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消化科用催吐装置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21946186发布日期:2020-08-21 15:35阅读:197来源:国知局
一种消化科用催吐装置的制作方法

本实用新型涉及医疗器械辅助设备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消化科用催吐装置。



背景技术:

催吐,指使用各种方法,引导促进呕吐的行为。常用的方法是使用手指,按压舌根,并碰触扁桃体,使机体产生反射,并发生呕吐反应,或用双手挤压胃部以下位置,或轻拍背部对应于胃的位置等。呕吐,是人类在大自然生存进化中的一种自我保护反应,发生于食用有毒物质、变质食物、脑部损伤等之后,可以帮助身体排出毒素、减低压力等。神智清醒,且有知觉的人,通过催吐的方法可以使人排除体内有毒的物质,效果往往强于洗胃。现有的催吐装置结构复杂,患者使用过程中由于紧张经常导致施力过大对咽喉粘膜造成损伤,不仅会增加患者不适,引起患者喉部发炎,还会降低催吐效果,同时现有的催吐装置多用两组球囊来实现催吐,但球囊会由于内部气体不足而出现催吐效果不佳的问题,影响催吐效率,浪费了对患者的治疗时间。因而设计一种能够自充气的、结构简单的消化科用催吐装置是非常有必要的。



技术实现要素:

本实用新型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在于,针对现有催吐装置球囊充气较为麻烦、使用不便的问题,提供了一种消化科用催吐装置,通过在导气管的两端分别设置控制球囊和催吐球囊来对患者的咽喉进行刺激,利用控制球囊和催吐球囊之间的气体转移能够保证催吐球囊的伸展和回缩,便于控制催吐球囊的伸展度,能够有效实现对患者咽喉的刺激,从而达到催吐的目的,同时在控制球囊的尾端接有充气球囊,通过单向阀和负压原理来调节控制球囊和催吐球囊内部的气体量,便于医护人员针对不同患者来控制催吐球囊的伸展程度,从而能够有效的提高催吐效率,并且催吐球囊和外套筒之间设置有伸缩弹簧,便于在催吐球囊接触到患者咽喉时能够自动调节,减少了对患者咽喉黏膜的损伤,此外利用内套筒来实现导气管的定位和固定,降低了导气管因为内部气压出现晃动的问题,提高了使用的稳定性和安全性。

为了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采用的技术方案是:

一种消化科用催吐装置,包括外套筒4,所述外套筒4内部设置有导气管9,所述导气管9上靠近控制球囊8的一端设置有内套筒3,内套筒3插接连接在外套筒4上,且所述导气管9的两端分别连接有催吐球囊6和控制球囊8;

所述催吐球囊6的尾端连接有充气球囊1,充气球囊1的尾端留设有进气孔11;

所述导气管9上位于控制球囊8和内套筒3之间的位置上设置有放气阀2;

所述导气管9上位于催吐球囊6和外套筒4之间设置有伸缩弹簧5。

具体地,所述外套筒4上靠近控制球囊8的一端上留设有若干个卡槽10。

具体地,所述内套筒3上固定设置有与卡槽10相匹配的卡条7。

具体地,所述充气球囊1的内部两端均设置有单向阀。

具体地,所述催吐球囊6为“8”字形结构,且其顶端直径小于底端直径。

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通过在导气管的两端分别设置控制球囊和催吐球囊来对患者的咽喉进行刺激,利用控制球囊和催吐球囊之间的气体转移能够保证催吐球囊的伸展和回缩,便于控制催吐球囊的伸展度,能够有效实现对患者咽喉的刺激,从而达到催吐的目的,同时在控制球囊的尾端接有充气球囊,通过单向阀和负压原理来调节控制球囊和催吐球囊内部的气体量,便于医护人员针对不同患者来控制催吐球囊的伸展程度,从而能够有效的提高催吐效率,并且催吐球囊和外套筒之间设置有伸缩弹簧,便于在催吐球囊接触到患者咽喉时能够自动调节,减少了对患者咽喉黏膜的损伤,此外利用内套筒来实现导气管的定位和固定,降低了导气管因为内部气压出现晃动的问题,提高了使用的稳定性和安全性。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结构正面示意图。

图2是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结构背部示意图。

图3是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结构剖面示意图。

附图序号及名称:充气球囊1、放气阀2、内套筒3、外套筒4、伸缩弹簧5、催吐球囊6、卡条7、控制球囊8、导气管9、卡槽10、进气孔11。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将结合附图以及具体实施例来详细说明本实用新型,在此本实用新型的示意性实施例以及说明来解释本实用新型,但并不作为对本实用新型的限定。

