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核磁线圈可调固定装置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22345679发布日期:2020-09-25 18:18阅读:115来源:国知局
一种核磁线圈可调固定装置的制作方法

本实用新型涉及医疗器械技术领域,特别是涉及一种核磁线圈可调固定装置。



背景技术:

在进行核磁放射治疗中,模拟定位用于精确的确定肿瘤位置,在肿瘤放疗流程中起着重要的作用。目前放疗主要采用以ct图像为基础的模拟定位系统,但由于ct的软组织分辨率不佳,致使模拟定位时对头、颈部、盆腔、前列腺、脊髓和其他软组织区域肿瘤的位置确定精度不高,为了更清楚的看清楚肿瘤的位置、形状和周边水肿情况,一般需要患者在做完ct扫描后,再进行mr扫描,即核磁共振成像,然后用ct扫描和mr扫描两者的扫描图像进行融合以确定肿瘤的位置以及其他周边情况。但是,采用上述的方法时需确保mr扫描和ct扫描必须在患者保持同等体位的情况下进行的扫描才能融合,但是在进行核磁模拟定位时,射频线圈直接覆盖在患者体表,射频线圈的重力会引起人体的细胞挤压变形,致使图像融合的精确低,模拟定位的精度低。



技术实现要素: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克服现有技术的不足,提供一种核磁线圈可调固定装置,能够缩短线圈与患者体表的距离,使成像更加清晰,且射频线圈不与人体接触,避免线圈重力对人体细胞产生挤压变形,使成像更真实,从而满足精确放疗的要求。

为了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核磁线圈可调固定装置,包括设有安装空间的支架组件和上下可调设在安装空间内的线圈固定结构;

所述线圈固定结构包括线圈固定支架,所述线圈固定支架的第一端通过第一柔性带与支架组件的第一端可调固定连接,所述线圈固定支架的第二端通过第二柔性带与支架组件的第二端可调固定连接。

作为优选方案,所述支架组件的两端均设有c型的支架杆,两个所述支架杆间隔布置且通过加强筋连接,两个所述支架杆以及加强筋形成所述c型的安装空间。

作为优选方案,每一个所述支架杆上均设有由安装空间内延伸至支架杆的外部的安装槽,所述支架杆的内侧与安装槽相对位置还设有导向轴,所述柔性带的第一端由外之内穿过所述安装槽、缠绕线圈固定结构之后缠绕所述导向轴,所述柔性带的第一端由内至外穿过所述安装槽与所述柔性带的第二端接触,所述柔性带的两端同时与支架杆可拆卸固定。

作为优选方案,所述支架杆的内部侧壁上设有沿所述支架杆内侧延伸的导向槽,所述导向槽的槽口还设有在所述柔性带穿过导向槽时挡止柔性带以使柔性带位于导向槽内的档杆。

作为优选方案,所述线圈固定结构包括平行布置的两个导杆和两个分别用于连接两个导杆的对应端的弓形的固定杆,两个所述固定杆向下凹且平行布置,所述固定杆的内侧面设有沿所述固定杆延伸的引导槽,所述柔性带沿所述引导槽延伸。

作为优选方案,所述导向轴设置与所述支架杆的内侧顶部,所述支架杆外部的安装槽的一端设有第一连接部;

所述线圈固定结构包括平行布置的两个导杆和两个分别用于连接两个导杆的对应端的弓形的固定杆,所述固定杆上设有台阶槽;

所述柔性带的一端设有与第一连接部匹配连接的第二连接部,所述柔性带的一端由外至内穿过所述安装槽之后匹配缠绕所述导向轴、并延伸至所述台阶槽内。

作为优选方案,所述柔性带上沿长度方向设有多个第二粘贴部。

作为优选方案,所述支架杆的顶部还固定设有柔性带导向板,所述导向轴固定或者转动设在柔性带导向板内。

作为优选方案,所述第一粘贴部为魔术贴毛面,所述魔术贴毛面固定设在导向槽的第一端位置的支架杆的外表面,所述第二粘贴部为固定设在所述柔性带上的魔术贴钩面。

作为优选方案,两个所述导杆之间还可拆卸卡接有弓形的活动杆,所述活动杆上设有截面为l状的限位块;所述导杆为圆柱杆,所述活动杆的两端均设有与所述圆柱杆可拆卸卡接的卡槽。

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在于:

