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渐进式肘关节屈曲牵伸器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21760291发布日期:2020-08-07 18:08阅读:505来源:国知局
一种渐进式肘关节屈曲牵伸器的制作方法

本实用新型涉及医疗康复领域,尤其涉及一种渐进式肘关节屈曲牵伸器。



背景技术:

肢体创伤术后,常需要对患肢进行一定时间的制动以防止再次损伤,但这往往会导致患者遗留关节屈伸功能障碍的问题,其中一个重要原因就是对术后早期康复训练缺乏足够的重视,缺少康复治疗手段的及时介入,引发关节及周围组织广泛纤维粘连形成。因此,当患者关节的骨性结构基础相对较好时,临床上首先考虑物理治疗、关节松动术、牵伸以及肌力训练等保守治疗,其中持续性牵伸治疗效果较为显著,静态渐进式牵伸技术是目前能有效改善关节活动障碍的新技术;关节活动系统是根据应力松弛原理,对病变关节予以静态进展性牵伸,能够快速预防和缓解关节功能障碍,静态渐进式牵伸技术需要使用特定的关节活动系统。

针对于肘关节屈曲牵伸,目前也出现了多种结构的关节活动系统(例如专利cn204468605u所公开的一种肘关节屈伸训练器及专利cn204106501u所公开的一种可控型肘关节矫形器),其结构一般包括弧形半套式的前臂托和上臂托,前臂托与上臂托通过转动连接组件连接,且前臂托和上臂托上均设有固定装置;使用时,患者的前臂置于前臂托且通过固定装置(或称收紧装置)固定、上臂置于上臂托且通过固定装置固定,通过调整转动连接组件即可得到临床所需要的肘部屈伸角度。转动连接组件一般采用结构复杂的机械部件,这就使得牵伸器的整体结构复杂,其制造成本高昂,一般患者难以负担,而且也造成其重量较大,并不便于日常使用;此外,现有的关节活动系统虽然能起到调节肘部屈伸角度的作用,但是却无法提供活动阻力,并不利于患者进行主动康复训练;上述缺陷均降低了其推广应用价值。

因此,就需要一种结构较为简单的渐进式肘关节屈曲牵伸器,有利于降低制造成本,便于日常使用,同时能够提供一定的活动阻力,利于患者进行主动康复训练。



技术实现要素: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渐进式肘关节屈曲牵伸器,有利于降低制造成本,便于日常使用,同时能够提供一定的活动阻力,利于患者进行主动康复训练。

为达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采取的技术方案如下:

一种渐进式肘关节屈曲牵伸器,包括前臂托和上臂托,所述前臂托和上臂托上均设有固定装置;所述前臂托的下端与上臂托的上端之间通过弹性体相连,所述弹性体为可受外力弯曲并在外力消除后复原的弹性结构,使得前臂托与上臂托之间可形成不同的夹角;所述前臂托的下部与上臂托的上部之间通过固定粘扣组件以可拆卸方式相连接,所述前臂托的上部与上臂托的下部之间通过弹性粘扣组件以可拆卸方式相连接,所述固定粘扣组件及弹性粘扣组件固定后使得前臂托与上臂托之间具有特定夹角。

作为对上述技术方案的进一步改进,所述弹性体为弹性橡胶或者弹簧。

作为对上述技术方案的进一步改进,所述前臂托的下端外侧表面设有第一安装部,所述上臂托的的上端外侧表面设有第二安装部,所述弹性体的一端固定于第一安装部、另一端固定于第二安装部。

作为对上述技术方案的进一步改进,所述固定粘扣组件包括粘扣带ⅰ及固定扣ⅰ,所述前臂托下部的左右两侧对称固定设置粘扣带ⅰ,所述上臂托上部的左右两侧固定设置与粘扣带ⅰ配合固定的固定扣ⅰ。

作为对上述技术方案的进一步改进,所述弹性粘扣组件包括第一粘扣带ⅱ、第二粘扣带ⅱ、第一固定扣ⅱ、第二固定扣ⅱ及弹性带,所述前臂托上部的左右两侧通过第一固定扣ⅱ对称固定设置第一粘扣带ⅱ,所述第一粘扣带ⅱ通过弹性带与第二粘扣带ⅱ相连,所述上臂托下部的左右两侧固定设置与第二粘扣带ⅱ配合固定的第二固定扣ⅱ。

