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易开启的西林瓶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22026233发布日期:2020-08-28 16:57阅读:677来源:国知局
一种易开启的西林瓶的制作方法

本实用新型涉及药品包装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易开启的西林瓶。



背景技术:

西林瓶(vial),又称:硼硅玻璃或钠钙玻璃管制(模制)注射剂瓶,是一种胶塞和铝塑组合盖封口的小瓶子。早期盘尼西林多用其盛装,故名西林瓶。西林瓶有棕色、透明等种类、硼硅材质的西林瓶为市场上的主流产品。

胶塞密封在西林瓶的开口上,在胶塞外表面包裹一层铝塑以避免胶塞轻易被打开或者避免胶塞松动导致密封不严的情况。而铝塑一般会设有一个通孔用于露出部分胶塞,露出的部分胶塞方便针头刺入瓶内吸取药物。为了保证露出的部分胶塞不受到污染,在铝塑的上面还盖设了一个塑料盖。此外,针头刺入胶塞前还需要对外露的这部分胶塞进行消毒,即使用沾有消毒液的棉签或者棉花进行涂抹。

塑料盖通过过盈配合盖设在铝塑上,在使用时手动将塑料盖揭开。在实际的操作过程中,由于塑料盖紧紧盖在铝塑上,而医务人员一般是用手指抠开塑料盖。这类工作多数是由护士完成,大部分护士是女生,其力气较小,而且每天揭塑料盖的次数多,因此对其手指的损伤很大,不利于工作的展开。



技术实现要素:

针对现有技术中的缺陷,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易开启的西林瓶,以降低揭开塑料盖的难度,提高对手指的保护。

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易开启的西林瓶,包括瓶体、胶铝组合盖和塑料盖;所述胶铝组合盖盖设在所述瓶体的开口上,所述塑料盖盖设在胶铝组合盖的上端;所述瓶体的中部粘贴瓶贴;

还包括揭盖条,所述揭盖条的上端伸入胶铝组合盖和塑料盖之间并且固定于塑料盖内侧面的中心处,以及揭盖条的下端往下延伸至瓶体与瓶贴之间。

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体现在:

本设备中的揭盖条的下端隐藏在瓶体与瓶贴之间,在使用时,拔出揭盖条并往上拉拽揭盖条进而将塑料盖从胶铝组合盖上揭开。本设备的揭盖条拉拽方便,打开塑料盖更加容易。在不影响塑料盖与胶铝组合盖松紧度的情况下,相比现有的西林瓶结构,本设备中的塑料盖更容易打开,从而降低了揭开塑料盖的难度。同时,本设备避免了用手指直接抠开塑料盖,大大降低了损伤手指的可能性,从而提高了对手指的保护。

优选地,所述揭盖条的下端沿着瓶颈往下延伸并且揭盖条与瓶颈和瓶身贴合。

为了避免在转移过程中揭盖条被其他物体挂住或者勾住而被拉扯,减小塑料盖被意外打开的可能性。

优选地,所述揭盖条的下端往远离瓶身的方向弯曲。

优选地,所述瓶贴的上边缘部分往上延伸形成凸起部,并且凸起部往远离瓶身的方向弯曲。

优选地,所述瓶贴设有与凸起部的两边对应的易撕边。

优选地,所述揭盖条的下端位于两条所述易撕边之间。

使用时,手捏凸起部并沿着易撕边将部分瓶贴撕开以便于将瓶贴的下端露出,撕开后由于揭盖条的下端往远离瓶身的方向弯曲,因此揭盖条将自动翘起,方便拉拽。而凸起部往远离瓶身的方向弯曲也是为了方便手捏,使整个操作更加方便。

优选地,所述揭盖条的上端的形状为圆形,并且圆形部分的直径大于铝塑的通孔的直径。

优选地,所述铝塑的通孔处设有吸附有消毒液的消毒棉。

吸附有消毒液的消毒棉对外露的胶塞进行了消毒,省去了现有的揭盖消毒操作,减少了医务人员的操作步骤,有利于减少工作量。

优选地,所述消毒棉与揭盖条固定连接。

优选地,揭盖条和塑料盖之间设有用于将所述消毒棉遮盖的隔离膜。

隔离膜将消毒棉覆盖住使消毒棉密封在外露的胶塞处,避免消毒棉中的消毒液随着时间的延长而蒸发掉,使其保持的消毒时间更长。此外,将消毒棉与揭盖条固定在一起以及将隔离膜设置在揭盖条和塑料盖之间,是为了在拉拽揭盖条使塑料盖揭开后,消毒棉仍旧固定在塑料盖上而不会分离,以方便回收处理。同时隔离膜也会随着揭盖条的拉拽而被撕开,避免了单独撕开隔离膜的操作,进一步减少了医务人员的工作量。

附图说明

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实用新型具体实施方式或现有技术中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具体实施方式或现有技术描述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在所有附图中,类似的元件或部分一般由类似的附图标记标识。附图中,各元件或部分并不一定按照实际的比例绘制。

图1为实施例一的结构示意图;

图2为图1的左视图;

图3为实施例一中塑料盖和揭盖条的连接关系示意图;

图4为实施例二的结构示意图;

图5为图4的左视图;

图6为图5中a处的放大图;

图7为图4中隐藏瓶贴后的结构示意图;

图8为图7中拉起揭盖条后的结构示意图;

图9为实施例三的结构示意图;