如图1-3所示,本实用新型所述的一种消化科用催吐装置,包括外套筒4,所述外套筒4内部设置有导气管9,所述导气管9上靠近控制球囊8的一端套设有内套筒3,内套筒3插接连接在外套筒4上,且所述导气管9的两端分别固定连接有催吐球囊6和控制球囊8,所述外套筒4和内套筒3均为中空结构,通过内套筒3和外套筒4的插接连接能够有效的用于导气管9的限位,防止导气管9出现晃动,进而能够有效保证催吐球囊6的稳定性,避免催吐球囊6由于导气管9的晃动损伤患者的咽喉黏膜,有效提高了设备使用的安全性和可靠性;

所述催吐球囊6的尾端通过导气管连接有充气球囊1,充气球囊1的尾端留设有进气孔11,所述充气球囊1的内部两端均设置有单向阀,且两个单向阀的方向相同,充气球囊1再按压时其内部气体会通过单向阀流入控制球囊8中,能够用于增加控制球囊8、导气管9和催吐球囊6内部整体的气体含量,便于提高催吐球囊6的伸展尺寸,进而便于医护人员根据不同患者的口腔来进行调节,提高了设备使用的适用性和可靠性,同时在松开充气球囊1时,由于内部气压过小,外部气体会通过进气孔11进入充气球囊1内部,在实际使用过程中靠近进气孔11的单向阀能够防止在按压充气球囊1时气体从进气孔11中排出,保证了充气球囊1的正常使用,利用负压原理来实现充气球囊1的充气操作,方便快捷,降低了成本;

所述导气管9上位于控制球囊8和内套筒3之间的位置上固定设置有放气阀2,放气阀2用于排出控制球囊8、导气管9和催吐球囊6内部的气体,便于设备取出和防止,在放气阀2和充气球囊1的共同作用下,能够有效对控制球囊8、导气管9和催吐球囊6内部的气压进行调节,操作简单,便于医护人员进行使用;

所述导气管9上位于催吐球囊6和外套筒4之间套设设置有伸缩弹簧5,伸缩弹簧5的存在使得催吐球囊6在触碰到患者咽喉时会进行一定程度的收缩,有效降低了催吐球囊6对患者咽喉黏膜的损伤。

所述外套筒4上靠近控制球囊8的一端上留设有若干个卡槽10;所述内套筒3上固定设置有与卡槽10相匹配的卡条7,本实施例中卡槽10和卡条7的个数均为四个,卡槽10和卡条7用于实现外套筒4和内套筒3的插接卡合连接,同时内套筒3的长度小于外套筒4的长度,进而在实际使用时能够为导气管9预留一定量的收缩空间,用于在伸缩弹簧5的作用下保证导气管9的自动调节。

所述催吐球囊6为“8”字形结构,且其顶端直径小于底端直径,上小下大的“8”字形结构的催吐球囊6更加符合人体咽喉的结构,不仅能有效提高催吐效率,还能显著降低催吐球囊6对患者咽喉部位的损伤。

所述充气球囊1和控制球囊8均为椭圆形结构,椭圆形结构的充气球囊1和控制球囊8更加符合人体手部的结构,便于医护人员进行持握使用。

在本实用新型中,通过在导气管9的两端分别设置控制球囊8和催吐球囊6来对患者的咽喉进行刺激,利用控制球囊8和催吐球囊6之间的气体转移能够保证催吐球囊6的伸展和回缩,便于控制催吐球囊6的伸展度,能够有效实现对患者咽喉的刺激,从而达到催吐的目的,同时在控制球囊8的尾端接有充气球囊1,通过单向阀和负压原理来调节控制球囊8和催吐球囊6内部的气体量,便于医护人员针对不同患者来控制催吐球囊8的伸展程度,从而能够有效的提高催吐效率,并且催吐球囊8和外套筒4之间设置有伸缩弹簧5,便于在催吐球囊8接触到患者咽喉时能够自动调节,减少了对患者咽喉黏膜的损伤,此外利用内套筒3来实现导气管9的定位和固定,降低了导气管9因为内部气压出现晃动的问题,提高了使用的稳定性和安全性。

以上对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所提供的技术方案进行了详细介绍,本文中应用了具体个例对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原理以及实施方式进行了阐述,以上实施例的说明只适用于帮助理解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原理;同时,对于本领域的一般技术人员,依据本实用新型实施例,在具体实施方式以及应用范围上均会有改变之处,综上所述,本说明书内容不应理解为对本实用新型的限制。

本实用新型未详尽描述的技术均为公知技术。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