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瞬间吸收出血的桡动脉压迫器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21744297发布日期:2020-08-05 02:36阅读:248来源:国知局
一种瞬间吸收出血的桡动脉压迫器的制作方法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桡动脉压迫器,具体为一种瞬间吸收出血的桡动脉压迫器,属于医用器材技术领域。



背景技术:

桡动脉压迫器是一种常用的手术急救设备,它主要用于对冠心病的诊疗,其对人体的伤害非常小,而且能使病症恢复得更快。通过使用桡动脉压迫止血器来治疗冠心病,住院时间也能大大缩短,并且几乎不会引发周围血管的并发症状,随着诊疗技术的急速发展,桡动脉压迫止血器已不单单只适用于一种治疗,它现在介入的治疗越来越多,在临床的使用上,极为重视。

然而,传统的桡动脉压迫器再进行使用时由于压力板与手臂直接接触,无法直观地观察到是否准确压迫穿刺点,可能造成压迫部位不正确导致止血失败,影响患者的治疗,同时若穿刺点有渗血,压迫点那里就会被血液覆盖,变得模糊,无法观察穿刺部位及出血情况,也会造成患者及医护人员的恐慌。



技术实现要素: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就在于为了解决上述问题而提供一种瞬间吸收出血的桡动脉压迫器,使用方便,便于准确对穿刺点进行有效压迫,同时可吸收穿刺点附近的渗出血液,方便患者的治疗。

本实用新型通过以下技术方案来实现上述目的,一种瞬间吸收出血的桡动脉压迫器,包括安装板,所述安装板的两端分别与腕带的两端套接连接,所述安装板的一端连接有压力板结构,所述压力板结构包括压力板、鞘管槽、吸血棉絮、观察筒、受压圈、弹簧和固定套,所述安装板的一端设有所述固定套,所述固定套的一端内侧相对固定安装有两只所述弹簧,所述弹簧的另一端分别与所述观察筒的一侧相对固定连接,所述观察筒的内侧壁设有所述受压圈,且所述观察筒的另一端与所述压力板的一侧固定连接,所述压力板的另一侧开设有一条所述鞘管槽,所述压力板的另一侧还固定连接有一圈所述吸血棉絮。

优选的,为了方便医护人员通过压力板准确对穿刺点进行压迫,防止止血失败的发生,所述固定套的一端还连接有施压结构,所述施压结构包括观察筒盖、螺杆、施压头、旋钮、转轴和卡扣,所述固定套的一侧设有所述转轴,所述转轴与所述观察筒盖的一侧转动连接,所述观察筒盖的另一侧还设有所述卡扣,所述卡扣与所述固定套的一侧卡合连接,所述观察筒盖的中部贯穿有所述螺杆,且所述螺杆与所述观察筒盖螺纹连接,所述螺杆的一端固定连接有所述旋钮,所述螺杆的另一端设有所述施压头,所述施压头与所述受压圈相抵触。

优选的,为了方便固定在施压时鞘管的位置,防止其扭曲造成影响,同时方便鞘管的拔出,所述鞘管槽的一端位于所述压力板的中心部位,所述鞘管槽的另一端垂直延伸至所述压力板的侧面。

优选的,为了使吸血棉絮可以及时吸收穿刺点渗出的血液,同时为医护人员提供出血的信息,帮助对患者情况进行判断,所述吸血棉絮呈“口”字形分布于所述压力板的侧面,且所述鞘管槽与所述吸血棉絮的交汇处至所述压力板的中心的部分也固定有一条所述吸血棉絮。

优选的,为了最大化压力杆所能提供的压力范围,以适用不同的使用环境,所述螺杆的长度大于所述受压圈至所述压力板侧面的距离。

优选的,为了使观察筒可以自动回复位置,且防止其发生转动,使下方的压力板发生移动影响穿刺点,所述弹簧设置于所述固定套两相对侧开设的凹槽内,且所述弹簧与所述观察筒的连接端伸入所述固定套的侧面的凹槽内。

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是:本实用新型在使用时,医护人员可以直接通过观察筒对穿刺点进行定位,直接将压力板的中心对准穿刺点,解决了传统桡动脉压迫器存在可能未准确压迫动脉穿刺点造成止血失败的问题,提高了压迫器的可靠性,同时在压力板的压迫面同时设有吸血棉絮以及鞘管槽,鞘管槽可以限定鞘管的位置,方便鞘管的抽出,同时吸血棉絮的设置一方面可以将穿刺点渗出的血液及时的吸收,防止压力板面附着满血污对医务人员的观察造成影响,另一方面吸血棉絮在吸收血液后会沿着棉絮扩散并使棉絮变红,及时地提醒医护人员穿刺点的出血情况,方便患者的情况的诊断。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的整体结构示意图;

图2为图1所示的压力板结构和施压结构的连接结构示意图;

图3为图1所示的施压结构和观察筒的连接结构示意图;