图10为图9中b-b的剖视图。

附图中,瓶体1、胶铝组合盖2、塑料盖3、通孔4、揭盖条5、瓶贴6、凸起部7、易撕边8、消毒棉9、隔离膜10、胶塞11、铝塑12。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将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技术方案的实施例进行详细的描述。以下实施例仅用于更加清楚地说明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因此只作为示例,而不能以此来限制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

需要注意的是,除非另有说明,本申请使用的技术术语或者科学术语应当为本实用新型所属领域技术人员所理解的通常意义。

实施一:

如图1和图2所示,本实施例提供了一种易开启的西林瓶,包括瓶体1、胶铝组合盖2和塑料盖3。所述胶铝组合盖2盖设在所述瓶体1的开口上,所述塑料盖3盖设在胶铝组合盖2的上端。其中胶铝组合盖2的铝塑12设有圆形的通孔4,用于将部分胶铝组合盖2的胶塞11外露,方便针头刺入。另外在瓶体1的中部粘贴瓶贴6,用于显示药物的信息。为了解决塑料盖3不易揭开的问题,本实施例还包括如下结构:

如图3所示,包括揭盖条5,所述揭盖条5的上端伸入胶铝组合盖2和塑料盖3之间并且固定于塑料盖3内侧面的中心处,在拉拽揭盖条5时,揭盖条5的上端位于塑料盖3的中心处,更容易将塑料盖3揭开,起到了进一步省力的作用。而揭盖条5的下端往下延伸至瓶体1与瓶贴6之间,将揭盖条5的下端隐藏在瓶贴6内,避免了揭盖条5不固定而造成揭盖条5随意晃动。

本实施例中的揭盖条5拉拽方便,在不影响塑料盖3与胶铝组合盖2松紧度的情况下,相比现有的西林瓶结构,塑料盖3更容易打开,从而降低了揭开塑料盖3的难度。同时,本设备避免了用手指直接抠开塑料盖3,大大降低了损伤手指的可能性,从而提高了对手指的保护。

实施例二:

本实施例提供了另外一种易开启的西林瓶,实施例二的大部分结构与实施例一相同,不同之处在于:

为了进一步避免揭盖条5被意外拉扯以及更方便拉拽盖条的下端,本实施例对揭盖条5下端的连接关系进行了优化,具体机构如下:

如图4至图8所示,揭盖条5的下端沿着瓶颈往下延伸并且揭盖条5与瓶颈和瓶身贴合。为了避免在转移过程中揭盖条5被其他物体挂住或者勾住而被拉扯,减小塑料盖3被意外打开的可能性。为了很容易将揭盖条5的下端从拼贴中取出,所述揭盖条5的下端往远离瓶身的方向弯曲。当拼贴撕开后,揭盖条5的下端将翘起而很容易用手拿捏,使用非常方便。同时又为了方便撕开瓶贴6,所述瓶贴6的上边缘部分往上延伸形成凸起部7,并且凸起部7往远离瓶身的方向弯曲。所述瓶贴6设有与凸起部7的两边对应的易撕边8。所述揭盖条5的下端位于两条所述易撕边8之间。使用时,手捏凸起部7并沿着易撕边8将部分瓶贴6撕开以便于将瓶贴6的下端露出,撕开后由于揭盖条5的下端往远离瓶身的方向弯曲,因此揭盖条5将自动翘起,方便拉拽。而凸起部7往远离瓶身的方向弯曲也是为了方便手捏,使整个操作更加方便。

实施例三:

本实施例提供了另外一种易开启的西林瓶,实施例三的大部分结构与实施例二相同,不同之处在于:本实施例中增设了消毒棉9,可以省去医务人员消毒操作,有利于减少工作量。具体结构如下:

如图9和图10所示,所述揭盖条5的上端的形状为圆形,并且圆形部分的直径大于铝塑12的通孔4的直径。揭盖条5的上端将外露的胶塞11完全覆盖住,进一步加强了胶塞11的密封性。另外在铝塑12的通孔4处设有吸附有消毒液的消毒棉9并且消毒棉9与揭盖条5固定连接,揭盖条5的上端和塑料盖3一起将消毒棉9压在外露的胶塞11上。吸附有消毒液的消毒棉9对外露的胶塞11进行了消毒,省去了现有的揭盖消毒操作,减少了医务人员的操作步骤,有利于减少工作量。

此外,揭盖条5和塑料盖3之间设有用于将所述消毒棉9遮盖的隔离膜10。隔离膜10的形状为圆形,其边缘粘贴在铝塑12的上表面,因此隔离膜10将消毒棉9覆盖住使消毒棉9密封在外露的胶塞11处,避免消毒棉9中的消毒液随着时间的延长而蒸发掉,使其保持的消毒时间更长。此外,将消毒棉9与揭盖条5固定在一起以及将隔离膜10设置在揭盖条5和塑料盖3之间,是为了在拉拽揭盖条5使塑料盖3揭开后,消毒棉9仍旧固定在塑料盖3上而不会分离,以方便回收处理。同时隔离膜10也会随着揭盖条5的拉拽而被撕开,避免了单独撕开隔离膜10的操作,进一步减少了医务人员的工作量。

最后应说明的是:以上各实施例仅用以说明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而非对其限制;尽管参照前述各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进行了详细的说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应当理解:其依然可以对前述各实施例所记载的技术方案进行修改,或者对其中部分或者全部技术特征进行等同替换;而这些修改或者替换,并不使相应技术方案的本质脱离本实用新型各实施例技术方案的范围,其均应涵盖在本实用新型的权利要求和说明书的范围当中。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