甲状腺穿刺持续负压吸引装置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21943692发布日期:2020-08-21 15:25阅读:680来源:国知局
甲状腺穿刺持续负压吸引装置的制作方法

本实用新型属于医疗器械领域,尤其涉及一种甲状腺穿刺术时使用的甲状腺穿刺负压吸引装置。



背景技术:

甲状腺疾病的发病率明显增高,为了得到明确的诊断,需要对甲状腺病变部位进行穿刺获得组织学或细胞学病理结果。目前甲状腺病变穿刺使用的是普通10ml注射器,为得到足够的标本需要反复穿刺、抽吸。反复穿刺、抽吸可能会出现以下问题:1、如果一次穿刺获得的标本不能满足病理检查要求就需要反复穿,增加患者痛苦;2、医生一只手既要保持针的稳定又要需要保持注射器负压状态,持续时间长会产生疲劳,导致手抖进而损伤周边组织;3、如果是甲状腺囊肿,囊液粘稠且多,一次不能抽干净,需要多次穿刺进针。

因此,提供一种操作方便,结构简单,使用效果好的甲状腺穿刺持续负压吸引装置被提出。



技术实现要素:

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在甲状腺穿刺手术中方便快捷,连续穿刺作业的甲状腺穿刺持续负压吸引装置。

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提供以下技术方案:

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甲状腺穿刺持续负压吸引装置,其特征在于:包含呈管状的本体(3),本体的一端设有进液口(1),另一端为开口,本体内设有活塞(4),所述活塞(4)连接在连杆(7)上,连杆(7)上设有限位杆(6),所述活塞(4)和限位杆(6)分别设在连杆(7)的两端,所述限位杆(6)的一端铰接在连杆(7)上,限位杆(6)的另一端设有卡头(5),所述活塞(4)能够在本体(3)内腔往复运动,并将本体(3)内腔分隔为两个相对独立的腔室,所述卡头(5)能够卡合在本体(3)的开口处,并固定活塞(4)在本体(3)内腔的位置,所述进液口(1)处连接控制开关(2)。

实际使用时:关闭控制开关(2),将活塞(4)向本体(3)的开口端移动,使本体(3)内腔产生负压,将进液口(1)与吸引管连接,开启控制开关,通过负压进行吸引,负压消失结束吸引后,关闭控制开关,将进液口(1)与吸引管断开,推动活塞(4)向进液口(1)运动,排除本体(3)内腔物体,依次循环。

所述控制开关(2)设有排出口(10)、吸引口(11)和进液口连接部(12),所述进液口连接部(12)用于连接在本体的进液口(1)处,通过转动阀芯,能够实现一下三种状态,即同时闭合排出口(10)和吸引口(11);开启排出口(10)及闭合吸引口(11);开启吸引口(11)及闭合排出口(10)。

实际工作时,先将活塞(4)置于本体(3)内腔的进液口(1)一端,之后通过转动阀芯,将控制开关状态调整至同时闭合排出口(10)和吸引口(11),再将活塞(4)向本体(3)的开口端移动,使本体(3)内腔产生负压,活塞(4)移动到合适位置后,通过限位杆(6)上的卡头(5)卡合在本体(3)的开口处,以阻止活塞(4)向进液口(1)方向运动,将控制开关的进液口连接部(12)连接在进液口(1)上,通过转动控制开关,将排出口(10)和吸引口(11)同时闭合改变为吸引口(11)开启、排出口(10)闭合的状态,由于本体(3)内腔为负压腔,通过负压将需要吸引的组织液从吸引口(11)吸入本体(3)内腔,当负压消失,需要将本体(3)内腔物体排除时,转动控制开关阀芯,将控制开关状态改变为吸引口闭合、排液口开启,将限位杆(6)的卡头和开口脱离,推动活塞(4)向进液口(1)运动,排除本体(3)内腔物体,依次循环。

如果一次穿刺不能保证有足够组织或囊液未抽干净,需要多次,此时不需要拔出针头,只需要闭合控制开关。将注射器与控制开关处移开,将已抽出的组织/囊液送检。再次抽取组织或囊液时,只需要将注射器与控制开关接上,闭合控制开关固定注射器负压挡位,打开控制开关即可再次留取组织或囊液。