作为对上述技术方案的进一步改进,所述弹性带的两端通过缝接方式分别与第一粘扣带ⅱ及第二粘扣带ⅱ相连。

作为对上述技术方案的进一步改进,所述固定装置包括若干粘扣带ⅳ和与粘扣带ⅳ一一对应的固定扣ⅳ,所述粘扣带ⅳ的一端固定在前臂托或上臂托的左右之一侧,所述固定扣ⅳ固定在前臂托或上臂托的另一侧并与粘扣带ⅳ位置对应。

作为对上述技术方案的进一步改进,所述前臂托和上臂托均为平直的弧形板结构。

作为对上述技术方案的进一步改进,所述前臂托和上臂托的内侧表面设有柔性缓冲垫。

作为对上述技术方案的进一步改进,所述前臂托和上臂托均采用低温热塑板制成。

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实用新型的渐进式肘关节屈曲牵伸器具有以下有益技术效果:

第一,前臂托与上臂托之间通过弹性体、固定粘扣组件及弹性粘扣组件相连,其结构较为简单,有利于降低制造成本,降低患者使用负担,并且减小了产品自重,便于日常使用;

第二,使用时,先将患者的前臂、上臂分别套入前臂托、上臂托并通过固定装置固定以防止脱出,然后在他人的辅助下患者的前臂朝向上臂弯曲,前臂的移动带动前臂托移动,此时弹性体即受外力弯曲,调节到合适的弯曲度(即前臂托与上臂托之间的角度)后将固定粘扣组件及弹性粘扣组件固定,受到粘扣组件的限制,弹性体弯曲后不会复位,此时患者的肘关节即可保持所需的屈曲度,根据治疗进度逐渐调节屈曲度即可实现渐进式的关节牵伸;同时,由于弹性体弯曲并后有复原的趋势,其能够提供一定的活动阻力,利于患者进行主动康复训练。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平直状态下的主视图;

图2为本实用新型平直状态下的俯视图;

图3为本实用新型弯曲状态下的主视图;

图4为本实用新型弯曲状态下的立体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将结合本实用新型的附图,对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实用新型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实用新型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实用新型保护的范围。

如图1至图4所示:本实施例提供的一种渐进式肘关节屈曲牵伸器,包括前臂托1和上臂托2,所述前臂托1和上臂托2上均设有固定装置;前臂托1、上臂托2及固定装置的结构均可与现有技术相同。

本牵伸器的主要改进点就在于,所述前臂托1的下端与上臂托2的上端之间通过弹性体3相连,所述弹性体3为可受外力弯曲并在外力消除后复原的弹性结构,使得前臂托1与上臂托2之间可形成不同的夹角;所述前臂托1的下部与上臂托2的上部之间通过固定粘扣组件以可拆卸方式相连接,所述前臂托1的上部与上臂托2的下部之间通过弹性粘扣组件以可拆卸方式相连接,所述固定粘扣组件及弹性粘扣组件固定后使得前臂托1与上臂托2之间具有特定夹角。

本实施例提供的一种渐进式肘关节屈曲牵伸器,其前臂托1与上臂托2之间通过弹性体3、固定粘扣组件及弹性粘扣组件相连,其结构较为简单,有利于降低制造成本,降低患者使用负担,并且减小了产品自重,便于日常使用。使用时,先将患者的前臂、上臂分别套入前臂托1、上臂托2并通过固定装置固定以防止脱出,然后在他人的辅助下患者的前臂朝向上臂弯曲,前臂的移动带动前臂托1移动,此时弹性体3即受外力弯曲,调节到合适的弯曲度(即前臂托1与上臂托2之间的角度)后将固定粘扣组件及弹性粘扣组件固定,受到粘扣组件的限制,弹性体3弯曲后不会复位,此时患者的肘关节即可保持所需的屈曲度,根据治疗进度逐渐调节屈曲度即可实现渐进式的关节牵伸;同时,由于弹性体3弯曲并后有复原的趋势,其能够提供一定的活动阻力,利于患者进行主动康复训练

