血压测定装置用袖带的制造方法与流程

文档序号:26058123发布日期:2021-07-27 15:37阅读:215来源:国知局
血压测定装置用袖带的制造方法与流程

本发明涉及一种用于血压测定装置的袖带的制造方法。



背景技术:

近年来,用于血压测定的血压测定装置不仅仅是在医疗设备中,在家庭中也被用作一种确认健康状态的方式。血压测定装置例如使卷绕于生物体的上臂或手腕等的袖带膨胀和收缩,通过压力传感器来检测袖带的压力,由此检测动脉壁的振动来测定血压。作为用于这种血压测定装置的袖带,例如已知一种如日本特开2006-174860号公报中公开的那样具有三层的袋状构造体的技术。

此外,上述的血压测定装置还考虑了装戴于手腕的可穿戴设备,要求进一步的小型化。此外,为了血压测定装置的小型化,为了即使袖带小型化也能够获得适当的血压测定精度,要求袖带的进一步的多层化。

现有技术文献

专利文献

专利文献1:日本特开2006-174860号公报



技术实现要素:

发明要解决的问题

然而,当袖带的层数增加时,在使袖带膨胀时,与袖带的层叠方向相正交的方向膨胀,这样的所谓横向膨胀产生于袖带,袖带可能会无法适当地按压手腕。此外,袋状构造体由两张片材构件形成,因此存在下述问题:每当层增加,就需要进行将袋状构造体彼此熔接的工序,制造工序增加。

因此,本发明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能够防止横向膨胀,并且可减少制造工序的具有多个袋状构造体的血压测定装置用袖带的制造方法。

技术方案

根据一个方案,提供一种血压测定装置用袖带的制造方法,所述血压测定装置用袖带具有六层由两张片材构件形成的袋状构造体,包括:包括一个所述袋状构造体的第一外层、由层叠于所述第一外层的两层所述袋状构造体构成的第一中间层、由层叠于所述第一中间层的两层的所述袋状构造体构成的第二中间层以及由层叠所述第二中间层的一个所述袋状构造体构成的第二外层,在所述血压测定装置用袖带的制造方法中,在比所述袋状构造体的外周缘形状靠内侧,分别对所述第一外层的与所述第一中间层对置的所述片材构件和所述第一中间层的与所述第一外层对置的所述袋状构造体的与所述第一外层对置的所述片材构件彼此、所述第一中间层的与所述第二中间层对置的所述袋状构造体的与所述第二中间层对置的所述片材构件和所述第二中间层的与所述第一中间层对置的所述袋状构造体的与所述第一中间层对置的所述片材构件彼此、以及所述第二中间层的与所述第二外层对置的所述袋状构造体的与所述第二外层对置的所述片材构件和所述第二外层的与所述第二中间层对置的所述片材构件彼此进行桥接熔接,分别在与所述第一外层的所述片材构件进行了所述桥接熔接的所述第一中间层的所述片材构件和与所述第二中间层的所述片材构件进行了所述桥接熔接的所述第一中间层的所述片材构件之间、以及与所述第一中间层的所述片材构件进行了所述桥接熔接的所述第二中间层的所述片材构件和与所述第二外层的所述片材构件进行了所述桥接熔接的所述第二中间层的所述片材构件之间配置两张未进行桥接熔接的所述片材构件,沿所述袋状构造体的外周缘形状分别对构成所述第一中间层的四张所述片材构件和构成所述第二中间层的四张所述片材构件进行熔接。

在此,流体包括液体和空气。袖带包括在测定血压时卷绕于生物体的手腕等,通过被供给流体而膨胀的一层或者多层袋状构造体。袋状构造体是指通过流体而膨胀的构造体,在流体是空气的情况下为空气袋。

第一外层是六层的袋状构造体的层叠方向上的一方的端部侧的第一层。此外,第一中间层是层叠于第一层袋状构造体的第二层和第三层袋状构造体,并且第二中间层是连接于第三层袋状构造体的第四层和第五层袋状构造体。第二外层是六层的袋状构造体的层叠方向上的另一方的端部侧的第六层。

此外,桥接熔接是指用于接合相邻的袋状构造体的熔接,在比袋状构造体的外周缘的熔接部靠内侧对片材构件彼此进行熔接。

根据该方案,在制造具有六层的袋状构造体的袖带的情况下,分别通过将四张片材构件一起熔接的方式来形成作为第一中间层的第二层和第三层袋状构造体、以及作为第二中间层的第四层和第五层袋状构造体,由此能够减少熔接的工序。

此外,预先将第一层和第二层的对置的片材构件彼此、第三层和第四层的对置的片材构件彼此、以及第五层和第六层的对置的材构件彼此桥接熔接。因此,不必将形成的袋状构造体彼此熔接,能够容易地形成袋状构造体。此外,将相邻的袋状构造体的片材构件彼此熔接的桥接熔接可以仅熔接层叠方向上的三个部位,能够减少将袋状构造体彼此熔接的工序。

像这样,血压测定装置用袖带的制造方法能够减少制造工序,并且能够容易地制造。此外,第二层和第三层袋状构造体、以及第四层和第五层袋状构造体通过袖带的外周缘的熔接部构成为一体,由此即使设置六层的袋状构造体,袖带的外周缘的熔接部也是四个部位。即,即使是具有六层的袋状构造体,也是由两个外层和两个中间层构成的四层构造的袖带。因此,抑制了第二层和第三层袋状构造体、以及第四层和第五层袋状构造体在与层叠方向正交的方向上的变形,因此在将袖带设置于血压测定装置,将血压测定装置装戴于手腕而膨胀时,能够防止袖带产生横向膨胀的情况。

提供了一种血压测定装置用袖带的制造方法,其中,在上述一个方案的血压测定装置用袖带的制造方法中,在进行了所述桥接熔接的所述第一中间层的所述片材构件与所述第二中间层的所述片材构件之间配置平板状的中间电极,在下模具与上模具之间配置构成所述第一外层、所述第一中间层、所述第二中间层以及所述第二外层的进行了所述桥接熔接的所述片材构件以及未进行桥接熔接的所述片材构件,利用所述下模具、所述中间电极以及所述上模具对构成所述第一中间层的四张所述片材构件和构成所述第二中间层的四张所述片材构件进行熔接。

根据该方案,将中间电极配置于第三层袋状构造体与第四层袋状构造体的片材构件之间,因此能够分别对构成第二层和第三层袋状构造体的四张片材构件、以及构成第四层和第五层袋状构造体的四张片材构件进行熔接。因此,袖带的制造方法制造容易,并且用于熔接的电极只要使用下模具、上模具以及中间电极即可,还能够简化制造装置的构成。

提供了一种血压测定装置用袖带的制造方法,其中,在上述一个方案的血压测定装置用袖带的制造方法中,对构成所述第一中间层的四张所述片材构件和构成所述第二中间层的四张所述片材构件同时进行熔接。

根据该方案,将第一中间层和第二中间层同时熔接,由此能够减少制造工序。

提供了一种血压测定装置用袖带的制造方法,其中,在上述一个方案的血压测定装置用袖带的制造方法中,在进行了所述桥接熔接的所述第一外层的所述片材构件处配置所述片材构件配,将该配置的两张所述片材构件沿所述袋状构造体的外周缘形状熔接而形成所述第一外层,在进行了所述桥接熔接的所述第二外层的所述片材构件处配置所述片材构件,将该配置的两张所述片材构件沿所述袋状构造体的外周缘形状熔接而形成所述第二外层,在形成所述第一外层和所述第二外层之后,利用所述下模具、所述中间电极以及所述上模具对构成所述第一中间层的所述四张所述片材构件和构成所述第二中间层的所述四张所述片材构件进行熔接。

根据该方案,与在形成第一中间层和第二中间层之后形成第一外层和第二外层的情况相比,通过预先形成第一外层和第二外层,在通过下模具、上模具以及中间电极对袋状构造体的外周缘进行熔接时,容易进行从各模具回避的作业。

提供了一种血压测定装置用袖带的制造方法,其中,在上述一个方案的血压测定装置用袖带的制造方法中,配置两张构成袋状构造体的片材构件,在比所述袋状构造体的外周缘形状靠内侧,分别对两组所述两张片材构件进行桥接熔接,在所述两组进行了所述桥接熔接的所述两张片材构件之间配置两张未进行桥接熔接的所述片材构件,沿所述袋状构造体的外周缘形状对进行了所述桥接熔接的所述两组所述两张片材构件中的与配置于所述两组进行了所述桥接熔接的所述两张片材构件之间的两张所述片材构件对置的两张所述片材构件,以及配置于所述两组进行了所述桥接熔接的所述两张片材构件之间的两张所述片材构件进行熔接。

根据该方案,能够通过将四张片材构件熔接为一体的方式来形成相邻的两个袋状构造体,因此能够减少熔接的工序,并且对相邻的两个袋状构造体在与层叠方向正交的方向上的变形进行抑制,因此在将袖带设置于血压测定装置,将其装戴于手腕而膨胀时,能够防止袖带产生横向膨胀的情况。

