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半封闭式固定装置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22223754发布日期:2020-09-15 19:17阅读:133来源:国知局
一种半封闭式固定装置的制作方法

本实用新型涉及骨科医疗器械领域,尤其涉及一种半封闭式固定装置。



背景技术:

人们在生活中难免受到意外伤害而导致人体发生骨折,为了避免留下残疾,研发人员开发了多种不同部位骨折复位的产品,例如:接骨板产品在术中需要开放复位固定,剥离骨膜,存在应力遮挡和应力集中的问题,严重影响骨愈合;髓内钉产品手术复杂,植入角度要求精度高,角度偏离对术中影响很大,外用固定支架常因术后感染几率很大,具有一定的风险。

现有的以连接棒及夹块作为连接固定装置的器械中,在手术操作与术中使用出现夹块与连接棒滑动和转,严重影响手术操作,术中常因锁紧不牢靠时而出现脱棒和滑棒以致术后骨不愈合或畸形愈合。由此可见,传统的骨折固定装置存在着选择使用不方便、使用不灵活、制造成本高、临床治疗效果差的缺陷,亟待进一步的改进。



技术实现要素: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提供一种半封闭式固定装置,装配牢固、不易松动滑脱、装配灵活,适配性强。

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半封闭式固定装置,所述半封闭式固定装置包括:连接杆、固定块、锁定螺钉和端头固定块;

所述连接杆顺次包括:第一杆体、第二杆体和第三杆体;所述第一杆体、第二杆体和第三杆体为一体设置;

所述连接杆的第一杆体用于插接入固定块或端头固定块中;

所述固定块包括:上缘部分和下缘部分;

所述上缘部分位于所述固定块的上端,所述上缘部分包括上固定螺接孔;

所述下缘部分位于所述固定块的下端,所述下缘部分包括下固定螺接孔;所述上固定螺接孔的孔径大于所述下固定螺接孔的孔径;

所述锁定螺钉包括:螺钉帽、上螺接部、下螺接部和钉头;所述上螺接部与所述螺钉帽相连接,所述下螺接部与所述上螺接部相连接,所述钉头与所述下螺接部相连接;

当所述锁定螺钉从所述上固定螺接孔和下固定螺接孔穿设后,所述锁定螺钉的螺钉帽与所述上固定螺接孔抵顶,所述锁定螺钉的上螺接部与所述下固定螺接孔螺合,由此将所述上缘部分和下缘部分挤压,从而使得所述锁定螺钉与所述固定部紧密固定在一起;

所述端头固定块包括:固定螺接孔、连接杆插孔;

所述固定螺接孔设置于所述端头固定块内,所述连接杆插孔设置于所述端头固定块的侧面;

所述连接杆的第三杆体插接入所述连接杆插孔内;

所述锁定螺钉穿设入所述端头固定块的固定螺接孔中,所述锁定螺钉的上螺接部与所述固定螺接孔螺合,所述锁定螺钉的螺钉帽与所述固定螺接孔抵顶,从而挤压所述连接杆插孔,将插接在所述连接杆插孔内的所述连接杆的第三杆体与所述连接杆连接插孔紧密连接。

优选的,所述固定块还包括:连接杆通孔;

所述连接杆通孔位于所述上缘部分和下缘部分之间,所述固定块通过连接杆通孔插设入所述连接杆的第二杆体。

优选的,所述固定块还包括:侧开口;

所述侧开口位于所述上缘部分和下缘部分之间,通过所述锁定螺钉调节所述侧开口的开口大小。

优选的,所述连接杆还包括:凸起;

所述凸起等间隔排列于所述连接杆的表面,相邻的两个所述凸起之间具有凹槽。

优选的,所述锁定螺钉的上螺接部具有双线螺纹,所述下螺接部具有单线螺纹。

优选的,所述钉头具有一个以上自攻刃,所述自攻刃的横切面和纵切面均为弧型。

优选的,所述固定螺接孔具体包括:上固定螺接孔和下固定螺接孔;

所述上固定螺接孔位于所述端头固定块的上部,所述上固定螺接孔的内部为光滑的曲面,用于与所述锁定螺钉的螺钉帽相抵顶;

所述下固定螺接孔位于所述端头固定块的下部,所述下固定螺接孔的内部设置有紧固螺纹,用于与所述锁定螺钉的上螺接部相螺接。

优选的,所述连接杆插孔具体包括:第一连接杆插孔和第二连接杆插孔;

