围产期造血干细胞传输流程系统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20747499发布日期:2020-05-15 16:33阅读:331来源:国知局
围产期造血干细胞传输流程系统的制作方法

本实用新型涉及围产期造血干细胞传输流程系统。



背景技术:

脐带血已成为造血干细胞的重要来源,特别是无血缘关系造血干细胞的来源,建立脐血库,可以把脐带血造血干细胞这一人类重要的生物资源储存起来,用于造血干细胞移植,治疗血液系统、免疫系统,以及遗传代谢性等疾病。

围产期组织主要是指胎盘、脐带及其所含有的血液等。胎盘是胎儿与母体进行物质交换的器官,是由胚胎的胎膜和母体子宫内膜联合长成的过渡性器官。胎儿在子宫内发育,依靠胎盘从母体取得营养,而双方保持相当的独立性。胎盘由羊膜、叶状绒毛膜和底蜕膜构成。脐带时连接胎儿和胎盘的绳索样管状结构,由两根动脉和一根静脉构成(也有的由动脉和静脉各一根构成),外面包裹有结缔组织华通氏胶。

围产期组织被认为是干细胞的天然宝库,所含的干细胞的种类较多,包括胚胎干细胞样的亚全能干细胞、间充质干细胞、造血干细胞、神经干细胞、上皮干细胞、血管干细胞等胎盘等围产期组织干细胞具有高度的潜在医疗应用价值,被认为是细胞治疗的新希望。

围产期干细胞是伴随胎儿发育的围产期组织中的干细胞,具有与胚胎干细胞和成人体内组织干细胞不同的特性。围产期干细胞是介于胚胎干细胞和成人干细胞之间的亚全能干细胞和多能干细胞,其增殖和分化能力比胚胎干细胞低,但明显高于成体干细胞。

随着时间的推移,脐血检验技术在不断的进步,检验设备也不断的升级,脐血库现有工作方式大部分采用纸质记录,查询时不方便,人工成本高,不利于信息化的管理,急需一套完备的,清晰的管理系统,这样可以方便实验室工作人员记录数据,而且临床应用可以快速配型,导出各种报表,符合国家的检验标准。

nc系统是一个全面的预算管理平台,支持企业从销售计划→生产计划→采购计划→费用计划→投资计划→资金计划→损益计划→资产负债计划的全面预算控制。实现了对经营行为的事前编制、事中控制和事后分析。nc财务系统充分考虑了用户的个性化需求,提供了多种自我配置和客户化工具,满足用户的特殊要求,从而使产品更具有弹性。用友uap(unifiedapplicationplatform)是面向大中型企业与公共组织的统一应用平台,它是用友公司从多年应用软件研制过程中提炼出来的模型、模板、开发工具、应用框架、中间件、基础技术类库及研发模式等成果,采用可视化开发模式集成在一起,提供覆盖软件全生命周期的开发、集成、运行、管理等功能于一体的统一应用平台。



技术实现要素:

本实用新型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总的来说是提供一种围产期造血干细胞传输流程系统。

为解决上述问题,本实用新型所采取的技术方案是:

一种围产期造血干细胞传输流程系统,输入端与冷库连接的脐血输入装置、以及与冷库连接的脐血输入装置输出端工序衔接的脐血传送机架;

脐血传送机架包括依次工序衔接的上料工位、组装工位、加温工位、变向工位、添加工位、培养工位、以及检测工位;

上料工位输入端分别连接冷库输出工位与底盘输入工位;

脐血输入装置位于冷库输出工位,变向装置位于变向工位,中间传送装置位于添加工位,输出传送装置位于培养工位,检测工位与后续检测工序衔接;

在上料工位、组装工位、添加工位、培养工位、检测工位、冷库输出工位、或底盘输入工位设置有辅助机械手。

作为上述技术方案的进一步改进:

脐血输入装置包括设置在脐血传送机架一侧的冷库输出底盘、设置在冷库输出口与上料工位之间的冷库输出导轨、以及设置在冷库输出导轨一侧的上料机械手;在冷库输出导轨上设置有试管胎具;

试管胎具包括由上料机械手驱动在冷库输出导轨移动且用于放置存放脐血试管的冷库输出试管架、设置在冷库输出试管架上端孔中且与试管外侧壁压力接触的试管开口弹性卡套、设置在冷库输出试管架通孔之间的胎具工艺通道、设置在冷库输出试管架上的胎具工艺推杆、以及由胎具工艺推杆驱动且在胎具工艺通道中活动的胎具斜楔导向块;胎具斜楔导向块上斜面与试管开口弹性卡套上凸边缘下表面压力接触并将试管开口弹性卡套从工艺通孔顶出;