发明效果

本发明能够提供一种能够防止横向膨胀,并且可减少制造工序的血压测定装置用袖带的制造方法。

附图说明

图1是表示本发明的第一实施方式的血压测定装置的构成的立体图。

图2是分解表示本发明的第一实施方式的血压测定装置的构成的立体图。

图3是表示本发明的第一实施方式的血压测定装置的构成的侧视图。

图4是表示将本发明的第一实施方式的血压测定装置装戴于手腕的状态的说明图。

图5是表示本发明的第一实施方式的血压测定装置的构成的框图。

图6是表示本发明的第一实施方式的血压测定装置的构成的立体图。

图7是分解表示本发明的第一实施方式的血压测定装置的卡圈和袖带构造体的构成的立体图。

图8是表示本发明的第一实施方式的血压测定装置的卡圈和袖带构造体的构成的剖视图。

图9是表示本发明的第一实施方式的血压测定装置的卡圈和袖带构造体的构成的剖视图。

图10是表示本发明的第一实施方式的血压测定装置的拉伸袖带的构成的剖视图。

图11是表示本发明的第一实施方式的血压测定装置的拉伸袖带的构成的剖视图。

图12是表示本发明的第一实施方式的血压测定装置的卡圈的构成的立体图。

图13是表示本发明的第一实施方式的血压测定装置的袖带构造体的构成的俯视图。

图14是表示所述袖带构造体的构成的俯视图。

图15是表示本发明的第一实施方式的血压测定装置的按压袖带的构成的俯视图。

图16是表示所述按压袖带的构成的剖视图。

图17是表示本发明的第一实施方式的血压测定装置的感测袖带的构成的俯视图。

图18是表示所述感测袖带的构成的剖视图。

图19是表示本发明的第一实施方式的血压测定装置的拉伸袖带的构成的剖视图。

图20是表示本发明的第一实施方式的血压测定装置的拉伸袖带的构成的剖视图。

图21是表示感测袖带的制造方法的一个例子的流程图。

图22是表示拉伸袖带的制造方法的一个例子的流程图。

图23是表示按压袖带的制造方法的一个例子的流程图。

图24是表示第一片材的构成的俯视图。

图25是表示第二片材的构成的俯视图。

图26是表示第三片材的构成的俯视图。

图27是表示第四片材的构成的俯视图。

图28是表示拉伸袖带的制造方法的一个工序的例子的说明图。

图29是表示拉伸袖带的制造方法的一个工序的例子的说明图。

图30是表示拉伸袖带的制造方法的一个工序的例子的说明图。

图31是表示拉伸袖带的制造方法的一个工序的例子的说明图。

图32是表示拉伸袖带的制造方法的一个工序的例子的说明图。

图33是表示拉伸袖带的制造方法的一个工序的例子的说明图。

图34是表示拉伸袖带的制造方法的一个工序的例子的说明图。

图35是表示拉伸袖带的制造方法的一个工序的例子的说明图。

图36是表示拉伸袖带的制造方法的一个工序的例子的说明图。

图37是表示拉伸袖带的制造方法的一个工序的例子的说明图。

图38是表示拉伸袖带的制造方法的一个工序的例子的说明图。

图39是表示拉伸袖带的制造方法的一个工序的例子的说明图。

图40是表示本发明的第一实施方式的血压测定装置的制造方法的一个例子的流程图。

图41是表示本发明的第一实施方式的血压测定装置的使用的一个例子的流程图。

图42是表示将本发明的第一实施方式的血压测定装置装戴于手腕的一个例子的立体图。

图43是表示将本发明的第一实施方式的血压测定装置装戴于手腕的一个例子的立体图。

图44是表示将本发明的第一实施方式的血压测定装置装戴于手腕的一个例子的立体图。

图45是示意性表示本发明的第一实施方式的血压测定装置装配于手腕的状态的剖视图。

具体实施方式

以下,使用图1至图20,对本发明的第一实施方式的血压测定装置1的一个例子进行以下例示。

图1是表示本发明的第一实施方式的血压测定装置1的构成的立体图。图2是分解表示血压测定装置1的构成的立体图。图3是表示血压测定装置1的构成的侧视图。图4是表示将血压测定装置1装戴于手腕200的状态的说明图。图5是表示血压测定装置1的构成的框图。图6是省略血压测定装置1的一部分的构成而表示的立体图。图7是分解表示血压测定装置1的卡圈5和袖带构造体6的构成的立体图。图8是表示血压测定装置1的卡圈5和袖带构造体6的构成的剖视图。图9是表示血压测定装置1的卡圈5和袖带构造体6的构成的剖视图。图10是表示血压测定装置1的拉伸袖带74的构成的剖视图。图11是表示血压测定装置1的拉伸袖带74的构成的剖视图。图12是表示血压测定装置1的卡圈5的构成的立体图。图13是表示血压测定装置1的袖带构造体6的手腕200侧的构成的俯视图。图14是表示袖带构造体6的卡圈5的内周面侧的构成的俯视图。

图15是表示血压测定装置1的按压袖带71的构成的俯视图。图16是用图15中xvi-xvi线剖面来表示的按压袖带71的构成的剖视图。图17是表示血压测定装置1的感测袖带73的构成的俯视图。图18是用图17中xviii-xviii线剖面来表示的血压测定装置1的感测袖带73的构成的剖视图。图19是表示血压测定装置1的拉伸袖带74的构成的俯视图。图20是表示拉伸袖带74的构成的剖视图。

血压测定装置1是装戴于生物体的电子血压测定装置。在本实施方式中,使用具有装戴于生物体的手腕200的可穿戴设备的方案的电子血压测定装置来进行说明。

如图1至图6所示,血压测定装置1具备:装置主体3;带4,将装置主体3固定于手腕;卡圈5,配置于带4与手腕之间;袖带构造体6,具有按压袖带71、感测袖带73以及拉伸袖带74;流体回路7,将装置主体3与袖带构造体6流体连接;供电部8,设置于卡圈5。

如图1至图6所示,装置主体3例如具备壳体11、显示部12、操作部13、泵14、流路部15、开闭阀16、压力传感器17、电力供给部18、振动马达19以及控制基板20。装置主体3通过泵14、开闭阀16、压力传感器17以及控制基板20等,向袖带构造体6供给流体。

如图1至图3所示,壳体11具备:轮廓壳体31;风挡32,覆盖轮廓壳体31的与手腕200侧相反侧(外方侧)的开口;基部33,设置于轮廓壳体31的内部的手腕200侧;背罩35,覆盖轮廓壳体31的手腕200侧;以及密封构件36,设置于背罩35的下表面。

轮廓壳体31形成为圆筒状。轮廓壳体31具备在外周面的周向上分别设置于对称位置的一对耳31a和分别设置于两个一对耳31a之间的弹簧杆31b。风挡32例如是圆形状的玻璃板。

基部33保持显示部12、操作部13、泵14、开闭阀16、压力传感器17、电力供给部18、振动马达19以及控制基板20。此外,基部33例如构成使泵14与袖带构造体6流体连续的流路部15的一部分。

背罩35构成为中央侧开口的环状。背罩35覆盖轮廓壳体31的手腕200侧的端部的外周缘侧。这样的背罩35与卡圈5组合成一体,由此中央开口被卡圈5覆盖,并且与卡圈5一起构成覆盖轮廓壳体31的手腕200侧的端部的背盖。具体而言,背罩35被四个第一紧固构件35a固定于卡圈5,并且由四个第二紧固构件35b固定于轮廓壳体31的手腕200侧的端部。背罩35具有:四个孔部35c,设置于底部,供固定于卡圈5的第一紧固构件35a插通;以及四个孔部35d,供固定于外周部的四个部位向径向突出并且设置于该突出的部位的轮廓壳体31的第二紧固构件35b插通。

第一紧固构件35a和第二紧固构件35b是螺丝、螺栓、小螺钉以及铆钉等将两个部件机械性紧固的构件。在本实施方式中,第一紧固构件35a和第二紧固构件35b是螺钉。

密封构件36是形成为背罩35的与卡圈5接触的区域的形状的例如双面胶带。密封构件36存在于卡圈5与背罩35之间,由此将卡圈5与背罩35之间密封。

显示部12配置于轮廓壳体31的基部33上且风挡32的正下方。如图5所示,显示部12与控制基板20电连接。显示部12例如是液晶显示器或有机电致发光显示器。显示部12显示包括日期和时间、最高血压和最低血压等血压值、心率等测定结果的各种信息。

操作部13构成为能输入来自使用者的指令。例如,如图1和图5所示,操作部13具备设置于壳体11的多个按钮41、检测按钮41操作的传感器42以及设置于显示部12或风挡32的触摸面板43。操作部13由使用者进行操作,由此将指令转换成电信号。传感器42和触摸面板43与控制基板20电连接,向控制基板20输出电信号。

多个按钮41例如设置有三个。按钮41被基部33支承,并且从轮廓壳体31的外周面突出。多个按钮41和多个传感器42被基部33支承。触摸面板43例如与风挡32设置为一体。

泵14例如是压电泵。泵14对空气进行压缩,经由流路部15将压缩空气向袖带构造体6供给。泵14与控制基板20电连接。

如图5所示,流路部15构成从泵14向按压袖带71和拉伸袖带74连结的流路以及从泵14向感测袖带73连结的流路。此外,流路部15构成从按压袖带71和拉伸袖带74向大气连结的流路以及从感测袖带73向大气连结的流路。流路部15是由设置于基部33等的中空部、槽、流路箱以及管等构成的空气的流路。

开闭阀16对流路部15的一部分进行开闭。开闭阀16设置有多个,作为具体例,如图5所示,设置有四个,通过各开闭阀16的开闭组合,选择性开闭从泵14向按压袖带71和拉伸袖带74连结的流路、从泵14向感测袖带73连结的流路、从按压袖带71和拉伸袖带74向大气连结的流路以及从感测袖带73向大气连结的流路。作为具体例,四个开闭阀16由第一开闭阀16a、第二开闭阀16b、第三开闭阀16c以及第四开闭阀16d构成。第一开闭阀16a对将泵14与感测袖带73连接的流路进行开闭。第二开闭阀16b对将泵14与拉伸袖带74连接的流路进行开闭。第二开闭阀16b和第三开闭阀16c对将泵14与按压袖带71连接的流路进行开闭。第二开闭阀16b、第三开闭阀16c以及第四开闭阀16d对将泵14与大气连接的流路进行开闭。

压力传感器17至少对感测袖带73的压力进行检测。压力传感器17例如具备第一压力传感器17a和第二压力传感器17b。压力传感器17将检测到的压力转换成电信号,向控制基板20输出。例如,第一压力传感器17a和第二压力传感器17b设置于将流路部15的第一开闭阀16a与感测袖带73连接的流路。这些流路通过各开闭阀的开闭,使按压袖带71、感测袖带73以及拉伸袖带74与泵14连接,因此这些流路内的压力成为泵14所连结的按压袖带71、感测袖带73以及拉伸袖带74的内部空间的压力。

作为具体例,压力传感器17在第一开闭阀16a打开并且第二开闭阀16b关闭时对感测袖带73的压力进行检测,换言之,对将泵14与感测袖带73连接的流路部15的压力进行检测。此外,压力传感器17在第一开闭阀16a和第二开闭阀16b打开并且第三开闭阀16c关闭时,对感测袖带73和拉伸袖带74的压力进行检测,换言之,对将泵14、感测袖带73以及拉伸袖带74连接的流路部15的压力进行检测。而且,压力传感器17在第一开闭阀16a、第二开闭阀16b以及第三开闭阀16c打开并且第四开闭阀16d打开或关闭时,对按压袖带71、感测袖带73以及拉伸袖带74的压力进行检测,换言之,对将泵14、按压袖带71、感测袖带73以及拉伸袖带74连接的流路部15的压力进行检测。

电力供给部18例如是锂离子电池等二次电池。如图5所示,电力供给部18与控制基板20电连接。电力供给部18对控制基板20供给电力。

如图5所示,控制基板20例如具备基板51、加速度传感器52、通信部53、存储部54以及控制部55。控制基板20通过将加速度传感器52、通信部53、存储部54以及控制部55安装于基板51而构成。

