医疗设备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29631837发布日期:2022-04-13 16:08阅读:73来源:国知局
医疗设备的制作方法

1.本发明涉及一种医疗设备,更详细而言是涉及一种包括对组织进行结扎的夹具单元的医疗设备。


背景技术:

2.作为使用内窥镜进行的处置,已知有使用夹具单元进行的结扎。夹具单元包括一对臂。在一对臂夹着组织的状态下将一对臂牵引预定量时,一对臂以强有力地紧固组织的状态被锁定。
3.夹具单元以安装于供给器的状态被导入体内。夹具单元由于以对组织进行了结扎的状态留置于体内,因此在一对臂被锁定之后需要自供给器断开。
4.已知有几种解除供给器与夹具单元的连结的形态。在专利文献1所记载的结构中,通过供给器的夹具夹入夹具单元的后端部而将供给器和夹具单元连结起来。在供给器的夹具后退而移动到扩大腔室内时,夹具打开从而解除供给器与夹具单元的连结。
5.现有技术文献
6.专利文献
7.专利文献1:日本特表2008-526376公报


技术实现要素:

8.发明要解决的问题
9.操作者关闭一对臂而紧固对象组织,一边确认把持位置等一边确认结扎充分的状况。在判断为结扎不充分的情况下,打开一对臂而解除对象组织的紧固,再次进行结扎操作。而且,在判断为结扎充分的情况下锁定臂。此时,由于为了锁定夹具单元的臂所需要的操作力量(锁定力量)大幅度大于为了对对象组织进行结扎所需要的力量,操作者能够认识到力量的差距,能够在不错误地锁定臂的前提下进行操作。
10.为了锁定夹具单元的臂所需要的操作力量(锁定力量)的大小根据自臂夹着的对象组织承受的反作用力而变化。若对象组织较硬,则锁定力量变大。
11.在将通过变形实现的连结解除应用于夹具单元的情况下,若在锁定完成之前连结被解除,则不能对组织进行结扎。因而,连结解除所需要的操作力量(解除力量)通常被设定得大于锁定力量。此外,从确保上述的差距的观点出发,也有时将锁定力量设定得更大。在此,若以臂夹着平均硬度的组织的情况下的锁定力量为基准地设定解除力量,则在夹着较硬的组织的情况下存在虽然锁定未完成但是连结被解除的可能性。虽然以臂夹着较硬的组织的情况下的锁定力量为基准地设定解除力量能消除这样的可能性,但解除力量变得非常大,存在难以操作的可能性。
12.此外,存在操作感的问题。在通过变形实现了连结解除之后,若操作力量未发生变化或者增加,则操作者不能察觉到连结被解除的状况。其结果,会不必要地继续操作等而使操作变繁琐。
13.根据上述情况,本发明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能够可靠地对较硬的组织进行结扎而且能够容易地检测连结被解除的状况的医疗设备。
14.用于解决问题的方案
15.本发明是一种医疗设备,其包括:夹具单元,其包含臂部,该臂部具有开闭的一对臂;线材,其用于操作臂部;钩,其具有一对爪部,安装于线材的前端;以及管状的插入部,其供线材穿过。
16.通过爪部夹住臂部,从而夹具单元与线材以能够解除的方式相连结。插入部的前端部具有:缩径部,其内径随着朝向基端侧去而缩小;以及小径部,其具有与缩径部的最小内径相同程度的内径,与缩径部的基端侧相连。
17.夹具单元与线材连结着的第一状态下的爪部的径向最大尺寸比小径部的内径大。在线材未与夹具单元连结的第二状态下,爪部通过与第一状态相比更接近,从而构成为能够在小径部内穿过。
18.发明的效果
19.根据本发明,能够可靠地对较硬的组织进行结扎,而且能够容易地检测连结被解除的状况。
附图说明
20.图1是本发明的第一实施方式的结扎装置的整体结构图。
21.图2是表示该结扎装置的夹具单元的图。
22.图3是该夹具单元的剖视图。
23.图4是该夹具单元的剖视图,表示与图3不同的方向的截面。
24.图5是该结扎装置的夹具安装部位的放大剖视图。
25.图6是钩的放大图。
26.图7是沿图6的i-i线的剖视图。
27.图8是沿图6的ii-ii线的剖视图。
