防压敷料、呼吸面罩组件和无创呼吸机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21823537发布日期:2020-08-11 21:41阅读:316来源:国知局
防压敷料、呼吸面罩组件和无创呼吸机的制作方法

本实用新型涉及用于辅助呼吸的医疗器械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防压敷料、呼吸面罩组件和无创呼吸机。



背景技术:

相关研究报道,对76例应用无创呼吸机病人出现的并发症进行登记、统计并进行原因分析,以便提出合理的护理措施。研究结果显示无创呼吸机治疗慢性阻塞性肺疾病病人引起的并发症中出现压迫性损伤13例次(17.11%),并发症中出现刺激性角膜炎7例次(9.21%)。

针对压迫性损伤,临床上医护人员应用现有的泡沫敷料剪成条形作为衬垫减压,将泡沫敷料衬垫放置在呼吸面罩和人体面部之间,这种泡沫防压贴在首次使用时能够贴在皮肤上,效果较好,但是重复使用时易出现滑脱现象,不便于医护人员操作。

针对刺激性角膜炎,临床上是多予患者应用维生素a软膏敷眼,但是这种方法会影响患者视物。且暂时还没有方法能够防止刺激性角膜炎发生。

因而,亟待提出一种能够在呼吸面罩上重复使用的防压敷料,在能够防止病人出现压迫性损伤的同时,还能够防止刺激性角膜炎等并发症。



技术实现要素:

本实用新型的第一目的在于提供一种能够在呼吸面罩上重复使用的防压敷料,以用于形成防压贴组件并配合呼吸面罩使用,在能够防止病人出现压迫性损伤的同时,还能够防止刺激性角膜炎等并发症。

本实用新型的第二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呼吸面罩组件,在能够防止病人出现压迫性损伤的同时,还能够防止刺激性角膜炎等并发症。

本实用新型的第三目的在于提供一种无创呼吸机,在能够防止病人出现压迫性损伤及刺激性角膜炎等并发症的同时,使病人得到有效且舒适的无创正压辅助通气治疗。

为了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以下技术方案;

基于上述第一目的,本实用新型提供的防压敷料,所述防压敷料用于设置在呼吸面罩与人体面部之间;

所述防压敷料包括减压层和硅胶层,所述减压层和所述硅胶层沿所述防压敷料的厚度方向叠置,所述减压层的背离所述硅胶层的一侧用于贴合人体面部,所述硅胶层的背离所述减压层的一侧用于贴合呼吸面罩。

在上述任一技术方案中,可选地,还包括透气层,所述透气层叠置在所述减压层的背离所述硅胶层的一侧。

在上述任一技术方案中,可选地,所述减压层的材质为医用泡沫材质,所述透气层的材质为医用水胶体材质;

或者,所述减压层和所述透气层通过医用水胶体一体成型。

基于上述第二目的,本实用新型提供的呼吸面罩组件,包括呼吸面罩和防压贴组件,所述防压贴组件由上述任一技术方案所述的防压敷料形成;

所述防压贴组件包括鼻梁贴,所述鼻梁贴包括第一部分和第二部分,所述第一部分用于夹设在人体鼻部和所述呼吸面罩之间;

所述第二部分连接在所述第一部分的用于靠近人体眼部的一端,所述第一部分的用于贴合人体鼻梁的表面为第一表面,所述第二部分相对于所述第一部分向背离所述第一表面所在平面的方向翻折。

在上述任一技术方案中,可选地,所述第二部分相对于所述第一表面翻折的角度不小于60°。

在上述任一技术方案中,可选地,所述第一部分包括第一连接部、第一侧翼和第二侧翼,所述第一侧翼的一端与所述第二侧翼的一端通过所述第一连接部相连接,所述第一侧翼的另一端与所述第二侧翼的另一端分别向远离所述第一连接部的方向延伸,所述第一侧翼与所述第二侧翼分别用于对应人体鼻部的两侧。

在上述任一技术方案中,可选地,所述第一侧翼与所述第二侧翼之间形成扇形空缺部,所述扇形空缺部的圆心角为40°-70°。

在上述任一技术方案中,可选地,所述呼吸面罩包括面罩本体和额头支撑部,所述面罩本体用于罩设人体口鼻,所述额头支撑部的两端分别为连接端和支撑端,所述连接端固定连接所述面罩本体,所述支撑端的形状被构造成与人体额头的形状相适配;