在脐血传送机架上设置有工序第一托举板,在工序第一托举板侧部的工序第一传送带,在工序第一托举板内壁上设置有工序第一侧板;

在工序第一传送带上设置有底盘胎具;底盘胎具包括底部位于工序第一侧板之间的底盘架、设置在底盘架上且用于对试管加热的底盘加热器、以及设置在底盘架上的底盘支座、底盘压头、底盘凸起、设置在底盘凸起上的底盘弹性螺栓;

在上料工位处,冷库输出试管架位于底盘支座之上,底盘弹性螺栓压在冷库输出试管架下端面上,底盘压头上的螺栓压在底盘支座之上;

变向装置包括旋转盘、以及设置在旋转盘上且用于承接底盘架的传送装置;

中间传送装置包括铰接在脐血传送机架上的中间摆动架、铰接在脐血传送机架与中间摆动架之间的摆动推杆、设置在中间摆动架上且用于传送底盘胎具的中间传送带、以及设置在中间摆动架进口处的中间导向斜面;

输出传送装置包括设置在脐血传送机架上的第二机架、设置在第二机架上的第二传送面、设置在第二传送面上的第二传送带、以及设置在第二传送带与脐血传送机架之间的第二涨紧器。

在变向装置与中间传送装置之间设置有用于传送底盘胎具的衔接导轮。

晃动装置包括旋转底盘;

在旋转底盘上旋转设置有旋转架,在旋转底盘上设置有支撑架,在支撑架上设置有驱动旋转架自转的旋转驱动头;在驱动旋转架外侧壁底部阵列径向分布铰接下弹簧杆,在驱动旋转架外侧壁上部阵列径向分布铰接上弹簧杆,在铰接下弹簧杆上连接有竖直辅助架,在铰接上弹簧杆上连接有上部辅助架,在竖直辅助架与上部辅助架之间连接有中间辅助架;

在上部辅助架上设置有上旋转套,在上旋转套上旋转设置有上u型卡座,在竖直辅助架上设置有下旋转套,在下旋转套通过旋转轴连接有下u型卡座;

在上u型卡座与下u型卡座中卡装有用于培养脐带的试管的外侧壁;

装夹同一试管的上u型卡座与下u型卡座在旋转架上竖直交错设置;试管倾斜设置。

本实用新型设计合理、成本低廉、结实耐用、安全可靠、操作简单、省时省力、节约资金、结构紧凑且使用方便。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实用新型系统的结构示意图。

图2是本实用新型流程的示意图。

图3是本实用新型流程一的结构示意图。

图4是本实用新型流程二的结构示意图。

图5是本实用新型流程三的结构示意图。

图6是本实用新型整体的结构示意图。

图7是本实用新型局部一的结构示意图。

图8是本实用新型局部二的结构示意图。

图9是本实用新型局部三的结构示意图。

图10是本实用新型局部四的结构示意图。

图11是本实用新型局部五的结构示意图。

其中:1、旋转底盘;2、旋转架;3、支撑架;4、旋转驱动头;5、铰接下弹簧杆;6、铰接上弹簧杆;7、竖直辅助架;8、中间辅助架;9、上部辅助架;10、上旋转套;11、上u型卡座;12、下旋转套;13、下u型卡座;14、下托架;15、下u型底托。101、脐血输入装置;102、脐血传送机架;103、变向装置;104、中间传送装置;105、输出传送装置;106、冷库输出工位;107、底盘输入工位;108、上料工位;109、组装工位;110、加温工位;111、变向工位;112、添加工位;113、培养工位;114、晃动装置;115、检测工位;116、冷库输出底盘;117、冷库输出导轨;118、冷库输出试管架;119、试管开口弹性卡套;120、上料机械手;121、工序第一传送带;122、工序第一托举板;123、工序第一侧板;124、底盘架;125、底盘加热器;126、底盘支座;127、底盘压头;128、底盘凸起;129、底盘弹性螺栓;130、胎具工艺通道;131、胎具工艺推杆;132、胎具斜楔导向块;133、中间摆动架;134、摆动推杆;135、中间传送带;136、中间导向斜面;137、衔接导轮;138、第二机架;139、第二传送面;140、第二传送带;141、第二涨紧器。