基板51被小螺钉等固定于壳体11的基部33。

加速度传感器52例如是三轴加速度传感器。加速度传感器52将加速度信号向控制部55输出,该加速度信号表示装置主体3的相互正交的三个方向的加速度。例如,加速度传感器52用于根据检测出的加速度来测定装戴了血压测定装置1的生物体的活动量。

通信部53构成为能通过无线或有线与外部的装置收发信息。通信部53例如经由网络向外部的装置发送由控制部55控制的信息、测定出的血压值和脉搏等信息,此外,经由网络从外部的装置接收软件更新用的程序等并向控制部发送。

在本实施方式中,网络例如是互联网,但并不限于此,也可以是设置于医院内的lan(localareanetwork:局域网)等网络,此外,还可以是与使用了具有usb等规定规格的端子的线缆等的外部的装置之间的直接通信。因此,通信部53也可以是包括多个无线天线和微型usb连接器等的构成。

存储部54预先存储用于控制血压测定装置1整体和流体回路7的程序数据、用于设定血压测定装置1的各种功能的设定数据、用于根据由压力传感器17测定出的压力来计算血压值、脉搏的计算数据等。此外,存储部54存储测定出的血压值、脉搏等信息。

控制部55由一个或多个cpu构成,控制血压测定装置1整体的动作和流体回路7的动作。控制部55与显示部12、操作部13、泵14、各开闭阀16以及各压力传感器17电连接,并且向其供给电力。此外,控制部55基于操作部13和压力传感器17所输出的电信号,来控制显示部12、泵14以及开闭阀16的动作。

例如,如图5所示,控制部55具有控制血压测定装置1整体的动作的主cpu(centralprocessingunit:中央处理器)56和控制流体回路7的动作的副cpu57。例如,主cpu56根据压力传感器17所输出的电信号来求出最高血压和最低血压等血压值、心率等测定结果,并将与该测定结果对应的图像信号向显示部12输出。

例如,当从操作部13输入了进行测定血压的指令时,副cpu57驱动泵14和开闭阀16向按压袖带71和感测袖带73输送压缩空气。此外,副cpu57基于压力传感器17所输出的电信号,来控制泵14的驱动和停止以及开闭阀16的开闭。副cpu57通过控制泵14和开闭阀16,选择性地将压缩空气输送至按压袖带71和感测袖带73,并且选择性地对按压袖带71和感测袖带73进行减压。

如图1至图4所示,带4具备:第一带61,设置于一方的一对耳31a和弹簧杆31b;以及第二带62,设置于另一方的一对耳31a和弹簧杆31b。带4隔着卡圈5而卷绕于手腕200。

第一带61被称为所谓母带,构成能够与第二带62连结的带状。如图1至图3所示,第一带61具有带部61a和卡扣61b。带部61a构成为带状。带部61a由可弹性变形的树脂材料形成。此外,带部61a具有挠性,并且在内部具有对带部61a的长尺寸方向的伸缩进行抑制的片状的插入构件。带部61a具有:第一孔部61c,形成于一方的端部,与带部61a的长尺寸方向正交;以及第二孔部61d,形成于另一方的端部,与第一带61的长尺寸方向正交。

如图4和图6所示,第一孔部61c设置于带部61a的端部。第一孔部61c具有能将弹簧杆31b插入且能使第一带61相对于弹簧杆31b旋转的内径。即,第一带61位于一对耳31a之间且在弹簧杆31b处配置有第一孔部61c,由此以可旋转的方式被保持于轮廓壳体31。

如图1和图3所示,第二孔部61d设置于带部61a的末端。第二孔部61d处装配有卡扣61b。

如图1和图3所示,卡扣61b具有矩形框状的框状体61e和以可旋转的方式被装配于框状体61e的扣舌61f。框状体61e的装配有扣舌61f的一边插入于第二孔部61d,该框状体61e以可旋转的方式被装配于带部61a。

第二带62被称为所谓勾带,构成为具有能插入框状体61e的宽度的带状。第二带62由可弹性变形的树脂材料形成。此外,第二带62具有挠性,并且在内部具有对第二带62的长尺寸方向的伸缩进行抑制的片状的插入构件。

此外,如图1和图2所示,第二带62具有多个供扣舌61f插入的小孔62a。此外,第二带62具有设置于一方的端部且与第二带62的长尺寸方向正交的第三孔部62b。第三孔部62b具有能将弹簧杆31b插入且能使第二带62相对于弹簧杆31b旋转的内径。即,第二带62位于一对耳31a之间且在弹簧杆31b处配置有第三孔部62b,由此以可旋转的方式被保持于轮廓壳体31。

这样的带4中,第二带62插入于框状体61e,扣舌61f插入于小孔62a,由此第一带61与第二带62连接成一体,连同轮廓壳体31一起成为仿形于手腕200周向的环状。带4成为仿形于手腕200周向的环状,由此按压卡圈5,使卡圈5以仿形于血压测定装置1的装戴者的手腕的周向的方式弹性变形。

如图1至图4所示,卡圈5构成为仿形于手腕200的周向而弯曲的带状。卡圈5的一端与另一端分开形成。卡圈5中例如一端侧的外表面固定于装置主体3的背罩35。卡圈5的一端和另一端配置于比背罩35向手腕200的一方的侧方侧突出的位置。由此,在将血压测定装置1装戴于手腕200时,卡圈5的一端和另一端配置于手腕200的侧方。此外,卡圈5的一端与另一端分开规定的距离的量而邻接。卡圈5例如由树脂材料形成。作为具体例,卡圈5由聚丙烯形成为1mm左右的厚度。

作为具体例,如图1至图4所示,卡圈5构成为仿形于手腕的周向而弯曲的带状。此外,卡圈5具有:圆板状的罩部5a,设置于与一端侧的手腕200的手背侧对置的位置,连同背罩35一起构成背盖;以及回避部5b,设置于罩部5a的周围,并且能使固定轮廓壳体31和背罩35的第二紧固构件35b移动。卡圈5中,例如罩部5a及其邻接的部位形成为平板状,并且与罩部5a相比一端侧和另一端侧以规定的曲率弯曲而形成。并且,卡圈5形成为从罩部5a起至一端为止的长度比从罩部5a起至另一端为止的长度短。作为具体例,卡圈5中,从罩部5a起至一端为止的短尺寸侧配置于手腕的手背侧,并且从罩部5a起至另一端为止的长尺寸侧从手腕的手背侧开始经由一方的侧方延伸至手腕200的手心侧。

此外,如图12所示,卡圈5形成为在一端与另一端接近时,一端位于另一端侧的内周面侧的形状。作为具体例,卡圈5的手腕200的宽度方向的宽度设定为卡圈5的手腕200的手背侧比卡圈5的手腕200的手心侧宽。而且,卡圈5设定为手腕200的手背侧的一端的曲率半径比手腕200的手心侧的另一端的曲率半径大。根据这样的构成,卡圈5中,当卡圈5的两端侧抵接时,一端比另一端配置于卡圈5的内方。此外,在卡圈5设有凹陷5c,该凹陷5c在罩部5a的一部分和从罩部5a起至一端侧的外表面,进一步而言,从罩部5a起延伸的短尺寸侧的外表面,与罩部5a邻接设置。

罩部5a包括被插入的加强用插入构件5d。罩部5a隔着被固定的背罩35而固定于轮廓壳体31的手腕200侧。罩部5a具有:螺丝孔5e,设置于与背罩35的四个孔部35c对置的位置,供固定背罩35的第一紧固构件35a螺合;以及三个孔部5f,用于将袖带构造体6连接于装置主体3。

回避部5b是在由第二紧固构件35b将背罩35从背罩35侧固定于轮廓壳体31时,用于以第二紧固构件35b不妨碍卡圈5的方式将第二紧固构件35b配置于背罩35并且用于配置使第二紧固构件35b旋转的工具的回避部。

三个孔部5f是:第一孔部5fl,形成为能将按压袖带71的后述的连接部84插入的内径;第二孔部5f2,形成为能将感测袖带73的后述的连接部93插入的内径;以及第三孔部5f3,形成为能将拉伸袖带74的后述的连接部103插入的内径。在本实施方式中,第二孔部5f2配置于比第一孔部5f1和第三孔部5f3靠罩部5a内的卡圈5的手心侧的另一端侧。

这样的卡圈5以一端和另一端与带4的第二带62对置的朝向而固定于轮廓壳体31。此外,卡圈5中,至少与手腕200的手心侧对置的位置沿着手腕200的手心侧沿着周向而弯曲,由此对与手腕200的手心侧对置的袖带构造体6在仿形于手腕200的手心侧形状而弯曲的状态下进行保持。

此外,卡圈5具备有挠性和形状保持性的硬度。在此,挠性是指在将带4的外力施加于卡圈5时形状在径向上发生变形。例如,挠性是指在通过带4按压卡圈5时,侧面观察时的形状以接近于手腕、或沿着手腕的形状、或仿形于手腕的形状的方式变形。此外,形状保持性是指在不施加外力时,卡圈5能维持预先赋形的形状。例如,在本实施方式中,形状保持性是指卡圈5的形状能维持沿着手腕的周向而弯曲的形状。

卡圈5在内周面配置有袖带构造体6,而且沿着卡圈5的内周面形状来保持袖带构造体6。作为具体例,卡圈5在内周面配置有按压袖带71和拉伸袖带74,袖带构造体6通过设置于卡圈5与按压袖带71及拉伸袖带74之间的接合层75而被固定,由此保持袖带构造体6。在本实施方式中,接合层75是粘接剂、双面胶带。

如图1至图6、图13以及图14所示,袖带构造体6具备按压袖带71、背板72、感测袖带73以及拉伸袖带74。此外,袖带构造体6具备将各构成彼此以及卡圈5与袖带71、74接合的接合层75。袖带构造体6固定于卡圈5。袖带构造体6中,按压袖带71、背板72以及感测袖带73层叠地配置于卡圈5,拉伸袖带74与按压袖带71、背板72以及感测袖带73分离地配置于卡圈5。

作为具体例,如图4所示,袖带构造体6中,在卡圈5的手腕200的手心侧的内周面,从卡圈5的内周面朝向手腕200侧,按照按压袖带71、背板72以及感测袖带73的顺序层叠并固定。此外,袖带构造体6中,拉伸袖带74配置于卡圈5的手腕200的手背侧的内周面。袖带构造体6的各构件通过接合层75而被固定于在层叠方向上邻接的构件。