所述防压贴组件还包括额贴,所述额贴贴设在所述支撑端上。

在上述任一技术方案中,可选地,所述额贴的至少用于与人体额头贴合的部分由医用水胶体形成。

基于上述第三目的,本实用新型提供的无创呼吸机,包括上述任一技术方案所述的呼吸面罩组件。

采用上述技术方案,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

本实用新型提供的防压敷料,包括面向人体面部的减压层和面向呼吸面罩的硅胶层,能够提高该防压敷料的成型能力、防滑能力和重复使用性能,在患者在使用呼吸面罩时,能够避免患者出现压迫性损伤的同时,还能够避免患者出现刺激性角膜炎等并发症。

本实用新型提供的呼吸面罩组件包括该防压敷料,本实用新型提供的无创呼吸机包括该呼吸面罩组件,因而该呼吸面罩组件和该无创呼吸机能够实现该防压敷料的上述全部有益的技术效果。

附图说明

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实用新型具体实施方式或现有技术中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具体实施方式或现有技术描述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是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实施方式,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他的附图。

图1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一提供的防压敷料的沿其自身厚度方向的剖视图;

图2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一提供的呼吸面罩组件在佩戴状态下的结构示意图;

图3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二提供的呼吸面罩组件在组装状态下的结构示意图;

图4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二提供的呼吸面罩组件的鼻梁贴的结构示意图;

图5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二提供的呼吸面罩组件的额贴的结构示意图。

图标:1-防压敷料;10-硅胶层;11-减压层;12-透气层;2-鼻梁贴;20-第一部分;200-第一连接部;201-第一侧翼;202-第二侧翼;21-第二部分;210-第二连接部;211-第一导流部;212-第二导流部;23-扇形空缺部;3-呼吸面罩;30-面罩本体;31-额头支撑部;310-连接端;311-支撑端;4-额贴;5-人体面部。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将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是本实用新型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实用新型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实用新型保护的范围。

在本实用新型的描述中,需要说明的是,术语“中心”、“上”、“下”、“左”、“右”、“竖直”、“水平”、“内”、“外”等指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为基于附图所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仅是为了便于描述本实用新型和简化描述,而不是指示或暗示所指的装置或元件必须具有特定的方位、以特定的方位构造和操作,因此不能理解为对本实用新型的限制。此外,术语“第一”、“第二”、“第三”仅用于描述目的,而不能理解为指示或暗示相对重要性。

在本实用新型的描述中,需要说明的是,除非另有明确的规定和限定,术语“安装”、“相连”、“连接”应做广义理解,例如,可以是固定连接,也可以是可拆卸连接,或一体地连接;可以是机械连接,也可以是电连接;可以是直接相连,也可以通过中间媒介间接相连,可以是两个元件内部的连通。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而言,可以具体情况理解上述术语在本实用新型中的具体含义。

实施例一

参见图1所示,本实施例提供了一种防压敷料;图1为本实施例提供的防压敷料沿其厚度方向的剖视图,清楚地显示出了防压敷料的各层叠结构之间的相对位置关系。

本实施例提供的防压敷料用于形成防压贴组件,防压贴组件用于无创呼吸机的呼吸面罩上,以防止患者在佩戴呼吸面罩的时候出现压迫性损伤和刺激性角膜炎等。

通常使用无创呼吸机时,由于呼吸面罩与皮肤贴合过紧或贴合时间过长,会导致呼吸面罩压迫鼻梁产生压痛;或者患者因佩戴呼吸面罩烦躁不安而经常移动头面部,会产生移动摩擦,从而引起鼻梁等面部位置损伤疼痛。同时,在使用无创呼吸机时,由于高速气流会从呼吸机与鼻梁根部漏出并直接冲击人体眼部,导致球结膜充血干燥,引起刺激性角膜炎。

参见图1并结合图2至图5所示,本实施例提供的防压敷料1,用于设置在呼吸面罩3与人体面部5之间;

防压敷料1包括减压层11和硅胶层10,减压层11和硅胶层10沿防压敷料1的厚度方向叠置,可选地,减压层11和硅胶层10通过粘结层连接在一起,其中粘结层可以为现有的医用的粘接剂等。

减压层11的背离硅胶层10的一侧用于贴合人体面部,其中减压层11能够贴近皮肤,并达到减压效果,可以有效减缓防压面罩对面部的压迫作用,进而减轻因佩戴呼吸面罩3使面部产生的压痛。