具体实施方式

如图1-11所示,本实施例的围产期造血干细胞传输流程系统,输入端与冷库连接的脐血输入装置101、以及与冷库连接的脐血输入装置101输出端工序衔接的脐血传送机架102;

脐血传送机架102包括依次工序衔接的上料工位108、组装工位109、加温工位110、变向工位111、添加工位112、培养工位113、以及检测工位115;

上料工位108输入端分别连接冷库输出工位106与底盘输入工位107;

脐血输入装置101位于冷库输出工位106,变向装置103位于变向工位111,中间传送装置104位于添加工位112,输出传送装置105位于培养工位113,检测工位115与后续检测工序衔接;

在上料工位108、组装工位109、添加工位112、培养工位113、检测工位115、冷库输出工位106、或底盘输入工位107设置有辅助机械手。

脐血输入装置101包括设置在脐血传送机架102一侧的冷库输出底盘116、设置在冷库输出口与上料工位108之间的冷库输出导轨117、以及设置在冷库输出导轨117一侧的上料机械手120;在冷库输出导轨117上设置有试管胎具;

试管胎具包括由上料机械手120驱动在冷库输出导轨117移动且用于放置存放脐血试管的冷库输出试管架118、设置在冷库输出试管架118上端孔中且与试管外侧壁压力接触的试管开口弹性卡套119、设置在冷库输出试管架118通孔之间的胎具工艺通道130、设置在冷库输出试管架118上的胎具工艺推杆131、以及由胎具工艺推杆131驱动且在胎具工艺通道130中活动的胎具斜楔导向块132;胎具斜楔导向块132上斜面与试管开口弹性卡套119上凸边缘下表面压力接触并将试管开口弹性卡套119从工艺通孔顶出;

在脐血传送机架102上设置有工序第一托举板122,在工序第一托举板122侧部的工序第一传送带121,在工序第一托举板122内壁上设置有工序第一侧板123;

在工序第一传送带121上设置有底盘胎具;底盘胎具包括底部位于工序第一侧板123之间的底盘架124、设置在底盘架124上且用于对试管加热的底盘加热器125、以及设置在底盘架124上的底盘支座126、底盘压头127、底盘凸起128、设置在底盘凸起128上的底盘弹性螺栓129;

在上料工位108处,冷库输出试管架118位于底盘支座126之上,底盘弹性螺栓129压在冷库输出试管架118下端面上,底盘压头127上的螺栓压在底盘支座126之上;

变向装置103包括旋转盘、以及设置在旋转盘上且用于承接底盘架124的传送装置;

中间传送装置104包括铰接在脐血传送机架102上的中间摆动架133、铰接在脐血传送机架102与中间摆动架133之间的摆动推杆134、设置在中间摆动架133上且用于传送底盘胎具的中间传送带135、以及设置在中间摆动架133进口处的中间导向斜面136;

输出传送装置105包括设置在脐血传送机架102上的第二机架138、设置在第二机架138上的第二传送面139、设置在第二传送面139上的第二传送带140、以及设置在第二传送带140与脐血传送机架102之间的第二涨紧器141。

在变向装置103与中间传送装置104之间设置有用于传送底盘胎具的衔接导轮137。

晃动装置114包括旋转底盘1;

在旋转底盘1上旋转设置有旋转架2,在旋转底盘1上设置有支撑架3,在支撑架3上设置有驱动旋转架2自转的旋转驱动头4;在驱动旋转架2外侧壁底部阵列径向分布铰接下弹簧杆5,在驱动旋转架2外侧壁上部阵列径向分布铰接上弹簧杆6,在铰接下弹簧杆5上连接有竖直辅助架7,在铰接上弹簧杆6上连接有上部辅助架9,在竖直辅助架7与上部辅助架9之间连接有中间辅助架8;

在上部辅助架9上设置有上旋转套10,在上旋转套10上旋转设置有上u型卡座11,在竖直辅助架7上设置有下旋转套12,在下旋转套12通过旋转轴连接有下u型卡座13;

在上u型卡座11与下u型卡座13中卡装有用于培养脐带的试管的外侧壁;

装夹同一试管的上u型卡座11与下u型卡座13在旋转架2上竖直交错设置;试管倾斜设置。

本实施例的围产期造血干细胞管理方法,步骤一,首先,输出捐献记录;然后,进行脐血冷链运输;其次,采集表录入信息;再次,接收脐血;

步骤二,进行脐血分离;

步骤三一,脐血分离的第一部分,首先,对审核的脐血进行冷冻并待验入库;然后,查询流程查看血液制备与检测环节是否完成;其次,进行质量评价,评价审核通过后,隔离发放;再次,针对研究使用与废弃的脐血,进行隔离移位,并根据再次审核结果,决定是否废弃出库。

