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妇产科急诊用供氧装置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21493140发布日期:2020-07-14 17:21阅读:165来源:国知局
一种妇产科急诊用供氧装置的制作方法

本实用新型属于医用器械技术领域,具体是指一种妇产科急诊用供氧装置。



背景技术:

妇产科是临床医学四大主要学科之一,主要研究女性生殖器官疾病的病因、病理、诊断及防治,妊娠、分娩的生理和病理变化、高危妊娠及难产的预防和诊治、女性生殖内分泌、计划生育及妇女保健等,现代分子生物学、肿瘤学、遗传学和生殖内分泌学及免疫学等医学基础理论的深入研究和临床医学诊疗检测技术的进步,拓宽和深化了妇产科学的发展,为保障妇女身体和生殖健康及防治各种妇产科疾病起着重要的作用,妇产科学不仅与外科、内科和儿科学等临床学有密切联系,需要现代诊疗技术、临床药理学、病理学胚胎学、解剖学和流行病学等多学科的基础知识,而且是一门具有自己特点并需有综合临床和基础知识的学科。在妇产科内,经常需要对患者进行吸氧康复,现有的吸氧管的吸氧鼻插上通常设有两个软管接口,这两个接口上的供气量完全相同,而对于妇产科的产后患者而言,身体虚弱容易感冒造成鼻塞,不能及时发现患者吸氧中的问题,现有吸氧管会造成单路接口上的吸气量不足从而影响康复,而且氧气含杂质较多不能很好的过滤杂质,并且氧气中的湿度和温度也不能很好的调节,不能更人性化的贴合产妇需求。



技术实现要素:

为了解决上述难题,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可过滤氧气中杂质、调节氧气中湿度以及输出温度并实时观测患者吸氧情况的妇产科急诊用供氧装置。

为了实现上述功能,本实用新型采取的技术方案如下:一种妇产科急诊用供氧装置,包括移动放置装置、物品放置托盘、锁止万向轮、呼吸装置、增湿过滤装置、氧气卡箍装置和卡箍固定装置,所述物品放置托盘可拆卸设于移动放置装置上,所述锁止万向轮设于移动放置装置底壁上,所述卡箍固定装置设于移动放置装置侧壁上,所述氧气卡箍装置设于移动放置装置内,卡箍固定装置对氧气卡箍装置进行固定,所述增湿过滤装置设于移动放置装置上,所述增湿过滤装置设于移动放置装置和物品放置托盘之间,所述呼吸装置与增湿过滤装置相连;所述增湿过滤装置包括减压阀、压力表三、第一过滤器、第一氧气流量调节阀、第二氧气流量调节阀、氧气流量计一、氧气流量计二、增湿器、第二过滤器和调温器,所述减压阀一端与氧气卡箍装置相连,所述压力表三一端与减压阀另一端相连,所述第一过滤器一端与压力表三另一端相连,所述第一氧气流量调节阀一端与第一过滤器另一端相连,所述第二氧气流量调节阀一端和氧气流量计一的一端与第一氧气流量调节阀另一端相连,所述氧气流量计二一端与第二氧气流量调节阀另一端相连,所述增湿器入口与氧气流量计二另一端相连,所述增湿器出口和第二过滤器一端与氧气流量计一另一端相连,所述调温器一端与第二过滤器另一端相连,所述呼吸装置与调温器另一端相连。

进一步地,所述移动放置装置包括移动外腔、抽拉把手、隔板、铰接槽、卡槽和氧气瓶收纳腔,所述隔板设于移动外腔内中心位置,所述氧气瓶收纳腔设于隔板和移动外腔内壁之间,所述氧气卡箍装置设于氧气瓶收纳腔内,所述卡箍固定装置设于氧气瓶收纳腔侧壁上,所述铰接槽设于隔板和氧气瓶收纳腔侧壁上,所述卡槽设于移动外腔上壁,所述物品放置托盘可拆卸设于卡槽内。

