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型医用毛发移植器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22514895发布日期:2020-10-17 00:45阅读:92来源:国知局
新型医用毛发移植器的制作方法

所属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医疗器械技术领域,是一种新型的医用毛发移植手术器械。



背景技术:

目前,现有的医用毛发移植器械有种植针、种植笔等。种植针是利用针头在头皮上播出一个针眼,然后用镊子把单株毛囊人工种植进去。种植笔的形状结构类似注射器,使用时,将单株毛囊先填充在种植笔中,然后用针头在头皮上播出一个针眼,将该毛囊用笔内机构推送进去。

现有的种植针一针只能播出一个针眼,一次只能移植一株毛发,且移植时需人工用镊子夹取、植入,效率低。现有的种植笔,一支只能预先填充一株毛囊,操作一次只能移植一株毛发,在毛发移植手术中,要求护士快速多次反复更换移植笔,多次反复将单株毛发置入移植笔,医生多次反复地操作移植笔、更换移植笔,工作效率亦低。无论移植针还是移植笔,均需医生护士频繁多次(比如大面积脱发、失发、缺发患者手术,需重复动作8000至1万多次,手术时间最长可达16小时)操作,重复操作动作在受区移植,加重了组织损伤,增加了患者痛苦,加大了手术感染风险及增加手术并发症发生的风险。一次移植一株毛囊,重复多次操作动作的这种模式,严重影响手术进度,延长手术时间,浪费大量人力物力,对患者精神和肉体都造成了不必要的伤害。



技术实现要素:

为了克服现有的医用毛发移植器械一个操作动作只能种植一株毛发的不足,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新型的医用毛发移植手术移植器械,此器械能够通过一个操作动作,植入不同术区多株所需毛发,可以同时植入2~70多株及更多,而且操作方便。对于临床上需要行毛发移植手术治疗的患者,均可使用本发明。该器械在手术时,术野分辨清晰,能避免软组织受力不均、互相挤压的弊端,能明显降低手术出血感染几率,减少组织创伤且愈后无痕,降低手术并发症发生的风险,能明显缩短手术时间,大大提高毛发成活率,节约大量人力物力。

本实用新型解决其技术问题,所采用的技术方案是:有按压键、多套毛发移植器组件、卡盘、壳体、保护帽,其中单套毛发移植器组件包括针芯座、针芯、弹簧、限高柱、针管座、针管,壳体包括壳体盖、上壳体、下壳体,毛发移植器组件与卡盘采用螺纹或卯榫方式连接,毛发移植器组件上端与按压键下端采用卯榫方式连接,多套毛发移植器组件由按压键一键控制,按压键上端从壳体顶部的孔中伸出,下端在壳体内,卡盘与壳体通过螺纹或卯榫方式连接,壳体下端外侧壁与保护帽开口内侧壁紧密配合设计,保护帽可盖紧在壳体下端。

针管尖部设置半开放凹槽,凹槽开口沿移植器径向朝外,以便置入毛囊时视线清楚。针管一端埋设固定于针管座下端轴心一定深度,另一端从壳体底端面通孔穿出一定长度,确保针管尖部开放性凹槽全部位于下壳体外面,以便于向凹槽中放置移植用毛囊。在针管座埋设针管的位置上端设置通孔,通孔直径比针芯直径略大,比针管直径略小,通孔与针管内腔相连并形成针芯的运动通道。针管座下端在针管的安装位置设置成圆台状,起保护、固定针管位置的作用。针管座下端底面除了有针管穿出,余部封闭,以防止手术时血液进入壳体内。针管座侧面设置成螺纹或卡扣等结构。针管座以螺纹或卡扣或卯榫等方式固定在卡盘上。在针管座的顶面上,设置有一字槽,便于用螺丝刀等工具安装。针芯埋设固定于针芯座底端轴心。针芯座上端以卯榫方式插入并卡紧安装于按压键底端的凹槽中,由按压键控制。限高柱轴心设置有通孔,是针芯运动的通道。限高柱可设置在弹簧内部或外部,其作用是限制弹簧变形量,控制针芯在针管内运动的距离。弹簧和限高柱设置在针芯座与针管座之间,套在针芯上。弹簧一端与针芯座接触,另一端与固定在卡盘上的针管座接触,起支撑针芯座和缓冲按压力的作用。在安装状态,针芯另一端穿过弹簧内腔和限高柱中心孔、针管座上的通孔、穿入针管内腔,可在针管内腔中运动。多套毛发移植器组件设计相同、结构相同,多套毛发移植器组件安装好后,多个针管的针尖在同一平面内。