步骤三二,脐血分离的第二部分进行检测,首先,进行标本分发三个;然后,对第一个,进行微免标本接收,第二个进行细胞标本接收,分别进行cd34检测与审核,祖细胞检测与审核,对审核结果生产自体质量通知;第三个进行hla标本接收分别进行红细胞检测与分型检测;

其中,针对微免标本,a、一部分进行细菌检测审核,另一部分进行工序,步骤三二一,对接收留样后母血与另一部分微免标本进行初筛检测与审核;步骤三二二,对初筛阳性的进行复查检测与审核;步骤三二三,对复查有梅毒与hiv阳性进行确证检测与审核;b、根据微免标本审核结果,生成微免结论,对有不合格项的生成自体质量通知;

步骤四,脐血分离的第三部分,首先,待验入库;然后,根据库存台账进行配型;其次,对步骤三一与步骤三二中审核为异常的脐血进行隔离移位,在得到质管部发出废弃通知后进行废弃出库,对步骤三一与步骤三二中审核为合格的脐血进行配型;再次,对配型成功的,领用出库。

围产期造血干细胞管理方法借助于围产期造血干细胞管理系统;

其中,供应链包括冷库、与冷库衔接的冷链运输车以及在冷库与实验室之间的传输流程系统。

在步骤三二,微免标本的处理工艺还包括传输流程工艺。

本实施例的围产期造血干细胞传输流程工艺,借助于机械手;步骤a,从冷库取出存储脐血试管并进行传送;步骤b,对试管进行加温与保温;步骤c,添加培养液;步骤d,进行晃动;步骤e,进行培养;步骤f,将脐血送去检测。

在步骤a中,首先,在底盘输入工位107放置底盘胎具,工序第一传送带121将底盘胎具送至上料工位108;然后,上料机械手120将试管胎具沿着冷库输出导轨117移动到底盘胎具上;其次,在组装工位109上,通过底盘压头127与底盘弹性螺栓129将试管胎具与底盘胎具连接;再次,将底盘胎具送至加温工位110;

在步骤b中,首先,启动底盘加热器125对试管进行加温与保温;然后,工序第一传送带121将底盘胎具送至变向装置103的传送装置上;其次,旋转盘旋转角度;再次,传送装置通过衔接导轮137将底盘胎具经过中间导向斜面136送至中间传送带135;

在步骤c中,首先,在添加工位112添加培养液;然后,驱动摆动推杆134与中间传送带135,将试管送至培养工位113;

在步骤d中,启动晃动装置114进行晃动,首先,调整上u型卡座11与下u型卡座13的角度,将试管装卡在上u型卡座11与下u型卡座13中,并通过下u型底托15托举试管的下底部;然后,启动旋转驱动头4,旋转架2旋转;其次,启动铰接下弹簧杆5与铰接上弹簧杆6旋转并调节转速,利用离心力,实现试管旋转,从而实现试管内的旋转与旋转切向晃动;

在步骤e中,在培养工位113进行培养;

步骤f,将脐血试管送去检测工位115执行对应的检测。

脐血输入装置101实现对试管上料(图中省去了常用的机械手结构),脐血传送机架102为支撑,变向装置103从而减少传送方向的改进,从而节约占地空间,中间传送装置104通过摆动与传送实现胎具的传送衔接,输出传送装置105实现输出,基于传送带结构,冷库输出工位106,底盘输入工位107,上料工位108,组装工位109,加温工位110,变向工位111,添加工位112,培养工位113,晃动装置114,检测工位115实现了工位的合理分布,冷库输出底盘116为支撑,冷库输出导轨117导向,冷库输出试管架118方便放置试管,试管开口弹性卡套119利用弹性实现对试管外侧壁的压力接触,从而避免机械手直接夹持试管外侧壁,减少试管壁承受的压力,从而降低机械手控制力度的要求,上料机械手120方便夹持,工序第一传送带121实现传送,工序第一托举板122与工序第一侧板123起到支撑导向,底盘架124为传送基准,底盘加热器125实现加热,底盘支座126支撑,底盘压头127,底盘凸起128,底盘弹性螺栓129实现安装,胎具工艺通道130,胎具工艺推杆131推动胎具斜楔导向块132利用斜度将弹性套顶替来,方便机械手拿取,第二涨紧器141实现传送带涨紧。本实用新型通过传送带实现传送带,极大节约空间,利用弹性开口套,方便卡持有试管,避免试管玻璃壁与夹持手接触。实现了脐血的培养。