图4为图1所示的压力板的结构示意图。

图中:1、安装板,2、腕带,3、压力板结构,31、压力板,32、鞘管槽,33、吸血棉絮,34、观察筒,35、受压圈,36、弹簧,37、固定套,4、施压结构,41、观察筒盖,42、螺杆,43、施压头,44、旋钮,45、转轴,46、卡扣。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将结合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实用新型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实用新型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实用新型保护的范围。

请参阅图1-4所示,一种瞬间吸收出血的桡动脉压迫器,包括安装板1,所述安装板1的两端分别与腕带2的两端套接连接,所述安装板1的一端连接有压力板结构3,所述压力板结构3包括压力板31、鞘管槽32、吸血棉絮33、观察筒34、受压圈35、弹簧36和固定套37,所述安装板1的一端设有所述固定套37,所述固定套37的一端内侧相对固定安装有两只所述弹簧36,所述弹簧36的另一端分别与所述观察筒34的一侧相对固定连接,所述观察筒34的内侧壁设有所述受压圈35,且所述观察筒34的另一端与所述压力板31的一侧固定连接,所述压力板31的另一侧开设有一条所述鞘管槽32,所述压力板31的另一侧还固定连接有一圈所述吸血棉絮33。

作为本实用新型的一种技术优化方案,所述固定套37的一端还连接有施压结构4,所述施压结构4包括观察筒盖41、螺杆42、施压头43、旋钮44、转轴45和卡扣46,所述固定套37的一侧设有所述转轴45,所述转轴45与所述观察筒盖41的一侧转动连接,所述观察筒盖41的另一侧还设有所述卡扣46,所述卡扣46与所述固定套37的一侧卡合连接,所述观察筒盖41的中部贯穿有所述螺杆42,且所述螺杆42与所述观察筒盖41螺纹连接,所述螺杆42的一端固定连接有所述旋钮44,所述螺杆42的另一端设有所述施压头43,所述施压头43与所述受压圈35相抵触。

作为本实用新型的一种技术优化方案,所述鞘管槽32的一端位于所述压力板31的中心部位,所述鞘管槽32的另一端垂直延伸至所述压力板31的侧面。

作为本实用新型的一种技术优化方案,所述吸血棉絮33呈“口”字形分布于所述压力板31的侧面,且所述鞘管槽32与所述吸血棉絮33的交汇处至所述压力板31的中心的部分也固定有一条所述吸血棉絮33。

作为本实用新型的一种技术优化方案,所述螺杆42的长度大于所述受压圈35至所述压力板31侧面的距离。

作为本实用新型的一种技术优化方案,所述弹簧36设置于所述固定套37两相对侧开设的凹槽内,且所述弹簧36与所述观察筒34的连接端伸入所述固定套37的侧面的凹槽内。

本实用新型在使用时,首先,将患者手臂水平放置,将鞘管拔出2-3cm,然后使腕带2绑在患者手臂的相应位置,并将压力板结构3大致对应穿刺点,解开卡扣46并旋转旋钮44使螺杆42旋出至最高处,然后将观察筒盖41绕转轴45进行转动,此时观察筒34暴露在外,使用者通过观察筒34以及透明的压力板31进行观察以及对穿刺点的定位,将压力板31中心即鞘管槽32一端的位置对准穿刺点,同时使鞘管沿鞘管槽32位置放置,对准后,将压力板31贴合在手臂上,并同时绑好腕带2,然后将观察筒盖41重新复位,并将卡扣46与固定套37的侧面卡口处卡合,此时即可缓缓转动旋钮44,使螺杆42带动施压头43向穿刺点方向运动,施压头43抵触受压圈35开始对下方的压力板31施加压力,压力板31在对穿刺点施加一定压力后,缓缓拔出鞘管,在鞘管拔出过程中,观察穿刺点的出血情况,由于吸血棉絮33的设置,在穿刺点渗出血液时吸血棉絮33可以及时的将渗出的血液吸收干净,并同时棉絮圈开始扩散,防止血液弥漫压力板31的施压面影响观察,同时吸血棉絮33吸收血液后开始变红,使用者可以根据血液的扩散程度判断出血情况,提高判断的准确性,若穿刺点出血异常,可根据实际情况调节旋钮44增加或降低施加压力。

对于本领域技术人员而言,显然本实用新型不限于上述示范性实施例的细节,而且在不背离本实用新型的精神或基本特征的情况下,能够以其他的具体形式实现本实用新型。因此,无论从哪一点来看,均应将实施例看作是示范性的,而且是非限制性的,本实用新型的范围由所附权利要求而不是上述说明限定,因此旨在将落在权利要求的等同要件的含义和范围内的所有变化囊括在本实用新型内。不应将权利要求中的任何附图标记视为限制所涉及的权利要求。

此外,应当理解,虽然本说明书按照实施方式加以描述,但并非每个实施方式仅包含一个独立的技术方案,说明书的这种叙述方式仅仅是为清楚起见,本领域技术人员应当将说明书作为一个整体,各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也可以经适当组合,形成本领域技术人员可以理解的其他实施方式。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