所述连接杆的第三杆体通过所述第一连接杆插孔和第二连接杆插孔与所述端头固定块进行插接。

优选的,所述端头固定块还包括:第一侧开口和第二侧开口;

所述第一侧开口开设于所述上固定螺孔和下固定螺孔的第一连接杆插孔末端外侧;

所述第二侧开口开设于所述上固定螺孔和下固定螺孔的第二连接杆插孔末端外侧。

优选的,所述端头固定块还包括:定位孔;

所述定位孔位置可以灵活设置,用于术中对端头固定块的临时固定。

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一种半封闭式固定装置,用于解决现有组合式固定产品存在锁紧不牢固、连接部位容易松动滑脱、装配不灵活等问题,从而提升组合式固定产品的组合形式,使其适用范围更广,连接更加牢固可靠,加快愈合时间,从而确保手术成功,减少患者痛苦。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半封闭式固定装置的整体结构示意图;

图2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半封闭式固定装置中连接杆的结构示意图;

图3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半封闭式固定装置中单棒固定块3a的结构示意图;

图4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半封闭式固定装置中双棒固定块3b的结构示意图;

图5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半封闭式固定装置中锁定螺钉的结构示意图;

图6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半封闭式固定装置中端头固定块的结构示意图;

图7为图3中a-a部分的剖面图;

图8为图4中b-b部分的剖面图;

图9为图6中c-c部分的剖面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通过附图和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做进一步的详细描述。

在本实用新型中,除非另有明确的规定和限定,术语“安装”、“相连”、“连接”、“固定”等术语应作广义理解,例如,可以是固定连接,也可以是可拆卸连接,或成一体;可以是机械连接,也可以是直接相连,也可以通过中间媒介间接相连。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而言,可以根据具体情况理解上述术语在本实用新型中的具体含义。

图1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半封闭式固定装置的整体结构示意图,图2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半封闭式固定装置中连接杆的结构示意图,图3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半封闭式固定装置中单棒固定块的结构示意图,图4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半封闭式固定装置中双棒固定块的结构示意图,图5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半封闭式固定装置中锁定螺钉的结构示意图,图6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半封闭式固定装置中端头固定块的结构示意图;结合图1、图2、图3、图4、图5和图6所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半封闭式固定装置包括:连接杆2、固定块3、锁定螺钉1和端头固定块4。

具体的,连接杆2顺次包括第一杆体21、第二杆体22和第三杆体23;连接杆2用于分别插接入异形快和端头固定块以及固定块2内,实现骨折部位骨骼的固定更加牢固且对位更加准确,第一杆体21、第二杆体22和第三杆体23为一体设置,连接杆2的两端为光滑且扁平的圆头,能够实现连接杆2的两端与异形块或端头固定块的连接杆连接孔的完全连接,连接杆2采用钛合金或不锈钢制造,具有良好的弹性、耐腐蚀性和强度,钛合金材质确保连接杆2具有更好的刚度和抗弯性能保证骨折手术治疗中对骨折部位加固牢固性的要求,具备良好的操作性和实用性。

第一杆体21位于连接杆2的顶部,连接杆2的第一杆体21插接入固定块3或端头固定块4中,用于连接杆2的一端与固定块3或端头固定块4实现连接。

在一个具体实施例中,当第一杆体21卡设入固定块3侧面的连接杆通孔34内时,固定块3具有上缘部分和下缘部分,第一杆体21卡设入上缘部分和下缘部分之间;锁定螺钉1穿设上缘部分后螺设入下缘部分,锁定螺钉1的螺钉帽抵顶上缘部分,锁定螺钉1的上螺接部与下缘部分螺合,随着锁定螺钉1螺合下缘部分深入使得上缘部分和下缘部分与第一杆体21咬合紧;当第一杆体21卡设入端头固定块4内部时,端头固定块4具有连接杆插孔42,第一杆体21卡设入连接杆插孔42内;锁定螺钉1穿设上固定螺接孔411后螺合入下固定螺接孔412,锁定螺钉1的螺钉帽抵顶上固定螺接孔411,锁定螺钉1的上螺接部与下固定螺接孔412螺合,随着锁定螺钉1螺合下固定螺接孔412深入使得上固定螺接孔411和下固定螺接孔412与第一杆体21咬合紧,从而使得端头固定块4咬合固定在第一杆体21上;从而使得第一杆体21咬合固定在固定块3或端头固定块4上。