按压袖带71经由流路部15与泵14流体连接。按压袖带71通过膨胀而将背板72和感测袖带73按压于手腕200侧。如图8、图9、图13至图16所示,按压袖带71包括:多个例如双层的空气袋81、设置于与卡圈5对置的空气袋81的被接合部82、与空气袋81连通的流路体(第一流路体)83以及设置于流路体83的末端的连接部(第一连接部)84。这样的按压袖带71通过将多个片材构件86熔接成一体来构成。

在此,空气袋81是指袋状构造体,在本实施方式中血压测定装置1是通过泵14使用空气的构成,因此使用空气袋进行说明,但在使用空气以外的流体的情况下,袋状构造体是因该流体而膨胀的流体袋即可。多个空气袋81被层叠,在层叠方向上流体连通。

空气袋81形成为在一个方向上较长的矩形状的袋形状。此外,空气袋81的短尺寸方向的宽度设定为与卡圈5的短尺寸方向的宽度相同的宽度。空气袋81例如通过使两张片材构件86组合,如图8、图13至图16中所示,将熔接部81a利用热而熔接为在一个方向上较长的矩形框状而构成。此外,双层的空气袋81通过将两个空气袋81由热来熔接而组合为一体,或者在将相邻的空气袋81的对置的片材构件86彼此熔接后熔接并形成空气袋81而构成。作为具体例,双层的空气袋81通过在相互对置的片材构件86设置的开口而流体连接。此外,在双层的空气袋81中,将对置的片材构件86彼此桥接熔接成比位于外周缘的熔接部81a小的四边框状,通过该桥接熔接部(接合部)81b包围多个开口,由此使相邻的空气袋81形成为一体,并且使其在桥接熔接部81b的内侧流体连续。在此,桥接熔接以及桥接熔接部的桥接是指将相邻的空气袋81接合成一体的意思。

被接合部82在与卡圈5邻接配置的空气袋81的边缘部的至少一部分设置有一个或多个。被接合部82由构成空气袋81的片材构件86的一部分形成。

在本实施方式中,如图7至图9、图13至图15所示,使用在空气袋81的短尺寸方向的边缘部各设置有一个被接合部82的例子进行说明。需要说明的是,例如,被接合部82可以在空气袋81的长尺寸方向上被狭缝分割,此外,也可以在空气袋81的长尺寸方向上设置有多个。在按压袖带71配置于卡圈5的内周面时,被接合部82至少接合于卡圈5的外周面。此外,例如,两个被接合部82层叠并熔接。

需要说明的是,两个被接合部82例如设定为使空气袋81的短尺寸方向的长度不同的长度。在该例子中,两个被接合部82在卡圈5的短尺寸方向的一端侧层叠并熔接。需要说明的是,如果两个被接合部82的末端能够配置于卡圈5的外周面,则该长度可适当设定,可以是可层叠的也可以是不可层叠的,但在设定为可层叠的长度的情况下,优选的是,不会使末端比卡圈5的外周面的外缘向外方延伸设置的长度。

如图7及图13至图17所示,流路体83在一个空气袋81例如与卡圈5邻接的空气袋81的长尺寸方向的一方的边缘部的一部分设置为一体。作为具体例,流路体83设置于空气袋81的靠近装置主体3的端部。此外,流路体83以比空气袋81的短尺寸方向的宽度小的宽度形成为在一个方向上较长的形状,末端形成为圆形状。流路体83在末端具有连接部84。流路体83经由连接部84与流路部15连接,构成装置主体3的流路部15与空气袋81之间的流路。

流路体83通过在两张片材构件86配置有连接部84的状态下,将片材构件86的与构成空气袋81的区域邻接的片材构件86的一部分通过热来熔接为在一个方向上较长的框状而构成。这样的流路体83配置于卡圈5的内周面与拉伸袖带74之间,末端配置于卡圈5的罩部5a所设置的区域的手腕200侧的主面并且与第一孔部5f1对置的位置。

需要说明的是,设置有流路体83的空气袋81构成为使将两张片材构件86熔接为矩形框状的熔接部81a的一部分不熔接并且与构成流路体83的熔接部83a连接,由此使空气袋81与流路体83流体连接。

连接部84例如是管接头。连接部84设置于流路体83的末端。连接部84的末端从构成流路体83的两张片材构件86中的与卡圈5对置的片材构件86露出。连接部84插通于罩部5a的第一孔部5f1,并且与流路部15连接。

作为具体例,如图8、图9以及图45所示,按压袖带71从手腕200侧起具备:第一片材构件86a;第二片材构件86b,与第一片材构件86a构成第一层的空气袋81;第三片材构件86c,与第二片材构件86b接合成一体,并且构成被接合部82;以及第四片材构件86d,与第三片材构件86c一起构成第二层的空气袋81和流路体83。需要说明的是,按压袖带71通过将相邻的片材构件86通过利用热进行的熔接而接合而构成为一体。

第一片材构件86a和第二片材构件86b构成为与空气袋81同样的矩形状,并且熔接四边的周缘部,由此构成空气袋81。第二片材构件86b与第三片材构件86c对置配置,分别具有使两个空气袋81流体连续的多个开口86b1、86c1。此外,第二片材构件86b与第三片材构件86c通过将多个开口86b1、86c1的周围利用热而桥接熔接为比熔接空气袋81而成的四边小的四边框状来接合成一体。

第三片材构件86c例如构成为能够构成空气袋81、被接合部82以及流路体83的形状。第四片材构件86d例如构成为能够构成空气袋81和流路体83的形状。此外,第四片材构件86d例如具有能供连接部84的末端插入的孔部86d1。

第三片材构件86c与第四片材构件86d对置配置,以使空气袋81与流路体83流体连续的方式,沿着空气袋81和流路体83的周缘形状利用热而熔接,裁断成规定的形状,由此构成空气袋81、被接合部82以及流路体83。

在第四片材构件86d的孔部86d1配置有连接部84,孔部86d1的周围与连接部84利用热而熔接。而且,第四片材构件86d经由接合层75接合于卡圈5的内周面,第三片材构件86c的被接合部82经由接合层75接合于卡圈5的外周面。

如图8、图9以及图45所示,背板72被接合层75粘贴于按压袖带71的第一片材构件86a的外表面。背板72由树脂材料形成为板状。背板72例如由聚丙烯制成,形成为厚度为1mm左右的板状。背板72具有形状随动性。

在此,形状随动性是指背板72能够以仿形于所配置的手腕200的被接触部位的形状的方式变形的功能,手腕200的被接触部位是指背板72所对置的手腕200的区域。在此的接触包括直接接触和隔着感测袖带73的间接接触这两方。

例如,如图9所示,背板72在其两主面具有在与长尺寸方向正交的方向上延伸的多个槽72a。多个槽72a在背板72的厚度方向上分别对置。此外,多个槽72a在背板72的长尺寸方向上等间隔地配置。

具有多个槽72a的部位比不具有槽72a的部位成为薄壁,由此具有多个槽72a的部位较容易变形,因此背板72具有仿形于手腕200的形状而变形并且沿着手腕的周向延伸的形状随动性。背板72形成为覆盖手腕200的手心侧的长度。背板72在沿着手腕200的形状的状态下,将来自按压袖带7的按压力传递至感测袖带73的背板72侧主面。

背侧袖带73经由流路部15与泵14流体连接。感测袖带73固定于背板72的手腕200侧的主面。如图4和图45所示,感测袖带73与手腕200的动胍210所在的区域直接接触。在此,动脉210是指桡骨动脉和尺骨动脉。感测袖带73形成为在背板72的长尺寸方向和宽度方向上与背板72相同的形状或比背板72小的形状。感测袖带73通过膨胀来压迫手腕200的手心侧的动脉210所在的区域。感测袖带73经由背板72被膨胀的按压袖带71向背板72手腕200侧按压。

作为具体例,如图8、图9、图13、图14、图17以及图18所示,感测袖带73包括一个空气袋91、与空气袋91连通的流路体(第二流路体)92以及设置于流路体92的末端的连接部93。感测袖带73中,空气袋91的一方的主面固定于背板72。例如,感测袖带73通过接合层75被接合于背板72的手腕200侧的主面。这样的感测袖带73通过将两张片材构件96熔接成一体而构成。

在此,空气袋91是指袋状构造体,在本实施方式中血压测定装置1是通过泵14使用空气的构成,因此,使用空气袋进行说明,但在使用空气以外的流体的情况下,袋状构造体也可以是流体袋等。

空气袋91构成为在一个方向上较长的矩形状。空气袋91例如通过使在一个方向上较长的两张片材构件96组合,如图8、图9、图13、图14、图17以及图18中所示,将熔接部91a利用热而熔接为在一个方向上较长的矩形框状而构成。此外,空气袋91例如具有接合处91b,以确保用于使用接合层75将空气袋91接合于背板72的面积。接合处91b例如由与背板72对置的片材构件96形成。

流路体92成在空气袋91的长尺寸方向的一方的缘部的一部分设置为一体。作为具体例,流路体92设置于空气袋91的靠近装置主体3的末端。此外,流路体92以比空气袋91的短尺寸方向的宽度小的宽度形成为在一个方向上较长形状,末端形成为圆形状。流路体92在末端具有连接部93。流路体92经由连接部93与流路部15连接,构成装置主体3的流路部15与空气袋91之间的流路。

流路体92通过在两张片材构件96配置有连接部93的状态下,将片材构件96的与构成空气袋91的区域邻接的片材构件96的一部分利用热而熔接为在一个方向上较长的框状而构成。需要说明的是,空气袋91构成为使将两张片材构件96熔接为矩形框状的熔接部91a的一部分不熔接,与构成流路体92的熔接部92a连续,由此使空气袋91与流路体92流体连续。这样的流路体92配置于卡圈5的内周面与拉伸袖带74之间,末端配置于卡圈5的罩部5a所设置的区域的手腕200侧的主面并且配置于与第二孔部5f2对置的位置。

连接部93例如是管接头。连接部93设置于流路体92的末端。此外,连接部93的末端从构成流路体92的两张片材构件96中的与卡圈5和背板72对置的片材构件96向外部露出。连接部93插通于罩部5a的第二孔部5f2,并且与流路部15连接。

作为具体例,如图8和图9所示,感测袖带73从手腕200侧起具备第五片材构件96a和第六片材构件96b。需要说明的是,感测袖带73通过使相邻的片材构件96通过利用热进行的熔接而接合而构成。