本实施例中,所述弹性体3优选为弹性橡胶,可呈圆杆状,弹性橡胶除了直杆结构外,也可以预制成一定的角度,例如120°;此外,所述弹性体3也可以采用弹簧,例如现有臂力器所使用的弹簧,可以往内折弯。为便于弹性体3的安装,所述前臂托1的下端外侧表面设有第一安装部11,所述上臂托2的的上端外侧表面设有第二安装部21,所述弹性体3的一端固定于第一安装部11、另一端固定于第二安装部21;第一安装部11、第二安装部21例如可以是抱箍式结构,通过夹紧的方式固定弹性体3,或者也可以是套筒式结构,通过过盈配合的方式固定弹性体3。

本实施例中,所述固定粘扣组件包括粘扣带ⅰ41及固定扣ⅰ42,所述前臂托1下部的左右两侧对称固定设置粘扣带ⅰ41,所述上臂托2上部的左右两侧固定设置与粘扣带ⅰ41配合固定的固定扣ⅰ42;粘扣带ⅰ41及固定扣ⅰ42组成的固定粘扣组件组成无伸缩性,可以有效地限制弹性体3的形变回复,限定前臂托1与上臂托2之间的最大夹角(在患者主动施力的情况下前臂托1与上臂托2之间的夹角可以变小,此时即进行主动康复训练);粘扣带ⅰ41的固定端固定于前臂托1,粘扣带ⅰ41的自由端设有钩面层,其带体上则设有与钩面层配合的毛面层,固定扣ⅰ42可以为环状结构或者“曰”字扣结构,粘扣带ⅰ41的自由端穿过固定扣ⅰ42后与合适位置的毛面层配合,即可实现其固定效果;当然,粘扣带ⅰ41与固定扣ⅰ42的具体位置也可调换,只要能实现其效果即可。

本实施例中,所述弹性粘扣组件包括第一粘扣带ⅱ51、第二粘扣带ⅱ52、第一固定扣ⅱ53、第二固定扣ⅱ54及弹性带55,所述前臂托1上部的左右两侧通过第一固定扣ⅱ53对称固定设置第一粘扣带ⅱ51,所述第一粘扣带ⅱ51通过弹性带55与第二粘扣带ⅱ52相连,所述上臂托2下部的左右两侧固定设置与第二粘扣带ⅱ52配合固定的第二固定扣ⅱ54。第一粘扣带ⅱ51、第二粘扣带ⅱ52在结构上可与粘扣带ⅰ41相同,第一固定扣ⅱ53、第二固定扣ⅱ54在结构上可与固定扣ⅰ42相同;弹性带55例如可为橡皮带结构,具有伸缩性能,使得弹性粘扣组件的整体长度可调,进一步便于患者使用;所述弹性带55的两端优选通过缝接方式分别与第一粘扣带ⅱ51及第二粘扣带ⅱ52相连。

本实施例中,所述固定装置包括若干粘扣带ⅳ61和与粘扣带ⅳ61一一对应的固定扣ⅳ62,所述粘扣带ⅳ61的一端固定在前臂托1或上臂托2的左右之一侧,所述固定扣ⅳ62固定在前臂托1或上臂托2的另一侧并与粘扣带ⅳ61位置对应。粘扣带ⅳ61在结构上可与粘扣带ⅰ41相同,固定扣ⅳ62在结构上可与固定扣ⅰ42相同;通过粘扣带ⅳ61的收紧作用可将患者的臂部固定于相应的臂托。

本实施例中,所述前臂托1和上臂托2均为平直的弧形板结构,能够有效承载患者臂部;而为了提高使用舒适性,所述前臂托1和上臂托2的内侧表面可设有柔性缓冲垫(图中未示出),柔性缓冲垫例如可为海绵结构。所述前臂托1和上臂托2均可采用低温热塑板制成,其可塑性强、质轻并环保。

以上所述的仅是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方案中公知的具体结构及特性等常识在此未作过多描述。应当指出,对于本领域的技术人员来说,在不脱离本实用新型结构的前提下,还可以作出若干变形和改进,这些也应该视为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这些都不会影响本实用新型实施的效果和专利的实用性。本申请要求的保护范围应当以其权利要求的内容为准,说明书中的具体实施方式等记载可以用于解释权利要求的内容。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