第二杆体22位于连接杆2的中部,连接杆2的第二杆体22插接入固定块3中,用于连接杆2与骨折部位的骨骼实现牢固的固定。

在一个具体实施例中,第二杆体22插接在固定块3的上缘部分31和下缘部分32之间;当锁定螺钉1穿设上缘部分31后螺设入下缘部分32,锁定螺钉1的螺钉帽11抵顶上缘部分31,锁定螺钉1的上螺接部与下缘部分32螺合,随着锁定螺钉1螺合下缘部分32深入使得上缘部分31和下缘部分32与第二杆体22咬合紧,从而使得固定块3咬合固定在第二杆体22上。

第三杆体23位于连接杆2的底部,第三杆体23插接入端头固定块4中,用于连接杆2的另一端与端头固定块4实现连接。

在一个具体实施例中,第三杆体23卡设入端头固定块4内部,端头固定块4具有连接杆插孔42,第三杆体23卡设入连接杆插孔42内;当锁定螺钉1穿设上固定螺接孔411后螺合入下固定螺接孔412,锁定螺钉1的螺钉帽抵顶上固定螺接孔411,锁定螺钉1的上螺接部与下固定螺接孔412螺合,随着锁定螺钉1螺合下固定螺接孔412深入使得上固定螺接孔411和下固定螺接孔412与第三杆体23咬合紧,从而使得端头固定块4咬合固定在第三杆体23上。

另外,连接杆2还包括凹槽和凸起,凹槽等间距排列于连接杆2的表面,凹槽内侧为弧形曲面,凹槽用于增加连接杆2表面与固定块3之间的摩擦力,有效避免固定块3在手术过程中发生脱杆现象的发生,相邻的两个凹槽之间间隔为0.35~0.4mm,相邻两个凹槽中心线距离为1.14~1.57mm;凸起设置于相邻的两个凹槽之间,连接杆2的表面设置有多个等间隔排列的凸起,凸起与锁定螺钉1的螺钉帽部分配合,实现锁定螺钉1挤压并固定连接杆2的作用,其中,凹槽和凸起均匀分布于连接杆2的表面,一方面,便于手术过程中医生佩戴橡胶手套方便抓取杆体并进行相应的旋转或位置调节等操作,另一方面,可以限制固定块3在杆体上自由滑动并进行精确的定位,避免出现固定位置发生偏移对骨骼造成的二次伤害。

固定块3具体包括上缘部分31(图中未示出)、下缘部分32(图中未示出)、侧开口33(图中未示出)、连接杆通孔34(图中未示出)和交叉孔35(图中未示出);固定块3穿插在连接杆2上,用于同锁定螺钉1配合,对骨折部位的骨骼进行固定;上缘部分31位于固定块3的上端,下缘部分32位于固定块3的下端,上缘部分31和下缘部分32之间设置有侧开口33,连接杆通孔34位于固定块3的侧面,侧开口33与连接杆通孔34连通,使得锁定螺钉1可以通过挤压侧开口33来调节连接杆2被锁定螺钉挤压的强度,交叉孔35位于上缘部分31。

上缘部分31包括上固定螺接孔311(图中未示出),上固定螺接孔311的孔壁为光滑的曲面,用于同锁定螺钉1的螺钉帽相抵顶;

下缘部分32包括下固定螺接孔321(图中未示出),下固定螺接孔321的孔壁设置有紧固螺纹,用于同锁定螺钉1的上螺接部相螺接;上固定螺接孔311的孔径大于下固定螺接孔321的孔径。

侧开口33具体开设于上固定螺接孔311和下固定螺接孔321之间,进一步侧开口33与连接杆通孔34连通,使得上缘部分31和下缘部分32处于分离状态,侧开口33用于通过锁定螺钉1调节上缘部分31和下缘部分32之间的间距,从而使得固定块3可以在连接杆2上的滑动并进行精确定位,具体的,锁定螺钉1的螺钉帽部分和上螺接部分别挤压固定块3的上缘部分31和下缘部分32,实现调节侧开口33的开口大小并挤压连接杆2的目的。