28.图9是表示在该结扎装置中臂与钩的连结被解除的动作的一个过程的示意图。
29.图10是表示臂和钩的连结解除动作的一个过程的示意图。
30.图11是表示在第二状态下钩的爪部接近了的状态的图。
31.图12是表示臂和钩的连结解除动作的一个过程的示意图。
32.图13是表示臂和钩的连结解除动作的一个过程的示意图。
33.图14是表示连结解除动作中的操作线的牵引量与力量的值的关系的曲线图。
34.图15a是表示第一状态下的变形例的钩的剖视图。
35.图15b是表示第二状态下的该变形例的钩的剖视图。
具体实施方式
36.参照图1~图14说明本发明的一实施方式。
37.图1是表示作为本实施方式的医疗设备的结扎装置1的外观的图。结扎装置1包括留置于体内的夹具单元10和用于操作夹具单元10的供给器50。夹具单元10安装于供给器50的前端(远端)。
38.图2是表示夹具单元10的外观的图。图3是夹具单元10的剖视图。如图2所示,夹具单元10包括臂部20和收纳有臂部20的局部的压管30。
39.臂部20具有第一臂21和第二臂22这一对臂。第一臂21和第二臂22分别在其前端部具有爪21a和爪22a。如图3所示,在臂部20的基端部20a中,第一臂21和第二臂22相连接。基端部20a形成为字母u形。
40.臂部20由包含合金的金属形成。作为臂部20的材质,能够例示出不锈钢、钴铬合金、镍钛合金等。
41.第一臂21和第二臂22在图2所示的初始状态下张开。第一臂21和第二臂22在从初始状态相互接近时,在材料的弹性力的作用下产生欲恢复为初始状态的作用力。
42.压管30是由金属、树脂等形成的筒状的构件。如图3所示,臂部20的基端部20a收纳于压管30内。臂部20的前端部自压管的前端开口30a突出。压管30的基端开口30b比前端开口30a小。
43.图4是从与图3不同的方向观察压管30的内部的图。如图4所示,在臂部20的各臂的中间部设有卡定部23,在卡定部23中,各臂21、22的宽度方向的尺寸变大(在图4中只能看到第一臂21)。通过第一臂21与第二臂22接近,从而各卡定部23能够穿过基端开口30b。若在穿过了基端开口30b之后第一臂21与第二臂22分开,则卡定部23不能穿过基端开口30b。其结果,臂部20以一对臂关闭的状态被锁定。
44.在压管30的内部配置有螺旋弹簧31。螺旋弹簧31的前端能够与第一臂21的后表面和第二臂22的后表面接触。螺旋弹簧31的后端能够与具有基端开口30b的压管的后端面32接触。
45.上述的臂部20和压管30的基本构造是众所周知的,例如在pct国际公开2014/181676中有所公开。
46.如图1所示,供给器50包括细长的插入部51、穿过插入部51的操作线(线材)52、以及连接于插入部51的操作部60。
47.作为插入部51,例如可以使用由线圈形成的护套。
48.操作部60具有与插入部51连接的主体61和以能够相对于主体61滑动的方式安装于该主体61的滑动件62。
49.作为操作线52,例如可以使用金属线材构成的捻线。操作线52的基端部与滑动件62连接。在使滑动件62相对于主体61移动时,能够使操作线52在插入部51内进退。
50.图5是安装有夹具单元10的供给器50的前端部的放大剖视图。
51.在操作线52的前端固定有与夹具单元10卡合的钩70。如图5所示,操作线52的前端部进入到压管30内,钩70与臂部20的基端部20a卡合。钩70的外形尺寸比螺旋弹簧31的内径略小,能够不与螺旋弹簧相干扰地在螺旋弹簧31内穿过。
52.图6是钩70的放大图。钩70具有与操作线52连接的后部71和与基端部20a卡合的前部72。
53.后部71形成为随着靠近前后方向两端而逐渐缩小的纺锤状,具有在后端开口的有底的孔71a(参照图5)。操作线52的前端部进入到孔71a内。操作线52和钩70例如通过硬钎焊等相连接。在本实施方式中,钩70和操作线52保持同轴的状态地连接。
54.前部72具有一对卡合臂73和卡合臂74。卡合臂73和卡合臂74从与臂部20的开闭方