如图1-11,其中如图1,围产期造血干细胞管理系统包括扩展单元、中心单元、以及外接单元;扩展单元通过接口与中心单元通信连接,外接单元与中心单元通信连接;

扩展单元包括话务软件、pos机、企业网站以及设备仪器;

设备仪器,包括实验室仪器设备与制备设备、服务器、摄像头、以及扫描枪;企业网站,搭载在服务器上;pos机,连接有银联系统,用于交易支付;话务软件,用于与客户通话;

中心单元、包括财务模块、供应链、以及干细胞业务模块;

财务模块,记录pos机交易记录并连接财税系统;

干细胞业务模块在nc系统基础上,以uap为开发平台,包括协议管理模块、采集管理模块、外周血业务模块、亲血鉴定模块、脐带业务模块、脐血业务模块、外接分型模块、售后服务模块、营销服务模块、质量管理模块、以及受托管理模块;用于客户实现了脐带血协议激活、签订、收款、采集、接收登记、制备、综合检测、冻存、hla分型、分型发布、配型检索、移植应用全生命周期管理,质量管控、客服贯穿整个管理流程,实现了市场部、收血室、制备实验室、综合检测实验室、冻存室、hla实验室、质控办、客服、仓储、财务、档案室多部门的协同办公;

供应链,在协议管理模块、采集管理模块监控下对运输过程进行全程冷链传送,当具备实时传送条件时,要求实时传送;当不具备该条件时,要求抵达脐血库后提交运输环境;

外接单元包括档案管理、统计分析模块与预警平台;

采集管理模块,进行脐血采集,对预捐献者的信息进行管理,招募人确认预捐献者的捐献意向,对捐献者的信息以及采集表信息进行计算机管理;

脐血业务模块,首先,进行脐血接收,分离冷冻室进行脐血接收;然后,脐血制备模块,包括脐血分离模块和冷冻模块;其次,脐血检验:包括免疫检测模块、hla配型模块和细胞检测模块;再次,脐血储存,检验合格的脐血正式放到液氮罐中存储;

其中,每份脐血使用唯一的条码进行标识,使用条码扫描枪识别条形码;遵循《脐带血造血干细胞库技术规范(试行)》的要求,制备过程中的脐带血在装入未使用过的袋子时提供核对机制以保证条码的正确性;

脐血检测,包括对微免实验室、细胞实验室、hla实验室实验数据进行采集、管理,不同的检测项目对应的检测仪器不同;系统支持人工手动输入数据,也支持通过自动化采集接口对试验数据进行采集,减少人工环节,降低工作量的同时提高准确性。

临床应用:整合脐血库脐带血信息,为脐带血的临床应用和科学研究提供资源,实现了脐血信息快速匹配、智能匹配,对脐血复检和移植出库过程全程记录,对患者的治疗效果和科研单位的科研成果长期随访。

还包括国家标准和系统管理模块,通过字典管理,将系统与国家标准结合,如民族信息、性别信息;系统管理允许不同角色的系统使用者对系统进行管理,让系统管理者对人员权限、数据权限、功能运行情况、接口运行情况进行统一的管理;

使用spring+hibernate的系统框架,主程序使用b/s架构使用户的使用不受设备、地点、操作系统的限制,业务扩展性强,易维护,符合软件的用户定位和产品定位。与主程序紧密关联的是移动端系统和集成到主程序中的实验室设备一体化管理系统,通过notejs和reactjs技术,令系统在采集实验室数据时的适用性更广。

接口,为保证制备过程尽可能自动化,与设备仪器关联;

预警平台,为提高细胞分离的稳定性和回收率,确保脐带血制备过程的安全性。根据实验数据的设定异常情况产生预警信息;

质量管理模块,对整个实验过程出现问题的脐血给出质量评价和/或质量控制,采集脐血制备和检测过程中的所有关键数据,通过预设的评价条件,对脐带血质量、可存储性、可应用性方面进行自动化的评价,同时对脐血全业务过程中的异常信息进行记录,并下发相关质量通知;并对脐血废弃进行控制;要求发生质量问题时,通过终端设备将质量问题上报给作为管理层的服务器;进行存储库和位置建模:对脐血入库、移位、出库全过程信息进行计算机信息,能够高效准确的定位脐血位置,要求对储存情况进行大屏幕展示,实时显示入库量、库存量和出库量信息;通过位置建模机制使脐带血存储支持不同厂家,不同型号的液氮存储罐;