本实用新型的核磁线圈可调固定装置的在c型空间的下部设有线圈固定结构,线圈固定结构的两端分别利用柔性带连接支架杆,每一个柔性带的一端与线圈固定支架的一端可调固定,每一个柔性带的另外一端缠绕导向轴之后沿着导向槽延伸,且柔性带的端部设有第二粘贴部,架杆上的位于导向槽的第一端设有第一粘贴部,这样第一粘贴部与第二站调补可拆卸的粘贴能够固定柔性带,同时调整柔性带的长度便可以调整线圈固定结构的高度,能够使线圈适用于不同体格的病人,这样利用第一粘贴部和第二粘贴部能够可拆卸固定柔性带,调整柔性带的长度使线圈更加贴近患者串不需要线圈覆盖接触患者,避免了线圈的重力引起的人体细胞的挤压变形,提高图像融合的精确,进一步提高模拟定位的精度。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1的核磁线圈可调固定装置的结构示意图;

图2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1的核磁线圈可调固定装置的支架组件的结构示意图;

图3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1的支架杆的结构示意图;

图4的本实用新型实施例1的核磁线圈可调固定装置左侧结构示意图;

图5为图4的剖面结构示意图;

图6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1的核磁线圈可调固定装置的线圈固定结构的结构示意图;

图7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1的核磁线圈可调固定装置的固定杆的剖面结构示意图;

图8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1的核磁线圈可调固定装置的柔性带的布置结构示意图;

图9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2的核磁线圈可调固定装置的结构示意图;

图10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2的核磁线圈可调固定装置的仰视结构示意图。

图中,1、支架组件;11、支架杆;12、加强筋;13、导向槽;14、导向轴;15、第一粘贴部;16、柔性带导向板;17、档杆;18、安装槽;2、线圈固定结构;21、导杆;22、固定杆;221、台阶槽;23、活动杆;3、柔性带;31、第二粘贴部;4、限位块。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附图和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的具体实施方式作进一步详细描述。以下实施例用于说明本实用新型,但不用来限制本实用新型的范围。

在本实用新型的描述中,需要理解的是,术语“上”、“下”、“左”、“右”、“顶”、“底”等指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为基于附图所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仅是为了便于描述本实用新型和简化描述,而不是指示或暗示所指的装置或元件必须具有特定的方位、以特定的方位构造和操作,因此不能理解为对本实用新型的限制。应当理解的是,本实用新型中采用术语“第一”、“第二”等来描述各种信息,但这些信息不应限于这些术语,这些术语仅用来将同一类型的信息彼此区分开。例如,在不脱离本实用新型范围的情况下,“第一”信息也可以被称为“第二”信息,类似的,“第二”信息也可以被称为“第一”信息。

本实用新型的核磁线圈可调固定装置的优选实施例1,如图1-8所示,包括设有安装空间的支架组件1和上下可调设在安装空间内的线圈固定结构2,线圈固定结构包括线圈固定支架,线圈固定支架的第一端通过第一柔性带与支架组件的第一端可调固定连接,线圈固定支架的第二端通过第二柔性带与支架组件的第二端可调固定连接具体的,安装空间为c型空间,支架组件1包括两端平行设置的支架杆11和连接两个支架杆11的加强筋12,加强筋12具体通过螺栓固定连接支架杆11,且其中支架杆11均为c型弯曲的支架杆11,本申请的实施例中加强筋12为多个且平行的布置,在其他的实施例中,加强筋12可以为多个相互交叉的固定,加强筋12具体也可以设置为圆弧状或者弓形的,用于与两个支架杆11相匹配;这样利用c型弯曲的支架杆11以及加强筋12固定连接形成c型空间。线圈固定结构2为截面是弓形的结构,可以与人体外表面轮廓匹配,线圈固定结构2的两端均设有长度可调的柔性带3,两个柔性带3分别用于连接两个支架杆11,以将线圈固定结构2固定到c型空间内。

为实现线圈固定结构2的高度的方便的调节以及柔性带3的合理的布置,在每一个支架杆11上均设有安装槽18和导向槽13,安装槽18由安装空间内延伸至支架11杆的外部,导向槽13用于引导柔性带3的布置路线,具体的,导向槽13沿着支架杆11上延伸布置,由于柔性带3的柔性特性,导向槽13由支架杆11的内部顶部延伸至支架杆11的一侧的外表面,在导向槽13的位于支架杆11的内部顶部的一端设有导向轴14,导向轴14用于引导柔性带3以及对柔性带3的进行转向引导,导向槽13的位于支架杆11的外表面的一端的支架杆11上固定设有第一粘贴部15,第一年粘贴15部具体设置在支架杆11上,可以通过螺栓连接或者粘贴固定,柔性带3的一端设在线圈固定支架2的端部,柔性带3的另外一端设有第二粘贴部31,第一粘贴部15和第二粘贴31部相互的匹配粘贴,这样能够利用柔性带3固定线圈固定支架2,同时,柔性带3的一端长度可调节的安装在线圈固定支架2上,这样柔性带3匹配缠绕导向轴14后,受到导向轴14的导向作用之后沿导向槽13延伸至第一粘贴部15的位置,将第一粘贴部15与第二粘贴部31匹配粘贴,调整柔性带3的长度便可以调整线圈固定结构2的高度,能够使线圈适用于不同体格的病人,调整柔性带3的长度使线圈更加贴近患者串不需要线圈覆盖接触患者,避免了线圈的重力引起的人体细胞的挤压变形,提高图像融合的精确,进一步提高模拟定位的精度。