连接杆通孔34设置于固定块3的侧面,具体位于上缘部分31和下缘部分32之间,固定块3通过连接杆通孔34插设入连接杆2的第二杆体22,连接杆通孔34的孔径与连接杆2的直径相匹配,连接杆通孔34用于同锁定螺钉1配合,将连接杆2锁紧并固定在固定块3内。

交叉孔35位于上固定螺接孔311内,由连接杆通孔34与上固定螺接孔311的交叉处形成,交叉孔35用于挤压并固定连接杆2。

优选的,在本实施例中固定块3提供两种规格分别是单棒固定块3a和双棒固定块3b,对于单棒固定块3a和双棒固定块3b的图示编号,仅对不同部位和功能部件采用新的编号,对于相同部位和功能部件采用原有固定块3的编号。

图7为图3中a-a部分的剖面图,结合图3和图7所示,单棒固定块3a为半封闭结构,单棒固定块3a具体包括上缘部分31a、下缘部分32a、第一侧开口33a和一个连接杆通孔34a;其中,上缘部分31a和下缘部分32a相对设置,上缘部分31a和下缘部分32a之间开设有第一侧开口33a,连接杆通孔34a与第一侧开口33a连通,第一侧开口33a将上缘部分31a和下缘部分32a分离,使得单棒固定块3a呈半封闭状态。

上缘部分31a位于单棒固定块3a的上端,上缘部分31a包括上固定螺接孔311a,上固定螺接孔311a的孔壁为光滑的曲面,用于同锁定螺钉1的螺钉帽相抵顶。

下缘部分32a位于单棒固定块3a的下端,下缘部分32a包括下固定螺接孔321a,下固定螺接孔321a的孔壁设置有紧固螺纹,用于同锁定螺钉1的上螺接部相螺接;上固定螺接孔311a与下固定螺接孔321a相对设置,下固定螺接孔321a的孔径小于上固定螺接孔311a的孔径。

第一侧开口33a开设于上固定螺接孔311a与下固定螺接孔321a之间,进一步第一侧开口33a与连接杆通孔34a连通,使得上缘部分31a和下缘部分32a处于分离状态,第一侧开口33a用于调节上缘部分31a和下缘部分32a之间的间距,从而使得单棒固定块3a可以在连接杆2上的滑动并进行精确定位,具体的,单棒固定块3a通过锁定螺钉1挤压上缘部分31a和下缘部分32a,实现调节第一侧开口33a的开口大小并挤压连接杆2。

连接杆通孔34a设置于单棒固定块3a的侧面,具体位于上缘部分31a和下缘部分32a之间,连接杆通孔34a的孔径与连接杆2的直径相匹配,连接杆通孔34a用于同锁定螺钉1配合,将连接杆2锁紧并固定在单棒固定块3a内。

第一交叉孔35a位于上固定螺接孔311a内,由连接杆通孔34a与上固定螺接孔311a的交叉处形成,第一交叉孔35a用于挤压并固定连接杆2。

单棒固定块3a通过连接杆通孔34a可以围绕连接杆2进行任意角度的旋转,用于调整锁定螺钉1的植入方向。

在一个具体实施例中,当连接杆2插入连接杆通孔34a,锁定螺钉1从上固定螺接孔311a和下固定螺接孔321a穿设后,锁定螺钉1的螺钉帽与上固定螺接孔311a抵顶,锁定螺钉1的上螺接部12与下固定螺接孔321a螺接,由此锁定螺钉1将上缘部分31a和下缘部分32a挤压的同时螺钉帽通过一个第一交叉孔35a挤压连接杆2,从而使得连接杆2的第二杆体22紧密固定在单棒固定块3a的连接杆通孔34a内。

图8为图4中b-b部分的剖面图,结合图4和图8所示,双棒固定块3b为全封闭结构,双棒固定块3b具体包括上缘部分31b、下缘部分32b、第二侧开口33b和两个连接杆通孔34b;其中,上缘部分31b和下缘部分32b相对设置,第二侧开口33b开设于双棒固定块3b的内部,两个连接杆通孔34b分别与第二侧开口33b连通,第二侧开口33b在双棒固定块3b的内部将上缘部分31b和下缘部分32b分离。

