述针座(5)上的刺针(50)数量为5根、7根或18根。

7.如权利要求5所述的针具,其特征在于:所述导杆(1)上在远离安装座(4)的一端设有圆盘(10),圆盘(10)的外圆面上对称设有两平面,导杆(1)上在圆盘(10)与护套(3)之间设有限位板(11)。

8.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针具,其特征在于:所述弹性支撑件(2)为弹性套。

9.如权利要求8所述的针具,其特征在于:所述弹性套位于导杆(1)的外侧,弹性套的一端套装在圆柱(31)上,另一端抵靠在限位板(11)的端面上。


技术总结
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针具,属于针灸器具技术领域。该针具包括护套和针刺部件,所述针刺部件的中部与护套滑动连接,其一端伸入到护套内,且该端的端面上设有若干刺针,另一端位于护套外,并通过弹性支撑件与护套连接。本实用新型在初始状态或针具使用结束后,刺针会在弹性套的弹力作用下缩回到护套内,避免针具不慎掉落时刺针针尖损坏;护套与针刺部件连接在一起,不会丢失;另外,护套还具有对叩刺部位进行定位的作用。护套采用透明材料制成,方便观察刺针针尖与护套的相对位置情况。护套的外圆面上设有防滑纹路,避免手持护套时护套打滑。针座与安装座可拆卸连接,方便更换不同规格或型号的针座。

技术研发人员:肖淦辰;熊芳丽
受保护的技术使用者:肖淦辰
技术研发日:2019.07.29
技术公布日:2020.06.30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