卡盘上设置按圆形阵列、矩形阵列或其他阵列排列的安装孔,用于安装、固定多个针管座。安装孔内壁设置成螺纹或卡扣等结构,以便安装、固定针管座。安装孔的数量,与多套毛发移植器组件的套数一致。多套毛发移植器组件与卡盘上的各个安装孔一一对应,通过针管座以螺纹或卡扣或卯榫方式安装于卡盘上的安装孔。卡盘与下壳体通过螺纹或卯榫插紧方式连接,连接位置在下壳体上端开口位置内侧、上壳体与下壳体连接位置下方。

为方便内部机构安装及拆卸,壳体分为壳体盖、上壳体、下壳体,壳体起连接、支撑、保护内部机构的作用。壳体盖顶部端面设置通孔,为按压键上端运动通道。上壳体与壳体盖、下壳体的连接方式可以为螺纹连接或卡扣连接等。下壳体开口位置内部,设置有与上壳体的连接位置和卡盘的固定安装位置,下壳体与上壳体、卡盘可以采取螺纹或卡扣或卯榫等方式连接。下壳体下端侧壁下部向下外围直经逐渐缩小,外形为楔形,便于盖紧保护帽。下壳体底端面设置按一定阵列排列、与壳体内多个针管相匹配的通孔,通孔直径略大于针管直径,便于多个针管从中穿出,起到固定、限制针管位置的作用,同时防止手术时过多的血液进入壳体内。

按压键上端从上壳体顶部的孔中伸出,下端在壳体内部,在毛发移植操作时承受并传递按压力。按压键下端面底部有按圆形或其他阵形排列的多个凹槽,在安装状态,多个凹槽的位置与多个针芯座上端一一对应,用于对针芯座的限位和连接。

保护帽侧壁外形亦为楔形,扩口状,与下壳体侧壁紧密配合设计,以便盖紧保护帽,在移植针平时不用时,保护多个针管针尖部,防止针管针尖部磕碰受损或意外伤害发生。

通过综合设计,尤其是弹簧、限高柱、针芯、针管等零部件的高度、长度等尺寸配合设计,在待用状态下,不按压按压键时,各针芯的头部恰好位于各针管凹槽上部,当按压按压键时,按压键带动针芯座按压弹簧,同时带动针芯在针管内运动,针芯推动针管尖凹槽部位放置的毛囊向针管尖部运动,当针芯座触碰到限高柱运动受阻时,针芯头部在针管内刚好运动到针管的针尖位置,从而实现将毛囊推送到位的功能。按压过程中,弹簧起到调节压力的作用,限高柱防止按压键向下的按压超量,限制弹簧变形,控制针芯在针管内运动的距离,起到调节针芯弹出长度的作用。

在手术台上,护士将待移植的多株毛囊用显微镊分别置入本器械的多个针管尖部凹槽,完成多株毛囊置入后待用,医生右手持本器械将多个针管尖部同时刺入术区皮肤,拇指按压按压键,多株毛囊一次性移植到术区,拔出针管针尖,动作完成。

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是,按一定阵列排列的多套毛发移植器组件由按压键一键控制,按压一次按压键,同时植入不同受区多株毛发,简单准确安全可靠快捷,方便医生护士高速优质工作。与现有单针模式的毛发移植针相比,大大减少了医护患者的时间,避免在一个姿势下小的手术区、小视野下操作造成的大量人力物力耗费,降低了感染及并发症发生风险。在手术使用本器械时,可多名护士围绕手术台装置毛囊于多个移植器上,即可供医生快速移植于供区,明显缩短手术时间,明显增加毛发移植成活率,大大降低感染及并发症发生风险,减轻患者不必要的伤害与痛苦。