向正交的方向夹入臂部20。卡合臂73具有与臂部20接触的爪部75和将爪部75和后部71连接起来的板状部76。卡合臂74与卡合臂73同样具有爪部77和板状部78,具有与卡合臂73相同的形状。卡合臂73和卡合臂74设于相对于钩70的中心轴线x1线对称的位置。
55.在臂部20与钩70连结的状态(第一状态)下,爪部75与爪部77分开,处于只要没有臂部20就能够相互接近的位置关系。
56.爪部75具有与臂部20的基端部20a接触的卡合面751。卡合面是沿与中心轴线x1成直角的方向延伸的平坦的面。爪部77也具有与卡合面751相同的卡合面771。
57.在爪部75和爪部77隔着臂部20地保持的图5所示的状态下,由爪部75和爪部77构成的前部72的前侧的外形比后部71的外形大。
58.图7是沿图6的i-i线的剖视图,是从钩70的正面侧观察到的图。板状部76和板状部78是截面大致为长方形的板状,但对与爪部连接的前端部实施了倒角,在接近中心轴线x1的面分别形成有斜面761、781。斜面761从板状部76的宽度方向中央向上方延伸。斜面781从板状部78的宽度方向中央向下延伸。即,斜面761、781随着靠近板状部的宽度方向端部而远离中心轴线x1。
59.在板状部76和板状部78的宽度方向上,斜面761、781的起点和中心轴线x1处于大致相同的位置。
60.图8是沿图6的ii-ii线的剖视图。对在爪部75、77中的、在比卡合面靠前侧的位置彼此相对的面(相对面)实施了倒角,分别形成有斜面752、772。斜面752从爪部75的宽度方向中央向上方延伸。斜面772从爪部77的宽度方向中央向下方延伸。斜面752、772向与斜面761、781相同的方向倾斜,并随着靠近爪部的宽度方向端部而远离中心轴线x1。相对面中的、未形成斜面752、772的部位成为沿左右方向延伸且相互平行的平行部753、773。与平行部753、773平行的支承面754、774分别从斜面752、772的终点延伸。
61.爪部75的前部在主视时没有斜面752的右侧变小,爪部77的前部在主视时没有斜面772的右侧变小。
62.如图6所示,爪部75、77的后端部的外周面成为曲面状,其外形尺寸随着靠近后端而减小。
63.如图5所示,在插入部51的前端安装有硬质的导管55。导管55的前端侧区域的内径比压管30的外径大,能够供压管30进入。导管55具有随着靠近基端而其内径逐渐变小的缩径部55a,比缩径部55a靠基端侧的小径部55b的内径与缩径部55a的最小内径相同。钩70的后部71的外形尺寸比小径部55b的内径小,由爪部75、77限定的前部72的最大外形尺寸比小径部55b的内径大。
64.在操作线52安装有止挡件56。由于止挡件56的形状、尺寸被设定为不能进入到导管55内,因此在止挡件56与导管55的后端接触时操作线52不能进一步前进。
65.对像上述那样构成的结扎装置1的使用时的动作进行说明。结扎装置1经由内窥镜的通道被导入体内。在将结扎装置1插入内窥镜时,使用者使滑动件62后退预定量,以臂部20关闭且未被锁定的状态插入。也可以以将臂部20关闭的夹具单元10和插入部51的前端部收纳于另外准备的外护套内的状态插入内窥镜。
66.在使结扎装置1自内窥镜前端部的通道开口突出而减小拉动滑动件的力或者使外护套后退时,臂部20在自身的弹性恢复力和螺旋弹簧31的弹性恢复力的作用下相对于压管
30前进。其结果,一对臂21、22成为打开的打开形态。在止挡件56与导管55的后端接触时,臂部20不能相对于压管30前进,因此臂部20不会自压管30脱落而保持打开形态。
67.在使用者使滑动件62相对于主体61后退时,操作线52被牵引而使臂部20相对于压管30后退。其结果,一对臂21、22成为关闭的关闭形态。使用者通过使组织位于一对臂21、22之间而将一对臂21、22关闭,从而能够对组织进行结扎。直到进行后述的锁定操作为止,通过使滑动件62相对于主体61前进,能够使一对臂21、22从关闭形态再次转变到打开形态。因而,在结扎装置1中,直到进行锁定操作为止都能利用操作线52操作夹具单元10从而进行组织的重抓。