硅胶层10的背离减压层11的一侧用于贴合呼吸面罩3,通过设置硅胶层10,第一方面能够提高该防压敷料1在使用中的成型能力,可以弯折成医护人员所需的各种形状并能够保持弯折后的形态。而现有的通过泡沫敷料减压的方法,由于现有的泡沫敷料为片状,需要医护人员在使用时剪成条状,并人为的使其弯折成贴合鼻梁的形状,故而泡沫敷料弯折后会自动弹回原来的形状。也即该防压敷料1通过设置硅胶层10提高了形状的多样性和保持弯折后的形状的能力,从而提高了使用中的适用范围。第二方面,由于硅胶具有很好的防滑性能,因而能够提高该防压敷料1与呼吸面罩3之间的摩擦力,可以避免防压敷料1滑脱的现象发生。第三方面,由于硅胶层10具有很好的定型能力,所以将减压层11和硅胶层10叠置后,减压层11也具有一定的定型能力,不会因为重复使用而引起褶皱,多次重复使用后依然能够保持平整,从而能够提高减压层11也即该防压敷料1的重复使用性能,可以保证该防压敷料1多次使用后依旧能够很好地贴合皮肤。

此外,参见实施例二中的由该防压敷料1形成的鼻梁贴2,还能够避免患者出现刺激性角膜炎,具体原理在此不再赘述。

可选地,该防压敷料1在用于设置在呼吸面罩3与人体面部5之间前,可以以成品的形式包装在无菌包装袋内供医护人员直接取用;或者该防压敷料1以整张的形式包装在无菌包装袋内供医护人员按照需要的形状和大小等标准进行裁剪。

可选地,该防压敷料1的厚度为3mm-10mm,例如防压敷料1的厚度为3mm、5mm、6mm、8mm或10mm等。具体地,该防压敷料1的厚度范围为5mm-7mm。

本实施例中的防压敷料1,包括面向人体面部5的减压层11和面向呼吸面罩3的硅胶层10,能够提高该防压敷料1的成型能力、防滑能力和重复使用性能,在患者在使用呼吸面罩时,能够避免患者出现压迫性损伤的同时,还能够避免患者出现刺激性角膜炎。

本实施例的可选方案中,防压敷料1还包括透气层12,透气层12叠置在减压层11的背离硅胶层10的一侧。通过设置透气层12,在使用该防压敷料1的时候,能够提高人体面部5的清凉舒适性,进而能够进一步缓解呼吸面罩3给患者带来的不适感。

可选地,透气层12和减压层11之间通过粘结层连接在一起,其中粘结层可以为现有的医用的粘接剂等。

本实施例的可选方案中,减压层11的材质为医用泡沫材质,透气层12的材质为医用水胶体材质。其中,医用泡沫材质具有良好的可变形能力,因而可以使该防压敷料1具有良好的减压性能,使用医用泡沫材质作为减压层11能够有效缩小该防压敷料1的整体厚度。医用水胶体材质有粘性,能够很好地贴合皮肤,防止该防压敷料1与皮肤之间发生相对滑动;而且医用水胶体材质通常不会给皮肤带来过敏风险,具有良好的透气性和舒适性。

值得解释的是,医用泡沫材质与现有的医用泡沫敷料的材质相同,医用水胶体材质与现有的医用水胶体辅料的材质相同。

或者,减压层11和透气层12通过医用水胶体一体成型,也就是说,为了简化该防压敷料1的结构,可以省略医用泡沫材质的减压层11,将减压层11和透气层12通过医用水胶体一体成型,只要保证一体成型的减压层11和透气层12的总厚度足够,即可同时实现减压功能和透气功能。

实施例二

实施例二提供了一种呼吸面罩组件,该实施例包括实施例一中的防压敷料,实施例一所公开的防压敷料的技术特征也适用于该实施例,实施例一已公开的防压敷料的技术特征不再重复描述。

图2为本实施例提供的呼吸面罩组件在佩戴状态下的结构示意图,清楚地显示出了该呼吸面罩组件与人体面部之间的相对位置关系;图3为本实施例提供的呼吸面罩组件在组装状态下的结构示意图,清楚地示出了额贴和鼻梁贴与呼吸面罩之间的相对位置关系;图4为本实施例提供的呼吸面罩组件的鼻梁贴的结构示意图,其中通过虚线清楚地表达出了第一连接部分别与第一侧翼、第二侧翼之间的界限以及第二连接部分别与第一导流部、第二导流部之间的界限;图5为本实施例提供的呼吸面罩组件的额贴的结构示意图。

