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足内外翻矫正助行器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21760336发布日期:2020-08-07 18:08阅读:277来源:国知局
一种足内外翻矫正助行器的制作方法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足内外翻矫正助行器,属于医疗矫正器技术领域。



背景技术:

矫正器的种类很多,一类是软性的,由松紧带加魔术贴带组合成,使用方法是将带子缠绕在足底和小腿上,松紧带绕过足底固定在小腿外侧或内侧,用松紧带的弹力矫正内翻或外翻,使用后的感觉是麻烦又无用。另一类是硬性的且有两种,结构差不多,均为塑料制作,小腿和足底固定部分是成一体的,使用后的感受是有一定作用当行动不方便。此外,现有技术中很多硬性的矫正器行走较困难,只适合住院和在家休养的患者使用。针对上述存在的技术问题,需要设计相应的技术方案给予解决。



技术实现要素:

本实用新型针对现有技术存在的不足,提供一种足内外翻矫正助行器,其结构简单、适用人群范围广,价格低廉,有很好的推广价值,对于足内、外翻的患者有较好的矫正及辅助作用,满足实际使用要求。

为解决上述问题,本实用新型所采取的技术方案如下:

一种足内外翻矫正助行器,包括:第一支撑助行器和第二支撑助行器,所述第一支撑助行器和第二支撑助行器配合使用;

所述第一支撑助行器包括:第一支架,所述第一支架顶部设有一体成型的第一小腿侧半包架,第一支架底部设有一体成型的第一鞋掌连接部;

所述第二支撑助行器包括:第二支架,所述第二支架顶部设有一体成型的第二小腿侧半包架,第二支架底部设有一体成型的第二鞋掌连接部;

所述第一小腿侧半包架一端设有一体成型的活动卡板,所述第二小腿侧半包架一端设有配合活动卡板使用的内槽;所述第一小腿侧半包架的另一端和第二小腿侧半包架的另一端设有配合使用的小腿侧魔术贴捆扎带,所述第一鞋掌连接部的顶部和第二鞋掌连接部的顶部设有配合使用的足弓部位魔术贴捆扎带,且所述第一鞋掌连接部和第二鞋掌连接部上均开设有三个螺丝固定孔。

作为上述技术方案的改进,所述第一小腿侧半包架和第二小腿侧半包架均呈l型结构,所述第一鞋掌连接部和第二鞋掌连接部均呈倒t型结构。

作为上述技术方案的改进,所述活动卡板上设有两组滑块,所述内槽内部开设有配合滑块使用的滑槽。

作为上述技术方案的改进,所述第一支撑助行器和第二支撑助行器的正面均设有棉绒布片,所述棉绒布片背面设有四个配合使用的固定带扣。

本实用新型与现有技术相比较,本实用新型的实施效果如下:

(1)本实用新型与患者的皮鞋、运动鞋、拖鞋、加厚鞋垫等配合使用可作为足内外翻的患者在室外、室内活动时的辅助器具及夜晚睡眠时的固定器具,增加患者的活动能力及夜晚睡觉时保证睡眠舒适度。

(2)本实用新型所述矫正器的宽度可调,适用人群更广泛,使用方便。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所述足内外翻矫正助行器结构示意图;

图2为本实用新型所述足内外翻矫正助行器正面结构示意图;

图3为本实用新型所述足内外翻矫正助行器背面结构示意图;

图4为本实用新型所述活动卡板与内槽配合使用的结构示意图;

图5为本实用新型所述足内外翻矫正助行器配合拖鞋实施结构示意图;

图6为本实用新型所述足内外翻矫正助行器第一小腿侧半包架上端结构示意图;

图7为本实用新型所述足内外翻矫正助行器第二小腿侧半包架上端结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将结合具体的实施例来说明本实用新型的内容。

实施例:如图1至图7,一种足内外翻矫正助行器,包括:第一支撑助行器和第二支撑助行器,第一支撑助行器和第二支撑助行器是配合使用,形成一个完整的足内外翻矫正助行器;第一支撑助行器包括:竖直设置的第一支架1,其第一支架1顶部设有一体成型的第一小腿侧半包架11,第一支架1底部设有一体成型的第一鞋掌连接部12;第二支撑助行器包括:竖直设置的第二支架2,第二支架2顶部设有一体成型的第二小腿侧半包架21,第二支架2底部设有一体成型的第二鞋掌连接部22;其中,第一小腿侧半包架11和第二小腿侧半包架21均呈l型结构(形状类似或接近,但并不完全一样,且第一小腿侧半包架11一端侧壁开设有配合使用的调节齿卡板81和卡板固定器82,而第二小腿侧半包架21一端侧壁开设有宽度调节齿90),第一鞋掌连接部12和第二鞋掌连接部22均呈鞋掌状结构(形状类似或接近,但并不完全一样);而第一小腿侧半包架11一端设有一体成型的活动卡板111,第二小腿侧半包架21一端设有内槽211,其活动卡板111是活动设置在内槽211内部的并实现活动连接作用;第一小腿侧半包架11的另一端和第二小腿侧半包架21的另一端设有配合使用的小腿侧魔术贴捆扎带30,第一鞋掌连接部12的顶部和第二鞋掌连接部22的顶部设有配合使用的足弓部位魔术贴捆扎带40,其中,小腿侧魔术贴捆扎带30和足弓部位魔术贴捆扎带40均是用于捆扎和固定足内外翻矫正助行器,而第一鞋掌连接部12和第二鞋掌连接部22上均开设有三个螺丝固定孔50用于和患者的鞋子固定连接(如图5所示,螺丝固定孔50配合使用的是自攻螺丝),实现配合使用(而患者的鞋子通常包括:皮鞋、运动鞋、拖鞋、加厚鞋垫等;其中,因矫正器要与鞋子配合使用,鞋子的后跟高度需大于1.5厘米,且优先橡胶底或是牛津底或高密度泡沫鞋底,有一定的强度,便于自攻螺丝能牢固的将矫正器固定在鞋底上)。