68.如图5所示,在导管55内配置有用于防止基端部20a与钩70的连结意外解除的限制构件57。限制构件57具有内径比钩70的外径略大的限制部58。为了解除基端部20a与钩70的卡合,卡合臂73、74需要分离一定距离以上,但在限制部58内不存在能够供卡合臂73和卡合臂74充分地分开的程度的空间。其结果,钩70与基端部20a的卡合直到卡合臂73、74穿过限制部58为止都不解除,而适当地保持卡合状态。
69.若判断为可以对位于一对臂21、22之间的组织进行结扎,则使用者进行用于将臂部20固定在关闭形态的锁定操作。在锁定操作中,使用者使滑动件62超出能够重抓的范围进一步相对于主体61后退。在滑动件62后退时,操作线52被牵引,一对臂21、22夹着组织而大致平行地进入到压管30内。并且,设于一对臂21、22的卡定部23相互接近,成为能够穿过压管30的基端开口30b的位置关系。
70.穿过基端开口30b而移动到压管30外的一对卡定部23在自操作线52承受的力减弱时再次分开,成为不能穿过基端开口30b的位置关系。其结果,通过一对卡定部23抵接于基端开口30b的边缘来防止臂部20自压管30突出,臂部20被锁定而保持关闭形态。
71.在锁定操作的过程中,基端部20a和钩70穿过基端开口30b移动到压管30外,但利用限制构件57适当地保持基端部20a与钩70的卡合状态。
72.在臂部20被锁定之后使用者使滑动件62进一步后退时,基端部20a与钩70的卡合被解除,夹具单元10自供给器50断开。以下,使用示意图详细地说明连结解除时的钩70的动作。
73.在臂部20被锁定之后滑动件62后退时,操作线52被牵引。其结果,如图9所示,爪部75、77的后端部与缩径部55a的内表面接触。在操作线52被牵引时,爪部75、77的后端部沿着缩径部55a的内表面移动,进入到小径部55b内。
74.随着爪部的后侧进入到小径部55b内,爪部75、77分别以与板状部连接的连接部位为中心地转动。其结果,如图10所示,爪部75、77的前端侧向相互分开的方向移动,自臂部的基端部20a分离。这样,钩70与臂部20的连结被解除,一对爪部75、77转变到在其间不存在臂部20的第二状态。
75.在连结解除之后进一步牵引操作线52时,板状部76的前端和板状部78的前端部向相互接近的方向移动。接近而接触了的板状部76、78使斜面761和斜面781接触,分别开始沿着相对的斜面移动。
76.随着板状部76、78的移动,爪部75、77也移动。爪部75、77的相对面在主视时沿左右方向移位并相互接近。爪部75、77移位的左右方向与爪部75、77夹住臂部20的开闭方向交叉。随着板状部76沿着斜面781移动,爪部75的相对面向右移位。随着板状部78沿着斜面761
移动,爪部77的相对面向左移位。
77.在爪部75、77沿左右方向移位并相互接近时,斜面752与斜面772接触。之后,爪部75、77分别沿着相对的斜面移动,在成为均衡状态的情况下停止相对移动。
78.图11示出从正面观察均衡状态的爪部75和爪部77的状态。在该状态下,钩70的前部72的径向最大尺寸(与轴线x1正交的方向上的最大尺寸)d2比钩70与臂部20连结的状态下的前部72(图7中虚线所示)的径向最大尺寸d1小且比小径部55b的内径小。因而,如图12所示,爪部75和爪部77的相对移动停止的均衡状态的前部72能够在小径部55b内穿过。
79.在使用者使滑动件62进一步后退时,钩70在变形的同时在小径部55b内穿过,并如图13所示自导管55的基端开口脱离。在钩70自导管55脱离时,不对钩70作用克服操作线52的牵引的外力,因此为了使滑动件62后退所需要的力量减少较大程度,滑动件62的操作变轻。因而,使用者能够容易地察觉到夹具单元10自供给器50断开的状况。
80.在使用者拔出内窥镜和供给器50时,一连串的手术结束。
81.像以上说明的那样,采用本实施方式的结扎装置1,根据限制构件57与爪部75、77的尺寸关系,即使在对较硬的组织进行结扎的情况下,也能防止在夹具单元10的臂被锁定之前夹具单元10与供给器50的连结被解除。