结合图1并参见图2至图5所示,本实施例提供的呼吸面罩组件,包括呼吸面罩3和防压贴组件,防压贴组件由实施例一中的防压敷料1形成,也就是说该防压贴组件具备良好的重复实用性、定型能力和防滑能力。

防压贴组件包括鼻梁贴2,鼻梁贴2包括第一部分20和第二部分21,第一部分20用于夹设在人体鼻部和呼吸面罩3之间,通过第一部分20能够防止病人出现压迫性损伤。同时由于鼻梁贴2通过硅胶层10与呼吸面罩3以摩擦的方式相接触,而不是鼻梁贴2直接与呼吸面罩3相粘结,可避免鼻梁贴2与呼吸面罩3形成一体,进而当呼吸面罩3内通气时,呼吸面罩3中漏出的气体不会集中从鼻梁贴2与人体面部5之间溢出。

第二部分21连接在第一部分20的用于靠近人体眼部的一端,第一部分20的用于贴合人体鼻梁的表面为第一表面,第二部分21相对于第一部分20向背离第一表面所在平面的方向翻折,通过将第二部分21相对于第一部分20翻折,从而使第二部分21形成导流作用。根据前述分析可以知道,漏气更容易从呼吸面罩3与鼻梁贴2的硅胶层10之间溢出,而不是从人体面部5与鼻梁贴2的减压层11之间溢出,溢出的漏气能够在第二部分21的导流作用下将漏气避开人体眼部排出,从而能够避免引起刺激性角膜炎。

本实施例中的呼吸面罩组件具有实施例一中的防压敷料1的优点,实施例一所公开的防压敷料1的优点在此不再重复描述。

本实施例的可选方案中,第二部分21相对于第一表面翻折的角度不小于60°,从而保证第二部分21可靠地将呼吸面罩3内的漏气引离人体眼部,避免漏气直接冲击人体眼部,进而缓解患者在佩戴呼吸面罩3时眼部的干涩感,甚至可以避免引起刺激性角膜炎的发生。

可选地,第二部分21相对于第一表面翻折的角度为90°,进一步提高第二部分21将漏气引离人体眼部的能力。可以理解的是,第二部分21相对于第一表面翻折的角度在90°左右即在本方案所保护的范围之内。

可选地,第一部分20的与第二部分21相连接的一端为第一固定端,第一部分20远离其与第二部分21连接处的一端为第一自由端,第一固定端与第一自由端之间的距离为20mm。

可选地,第二部分21的与第一部分20相连接的一端为第二固定端,第二部分21远离其与第一部分20连接处的一端为第二自由端,第二固定端与第二自由端之间的距离为10mm。

本实施例的可选方案中,第一部分20包括第一连接部200、第一侧翼201和第二侧翼202,第一侧翼201的一端与第二侧翼202的一端通过第一连接部200相连接,第一侧翼201的另一端与第二侧翼202的另一端分别向远离第一连接部200的方向延伸,第一侧翼201与第二侧翼202分别用于对应人体鼻部的两侧,通过设置第一侧翼201和第二侧翼202能够提高该鼻梁贴2与人体鼻部的贴合程度及匹配程度,进一步提高该鼻梁贴2的实用性。

可选地,第二部分21包括第二连接部210、第一导流部211和第二导流部212,第一导流部211的一端和第二导流部212的一端通过第二连接部210相连接,第一导流部211的另一端与第二导流部212的另一端向远离第二连接部210的方向延伸。在使用该鼻梁贴2的时候,为了保证第二导流部212和第一导流部211处于翻折状态的稳定性,通过呼吸面罩3将鼻梁贴2匹配地压合在人体鼻部即可。

本实施例的可选方案中,第一侧翼201与第二侧翼202之间形成扇形空缺部23,扇形空缺部23的圆心角为40°-70°。扇形空缺部23对应于人体鼻头,以避免鼻梁贴2封堵人体鼻头,特别是避免封堵人体鼻孔位置,有利于保证呼吸面罩3的供气效率,且能够减少对于患者皮肤的覆盖面积,进而提高舒适度。