附图说明

下面结合附图和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进一步说明。

图1是医用毛发移植手术器的总体纵剖面结构图,是以4套毛发移植器组件为例的医用毛发移植手术器的总体纵剖面结构示意图。

图2是单套毛发移植器组件纵剖面结构示意图。

图3是单套毛发移植器组件的结构分解示意图。

图4是针管尖头部位置沿开槽方向纵向剖面放大示意图。在针管头部不同位置,沿径向取了a-a、b-b、c-c、d-d四个横截面位置,将在图5中显示这四个截面。

图5是针管尖头部位置径向剖面放大结构图。其中a1、b1、c1、d1四个小图分别是图4中a-a、b-b、c-c、d-d四个位置的横截面图。图5与图4相配合,说明针管尖头部的构造和形状。

图6是卡盘的结构示意图,是以四套毛发移植器组件为例的毛发移植器卡盘横、纵剖面结构示意图。

图7是按压键结构示意图,是以四套毛发移植器组件为例的按压键的纵剖面及底面结构示意图。

图8是壳体分解结构图。

图9是壳体帽的纵剖面结构图。

图10是以二十四套毛发移植器组件为例的毛发移植器内组件卡盘的横剖面结构示意图。

图中,1是按压键,2是毛发移植器组件,3是卡盘,4是壳体,5是保护帽,6是针芯坐,7是针芯,8是弹簧,9是限高柱,10是针管坐,11是针管,12是壳体盖,13是上壳体,14是下壳体。

具体实施方式

本实用新型总体结构如图1所示,新型医用毛发移植手术器主要由按压键(1)、多套毛发移植器组件(2)、卡盘(3)、壳体(4)、保护帽(5)等构成,其中单套毛发移植器组件(2)包括针芯座(6)、针芯(7)、弹簧(8)、限高柱(9)、针管座(10)、针管(11),壳体(4)包括壳体盖(12)、上壳体(13)、下壳体(14),毛发移植器组件(2)与卡盘(3)采用螺纹或卯榫方式连接,毛发移植器组件(2)上端与按压键(1)下端采用卯榫方式连接,按压键(1)上端从壳体盖(12)顶部的孔中伸出,下端在壳体内,卡盘(3)与壳体(4)通过螺纹或卯榫方式连接,下壳体(14)下端外侧壁与保护帽(5)开口内侧壁紧密配合设计,保护帽(5)可盖紧在下壳体(14)下端,壳体盖(12)、上壳体(13)、下壳体(14)之间通过螺纹连接。如图1、图2、图3所示,与现有的医用种植针相比,本实用新型在壳体(4)内有按圆形阵列或其他阵列排列的多套毛发移植器组件(2),多套毛发移植器组件(2)由按压键(1)一键控制。当按压按压键(1)时,多套毛发移植器组件(2)同时动作,从而能够实现一个按压动作能同时移植多株毛发的功能。图1、图6、图7、图8等图显示的是内部含有4套毛发移植器组件(2)的毛发移植器的内部结构及相应按压键(1)、卡盘(3)、壳体(4)等部件的实施例。