进一步地,所述氧气卡箍装置包括氧气瓶卡槽、氧气瓶箍带、氧气瓶、铰轴、切断阀和压力表,所述氧气瓶卡槽可旋转设于氧气瓶收纳腔内,所述氧气瓶箍带设于氧气瓶卡槽上,所述氧气瓶可拆卸设于氧气瓶卡槽内,氧气瓶箍带对氧气瓶进行紧箍,所述铰轴一端可旋转设于铰接槽内,所述铰轴另一端与氧气瓶卡槽侧壁靠近底壁处相连,所述切断阀一端与氧气瓶相连,所述压力表一端与切断阀另一端相连,所述压力表另一端与减压阀一端相连。

进一步地,所述卡箍固定装置包括顶杆、顶杆复位弹簧、卡合件卡合槽、卡合件、卡合件槽和复位弹簧,所述卡合件卡合槽设于移动外腔内侧壁上,所述顶杆一端可伸缩贯穿移动外腔设于卡合件卡合槽内,所述顶杆另一端设于移动外腔外壁,所述顶杆复位弹簧设于移动外腔内,所述顶杆复位弹簧套接设于顶杆上,所述卡合件槽设于氧气瓶卡槽侧壁上,所述卡合件槽与卡合件卡合槽设于同一水平面上,所述卡合件一端可伸缩设于卡合件槽内侧壁上,所述复位弹簧设于卡合件槽内,所述复位弹簧套接设于卡合件上,所述卡合件另一端设于卡合件卡合槽内且与顶杆一端相接触。

进一步地,所述呼吸装置包括输气管线、呼吸面罩、面罩进气口、压力传感器和温湿度传感器,所述输气管线一端与调温器另一端相连,所述面罩进气口设于呼吸面罩后壁上,所述面罩进气口与输气管线另一端相连,所述温湿度传感器设于面罩进气口内侧壁上,所述压力传感器设于呼吸面罩上。

进一步地,所述物品放置托盘侧壁设有控制中心,所述控制中心设有电源开关、中央处理器和显示器,所述中央处理器电与电源开关电相连,所述显示器、压力传感器、调温器和温湿度传感器电和中央处理器电相连。

进一步地,所述氧气瓶收纳腔设于隔板和移动外腔内壁之间且以隔板为对称轴设有两组,两组分别为氧气瓶收纳腔一和氧气瓶收纳腔二。

进一步地,所述氧气卡箍装置设于氧气瓶收纳腔内且以隔板为对称轴设有两组,两组分别为氧气卡箍装置一和氧气卡箍装置二,所述氧气卡箍装置一可拆卸设于氧气瓶收纳腔一内,所述氧气卡箍装置二可拆卸设于氧气瓶收纳腔二内。

进一步地,所述卡箍固定装置设于氧气瓶收纳腔侧壁上且以隔板为对称轴设有两组,两组分别为卡箍固定装置一和卡箍固定装置二,所述卡箍固定装置一设于氧气瓶收纳腔一侧壁上,所述卡箍固定装置二设于氧气瓶收纳腔二侧壁上。

进一步地,所述第二过滤器内填充有不亲水材质。

本实用新型采取上述结构取得有益效果如下:本实用新型提供的一种妇产科急诊用供氧装置操作简单,铰轴的设置可使氧气瓶卡槽可旋转设于氧气瓶收纳腔内,便于氧气瓶的拆卸,同时卡箍固定装置可对氧气瓶卡槽进行固定,放置其从氧气瓶收纳腔内滚落,第一氧气流量调节阀和第二氧气流量调节阀可调节氧气中水分的含量,通过氧气流量计一和氧气流量计二的监测以及根据患者需求调节氧气中湿度的含量,同时调温器可对氧气进行温度控制以更好的适应病患,同时第一过滤器的设置可对氧气中的杂质进行过滤,第二过滤器可对加湿后的氧气中的杂质再次进行过滤,温湿度传感器能能使医护人员很好的监测到呼吸面罩内空气湿度,便于对氧气中湿度的把控,压力传感器可实时监测呼吸面罩内的压力,可检测到患者是否发生比赛没吸入氧气的情况。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一种妇产科急诊用供氧装置的整体结构图;

图2为本实用新型一种妇产科急诊用供氧装置透视图;

图3为图2中a部分局部放大图;