上缘部分31b位于双棒固定块3b的上端,上缘部分31b包括上固定螺接孔311b,上固定螺接孔311b的孔壁为光滑的曲面,用于同锁定螺钉1的螺钉帽相抵顶。

下缘部分32b位于双棒固定块3b的下端,下缘部分32b包括下固定螺接孔321b,下固定螺接孔321b的孔壁设置有紧固螺纹,用于同锁定螺钉1的上螺接部相螺接;上固定螺接孔311b与下固定螺接孔321b相对设置,下固定螺接孔321b的孔径小于上固定螺接孔311b的孔径。

第二侧开口33b开设于双棒固定块3b的内部,位于上固定螺接孔311b与下固定螺接孔321b之间,进一步第二侧开口33b分别与两个连接杆通孔34b连通,使得位于双棒固定块3b内部的上缘部分31b和下缘部分32b处于分离状态,第二侧开口33b用于调节上缘部分31b和下缘部分32b之间的间距,从而使得双棒固定块3b牢固的固定于连接杆2上的同时挤压连接杆2,具体的,双棒固定块3b通过锁定螺钉1挤压上缘部分31b和下缘部分32b,实现调节上缘部分31b和下缘部分32b之间的间距并分别挤压两个连接杆2。

两个连接杆通孔34b设置于双棒固定块3b的侧面,其中一个位于上缘部分31b和下缘部分32b连接部的一侧,另一个位于上缘部分31b和下缘部分32b连接部的另一侧,连接杆通孔34b的孔径与连接杆2的直径相匹配,连接杆通孔34b用于同锁定螺钉1配合,将连接杆2锁紧并固定在双棒固定块3b内。

另外,双棒固定块3b设置有两个第二交叉孔35b,第二交叉孔35b位于上固定螺接孔311b内,两个第二交叉孔35b对称设置,由两个连接杆通孔34b与上固定螺接孔311b的交叉处形成,第二交叉孔35b用于挤压并固定连接杆2。

双棒固定块3b利用两个连接杆通孔34b插设入连接杆2的第二杆体22,使得双棒固定块3b通过两个连接杆通孔34b可以在连接杆2上平稳的移动而不会发生固定块3围绕连接杆2旋转的现象。

在一个具体实施例中,当连接杆2分别插入两个连接杆通孔34b,锁定螺钉1从上固定螺接孔311b和下固定螺接孔321b穿设后,锁定螺钉1的螺钉帽与上固定螺接孔311b抵顶,锁定螺钉1的上螺接部12与下固定螺接孔321b螺接,由此锁定螺钉1将上缘部分31b和第二下缘部分32b挤压的同时螺钉帽通过两个第二交叉孔35b挤压连接杆2,从而使得连接杆2紧密固定在双棒固定块3b的两个连接杆通孔34b内。

锁定螺钉1依次包括螺钉帽11、上螺接部12、下螺接部13和钉头14;锁定螺钉1用于穿设固定块3后并植入骨折部位骨骼中,实现骨折部位骨骼紧密固定于连接杆2上;螺钉帽11、上螺接部12、下螺接部13和钉头14为一体成型结构,上螺接部12与螺钉帽11相连接,下螺接部13与上螺接部12相连接,钉头14与下螺接部13相连接;螺钉帽11的上表面和下表面采用光滑的曲面设计且没有螺纹,使得螺钉帽11与固定块3表面的上固定螺接孔实现完全的抵顶,上螺接部12和下螺接部13的表面采用双线或单线螺纹设计,使得锁定螺钉1与骨骼通过螺纹进行连接,钉头14采用自攻刃设计,通过自攻刃快速切割骨骼,从而使得锁定螺钉1可以快速的植入骨骼中。

螺钉帽11的上表面具有梅花形或其他形式的安装孔110,螺钉帽11的上表面安装孔采用梅花形设计原因如下:一方面,配备专用工具,确保锁定螺钉1植入骨骼过程中锁定螺钉1整体受力均衡,避免出现因受力不均导致杆体断裂或螺钉帽11破损的问题;另一方面,梅花形安装孔110与普通的六角插孔相比能够传递更大且更稳定的扭矩,同时有效避免旋拧螺钉帽11过程中打滑的现象;螺钉帽11的下表面为球形结构且具有凹痕,球形结构与固定块3的上固定螺接孔相匹配,球形直径为2~5mm。