例如,第五片材构件96a和第六片材构件96b构成为能够构成空气袋91、接合处91b以及流路体92的形状。第五片材构件96a与第六片材构件96b对置配置,以使空气袋91与流路体92流体连续的方式,沿空气袋91和流路体92的周缘形状利用热而熔接,裁断成规定的形状,由此构成空气袋91和流路体92。

此外,第六片材构件96b例如具有能够供连接部93末端插入的孔部96b1。在孔部96b1配置有连接部93,孔部96b1的周围与连接部93利用热来熔接。六片材构件96b经由接合层75而接合于背板72的内周面。

拉伸袖带74经由流路部15与泵14流体连接。如图4所示,拉伸袖带74通过膨胀以从手腕200分离的方式按压卡圈5,由此将带4和卡圈5向手腕200的手背侧拉伸。如图10、图11、图19以及图20所示,拉伸袖带74包括:多个例如六层的空气袋101、设置于与卡圈5对置的空气袋101的被接合部102、设置于与卡圈5对置的空气袋101的连接部(第三连接部)103、以及至少设置于与卡圈5对置的空气袋101的缺口部104。这样的拉伸袖带74通过将多个片材构件106熔接成一体而构成。此外,拉伸袖带74固定于设置有流路体83、92的区域以及包括罩部5a的卡圈5的手腕200的手背侧。即,按压袖带71的流路体83和感测袖带73的流路体92配置于卡圈5的手腕200的手背侧与拉伸袖带74之间。

此外,拉伸袖带74构成为在膨胀方向上,在本实施方式中为与卡圈5和手腕200对置的方向上膨胀时的厚度比按压袖带71在膨胀方向上的膨胀时的厚度和感测袖带73在膨胀方向上的膨胀时的厚度厚。即,拉伸袖带74的空气袋101具有比按压袖带71的空气袋81和感测袖带73的空气袋91多的层构造,从卡圈5向手腕200膨胀时的厚度比按压袖带71和感测袖带73厚。

在本实施方式中,如图10、图11以及图20所示,包括六层的空气袋101的拉伸袖带74具备:第一外层111,由一个空气袋101构成;第一中间层112,由利用热而熔接于第一外层111并且与之组合成一体的两层的空气袋101构成;第二中间层113,由利用热而熔接于第一中间层112并且与之组合成一体的两层的空气袋101构成;以及第二外层114,由利用热而熔接于第二中间层113并且与之组合成一体的一个空气袋101构成。

在此,空气袋101是指袋状构造体,在本实施方式中血压测定装置1是通过泵14使用空气的构成,因此使用空气袋进行说明,但在使用空气以外的流体的情况下,袋状构造体是因该流体而膨胀的流体袋即可。多个空气袋101被层叠,在层叠方向上流体连通。

空气袋101形成为在一个方向上较长的矩形状的袋形状。此外,空气袋101的短尺寸方向的宽度设定为与卡圈5的短尺寸方向的宽度相同的宽度。空气袋101例如通过使两张片材构件106组合,如图10、图11、图13、图14、图19以及图20中所示,将熔接部101a利用热而熔接为在一个方向上较长的矩形框状而构成。六层的空气袋101通过设置于相互对置的片材构件106的开口而流体连续。

此外,六层的空气袋101中,通过分别将第一外层111与第一中间层112、第一中间层112与第二中间层113、以及第二中间层113与第二外层114中的对置的片材构件106彼此桥接熔接成比位于外周缘的熔接部81a小的四边框状,并且通过该桥接熔接部(接合部)101b包围多个开口,由此使相邻的空气袋101形成为一体,并且在桥接熔接部101b的内侧流体连续。

第一外层111由配置于手腕200侧的一个空气袋101形成。第一外层111构成六层的空气袋101中的从手腕200侧起第一层的空气袋101。

第一中间层112层叠于第一外层111。第一中间层112由两层的空气袋101形成。第一中间层112构成六层的空气袋101中的从手腕200侧起第二层和第三层的空气袋101。第一中间层112通过两层的空气袋101在外周缘熔接成一体而构成。换言之,第一中间层112通过将四张片材构件106沿空气袋101的外周缘形状熔接成一体而形成。

第二中间层113层叠于第一中间层112。第二中间层113由两层的空气袋101形成。第二中间层113构成六层的空气袋101中的从手腕200侧起第四层和第五层的空气袋101。第二中间层113通过两层的空气袋101在外周缘熔接成一体而构成。换言之,第二中间层113通过将四张片材构件106沿空气袋101的外周缘形状熔接成一体而形成。

第二外层114由配置于卡圈5侧的一个空气袋101形成。第二外层114构成六层的空气袋101中的从手腕200侧起第六层的空气袋101。

被接合部102在与卡圈5邻接配置的空气袋(第六层的空气袋)101的边缘部的至少一部分设置有一个或多个。被接合部102由构成空气袋101的片材构件106的一部分形成。

在本实施方式中,使用在空气袋101的短尺寸方向的各个边缘部在空气袋101的长尺寸方向上分别设置有两个被接合部102的例子进行说明。需要说明的是,例如被接合部102回避与卡圈5的罩部5a对置的位置而设置于空气袋101。此外,例如被接合部102在与设置于卡圈5的供电部8的后述的供电端子8b对置的部位,具有用于使供电端子8b向外部露出的回避部102a。回避部102a例如是能够使供电端子8b向外部露出的开口,作为一个例子为圆形状。

在拉伸袖带74配置于卡圈5的内周面时,被接合部102至少接合于卡圈5的外周面。此外,在空气袋101的短尺寸方向上配置于相同的位置的被接合部102被层叠并且熔接。

需要说明的是,两个被接合部102例如设定为使空气袋101的短尺寸方向的长度不同的长度。在该例子中,两个被接合部102在卡圈5的短尺寸方向的一端侧被层叠并且熔接。需要说明的是,只要两个被接合部102的端部能够配置于卡圈5的外周面,其长度可适当设定,可以是可层叠的也可以是不可层叠的,但在设定为可层叠长度的情况下,优选的是,不会使末端比卡圈5的外周面的外缘向外方延伸设置的长度。

连接部103例如是管接头。连接部103设置于与卡圈5邻接配置的空气袋101的长尺寸方向上的中央侧并且与罩部5a的第三孔部5f3对置的位置。连接部103的末端从构成空气袋101的两张片材构件106中的与卡圈5对置的片材构件106露出。连接部103插通于罩部5a的第三孔部5f3,并且与流路部15连接。

如图19所示,缺口部104设置于与设于卡圈5的回避部5b对置的位置。缺口部104设置于形成第二外层114的第六层的空气袋101。

作为具体例,如图10、图11和图20所示,拉伸袖带74从手腕200侧起具备:第七片材构件106a、第八片材构件106b、第九片材构件106c、第十片材构件106d、第十一片材构件106e、第十二片材构件106f、第十三片材构件106g、第十四片材构件106h、第十五片材构件106i、第十六片材构件106j、第十七片材构件106k以及第十八片材构件1061。需要说明的是,拉伸袖带74通过将相邻的片材构件106通过利用热进行的熔接而接合而构成为一体。

第七片材构件106a至第十八片材构件1061构成为与空气袋101同样的矩形状。第七片材构件106a和第八片材构件106b沿空气袋101的四边的周缘部形状利用热而熔接,由此构成从手腕200侧起第一层(firstlayer)空气袋101。即第七片材构件106a和第八片材构件106b构成第一外层111。

第八片材构件106b与第九片材构件106c对置配置,分别具有使两个空气袋101流体连续的多个开口106b1、106c1。此外,第八片材构件106b和第九片材构件106c通过将多个开口106b1、106c1的周围利用热而桥接熔接成比熔接空气袋101而成的四边小的四边框状,由此接合成一体。

第九片材构件106c和第十片材构件106d沿空气袋101的四边的周缘部形状利用热而熔接,由此构成从手腕200侧起第二层(secondlayer)空气袋101。

如图10、图11以及图20所示,第十片材构件106d与第十一片材构件106e对置配置,分别具有使两个空气袋101流体连续的多个开口106d1、106e1。第十一片材构件106e和第十二片材构件106f沿空气袋101的四边的周缘部形状利用热而熔接,由此构成从手腕200侧起第三层(thirdlayer)空气袋101。

需要说明的是,第九片材构件106c、第十片材构件106d、第十一片材构件106e以及第十二片材构件106f沿空气袋101的四边的周缘部形状利用热而熔接成一体,由此构成第二层和第三层空气袋101形成为一体的第一中间层112。

如图10、图11和图20所示,第十二片材构件106f与第十三片材构件106g对置配置,分别具有使两个空气袋101流体连续的多个开口106f1、106g1。此外,第十二片材构件106f和第十三片材构件106g通过将多个开口106f1、106g1的周围利用热而桥接熔接成比熔接空气袋101而成的四边小的四边框状,由此接合成一体。

第十三片材构件106g和第十四片材构件106h沿空气袋101的四边的周缘部形状利用热而熔接,由此构成从手腕200侧起第四层(fourthlayer)空气袋101。

如图10、图11和图20所示,第十四片材构件106h与第十五片材构件106i对置配置,分别具有使两个空气袋101流体连续的多个开口106h1、106i1。第十五片材构件106i和第十六片材构件106j沿空气袋101的四边的周缘部形状利用热而熔接,由此构成从手腕200侧起第五层(fifthlayer)空气袋101。

需要说明的是,第十三片材构件106g、第十四片材构件106h、第十五片材构件106i以及第十六片材构件106j沿空气袋101的四边的周缘部形状利用热而熔接成一体,由此构成第四层和第五层空气袋101形成为一体的第二中间层113。

如图10、图11和图12所示,第十六片材构件106j与第十七片材构件106k对置配置,分别具有使两个空气袋101流体连续的多个开口106j1、106k1。此外,第十七片材构件106k例如构成为能够构成空气袋101和被接合部102的形状。第十六片材构件106j和第十七片材构件106k通过将多个开口106j1、106kl的周围利用热而桥接熔接成比熔接空气袋101而成的四边小的四边框状,由此接合成一体。

第十七片材构件106k和第十八片材构件1061沿着空气袋101的四边的周缘形状利用热而熔接,裁断成规定的形状,由此构成从手腕200侧起第六层(sixthlayer)具有缺口部104的空气袋101和被接合部102。

此外,第十八片材构件1061例如具有能够供连接部103的末端插入的孔部10611。在第十八片材构件1061中,在孔部10611配置有连接部103,并且孔部10611的周围与连接部103通过热而被熔接。此外,第十八片材构件1061经由接合层75接合于卡圈5的内周面,第十七片材构件106k的被接合部102经由接合层75接合于卡圈5的外周面。