单套毛发移植器组件的结构。如图4、图5所示,针管(11)尖头部设置开放式凹槽,。针管(11)埋设固定于针管座(10)下端轴心一定深度,另一端从壳体(4)底端面通孔穿出一定长度,确保针管(11)尖部开放性凹槽全部位于下壳体(14)外面,以便于向凹槽中放置移植用毛囊。在针管座(10)埋设针管(11)的位置上端设置通孔,通孔直径比针芯(7)直径略大,比针管(11)直径略小,通孔与针管(11)内腔相连并形成针芯(7)的运动通道。针管座(10)下端在针管(11)的安装位置设置成圆台状,起保护、固定针管(11)位置的作用。针管座(10)下端底面除了有针管(11)穿出,余部封闭,以防止手术时血液进入壳体(4)内。针管座(10)侧面设置成螺纹或卡扣等结构。针管座(10)以螺纹或卡扣或卯榫等方式固定在卡盘(3)上。针芯(7)埋设固定于针芯座(6)底端轴心。针芯座(6)上端以卯榫方式插入并卡紧安装于按压键(1)底端的凹槽中,由按压键(1)控制。限高柱(9)轴心设置有通孔,是针芯(7)运动的通道。限高柱(9)可设置在弹簧(8)内部或外部,其作用是限制弹簧(8)变形量,控制针芯(7)在针管(11)内运动的距离。如图1、图2所示,弹簧(8)和限高柱(9)设置在针芯座(6)与针管座(10)之间,套在针芯(7)上。弹簧(8)一端与针芯座(6)接触,另一端与固定在卡盘(3)上的针管座(10)接触,起支撑针芯座(6)和缓冲按压力的作用。在安装状态,针芯(7)穿过弹簧(8)内腔、限高柱(9)中心孔、针管座(10)上的通孔、穿入针管(11)内腔,可在针管座(10)上的通孔与针管(11)内腔相连形成的通道内运动。单套毛发移植器组件结构如图1、图2、图3所示。多套毛发移植器组件(2)设计相同、结构相同。

卡盘的结构如图1、图6所示。卡盘(3)上设置按圆形阵列、矩形阵列或其他阵列排列的安装孔,用于安装、固定多个针管座(10)。安装孔内壁设置成螺纹或卡扣等结构,以便安装、固定针管座(10)。安装孔的数量,与多套毛发移植器组件(2)的套数相一致。卡盘(3)与下壳体(14)通过螺纹或卯榫插紧方式连接,连接位置在下壳体(14)上端开口位置内侧、上壳体(13)与下壳体(14)连接位置下方。图1显示的是卡盘(3)与下壳体(14)、卡盘(3)与针管座(10)均以螺纹方式连接的实施例。图6是设置4个针管座(10)安装孔的卡盘(3),在图6所示卡盘(3)上有4个带有内部螺纹的安装孔。

毛发移植器组件(2)在卡盘(3)上的安装。多套毛发移植器组件(2)与卡盘(3)上的各个安装孔一一对应,通过针管座(10)以螺纹或卡扣或卯榫方式安装于卡盘(3)上的安装孔。在针管座(10)的顶面上,设置有一字槽,便于用螺丝刀等工具安装。安装时,使各针管(11)尖部开放式凹槽开口沿移植器径向朝外(以移植器中轴为中心),以方便术时轮转壳体(4)时凹槽均视野清晰,便于快捷安全准确置入毛囊于凹槽内。安装好后,各套毛发移植器组件(2)的针管(11)的针尖在同一平面。图1显示的是多套毛发移植器组件(2)通过针管座(10)以螺纹方式安装在卡盘(3)上的实施例。

壳体结构如图8所示。壳体(4)分为壳体盖(12)、上壳体(13)、下壳体(14)。壳体(4)起连接、支撑、保护内部机构等作用。壳体盖(12)顶部端面设置通孔,为按压键(1)上端留出运动通道。上壳体(13)与壳体盖(12)、下壳体(14)的连接方式可以为螺纹连接或卡扣连接等,图8给出的是螺纹连接的示意图。下壳体(14)开口位置内部,设置有与上壳体(13)的连接位置和卡盘(3)的固定安装位置,下壳体(14)与上壳体(13)、卡盘(3)可以采取螺纹或卡扣等方式连接,图8给出的是螺纹连接的示意图。下壳体(14)侧壁下部外围直经逐渐缩小,外形为楔形,缩口状,便于盖紧保护帽(5)。下壳体(14)底端面设置按一定阵列排列、与壳体内多个针管(11)相匹配的通孔,通孔直径略大于针管(11)直径,便于多个针管(11)从中穿出,起到固定、限制针管(11)位置的作用,同时防止手术时过多的血液进入壳体(4)内。