在一个具体实施例中,当使用专用工具旋拧螺钉帽11上表面的梅花形或其他形式的安装孔110,使得锁定螺钉1从单棒固定块3a的上固定螺接孔311a和下固定螺接孔321a穿设后,锁定螺钉1的下螺接部13和钉头14依次穿过下固定螺接孔321a后植入骨骼中,锁定螺钉1的上螺接部12螺合入下固定螺接孔321a内,锁定螺钉1的螺钉帽11与上固定螺接孔311a抵顶,随着锁定螺钉1的上螺接部12螺合的深入螺钉帽11部分与上固定螺接孔311a贴合范围逐渐增加,由此螺钉帽11完全贴合并容置于单棒固定块3a的上固定螺接孔311a内。

在另一个具体实施例中,当使用专用工具旋拧螺钉帽11上表面的梅花形或其他形式的安装孔110,使得锁定螺钉1从双棒固定块3b的上固定螺接孔311b和下固定螺接孔321b穿设后,锁定螺钉1的下螺接部13和钉头14依次穿过上固定螺接孔311b后植入骨骼中,锁定螺钉1的上螺接部12螺合入下固定螺接孔321b内,锁定螺钉1的螺钉帽11与上固定螺接孔311b抵顶,随着锁定螺钉1的上螺接部12螺合的深入螺钉帽11部分与上固定螺接孔311b贴合范围逐渐增加,由此螺钉帽11完全贴合并容置于双棒固定块3b的上固定螺接孔311b内。

上螺接部12与螺钉帽11相连接,上螺接部12采用双线螺纹设计,上螺接部12的双线螺纹用于同固定块3的下固定螺接孔的螺纹螺合,防止锁定螺钉1从固定块3脱落或拔出。

在一个具体实施例中,当锁定螺钉1从单棒固定块3a的上固定螺接孔311a和下固定螺接孔321a穿设后,锁定螺钉1的下螺接部13和钉头14依次穿过下固定螺接孔321a后植入骨骼中,锁定螺钉1的上螺接部12与下固定螺接孔321a内的螺纹螺接,随着锁定螺钉1的螺钉帽11与上固定螺接孔311a的完全抵顶,锁定螺钉1的上螺接部12完全螺合入下固定螺接孔321a内,由此上螺接部12完全螺合于单棒固定块3a的下固定螺接孔321a内。

在另一个具体实施例中,当锁定螺钉1从双棒固定块3b的上固定螺接孔311b和下固定螺接孔321b穿设后,锁定螺钉1的下螺接部13和钉头14依次穿过下固定螺接孔321b后植入骨骼中,锁定螺钉1的上螺接部12与下固定螺接孔321b内的螺纹螺接,随着锁定螺钉1的螺钉帽11与上固定螺接孔311b的完全抵顶,锁定螺钉1的上螺接部12完全螺合入下固定螺接孔321b,由此上螺接部12完全螺合于双棒固定块3b的下固定螺接孔321b内。

下螺接部13与上螺接部12相连接,下螺接部采用单线螺纹设计,下螺接部13的单线螺纹用于与骨骼连接,具有增强把持力和固定效果的作用,并且下螺接部13的直径小于上螺接部12的直径。

具体的,单线螺纹的螺纹分布具体为:单线螺纹底部的螺纹为松质骨螺纹。

钉头14与下螺接部13相连接,钉头14具有一个以上自攻刃141,自攻刃141的横切面和纵切面均为弧型,自攻刃141用于快速切割骨骼将锁定螺钉1的下螺接部13精准的植入骨折部位

在一个具体实施例中,当使用专用工具旋拧螺钉帽11上表面的梅花形或其他形式的安装孔110,使得锁定螺钉1从固定块3的上固定螺接孔311和下固定螺接孔321穿设后,在锁定螺钉1的螺钉帽11的驱动下带动钉头14的自攻刃141切割骨骼,并带动锁定螺钉1的下螺接部13利用单线螺纹螺合入骨骼中;同时锁定螺钉1的上螺接部12与固定块3的下缘部分32螺合逐步深入,使得固定块3的上缘部分31与锁定螺钉1的螺钉帽部分也缓慢抵顶,随着锁定螺钉1的螺钉帽部分完全置入上固定螺接孔311内,钉头14停止切割骨骼,锁定螺钉1与固定块3与骨折部位的骨骼完全咬合固定。端头固定块4具体包括固定螺接孔41、连接杆插孔42、第一侧开口43、第二侧开口44和定位孔45,交叉孔46;固定螺接孔41设置于端头固定块4内,连接杆插孔42设置于端头固定块4的侧面,第一侧开口43和第二侧开口44对称设置于端头固定块4的两侧,定位孔45位于端头固定块4的末端,交叉孔46位于固定螺接孔41的内部,使得锁定螺钉1与连接杆2直接产生挤压关系,端头固定块4用于插接连接杆2的第三杆体,实现对连接杆2的一端进行封闭固定,进而避免固定块3发生脱杆的现象。