此外,形成按压袖带71、感测袖带73以及拉伸袖带74的各片材构件86、96、106形成为例如0.15mm的厚度。此外,各片材构件86、96、106由热塑性树脂材料形成。热塑性树脂材料是热塑性弹性体。作为构成片材构件86、96、106的热塑性树脂材料,例如可以采用热塑性聚氨酯类树脂(thermoplasticpolyurethane,以下记为tpu)、氯乙烯树脂(polyvinylchloride)、乙烯乙酸乙烯酯树脂(ethylene-vinylacetate)、热塑性聚苯乙烯类树脂(thermoplasticpolystyrene)、热塑性聚烯烃类树脂(thermoplasticpolyolefin)、热塑性聚酯类树脂(thermoplasticpolyester)以及热塑性聚酰胺树脂(thermoplasticpolyamide)。需要说明的是,在按压袖带71和感测袖带73中,至少构成空气袋81、101的多个片材构件86、106中的至少与卡圈5熔接的片材构件86、106由与卡圈5同种的材料构成。

例如,片材构件86、96、106可以采用t模头挤出成型、注塑成型等成型方式。片材构件86、96、106在通过各成型方式成型后,整形(sizing)成规定形状,然后将整形后的单片通过熔接等而接合,由此构成袋状构造体81、91、101。作为熔接的方式,可以采用高频焊接、激光熔接。

流体回路7由壳体11、泵14、流路部15、开闭阀16、压力传感器17、按压袖带71、感测袖带73以及拉伸袖带74构成。以下,对流体回路7的具体例进行说明。

如图5所示,流体回路7例如具备:第一流路7a,经由第一开闭阀16a使泵14与感测袖带73、第一压力传感器17a以及第二压力传感器17b连接;第二流路7b,从泵14与第一开闭阀16a之间的第一流路7a分支而构成,依次经由第二开闭阀16b、第三开闭阀16c以及第四开闭阀16d使泵14与大气连续;第三流路7c,对第二流路7b的第二开闭阀16b与第三开闭阀16c间的中途部进行分支而构成,使拉伸袖带74从泵14起连续;以及第四流路7d,对第二流路7b的第三开闭阀16c与第四开闭阀16d间的中途部分进行支而构成,使按压袖带71从泵14起连续。

这样的流体回路7中,第二开闭阀16b和第三开闭阀16c打开,第一开闭阀16a和第四开闭阀16d关闭,由此从第二流路7b分支的第三流路7c和第四流路7d与泵14连接,泵14与按压袖带71和拉伸袖带流体连接。

流体回路7中,第一开闭阀16a、第二开闭阀16b以及第三开闭阀16c打开,并且第四开闭阀16d关闭,由此从第一流路7a、第二流路7b分支的第三流路7c以及第四流路7d与泵14连接,泵14、按压袖带71以及拉伸袖带流体连接,并且泵14与感测袖带73流体连接。流体回路7中,第二开闭阀16b、第三开闭阀16c以及第四开闭阀16d打开,并且第一开闭阀16a关闭,由此第二流路7b、第三流路7c以及第四流路7d与泵14连接,泵14、按压袖带71、拉伸袖带74与大气流体连接。此外,流体回路7中,第一开闭阀16a、第二开闭阀16b、第三开闭阀16c以及第四开闭阀16d打开,由此第一流路7a、第二流路7b、第三流路7c以及第四流路7d与泵14连接,泵14、按压袖带71、感测袖带73以及拉伸袖带74与大气流体连接。

如图6和图7所示,供电部8设置于凹陷5c,该凹陷5c形成于从装置主体3突出的卡圈5的一端侧的外表面。例如,供电部8构成为能够与设置于充电器的充电线缆的连接器连接。

如图3、图6以及图7所示,供电部8具备:布线部8a、供电端子8b以及配置于卡圈5的凹陷5c的覆盖布线部8a的罩8c。布线部8a的一端连接于供电端子8b,另一端连接于控制部55。供电端子8b例如由两个圆形状的端子构成。例如,布线部8a和供电端子8b由在聚酰亚胺等的基膜设置有导电性金属膜等的fpc(flexibleprintedcircuits:柔性印刷电路)等形成。罩8c形成为与凹陷5c相同的形状,覆盖凹陷5c,并且在被设置于凹陷5c时,上表面与卡圈5的短尺寸侧的外表面共面。

接下来,利用如图21至图40,对血压测定装置1的制造方法的一个例子进行说明。

接下来,如图21所示,对按压袖带71的制造方法的一个例子进行说明。

裁断材料(步骤st11),形成规定形状的片材构件86。作为具体例,利用压力机将材料冲切成规定形状的片材构件86a、86b、86c、86d。需要说明的是,在此规定形状是指除了空气袋81、流路体83以及被接合部82的形状之外,还包括熔接处、各加工机进行对位的对位用虚设(dummy)部等的形状。

接下来,将连接部84熔接于裁断的第四片材构件86d(步骤st12)。作为具体例,将连接部84插入于设置在构成第四片材构件86d的流路体83的部位的顶端处的孔部86d1,并且利用高频焊接机将连接部84熔接于第四片材构件86d。

接下来,将各片材构件86a、86b、86c、86d熔接成一体(步骤st13)。作为具体例,首先,在夹具的定位销处依次组装第二片材构件86b和第三片材构件86c,将第三片材构件86c重叠配置于第二片材构件86b上。接下来,利用高频焊接机以包围片材构件86b、86c的开口86b1、86c1的方式熔接成矩形框状,由此形成桥接熔接部81b,将片材构件86b、86c熔接成一体。接下来,在所熔接的片材构件86b、86c之间配置中间电极。然后,在夹具的定位销处依次组装手腕200侧的第一片材构件86a、配置了中间电极的片材构件86b、86c、以及熔接有连接部84的第四片材构件86d,将片材构件86a、86b、86c、86d重叠配置。然后,利用高频焊接机沿按压袖带71的外周形状对片材构件86a、86b、86c、86d进行熔接,形成熔接部81a,将片材构件86a、86b、86c、86d熔接成一体。由此,形成空气袋81和流路体83。

接下来,形成被接合部82(步骤st14)。作为具体例,将熔接成一体的片材构件86a、86b、86c、86d组装于夹具的定位销,利用压力机冲切成被接合部82的形状。接下来,对熔接成一体的片材构件86a、86b、86c、86d进行精裁(步骤st15),使熔接成一体的片材构件86a、86b、86c、86d形成为按压袖带71的外形状。作为具体例,将熔接成一体的片材构件86a、86b、86c、86d组装于夹具的定位销,利用压力机冲切成按压袖带71的形状。接下来,在制造的按压袖带71的规定位置处打印批次编号等信息(步骤st16)。

接下来,如图22所示,对感测袖带73的制造方法的一个例子进行说明。

裁断材料(步骤st21),形成规定形状的片材构件96。作为具体例,利用压力机将材料冲切成规定形状的片材构件96a、96b。需要说明的是,在此规定形状是指除了空气袋91和流路体92的形状之外,还包括熔接处、各加工机进行对位的对位用虚设部等的形状。

接下来,将连接部93熔接于裁断的第六片材构件96b(步骤st22)。作为具体例,将连接部93插入于设置在构成第六片材构件96b的流路体92的部位的顶端处的孔部96b1,并且利用高频焊接机将连接部93熔接于第六片材构件96b。

接下来,将两张片材构件96a、96b熔接成一体(步骤st23)。作为具体例,在夹具的定位销处依次组装第五片材构件96a和第六片材构件96b,将第六片材构件96b重叠配置于第五片材构件96a上。接下来,利用高频焊接机沿感测袖带73的外周形状对片材构件96a、96b进行熔接,形成熔接部91a,将片材构件96a、96b熔接成一体。由此,形成空气袋91和流路体92。

接下来,将熔接成一体的片材构件96a、96b精裁成感测袖带73的外形状(步骤st24)。作为具体例,将熔接成一体的片材构件96a、96b组装于夹具的定位销,利用压力机冲切成感测袖带73的形状。接下来,在制造的感测袖带73的规定位置处打印批次编号等的信息(步骤st25)。

接下来,如图23至图39所示,对拉伸袖带74的制造方法进行说明。

裁断材料(步骤st31),形成规定形状的片材构件106。需要说明的是,在此规定形状是指除了空气袋101和被接合部102的形状之外,还包括熔接处、各加工机进行对位的对位用虚设部等的形状。作为具体例,如图24至图27所示,利用压力机从由热可塑性树脂材料形成的片材状的材料分别冲切第一片材106a、第二片材106b、第三片材106c以及第四片材106d。

第一片材106a具有能供定位销301插入的定位销用孔311,是比空气袋101的外周缘形状大的矩形状的片材构件。第一片材106a形成第七片材构件106a。

第二片材106b具有能供定位销301插入的定位销用孔311和使邻接的空气袋101流体连通的开口,是比空气袋101的外周缘形状大的矩形状的片材构件。第二片材106b形成第八片材构件106b、第九片材构件106c、第十片材构件106d、第十一片材构件106e、第十二片材构件106f、第十三片材构件106g、第十四片材构件106h、第十五片材构件106i以及第十六片材构件106j。此外,在此第二片材106b的开口构成第八片材构件106b~第十六片材构件106j的开口106b1~106j1中的任意一个。

第三片材106c具有能供定位销301插入的定位销用孔311和使邻接的空气袋101流体连通的开口,是比空气袋101和被接合部102的外周缘形状大的矩形状的片材构件。第三片材106c形成第十七片材构件106k。在此,第三片材106c的开口,

第四片材106d具有能供定位销301插入的定位销用孔311和供连接部插入的孔部10611,是比空气袋101的外周缘形状大的矩形状的片材构件。

接下来,将连接部103熔接于第四片材106d(步骤st32)。作为具体例,将连接部103插入于设置在第四片材106d的中央侧的孔部10611,利用高频焊接机将连接部103熔接于第四片材106d。

接下来,如图28至图31所示,分别对两组两张第二片材106b分别进行桥接熔接,并且对第二片材106b和第三片材106c进行桥接熔接(步骤st33)。具体而言,将两张第二片材106b层叠,将各片材106b的定位销用孔311配置于定位销301,将两张第二片材106b配置于下模具302。需要说明的是,在下模具302设置有构成电极的突起即电极部302a。此外,电极部302a形成为能够抵接于熔接片材106b、106c的区域的形状,在该工序中使用的电极部302a是端面形成为桥接熔接部101b的形状的突起。