图4为本实用新型一种妇产科急诊用供氧装置电路模块示意图。

其中,1、移动放置装置,2、物品放置托盘,3、锁止万向轮,4、呼吸装置,5、增湿过滤装置,6、氧气卡箍装置,7、卡箍固定装置,8、减压阀,9、压力表三,10、第一过滤器,11、第一氧气流量调节阀,12、第二氧气流量调节阀,13、氧气流量计一,14、氧气流量计二,15、增湿器,16、第二过滤器,17、调温器,18、移动外腔,19、抽拉把手,20、隔板,21、铰接槽,22、卡槽,23、氧气瓶收纳腔,24、氧气瓶卡槽,25、氧气瓶箍带,26、氧气瓶,27、铰轴,28、切断阀,29、压力表,30、顶杆,31、顶杆复位弹簧,32、卡合件卡合槽,33、卡合件,34、卡合件槽,35、复位弹簧,36、输气管线,37、呼吸面罩,38、面罩进气口,39、压力传感器,40、温湿度传感器,41、控制中心,42、电源开关,43、中央处理器,44、显示器,45、氧气瓶收纳腔一,46、氧气瓶收纳腔二,47、氧气卡箍装置一,48、氧气卡箍装置二,49、卡箍固定装置一,50、卡箍固定装置二。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具体实施对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进行进一步详细地说明,本实用新型所述的技术特征或连接关系没有进行详细描述的部分均为采用的现有技术。

以下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做进一步详细说明。

如图1-4所述,本实用新型一种妇产科急诊用供氧装置,包括移动放置装置1、物品放置托盘2、锁止万向轮3、呼吸装置4、增湿过滤装置5、氧气卡箍装置6和卡箍固定装置7,所述物品放置托盘2可拆卸设于移动放置装置1上,所述锁止万向轮3设于移动放置装置1底壁上,所述卡箍固定装置7设于移动放置装置1侧壁上,所述氧气卡箍装置6设于移动放置装置1内,所述增湿过滤装置5设于移动放置装置1上,所述增湿过滤装置5设于移动放置装置1和物品放置托盘2之间,所述呼吸装置4与增湿过滤装置5相连;所述增湿过滤装置5包括减压阀8、压力表三9、第一过滤器10、第一氧气流量调节阀11、第二氧气流量调节阀12、氧气流量计一13、氧气流量计二14、增湿器15、第二过滤器16和调温器17,所述减压阀8一端与氧气卡箍装置6相连,所述压力表三9一端与减压阀8另一端相连,所述第一过滤器10一端与压力表三9另一端相连,所述第一氧气流量调节阀11一端与第一过滤器10另一端相连,所述第二氧气流量调节阀12一端和氧气流量计一13的一端与第一氧气流量调节阀11另一端相连,所述氧气流量计二14一端与第二氧气流量调节阀12另一端相连,所述增湿器15入口与氧气流量计二14另一端相连,所述增湿器15出口和第二过滤器16一端与氧气流量计一13另一端相连,所述调温器17一端与第二过滤器16另一端相连,所述呼吸装置4与调温器17另一端相连。

所述移动放置装置1包括移动外腔18、抽拉把手19、隔板20、铰接槽21、卡槽22和氧气瓶收纳腔23,所述隔板20设于移动外腔18内中心位置,所述氧气瓶收纳腔23设于隔板20和移动外腔18内壁之间,所述氧气卡箍装置6设于氧气瓶收纳腔23内,所述卡箍固定装置7设于氧气瓶收纳腔23侧壁上,所述铰接槽21设于隔板20和氧气瓶收纳腔23侧壁上,所述卡槽22设于移动外腔18上壁,所述物品放置托盘2可拆卸设于卡槽22内。

所述氧气卡箍装置6包括氧气瓶卡槽24、氧气瓶箍带25、氧气瓶26、铰轴27、切断阀28和压力表29,所述氧气瓶卡槽24可旋转设于氧气瓶收纳腔23内,所述氧气瓶箍带25设于氧气瓶卡槽24上,所述氧气瓶26可拆卸设于氧气瓶卡槽24内,所述铰轴27一端可旋转设于铰接槽21内,所述铰轴27另一端与氧气瓶卡槽24侧壁靠近底壁处相连,所述切断阀28一端与氧气瓶26相连,所述压力表29一端与切断阀28另一端相连,所述压力表29另一端与减压阀8一端相连。