进一步改进地,如图4所示,活动卡板111上设有两组滑块1111,内槽211内部开设有配合滑块1111使用的滑槽2111,其中,滑块1111是活动卡接在滑槽2111内,一方面具有伸缩调节的作用,另外也具备限位作用,提高了足内外翻矫正助行器整体的使用便捷度和价值。

具体地,如图2和图3所示,第一支撑助行器和第二支撑助行器的正面均设有棉绒布片60,第一支撑助行器和第二支撑助行器的正面是与患者小腿部直接接触,这样能够提高使用的舒适度,所述棉绒布片60背面设有四个配合使用的固定带扣70,用于进一步加强足内外翻矫正助行器的连接稳固性。

附注:本实用新型在实施时,需要注意以下两点:(1)此矫正器固定在鞋子的后跟部位,行走时脚后跟很好与地面接触时矫正效果较好,若脚后跟不能与地面很好接触时(脚尖行走)鞋子变形后矫正效果较差;(2)不能直接使用,要与鞋子配合才能使用。

以上内容是结合具体的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所作的详细说明,不能认定本实用新型具体实施仅限于这些说明。对于本实用新型所属技术领域的技术人员来说,在不脱离本实用新型构思的前提下,还可以做出若干简单推演或替换,都应当视为属于本实用新型保护的范围。



技术特征:

1.一种足内外翻矫正助行器,其特征在于:包括:第一支撑助行器和第二支撑助行器,所述第一支撑助行器和第二支撑助行器配合使用;

所述第一支撑助行器包括:第一支架(1),所述第一支架(1)顶部设有一体成型的第一小腿侧半包架(11),所述第一支架(1)底部设有一体成型的第一鞋掌连接部(12);

所述第二支撑助行器包括:第二支架(2),所述第二支架(2)顶部设有一体成型的第二小腿侧半包架(21),所述第二支架(2)底部设有一体成型的第二鞋掌连接部(22);

所述第一小腿侧半包架(11)一端设有一体成型的活动卡板(111),所述第二小腿侧半包架(21)一端设有配合活动卡板(111)使用的内槽(211);所述第一小腿侧半包架(11)的另一端和第二小腿侧半包架(21)的另一端设有配合使用的小腿侧魔术贴捆扎带(30),所述第一鞋掌连接部(12)的顶部和第二鞋掌连接部(22)的顶部设有配合使用的足弓部位魔术贴捆扎带(40),且所述第一鞋掌连接部(12)和第二鞋掌连接部(22)上均开设有三个螺丝固定孔(50)。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足内外翻矫正助行器,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小腿侧半包架(11)和第二小腿侧半包架(21)均呈l型结构,所述第一鞋掌连接部(12)和第二鞋掌连接部(22)均呈鞋掌状结构。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足内外翻矫正助行器,其特征在于:所述活动卡板(111)上设有两组滑块(1111),所述内槽(211)内部开设有配合滑块(1111)使用的滑槽(2111)。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足内外翻矫正助行器,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支撑助行器和第二支撑助行器的正面均设有棉绒布片(60),所述棉绒布片(60)背面设有四个配合使用的固定带扣(70)。


技术总结
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足内外翻矫正助行器,包括:第一支撑助行器和第二支撑助行器;第一支撑助行器包括:第一支架,第一支架顶部设有第一小腿侧半包架、底部设有第一鞋掌连接部;第二支撑助行器包括:第二支架,第二支架顶部设有第二小腿侧半包架、底部设有第二鞋掌连接部;第一小腿侧半包架一端设有活动卡板,第二小腿侧半包架一端设有内槽;第一小腿侧半包架的另一端和第二小腿侧半包架的另一端设有小腿侧魔术贴捆扎带,第一鞋掌连接部的顶部和第二鞋掌连接部的顶部设有足弓部位魔术贴捆扎带,且第一鞋掌连接部和第二鞋掌连接部上均开设有三个螺丝固定孔。本实用新型结构简单,对于足内外翻的患者有较好的矫正及辅助作用,有很好推广价值。

技术研发人员:段沁言;叶凌;叶国跃;蒋愉;姚娜;李惠萍
受保护的技术使用者:叶凌
技术研发日:2019.09.26
技术公布日:2020.08.07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