然后,利用高频焊接机桥接熔接成为比空气袋101的外周缘形状小的矩形框状,形成桥接熔接部101b,使两张第二片材106b熔接成一体。同样,将两张第二片材106b以及第二片材106b和第三片材106c熔接。

需要说明的是,两组被熔接的两张第二片材106b分别形成:构成第一外层111的第一层空气袋101和构成第一中间层112的第二层空气袋101的对置的第八片材构件106b和第九片材构件106c;以及第一中间层112的第三层空气袋101和第二中间层113的第四层空气袋101的对置的第十二片材构件106f和第十三片材构件106g。

此外,被熔接的第二片材106b和第三片材106c形成第二中间层113的第五层空气袋101和第二外层114的第六层空气袋101的对置的第十八片材构件106j和第十七片材构件106k。

接下来,形成第一外层111(步骤st34)。具体而言,如图32和图33所示,将在步骤st33中进行了桥接熔接的两张第二片材106b和第一片材的定位销用孔311配置于定位销301,将进行了桥接熔接的两张第二片材106b和第一片材106a配置于下模具302。需要说明的是,在该工序中使用的下模具302的电极部302a是端面形成为熔接部101a的形状的突起。

这时,如图32所示,将配置于下模具302侧的第二片材106b的至少与熔接第二片材106b与第一片材106a的部位对置的部位回避至设置于下模具302的空洞302b。需要说明的是,在下模具302设置有构成电极的突起即电极部302a。然后,利用高频焊接机熔接成空气袋101的外周缘形状,形成熔接部101a。由此,形成第一外层111。

接下来,形成第二外层114(步骤st35)。具体而言,如图34所示,将在步骤st33中进行了桥接熔接的第二片材106b和第三片材106c、以及在步骤st32中熔接了连接部103的第四片材106d的定位销用孔311配置于定位销301,将进行了桥接熔接的第二片材106b和第三片材106c以及第四片材106d配置于下模具302。需要说明的是,在该工序中使用的下模具302的电极部302a是端面形成为熔接部101a的形状的突起。

此外,这时,如图34所示,使第二片材106b的至少与熔接第三片材106c和第四片材106d的部位对置的部位回避至设置于下模具302的空洞302b。然后,利用高频焊接机熔接成空气袋101的外周缘形状,形成熔接部101a。由此,形成第二外层114。

接下来,在形成的第二外层114形成被接合部102(步骤st36)。具体而言,如图35所示,将第二外层114的定位销用孔311配置于定位销301,将在步骤st35中形成的第二外层114配置于压力模具401,该压力模具401的形状能够裁断成第六层的空气袋101、被接合部102以及缺口部104的外周缘形状。需要说明的是,这时,通过桥接熔接部101b接合于第二外层114的第二片材106b以不裁断的方式配置于压力模具401内。接下来,在第二外层114的上表面配置垫板,利用压力加工机对压力模具401和垫板进行压力加工,由此第二外层114被裁断成第六层的空气袋101、被接合部102以及缺口部104的外周缘形状,在第二外层114形成被接合部102。

接下来,形成第一中间层112和第二中间层113(步骤st37)。首先,如图36和图37所示,将在步骤st33中进行了桥接熔接,形成第十二片材构件106f和第十三片材构件106g的两张第二片材106b的定位销用孔311和中间电极304的定位销用孔配置于中间电极组装夹具303的定位销301,将中间电极304组装于第二片材106b间。将组装了该中间电极304的第二片材106b从中间电极组装夹具303卸下。接下来,将通过桥接熔接部101b熔接了第二片材106b的第二外层114、未进行桥接熔接的两张第二片材106b、组装了中间电极304的两张第二片材106b、未进行桥接熔接的两张第二片材106b、以及通过桥接熔接部101b熔接了第二片材106b的第一外层111依次层叠,将各定位销用孔311配置于下模具302的定位销301。需要说明的是,在该工序中使用的下模具302的电极部302a是端面形成为熔接部101a的形状的突起。此外,这时,如图36和图37所示,使第二外层114的空气袋101的外周缘和被接合部102回避至设置于下模具302的空洞302b。

然后,将上模具305配置于第一外层111的第一片材106a上。在上模具305设置有构成电极的突起即电极部305a。需要说明的是,在该工序中使用的上模具305的电极部305a是端面形成为熔接部101a的形状的突起。

此外,这里也可以是预先将第一外层111配置于上模具305,然后将配置有第一外层111的上模具305配置于第二片材106b上的构成。此外,这时,如图36所示,使第一外层111的空气袋101的外周缘回避至设置于上模具305的空洞305b。然后,利用高频焊接机将位于下模具302与中间电极304之间的四张第二片材106b以及位于中间电极304与上模具305之间的四张第二片材106b分别熔接成空气袋101的外周缘形状,形成熔接部101a。由此,形成第一中间层112和第二中间层113。即,形成第一外层111、第一中间层112、第二中间层113以及第二外层114这样六层的空气袋101。

接下来,对形成的第一外层111、第一中间层112和第二中间层113进行精裁(步骤st38)。具体而言,如图38和图39所示,将第二外层114的定位销用孔311配置于压力模具的定位销,配置从第一层至第五层的空气袋101,在第一外层111的上表面配置垫板,利用压力加工机进行冲压加工,由此裁断成从第一层至第五层的空气袋101的外周缘形状。通过这些工序,制造血压测定装置74。接下来,在制造的拉伸袖带74的规定位置处打印批次编号等的信息(步骤st39)。

接下来,如图40所示,对血压测定装置1的制造方法的一个例子进行说明。

首先,在卡圈5形成供电部8(步骤st41)。在卡圈5通过双面胶带等将构成布线部8a和供电端子8b的fpc接合于卡圈5的罩部5a和凹陷5c,通过双面胶带等将罩8c接合于凹陷5c。

接下来,将袖带构造体6接合于卡圈5(步骤st42)。作为具体例,首先,将背板72配置于弯曲的夹具,通过加热炉来加热,由此进行热加工,使其弯曲成规定的形状。接下来,将作为接合层75的双面胶带粘贴于按压袖带71的第四片材构件86d的与卡圈5对置的区域和被接合部82,将按压袖带71粘贴于卡圈5。接下来,将双面胶带粘贴于感测袖带73的第六片材构件96b的与背板72对置的区域,将感测袖带73粘贴于背板72。需要说明的是,在这些工序中,按压袖带71的连接部84和感测袖带73的连接部93事先插通于卡圈5的罩部5a的第一孔部5f1和第二孔部5f2。

接下来,将双面胶带粘贴于背板72的与按压袖带71对置的区域,将背板72粘贴于按压袖带71的第一片材构件86a。接下来,将双面胶带粘贴于拉伸袖带74的第十八片材构件1061的与卡圈5对置的区域和被接合部102,将拉伸袖带74粘贴于卡圈5和配置于卡圈5的内表面的按压袖带71的流路体83和感测袖带73的流路体92。通过这些工序,袖带构造体6接合于卡圈5。

接下来,将密封构件36和背罩35配置于罩部5a,通过第一紧固构件35a将背罩35固定于罩部5a(步骤st43),构成背盖。

接下来,将除了背罩35以外的装置主体3组装成一体(步骤st44)。接下来,将背罩35配置于装置主体3的轮廓壳体31的手腕200侧的端部,通过第二紧固构件35b来固定轮廓壳体31和背罩35(步骤st45)。然后,将第一带61和第二带62组装于轮廓壳体31(步骤st46)。通过这些工序,制造血压测定装置1。

接着,使用图41至图44对使用了血压测定装置1的血压值的测定的一个例子进行说明。图41是表示使用了血压测定装置1的血压测定的一个例子的流程图,表示用户的动作和控制部55的动作这两方。此外,图42至图44表示用户在手腕200上装戴血压测定装置1的一个例子。

首先,用户在手腕200上装戴血压测定装置1(步骤st51)。作为具体例,例如,如图42所示,用户将手腕200的一方插入卡圈5内。

此时,在血压测定装置1中,装置主体3和感测袖带73配置于卡圈5的相对的位置,因此感测袖带73配置于手腕200的手心侧的动脉210所在的区域。由此,装置主体3和拉伸袖带74装配于手腕200的手背侧。接着,如图43所示,用户通过与佩戴有血压测定装置1的手相反的手,将第二带62穿过第一带61的卡扣61b的框状体61e。接着,用户拉伸第二带62,使卡圈5的内周面侧的构件、即袖带构造体6紧贴于手腕200,并且将扣舌61f插入于小孔62a。由此,如图4和图45所示,第一带61与第二带62连接,血压测定装置1被装戴于手腕200。

接下来,用户对操作部13进行操作,输入与血压值的测定开始对应的指令。执行了指令的输入操作的操作部13将与测定开始对应的电信号向控制部55输出(步骤st52)。当接收到该电信号时,控制部55例如打开第一开闭阀16a、第二开闭阀16b以及第三开闭阀16c,并且关闭第四开闭阀16d,驱动泵14,经由第一流路7a、第二流路7b、第三流路7c以及第四流路7d向按压袖带71、感测袖带73以及拉伸袖带74供给压缩空气(步骤st53)。由此,按压袖带71、感测袖带73以及拉伸袖带74开始膨胀。

第一压力传感器17a和第二压力传感器17b对按压袖带71、感测袖带73以及拉伸袖带74的压力进行检测,并将与该压力对应的电信号输出给控制部55(步骤st54)。控制部55基于接收到的电信号,来判断按压袖带71、感测袖带73以及拉伸袖带74的内部空间的压力是否达到用于血压测定的规定的压力(步骤st55)。例如,在按压袖带71和拉伸袖带74的内压未达到规定压力且感测袖带73的内压达到了规定压力的情况下,控制部55关闭第一开闭阀16a,经由第二流路7b、第三流路7c、第四流路7d供给压缩空气。

在按压袖带71和拉伸袖带74的内压以及感测袖带73的内压全部达到了规定压力的情况下,控制部55停止对泵14的驱动(步骤st55中为是)。此时,如图4中双点划线所示,按压袖带71和拉伸袖带74充分膨胀,膨胀的按压袖带71按压背板72。此外,拉伸袖带74将卡圈5向从手腕200分离的方向按压,因此带4、卡圈5以及装置主体3向从手腕200分离的方向移动,其结果是,按压袖带71、背板72以及感测袖带73向手腕200侧被拉伸。除此之外,在因拉伸袖带74的膨胀使得带4、卡圈5以及装置主体3向从手腕200分离的方向移动时,在带4和卡圈5向手腕200的两侧方移动并且紧贴于手腕200的两侧方的状态下,带4、卡圈5以及装置主体3移动。因此,紧贴于手腕200的皮肤的带4和卡圈5将手腕200的两侧的皮肤向手背侧拉伸。需要说明的是,只要卡圈5能拉伸手腕200的皮肤,则例如可以是经由片材构件86、106间接接触手腕200的皮肤的构成。