所述卡箍固定装置7包括顶杆30、顶杆复位弹簧31、卡合件卡合槽32、卡合件33、卡合件槽34和复位弹簧35,所述卡合件卡合槽32设于移动外腔18内侧壁上,所述顶杆30一端可伸缩贯穿移动外腔18设于卡合件卡合槽32内,所述顶杆30另一端设于移动外腔18外壁,所述顶杆复位弹簧31设于移动外腔18内,所述顶杆复位弹簧31套接设于顶杆30上,所述卡合件槽34设于氧气瓶卡槽24侧壁上,所述卡合件槽34与卡合件卡合槽32设于同一水平面上,所述卡合件33一端可伸缩设于卡合件槽34内侧壁上,所述复位弹簧35设于卡合件槽34内,所述复位弹簧35套接设于卡合件33上,所述卡合件33另一端设于卡合件卡合槽32内且与顶杆30一端相接触。

所述呼吸装置4包括输气管线36、呼吸面罩37、面罩进气口38、压力传感器39和温湿度传感器40,所述输气管线36一端与调温器17另一端相连,所述面罩进气口38设于呼吸面罩37后壁上,所述面罩进气口38与输气管线36另一端相连,所述温湿度传感器40设于面罩进气口38内侧壁上,所述压力传感器39设于呼吸面罩37上。

所述物品放置托盘2侧壁设有控制中心41,所述控制中心41设有电源开关42、中央处理器43和显示器44,所述中央处理器43电与电源开关42电相连,所述显示器44、压力传感器39、调温器17和温湿度传感器40电和中央处理器43电相连。

所述氧气瓶收纳腔23设于隔板20和移动外腔18内壁之间且以隔板20为对称轴设有两组,两组分别为氧气瓶收纳腔一45和氧气瓶收纳腔二46。

所述氧气卡箍装置6设于氧气瓶收纳腔23内且以隔板20为对称轴设有两组,两组分别为氧气卡箍装置一47和氧气卡箍装置二48,所述氧气卡箍装置一47可拆卸设于氧气瓶收纳腔一45内,所述氧气卡箍装置二48可拆卸设于氧气瓶收纳腔二46内。

所述卡箍固定装置7设于氧气瓶收纳腔23侧壁上且以隔板20为对称轴设有两组,两组分别为卡箍固定装置一49和卡箍固定装置二50,所述卡箍固定装置一49设于氧气瓶收纳腔一45侧壁上,所述卡箍固定装置二50设于氧气瓶收纳腔二46侧壁上。

所述第二过滤器16为内部填充有不亲水材质的第二过滤器16。

具体使用时,患者将呼吸面罩37带在脸上,握住抽拉把手19将氧气瓶卡槽24以铰轴27为旋转轴打开,将氧气瓶26设于氧气瓶卡槽24内,用氧气瓶箍带25将氧气瓶26进行固定,同时卡合件33卡合设于卡合件卡合槽32内,将切断阀28打开,然后打开减压阀8,氧气通过切断阀28进入第一过滤器10,第一过滤器10对氧气内杂质进行过滤,通过第一氧气流量调节阀11和第二氧气流量调节阀12进行调节氧气中水分的含量,通过氧气流量计一13和氧气流量计二14的监测以及根据患者需求调节氧气中湿度的含量,含有不同湿度的氧气通过第二过滤器16再次进行杂质的过滤,同时过滤后的氧气通过调温器17进行温度调节便于患者实用,氧气通过输气管线36送入呼吸面罩37内,温湿度传感器40能能使医护人员很好的监测到呼吸面罩37内空气湿度,便于对氧气中湿度的把控,压力传感器39可实时监测呼吸面罩37内的压力,可检测到患者是否发生比赛没吸入氧气的情况,实用完毕后,将呼吸面罩37取下,先关闭切断阀28再关闭减压阀8。

以上对本实用新型及其实施方式进行了描述,这种描述没有限制性,附图中所示的也只是本实用新型的实施方式之一,实际的结构并不局限于此。总而言之如果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受其启示,在不脱离本实用新型创造宗旨的情况下,不经创造性的设计出与该技术方案相似的结构方式及实施例,均应属于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