按压键(1)的形状及结构。如图1、图7所示,按压键(1)在壳体(4)的上方,其上端伸出上壳体(13)外部,下端在壳体(4)内部,在毛发移植操作时承受并传递按压力。按压键(1)下端面底部设计有按圆形或其他阵形排列的多个凹槽,多个凹槽与多套毛发移植器组件(2)的多个针芯座(6)上端一一对应,用于对针芯座(6)的限位和连接。

如图1、图9所示,保护帽(5)侧壁外形亦为楔形,扩口状,与下壳体(14)侧壁紧密配合设计,以便盖紧保护帽(5)。在移植针平时不用时,盖上保护帽(5),保护多个针管(11)针尖部,防止针管(1)针尖部磕碰受损或意外伤害发生。

结合图1、图2、图4、图5、图7等图,说明本实用新型的毛发移植功能。通过对弹簧(8)、限高柱(9)、针芯(7)、针管(11)等零部件的高度、长度等尺寸配合设计,在待用状态下,不按压按压键(1)时,各针芯(7)的头部恰好位于各针管(11)凹槽上部,当按压按压键(1)时,按压键(1)带动针芯座(6)按压弹簧(8),同时带动各自的针芯(7)在相应针管(11)内运动,多个针芯(7)推动相应针管(11)尖沟槽部位放置的毛囊向针管(11)尖部运动,当针芯座(6)触碰到限高柱(9)运动受阻时,各针芯(8)头部在对应的针管(11)内刚好运动到针管(11)的针尖位置,从而实现一个按压动作,同时推送多株毛囊到位,植入不同受区的功能。按压过程中,弹簧(8)起到调节压力的作用,限高柱(9)防止按压键(1)向下的按压超量,限制弹簧(8)变形,控制针芯(7)在针管(11)内运动的距离,起到调节针芯(7)弹出长度的作用。

图1、图2、图3、图6、图7中,按压键(1)底面的多个凹槽、各针芯座(6)上针芯(7)的安装轴心、各针管座(10)上针管(11)的安装轴心、卡盘(3)上各安装孔的轴心、下壳体(14)底面的多个通孔的中心均一一对应,且需保证一定的同轴度。

本新型可以有多种长度,多种直径。根据需求可以增加毛发移植器组件(2)的套数,多套毛发移植器组件(2)的数量可以是2~n。所用针管(18)的直径是0.6mm~1.2mm。针对毛发移植器组件(2)的套数的不同,支撑盘(5)、针管座(12)等零部件做适应性调整,从而形成多种型号。图10是以37套毛发移植器组件(2)为例的毛发移植器内卡盘(3)的横剖面结构,37套毛发移植器组件(2)按照所示的阵列安装在毛发移植器内。此毛发移植器,手术时按压一次,可以同时移植37株毛发于不同受区。

按压键(1)、卡盘(3)、针芯座(6)、针管座(10)、限高柱(9)、壳体(4)、保护帽(5)的材料可以是医用塑料、钢材、硅胶、钛合金等材料中的任意一种。针芯(7)、针管(11)的材料可以是医用钢材、钛合金等材料中的任意一种。弹簧(2)用常用的金属材料。

结合图1,图2,图3,图7,图8说明操作使用。毛发移植手术过程中,手术配台护士左手持毛发移植器壳体下方,使针管(11)锐针尖面沟槽面对自己视线,右手持毛发移植显微镊夹持毛干距毛囊约2~5mm处,使毛干卡入针管(11)尖沟槽,适力下压托住毛干向针管(11)沟槽中心上方,使毛囊全部顺利滑入针管(11)沟槽,即完成毛发毛囊置入针管(11)沟槽动作,旋转壳体(4),重复以上动作,装置毛发毛囊于下壳体(14)下端伸出的所有针管(11)尖部上的沟槽,待装置完毕,供手术医生备用,手术过程中,手术医生右手持毛发移植器(图1),于设计好的毛发待受区同时进多个针管(11)尖于皮下,通过左手拇指按压一次按压键(1),推动多枚针芯座(6),弹簧(8)受压适度压缩,针芯座(6)带动针芯(7)在针管(11)中运动,推动针管(11)尖部多株毛囊准确移植于受区,拔除针管(11),干静准确快速完成一次按压、植入多株毛发的动作。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