而且,感测袖带73以使内压达到测定血压所需的压力的方式被供给规定的空气量,进行膨胀,并且通过被按压于按压袖带71的背板72而被按压向手腕200。因此,感测袖带73按压手腕200内的动胍210,如图45所示闭塞动胍210。

此外,控制部55例如通过控制第三开闭阀16c,反复进行第三开闭阀16c的开闭,或者调整第三开闭阀16c的开度,由此对按压袖带71的内部空间的压力进行加压。基于在该加压过程中第二压力传感器17b输出的电信号,控制部55求出最高血压和最低血压等血压值、心率等测定结果(步骤st56)。控制部55将与求出的测定结果对应的图像信号输出给显示部12,将测定结果显示于显示部12(步骤st57)。此外,在血压测定结束后,控制部55打开第一开闭阀16a、第二开闭阀16b、第三开闭阀16c以及第四开闭阀16d。

当接收到图像信号时,显示部12将该测定结果显示于画面。使用者通过对显示部12进行视觉确认,来确认该测定结果。需要说明的是,使用者在测定结束后,从小孔62a拆下扣舌61f,从框状体61e拆下第二带62,从卡圈5拔出手腕200,由此将血压测定装置1由手腕200卸下。

对于像这样构成的一个实施方式的血压测定装置1,在制造具有六层的空气袋101的拉伸袖带74的情况下,分别通过将四张片材构件106(第二片材106b)一起熔接的方式来形成作为第一中间层112的第二层和第三层的空气袋101、以及作为第二中间层113的第四层和第五层的空气袋101。由此能够减少为了形成拉伸袖带74的空气袋101所需要的熔接工序。

此外,像这样的对第一中间层112和第二中间层113的熔接能够通过将中间电极304配置于构成第三层的空气袋101的第十二片材构件106f(第二片材106b)与构成第四层的空气袋101的第十三片材构件106g(第二片材106b)间的简单的构成分别熔接四张片材构件106。此外,使在熔接第一中间层112和第二中间层113时未熔接的第一外层111和第二外层114回避至下模具302和上模具305的空洞302b、305b中即可。因此,拉伸袖带74的制造方法能够容易地制造,并且用于熔接的电极只要使用下模具302、上模具305以及中间电极30即可,还能够简化制造装置的构成。此外,如果使用下模具302、上模具305以及中间电极304,还能够将第一中间层112和第二中间层113同时熔接,从而进一步减少制造工序。

此外,预先将对置的第一层空气袋101的第八片材构件106b(第二片材106b)和第二层空气袋101的第九片材构件106c(第二片材106b)彼此、对置的第三层空气袋101的第十二片材构件106f(第二片材106b)和第四层空气袋101的第十三片材构件106g(第二片材106b)彼此、以及第五层空气袋101的第十六片材构件106j(第二片材106b)和第六层空气袋101的第十七片材构件106k(第三片材106c)彼此桥接熔接。因此,不需要将形成的空气袋101彼此熔接,能够容易地形成空气袋101。此外,熔接相邻空气袋101的片材构件106彼此的桥接熔接可以仅熔接层叠方向上的三个部位,能够减少用于将空气袋101彼此接合的熔接工序。

像这样的拉伸袖带74的制造方法能够减少制造工序,能够容易地制造。此外,在第一中间层112和第二中间层113中,第二层和第三层的空气袋101以及第四层和第五层的空气袋101通过构成空气袋101的外周缘的熔接部101a构成为一体,因此即使是在采用了六层的袋状构造体的情况下,空气袋101的外周缘的熔接部也是四个部位。即,即使是具有六层的空气袋101的构成,也是由两个外层111、114和两个中间层112、113构成的四层构造的拉伸袖带74。因此,抑制了第二层的空气袋101和第三层的空气袋101、以及第四层的空气袋101和第五层的空气袋101在与层叠方向正交的方向上的变形。其结果是,对于拉伸袖带74,在将血压测定装置1装戴于手腕200而膨胀时,能够防止拉伸袖带74产生横向膨胀。

此外,在形成第一中间层112和第二中间层113之前,预先形成第一外层111和第二外层114。而且,在第一外层111的形成中,在进行了桥接熔接的两张片材构件106b、106c中的一方的第八片材构件106b(第二片材106b)处熔接单独的第七片材构件106a(第一片材106a)而形成。因此,只要将进行了桥接熔接的两张片材构件106b、106c中的在形成第一外层111时未熔接的另一方的第九片材构件106c配置于下模具302的空洞302b,与电极部302a回避即可。因此,能够容易地形成第一外层111。

同样,在第二外层114的形成中,在进行了桥接熔接的两张片材构件106j、106k中的一方的第十七片材构件106k(第三片材106c)处熔接单独的第十八片材构件1061(第四片材106d)而形成。因此,只要将进行了桥接熔接的两张片材构件106j、106k中的在形成第二外层114时不熔接的另一方的第十六片材构件106j配置于下模具302的空洞302b,与电极部302a回避即可。因此,容易进行第二外层114的制造。

更具体而言,如果首先形成第一中间层112和第二中间层113,然后形成第一外层111和第二外层114,则需要使在形成第一外层111和第二外层114时不熔接的部位回避至下模具302的空洞302b,向下模具302的组装变得复杂。相对于此,本实施方式的第一外层111和第二外层114的形成只要使一张片材构件106回避即可,因此容易进行拉伸袖带74的形成。

根据如上述那样用于本实施方式的血压测定装置1的拉伸袖带74的制造方法,能够防止拉伸袖带74的横向膨胀,并且能够减少制造工序。

需要说明的是,本发明并不限于上述实施方式。在上述例子中,对具有六层的空气袋101的拉伸袖带74及其制造方法进行了说明,但并不限于此。即,采用由至少4层以上的空气袋101形成的袖带,其中两层的空气袋101至少由四张片材构件106形成的袖带即可。根据像这样构成的袖带,能够通过将四张片材构件106熔接为一体来形成相邻的两个空气袋101,因此能够减少熔接的工序,并且能够抑制相邻的两个空气袋101在与层叠方向正交的方向上的变形。

此外,在上述例子中,作为血压测定装置用袖带的制造方法对将这样的制造方法用于制造拉伸袖带74的例子进行了说明,但并不限于此。例如,也可以采用通过四层的空气袋81形成按压袖带71的构成,采用上述的制造方法。

即,本发明不限于上述实施方式,可以在实施阶段中在不脱离其主旨的范围内进行各种变形。此外,也可以尽可能适当地组合各实施方式,在该情况下得到组合的效果。而且,在上述实施方式中包括各种阶段的发明,可以通过公开的多个构成要件中的适当的组合来提取各种发明。

附图标记说明

1……血压测定装置;

3……装置主体;

4……带;

5……卡圈;

5a……罩部;

5b……回避部;

5c……凹陷;

5d……插入构件;

5e……螺丝孔;

5f……孔部;

5f1……第一孔部;

5f2……第二孔部;

5f3……第三孔部;

6……袖带构造体;

7……流体回路;

7a……第一流路;

7b……第二流路;

7c……第三流路;

7d……第四流路;

8……供电部;

8a……布线部;

8b……供电端子;

8c……罩;

11……壳体;

12……显示部;

13……操作部;

14……泵;

15……流路部;

16……开闭阀;

16a……第一开闭阀;

16b……第二开闭阀;

16c……第三开闭阀;

16d……第四开闭阀;

17……压力传感器;

17a……第一压力传感器;

17b……第二压力传感器;

18……电力供给部;

19……振动马达;

20……控制基板;

31……轮廓壳体;

31a……耳;

31b……弹簧杆;

32……风挡;

33……基部;

35……背罩;

35a……第一紧固构件;

35b……第二紧固构件;

35c……孔部;

35d……孔部;

36……密封构件;

41……按钮;

42……传感器;

43……触摸面板;

51……基板;

52……加速度传感器;

53……通信部;

54……存储部;

55……控制部;

56……主cpu;

57……副cpu;

61……第一带;

61a……带部;

61b……卡扣;

61c……第一孔部;

61d……第二孔部;

61e……框状体;

61f……扣舌;

62……第二带;

62a……小孔;

62b……第三孔部;

71……按压袖带;

72……背板;

72a……槽;

73……感测袖带;

74……拉伸袖带;

75……接合层;

81……空气袋(袋状构造体);

81a……熔接部;

81b……桥接熔接部;

82……被接合部;

83……流路体;

83a……熔接部;

84……连接部;

86……片材构件;

86a……第一片材构件;

86b……第二片材构件;

86b1……开口;

86c……第三片材构件;

86c1……开口;

86d……第四片材构件;

86d1……孔部;

91……空气袋(袋状构造体);

91a……熔接部;

91b……接合处;

92……流路体;

91a……熔接部;

93……连接部;

96……片材构件;

96a……第五片材构件;

96b……第六片材构件;

96b1……孔部;

101……空气袋(袋状构造体);

101a……熔接部;

101b……桥接熔接部;

102……被接合部;

102a……回避部;

103……连接部;

104……缺口部;

106……片材构件;

106a……第一片材(片材构件);

106b……第二片材(片材构件);

106c……第三片材(片材构件);

106d……第四片材(片材构件);

106a……第七片材构件;

106b……第八片材构件;

106b1……开口;

106c……第九片材构件;

106c1……开口;

106d……第十片材构件;

106d1……开口;

106e……第十一片材构件;

106e1……开口;

106f……第十二片材构件;

106f1……开口;

106g……第十三片材构件;

106g1……开口;

106h……第十四片材构件;

106h1……开口;

106i……第十五片材构件;

106i1……开口;

106j……第十六片材构件;

106j1……开口;

106k……第十七片材构件;

106k1……开口;

106l……第十八片材构件;

106l1……孔部;

111……第一外层;

112……第一中间层;

113……第二中间层;

114……第二外层;

200……手腕;

210……动脉;

301……定位销;

302……下模具;

302a……电极部;

302b……空洞;

303……中间电极组装夹具;

304……中间电极;

305……上模具;

305a……电极部;

305b……空洞;

311……定位销用孔;

401……压力模具。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