外接分型模块,进行临床应用,通过患者的分型检测信息查找公共脐血库中相配位点数最高的脐血,为医院提供初查报告。

营销管理、协议管理、采集管理、脐血业务模块、脐带业务模块、外周血管理、亲子鉴定、外接分型、售后服务、质量控制、档案管理、委托管理、统计分析具有可定制型;

干细胞业务模块实现营销业务、协议、采集、脐血脐带、等管理环节的信息化;做到信息分析的及时、快捷、准确。实现流程的规范化管理,降低企业成本,提高效率;各部门协同能力得到了极大提升;客服部门对客户的响应处理及时性得到了满足;质控办对业务流程全生命周期监管得到了满足;实验室仪器设备数据自动传入干细胞业务模块erp、无需手工录入、及时性、准确性得到了极大提升;财务人员从繁重的手工对账、制单中解脱出来,重心转向管理;市场部工作通过手机、pad移动应用,灵活性得到了满足。

本实用新型将干细胞三代脐血库信息系统的业务数据全部迁移到新erp系统中,满足对历史数据的查询需要,并能按照新erp系统的功能设计进行后续业务处;满足目前营销业务、采集业务、脐血业务、脐带业务、外周血业务、外接分型业务、亲子鉴定业务、客户服务、售后服务、质量控制、档案管理等现有管理需要;业务系统要与财务、供应链、话务软件、pos机、实验室仪器设备、企业网站等系统对接;干细胞erp系统要提供预警平台,能够对重大关键事件或者例外事件进行及时的预警,从而帮助企业提高内部管理,完善内部控制制度;部分业务要实现移动应用;重要业务点,由质量管理部门严格把控。

解决了现有的脐血业务流程,大部分还要通过实验室工作人员手动记录纸质文件,业务系统的中记录的数据不能满足整个脐血检验流程中需要记录的全部数据,通过纸质记录耗时耗力,查询起来也不方便,人工成本高的技术问题。

如图1-7,本实施例的间充质干细胞临晃动装置,包括旋转底盘1;在旋转底盘1上旋转设置有旋转架2,在旋转底盘1上设置有支撑架3,在支撑架3上设置有驱动旋转架2自转的旋转驱动头4;在驱动旋转架2外侧壁底部阵列径向分布铰接下弹簧杆5,在驱动旋转架2外侧壁上部阵列径向分布铰接上弹簧杆6,在铰接下弹簧杆5上连接有竖直辅助架7,在铰接上弹簧杆6上连接有上部辅助架9,在竖直辅助架7与上部辅助架9之间连接有中间辅助架8;

在上部辅助架9上设置有上旋转套10,在上旋转套10上旋转设置有上u型卡座11,在竖直辅助架7上设置有下旋转套12,在下旋转套12通过旋转轴连接有下u型卡座13;

在上u型卡座11与下u型卡座13中卡装有用于培养脐带的试管的外侧壁;

装夹同一试管的上u型卡座11与下u型卡座13在旋转架2上竖直交错设置;试管倾斜设置。

在下u型卡座13下端连接有下托架14,在下托架14下端连接有下u型底托15;下u型底托15托举试管的下底部。

应用于在间充质干细胞管理系统的脐带培养工艺中。

使用本实用新型时,旋转底盘1为支撑,旋转架2旋转实现驱动,支撑架3实现辅助支撑,旋转驱动头4实现旋转驱动,并通过旋转晃动,在离心力的作用下,铰接下弹簧杆5,铰接上弹簧杆6伸出对应的距离,竖直辅助架7,中间辅助架8,上部辅助架9实现辅助连接,保证上下弹簧杆同时同速旋转,上旋转套10,下旋转套12旋转支撑,上u型卡座11,下u型卡座13内设有缓冲垫,从而倾斜公转的试管旋转,通过转速调节,实现试管内上下晃动,同时实现径向移动,从而实现对试管的充分晃动,提高晃动效果,通过下u型底托15实现底部托举。

本实施例的间充质干细胞晃动方法,用于脐带培养工艺;首先,调整上u型卡座11与下u型卡座13的角度,将试管装卡在上u型卡座11与下u型卡座13中,并通过下u型底托15托举试管的下底部;然后,启动旋转驱动头4,旋转架2旋转;其次,启动铰接下弹簧杆5与铰接上弹簧杆6旋转并调节转速,利用离心力,实现试管旋转,从而实现试管内的旋转与旋转切向晃动。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