其中,扇形空缺部23的圆心角为40°-70°,能够更好地适应患者的鼻梁高度,使第一侧翼201和第二侧翼202更好地贴合患者皮肤及面罩形状,从而有利于提高第一侧翼201和第二侧翼202分别与人体鼻部两侧的贴合度和匹配度。具体地,扇形缺口补的圆心角为55°-65°,例如扇形空缺部23的圆心角为55°、56°、60°或63°或65°等。为了提高该防压敷料1的生产效率及便利程度,可以将扇形空缺部23的圆心角选定为60°。

可选地,由于第一连接部200的作用主要以减压为主,且为了便于根据人体鼻部调整扇形空缺部23的圆心角,因而第一连接部200处可以省略部分硅胶层10,并保留减压层11和透气层12。此外,与第一连接部200对应的未省略的部分硅胶层10与对应于第二连接部210的硅胶层10相连接,且与第一连接部200对应的未省略的部分硅胶层10呈锯齿状,能够提高调整扇形空缺部23的圆心角的灵活性。

可选地,第一侧翼201与第二侧翼202相连接的一端为第一侧翼201的固定端,第一侧翼201远离其与第二侧翼202的连接处的一端为第一侧翼201的自由端,第一侧翼201的自由端和固定端之间的距离为70mm,在使用过程中,可以根据人体比面部情况将第一侧翼201进行修剪,从而使第一侧翼201的自由端和固定端之间的距离形成65mm或55mm等。

本实施例的可选方案中,呼吸面罩3包括面罩本体30和额头支撑部31,面罩本体30用于罩设人体口鼻,额头支撑部31的两端分别为连接端310和支撑端311,连接端310固定连接面罩本体30,支撑端311的形状被构造成与人体额头的形状相适配,通过设置额头支撑部31能够进一步提高呼吸面罩3佩戴的稳定性,并能够在一定程度上分担呼吸面罩3施加在人体鼻部的压力。

防压贴组件还包括额贴4,额贴4贴设在支撑端311上,通过在支撑端311和人体额部之间设置额贴4,能够避免在人体额部出现压迫性损伤,并且由于额贴4面向支撑部的一面为硅胶层10,因而能够提高该额贴4的重复使用性能。

本实施例的可选方案中,额贴4的至少用于与人体额头贴合的部分由医用水胶体形成,进一步提高额贴4佩戴的舒适性并缓解对于额部压力的作用。然而,不限于此,也就是说,额贴4可以整体由医用水胶体形成,或者额贴4可以由医用泡沫敷料与医用水胶体形成为双层结构,或者额贴4也可以由医用水胶体、医用泡沫敷料和硅胶层顺次叠置形成,或者额贴4可以由医用水胶体和硅胶层形成双层结构,当然需要保证的是,额贴4的至少用于与人体额头贴合的部分由医用水胶体形成。

可选地,额贴4和支撑端311的形状均为矩形,可选地,额贴4的沿对应于人体左右的方向的尺寸为80mm,额贴4的沿对应于人体上下方向的尺寸为35mm。

实施例三

实施例三提供了一种无创呼吸机,该实施例包括实施例二中的呼吸面罩组件,实施例二所公开的呼吸面罩组件的技术特征也适用于该实施例,实施例二已公开的呼吸面罩组件的技术特征不再重复描述。

本实施例提供的无创呼吸机,包括实施例二中的呼吸面罩组件,在能够防止病人出现压迫性损伤及刺激性角膜炎等并发症的同时,使病人得到有效且舒适的无创正压辅助通气治疗。

本实施例中的无创呼吸机具有实施例二的呼吸面罩组件的优点,实施例二所公开的呼吸面罩组件的优点在此不再重复描述。

最后应说明的是:以上各实施例仅用以说明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而非对其限制;尽管参照前述各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进行了详细的说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应当理解:其依然可以对前述各实施例所记载的技术方案进行修改,或者对其中部分或者全部技术特征进行等同替换;而这些修改或者替换,并不使相应技术方案的本质脱离本实用新型各实施例技术方案的范围。此外,本领域的技术人员能够理解,尽管在此所述的一些实施例包括其它实施例中所包括的某些特征而不是其它特征,但是不同实施例的特征的组合意味着处于本实用新型的范围之内并且形成不同的实施例。例如,所要求保护的实施例的任意之一都可以以任意的组合方式来使用。公开于该背景技术部分的信息仅仅旨在加深对本实用新型的总体背景技术的理解,而不应当被视为承认或以任何形式暗示该信息构成已为本领域技术人员所公知的现有技术。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