其中,支架杆11的顶部还固定设有柔性带导向板16,导向轴14固定或者转动设在柔性带导向板16内,用于引导柔性带3的设置。

在本申请的实施例中,为进一步的方便调节柔性带3的长度,柔性带3上沿长度方向可以设置多个第二粘贴部31,多个第二粘贴部31的其中一个第二粘贴部31与第一粘贴部15连接便能够方便的调整柔性带3的长度,这样能够调整线圈固定结构2的高度。

在本申请中,第一粘贴部15为魔术贴毛面,魔术贴毛面固定设在导向槽13的第一端位置的支架杆的外表面,第二粘贴部31为固定设在所述柔性带上的魔术贴钩面。在其他的实施例中,第一粘贴部15和第二粘贴部31可以设置为相互匹配的锁扣和锁槽结构,在支架杆11的外表面设置多个或者单个锁扣,柔性带3上设置多个或者单个锁槽,利用锁扣与锁槽匹配来固定柔性带3。

具体的,如图7所示,导向槽13的延伸路线由下部的线圈固定结构2向上延伸穿过柔性带导向板16,通过导向轴14的作用后沿着支架杆11上的导向槽13延伸至支架杆11外部,并通过第二粘贴部31与第一粘贴部15连接之后固定。

其中,如图5-6所示,线圈固定结构2包括平行布置的两个导杆21和两个分别用于连接两个导杆21的对应端的弓形的固定杆22,两个固定杆22向下凹且平行布置,通过导杆21和固定杆22形成弓形的线圈固定结构5,在每一个固定杆22的顶部中心均设有台阶槽221,台阶槽221内安装柔性带3,这样利用台阶槽221可以调整柔性带3的长度,并能够固定柔性带3。两个导杆21之间还可拆卸卡接有多个弓形的活动杆23,活动杆23上设有截面为l状的限位块4,具体的,导杆21为圆柱杆,活动杆23的两端均设有与圆柱杆可拆卸卡接的卡槽,在安装和拆卸活动杆23的时候,能够手动的将圆柱杆卡入卡槽或者拆卸掉,这样能够调整活动杆23在导杆21上的位置,便于调整限位块4的位置,以快速的固定不同尺寸的线圈,并能根据诊断区域沿导杆21的前后移动,能大大的减少技师的操作步骤,提高定位的效率。

本申请中,第一柔性带与第二柔性带结构可以相同,也可以为不同的柔性带结构。

本实用新型的核磁线圈可调固定装置的优选实施例2,如图9、10所示,实施例2与实施例1的不同之处在于,导向轴14设在支架杆11的内侧与安装槽18相对位置,柔性带3的第一端由外至内穿过安装槽18、缠绕线圈固定结构2之后缠绕导向轴14,以使柔性带3的第一端由内至外穿过安装槽18与柔性带3的第二端接触,同时柔性带3的两端同时与支架杆11可拆卸固定,具体可采用卡扣固定或者粘贴固定,且可以在柔性带上设有多个卡扣,这样多个卡扣与支架杆的连接边能够调整柔性带的长度,进一步的调整线圈固定结构2的高度。具体的,支架杆11的内部侧壁上设有沿支架杆11内侧延伸的导向槽13,导向槽13的槽口还设多个在柔性带3穿过导向槽13时挡止柔性带3以使柔性带3位于导向槽内的档杆17。

其中,本实施例中,固定杆22的内侧面设有沿固定杆22延伸的引导槽,柔性带3沿引导槽延伸。

本实施例中,两个支架杆11上的安装槽18呈斜对角的布置,这样在通过第一柔性带和第二柔性带连接线圈固定结构的时候有助于线圈固定结构的受力稳定。

以上所述仅是本实用新型的优选实施方式,应当指出,对于本技术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来说,在不脱离本实用新型技术原理的前提下,还可以做出若干改进和替换,这些改进和替换也应视为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