固定螺接孔41具体包括上固定螺接孔411和下固定螺接孔412;上固定螺接孔411位于端头固定块4的上部,上固定螺接孔411的内部为光滑的曲面,用于同锁定螺钉1的螺钉帽11相抵顶;下固定螺接孔412位于端头固定块4的下部,下固定螺接孔412的内部设置有紧固螺纹,用于同锁定螺钉1的上螺接部12相螺接,固定螺接孔41通过锁定螺钉1的配合将连接杆2与端头固定块4紧密固定在一起。

连接杆插孔42具体包括第一连接杆插孔421和第二连接杆插孔422;连接杆2的第三杆体23通过第一连接杆插孔421和第二连接杆插孔422与端头固定块4进行插接,具体的,当连接杆2的长度无法满足手术需求的情况下,通过调节连接杆2插入连接杆插孔42的长度来满足手术的需求。

优选的,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第一连接杆插孔421的孔径和第二连接杆插孔422的孔径相等或不等。

第一侧开口43开设于上固定螺孔411和下固定螺孔412的第一连接杆插孔421末端外侧,第二侧开口44开设于上固定螺孔411和下固定螺孔412的第二连接杆插孔422末端外侧;第一侧开口43和第二侧开口44用于观察连接杆2插入连接杆插孔42的情况。

定位孔45位置可以灵活设置,用于术中对端头固定块的临时固定。

交叉孔46位于上固定螺接孔411内,由第一连接杆插孔421和第二连接杆插孔422分别与上固定螺接孔411的交叉处形成,交叉孔46用于锁定螺钉1直接挤压并固定连接杆2的作用。

另外,端头固定块4还包括压缩缝47,压缩缝47设置于端头固定块4的内部,具体位于上固定螺接孔411和下固定螺接孔412之间,压缩缝47与第一连接杆插孔421和第二连接杆插孔422连通,使得位于端头固定块4内部的上固定螺接孔411和下固定螺接孔412可以分离,压缩缝47用于通过锁定螺钉1调节上固定螺接孔411和下固定螺接孔412之间的缝隙,从而使得端头固定块4紧密的挤压连接杆2,使得连接杆2的第三杆体23、锁定螺钉1和端头固定块4三者紧密的固定在一起。

在一个具体实施例中,当锁定螺钉1从端头固定块4的上固定螺接孔411和下固定螺接孔412穿设后,在锁定螺钉1螺钉帽11的驱动下带动钉头14的自攻刃141切割骨骼,并带动锁定螺钉1的下螺接部13利用单线螺纹螺合入骨骼中;上螺接部12穿设端头固定块4的上固定螺接孔411后利用双线螺纹螺合入端头固定块4的下固定螺接孔412,同时锁定螺钉1的螺钉帽11抵顶端头固定块4的上固定螺接孔411,随着上螺接部12与端头固定块4的下固定螺接孔412螺合的深入使得锁定螺钉1进一步压缩压缩缝47的缝隙,从而使得插接在连接杆插孔42内的连接杆2的第三杆体23与连接杆连接插孔42紧密连接。

以上是对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半封闭式固定装置的各个部件、它们之间的连接关系进行了介绍,下面结合图1~图9,对半封闭式固定装置的使用方式进行详述:

实施例1

医生在骨折手术中针对不同类型的骨折使用该固定装置进行组合装配。下面以连接杆2、单棒固定块3a、双棒固定块3b、锁定螺钉1和端头固定块4组成的单棒固定装置为例详细介绍组合使用的过程。