所述限位杆(6)上的卡头(5)设有多组,即可以设有两组,能够通过不同的卡头(5)卡合在开口处,将活塞(4)限制在本体(3)内腔的不同位置。

通过设置多组卡头,可以在不同位置固定活塞(4)在本体(3)内腔的位置,即形成不同大小的负压腔。

作为进一步改进,本体(3)表面可以设有刻度,如5ml、10ml等。

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实用新型具有操作方便,结构简单,使用效果好等优点。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实用新型结构示意图。

图2是本实用新型实施例2的结构示意图。

图中所示:1是进液口,2是控制开关,3是本体,4是活塞,5是卡头,6是限位杆,7是连杆,8是铰接部,9是拉手,10是排出口,11是吸引口,12是进液口连接部。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详细说明本实用新型的优选实施方式。

实施例1:参照图1,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1的结构示意图,一种甲状腺穿刺持续负压吸引装置,其特征在于:包含呈管状的本体(3),本体的一端设有进液口(1),另一端为开口,本体内设有活塞(4),所述活塞(4)连接在连杆(7)上,连杆(7)上设有限位杆(6),所述活塞(4)和限位杆(6)分别设在连杆(7)的两端,所述限位杆(6)的一端铰接在连杆(7)上,限位杆(6)的另一端设有卡头(5),所述活塞(4)能够在本体(3)内腔往复运动,并将本体(3)内腔分隔为两个相对独立的腔室,所述卡头(5)能够卡合在本体(3)的开口处,并固定活塞(4)在本体(3)内腔的位置,所述进液口(1)处连接控制开关(2)。

实际使用时:关闭控制开关(2),将活塞(4)向本体(3)的开口端移动,使本体(3)内腔产生负压,将进液口(1)与吸引管连接,开启控制开关,通过负压进行吸引,负压消失结束吸引后,关闭控制开关,将进液口(1)与吸引管断开,推动活塞(4)向进液口(1)运动,排除本体(3)内腔物体,依次循环。

实施例2:参照图2,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2的结构示意图,与实施例1相比,本实施例的不同之处在于:所述控制开关(2)设有排出口(10)、吸引口(11)和进液口连接部(12),所述进液口连接部(12)用于连接在本体的进液口(1)处,通过转动阀芯,能够实现一下三种状态,即同时闭合排出口(10)和吸引口(11);开启排出口(10)及闭合吸引口(11);开启吸引口(11)及闭合排出口(10)。

实际工作时,先将活塞(4)置于本体(3)内腔的进液口(1)一端,之后通过转动阀芯,将控制开关状态调整至同时闭合排出口(10)和吸引口(11),再将活塞(4)向本体(3)的开口端移动,使本体(3)内腔产生负压,活塞(4)移动到合适位置后,通过限位杆(6)上的卡头(5)卡合在本体(3)的开口处,以阻止活塞(4)向进液口(1)方向运动,将控制开关的进液口连接部(12)连接在进液口(1)上,通过转动控制开关,将排出口(10)和吸引口(11)同时闭合改变为吸引口(11)开启、排出口(10)闭合的状态,由于本体(3)内腔为负压腔,通过负压将需要吸引的组织液从吸引口(11)吸入本体(3)内腔,当负压消失,需要将本体(3)内腔物体排除时,转动控制开关阀芯,将控制开关状态改变为吸引口闭合、排液口开启,将限位杆(6)的卡头和开口脱离,推动活塞(4)向进液口(1)运动,排除本体(3)内腔物体,依次循环。

如果一次穿刺不能保证有足够组织或囊液未抽干净,需要多次,此时不需要拔出针头,只需要闭合控制开关。将注射器与控制开关处移开,将已抽出的组织/囊液送检。再次抽取组织或囊液时,只需要将注射器与控制开关接上,闭合控制开关固定注射器负压挡位,打开控制开关即可再次留取组织或囊液。

所述限位杆(6)上的卡头(5)设有多组,即可以设有两组,能够通过不同的卡头(5)卡合在开口处,将活塞(4)限制在本体(3)内腔的不同位置。

通过设置多组卡头,可以在不同位置固定活塞(4)在本体(3)内腔的位置,即形成不同大小的负压腔。

作为进一步改进,本体(3)表面可以设有刻度,如5ml、10ml等。

以上所述的仅是本实用新型/实用新型的优选实施方式,应当指出,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来说,在不脱离本实用新型创造构思的前提下,还可以做出若干变化和改进,这些都属于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