82.此外,只是将爪部75、77的后端部按压于导管55的缩径部55a,就能使爪部打开从而解除夹具单元10与供给器50的连结。因而,使用者只是使滑动件62继续后退就能够解除连结,能够使此时所需要的力量比锁定臂时所需要的力量小。
83.并且,通过爪部75、77与连结时相比更接近,从而连结解除后的钩70能够在导管55的小径部55b内穿过而自导管55脱离。其结果。如上所述,滑动件62的操作显著变轻,能够容易地察觉到夹具单元10自供给器50断开的状况。
84.根据上述的各作用,在结扎装置1中,能够兼顾将夹具单元10以夹着较硬的组织的状态可靠地留置和操作的容易性。
85.图14示出操作线的牵引量与产生的力量的关系。在臂部夹住了组织之后操作滑动件62而牵引操作线时,在直到臂部的大致整体被拉入到压管内为止的区域r1中在自夹着的组织承受的反作用力的作用下力量n逐渐增加。
86.接着,在直到臂部的基端部到达压管的基端开口为止的区域r2中,臂部与压管的内表面大致平行,因此力量n逐渐减小。
87.接着,在直到臂部被锁定为止的区域r3中,需要使臂部变形以使卡定部23越过基端开口,因此力量n再次增加。若锁定完成,则力量n暂且减小。
88.接着,在直到臂部与钩的连结被解除为止的区域r4中,力量n再次增加。若在力学上区域r4的最大力量值n2为区域r3的最大力量值n1以下,则臂部在被锁定之前其与钩的连结会被解除,存在不能对组织进行结扎的可能性。但是,在本实施方式中,根据限制构件57与爪部75、77的尺寸关系,在物理上抑制连结解除,而且利用将爪部75、77的后端部按压于导管55的缩径部55a的动作使爪部打开,从而在将最大力量值n2设为最大力量值n1以下的同时并不仅依赖于爪部的刚度就能防止臂部在被锁定之前其与钩的连结被解除。
89.接着,在直到爪部75、77进入到小径部55b内为止的区域r5中,力量n逐渐增大。在爪部75、77自导管55脱离之后的区域r6中,力量n急速地减小。
90.以上,说明了本发明的一实施方式,但本发明的保护范围并不限定于上述实施方
式,能够在不脱离本发明的主旨的范围内对各构成要素施加或者删除各种变更。
91.例如也可以是,爪部在穿过导管的小径部时不沿左右方向移位。在图15a和图15b所示的变形例中,若通过连结解除而使爪部175、177之间存在不臂部20,则爪部175、177相互接近,使爪部的径向最大尺寸d4比连结时的径向最大尺寸d3小。通过将径向最大尺寸d4设为小径部55b的内径以下,从而能够使连结解除后的钩进入到小径部而自导管脱离。
92.结扎装置的长度方向上的一对爪部的截面积优选为小径部的内腔(管腔)的截面积以下。由此,仅使爪部移位就能够容易地穿过小径部。若移位后的一对爪部的截面积形状与小径部的内腔的截面积形状相同,则在爪部穿过小径部时两者不变形,操作力量难以增加。
93.一对爪部在穿过小径部时也可以并不一定接触。
94.在本发明中,限制构件、导管并不是必需的。例如既可以在导管的局部设置限制部,也可以通过对构成插入部的护套的前端部进行成型加工而形成缩径部、小径部。
95.小径部的内腔的截面形状并不限于圆形,例如也可以是正方形等多边形。在该情况下,若将爪部构成为在第二状态下接近的爪部的径向最大尺寸为小径部的径向最小尺寸以下,则能够使爪部接近而顺畅地穿过小径部。在小径部的径向最小尺寸与径向最大尺寸的差较小(例如0.1mm以下)的情况下,若将爪部构成为在第二状态下接近的爪部的径向最大尺寸为小径部的径向最大尺寸以下,则通过在使爪部和小径部中的至少一者变形一些的同时使爪部穿过,能够起到相同的效果。
96.产业上的可利用性
97.本发明能够应用于断开夹具单元而使用的医疗设备。
98.附图标记说明
99.1、结扎装置(医疗设备);10、夹具单元;20、臂部;20a、基端部;21、第一臂;22、第二臂;50、供给器;51、插入部;52、操作线(线材);55a、缩径部;55b、小径部;70、钩;75、77、爪部;752、772、斜面。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