将两根连接杆2的第一杆体21分别与双棒固定块3b的连接杆通孔34b对准,将第一杆体21沿孔的开设方向顺势插入双棒固定块3b的内部,之后将单棒固定块3a的连接杆通孔34a与其中一根连接杆2对准并插入连接杆2上,根据术中的需要可以增加一个或多个单棒固定块3a或双棒固定块3b,具体的,将增加的单棒固定块3a或双棒固定块3b的连接杆通孔34a或34b与连接杆2对准,将单棒固定块3a或双棒固定块3b插入连接杆2的第二杆体22部分,使单棒固定块3a或双棒固定块3b可以沿着第二杆体22部分顺势滑动,通过连接杆2表面交替排列的凹槽和凸起,医生可以控制单棒固定块3a或双棒固定块3b在两根连接杆2上滑移的距离,使得单棒固定块3a或双棒固定块3b可以滑移至连接杆2上任意的预定位置,之后将两根连接杆2的第三杆体23分别与端头固定块4的连接杆插孔42对准,并顺着插孔的开设方向插入端头固定块4内部,至此实现半封闭式固定装置的预装配,对于上述预装配的固定装置还需要分别在两端的端头固定块4和双棒固定块3b内置入锁定螺帽,锁定螺帽可以提升预装配装置的整体牢固性,使得固定装置可以保持为一个整体。接下来将固定装置整体移动至骨折位置骨表面,根据骨折情况预先标记植入螺钉的位置,并将中间部位的单棒固定块3a和/或双棒固定块3b滑动至标记的螺钉位置,依次旋入锁定螺钉1将固定装置固定在骨骼上。具体的,当锁定螺钉1从双棒固定块3b的上固定螺接孔311b和下固定螺接孔321b穿设后,使用专用工具旋拧螺钉帽11上表面的梅花形安装孔,钉头14在螺钉帽11的驱动下带动自攻刃141切割骨骼,并带动下螺接部13利用单线螺纹螺合入骨折部位的骨骼中,与此同时,上螺接部12穿设上固定螺接孔311b后进入下固定螺接孔321b内,上螺接部12的双线螺纹与下固定螺接孔321b内的紧固螺纹相螺合,螺钉帽11与上固定螺接孔311b抵顶,随着螺合的深入螺钉帽11进一步向下挤压双棒固定块3b的第二侧开口33b,直至螺钉帽11完全贴合于上固定螺接孔311b内,第二侧开口33b的间隙不再发生变化,同时螺钉帽11下表面的凹痕通过对称设置的第二交叉孔35b压紧并固定连接杆2,至此锁定螺钉1实现与双棒固定块3b和连接杆2的完全咬合固定于骨骼上;重复上述相同的步骤顺次将锁定螺钉1穿设入位于固定装置中间部位的单棒固定块3a进行固定。待中间部位的固定块3固定好再对端头固定块4进行固定,具体的,当锁定螺钉1从端头固定块4的上固定螺接孔411和下固定螺接孔412穿设后,使用工具旋拧螺钉帽11上表面的梅花形安装孔,钉头14在螺钉帽11的驱动下带动自攻刃141切割骨骼,并带动下螺接部13利用单线螺纹螺合入骨折部位的骨骼中,与此同时,锁定螺钉1的上螺接部12穿设上固定螺接孔411后进入下固定螺接孔412内,上螺接部12的双线螺纹与下固定螺接孔412内的紧固螺纹相螺合,螺钉帽11与上固定螺接孔411抵顶,随着螺合的深入螺钉帽11进一步向下挤压压缩缝47,直至螺钉帽11完全贴合于上固定螺接孔411内,压缩缝47的缝隙不再发生变化,同时螺钉帽11下表面的凹痕通过交叉孔46压紧并固定连接杆2的第三杆体23,至此锁定螺钉1实现与端头固定块4和连接杆2的完全咬合固定于骨折骨骼的一端。

需要说明的是,上述实施例中对固定装置两端的双棒固定块3b和端头固定块4固定时需要先将预先置入的锁定螺帽取下并使用锁定螺钉1进行固定。

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一种半封闭式固定装置,用于解决现有组合式固定产品存在锁紧不牢固、连接部位容易松动滑脱、装配不灵活等问题,从而提升组合式固定产品的组合形式,使其适用范围更广,连接更加牢固可靠,加快愈合时间,从而确保手术成功,减少患者痛苦。

以上所述仅为本实用新型的优选实施例而已,并不用于限制本实用新型,尽管参照前述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进行了详细的说明,对于本领域的技术人员来说,其依然可以对前述实施例所记载的技术方案进行修改,或者对其中部分技术特征进行等同替换。凡在本实用新型的精神和原则之内,所作的任何修改、等同替换、改进等,均应包含在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之内。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