旋顶挤压式颈动脉结扎装置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21028818发布日期:2020-06-09 20:05阅读:239来源:国知局
旋顶挤压式颈动脉结扎装置的制作方法

本发明属于医疗器械领域,涉及颈动脉结扎技术,尤其是一种旋顶挤压式颈动脉结扎装置。



背景技术:

颈动脉结扎的历史是很久的,结扎目的一直与其他动脉结扎的动机相同,往往是为了控制头颈部外伤性出血,最初有的是为了肿瘤出血、炎症,甚至头痛、癫痛等,在19世纪初,就有人为了颈部动脉瘤及搏动性眼球突出而结扎吸动脉。到20世纪初,才有人用此手术来治疗颈内动脉的动脉瘤。在很多年内,一直认为它是一个有偏瘫、失禁甚至死亡等危险的手术。为了减少某些并发病,手术技术不断地有所改进,如用复扎法、部分扎法、分毅扎法等。

现有技术的颈动脉结扎工具有1、直接用线结扎;2、微弹簧圈缩窄;3、一侧缩窄环,一侧微弹簧圈等工具。其中1、双侧颈动脉用线直接结扎虽然操作方便、使用广泛,但是阻断眼动脉可致盲,从而影响后期行为学的判断,白质及灰质结构均受损,影响基因学研究;2、微弹簧圈缩窄,虽然不损伤灰质结构,侧支血流更稳定,不会出现失明症状,可应用于基因研究,但是随时间推移,脑血流量逐渐恢复,则影响脑损伤程度判断准确性;3、一侧缩窄环,一侧微弹簧圈,虽可有效防止脑血流量恢复,保障脑缺血模型的稳定性,但是无法达到模型个体化,无法精准可控。上述模型均着重对血管内径的调整,固定了血管内径缩窄的大小,但却忽略了主体的个体差异,虽然均缩窄一样的内径,但对于原先血管的相对比例不尽相同,如果采用这类模型对于未来的研究,可能存在组内差异,影响脑损伤程度的比较,而且脑缺血模型的制作成功与否是临床脑损伤程度及治疗的基础研究,其模型的稳定性及可控性对于脑损伤临床研究具有重要意义。

因此急需一种结构简单、操作方便,可以精确控制血管内经缩窄程度,使颈动脉结扎实现数字化且保障缺血模型的稳定性,保障相关实验更科学,更精细,更有说服力的颈动脉结扎装置。

通过检索仅发现如下与本申请相关的专利文献,具体公开内容如下:

颈托式颈动脉压迫器(cn204723116u),包括通过粘贴固定片连接的前带片和后带片,其特征是在所述前带片中部设气管套预留口,在所述前带片边沿上设压迫器基座,压迫器基座上设套管,套管内上部设螺栓,套管内下部设可沿套管移动的压迫栓,所述压迫栓底部呈弧形。

通过技术特征的对比,上述公开专利文献与本发明的技术结构不相同,不会影响本发明申请的创造性及新颖性。



技术实现要素:

本发明的目的在于克服现有技术的不足之处,提供一种结构紧凑、操作方便,可以在狭小空间的使用,放入不同直径的血管,且可调节精确控制血管内经缩窄程度,使颈动脉结扎实现可调节化的旋顶挤压式颈动脉结扎装置。

本发明解决其技术问题是采取以下技术方案实现的:

一种旋顶挤压式颈动脉结扎装置,包括外框、固定块、旋钮以及顶压杆,所述外框由弧形臂和设置在弧形臂两端的侧壁一体制成的u型架体,所述u型架体的侧壁相对内侧还一体制有滑槽,所述u型架体两端端部之间共同安装有固定块,所述固定块中部滑动安装有顶压杆,所述顶压杆包括螺纹杆、顶头以及限位滑块,所述螺纹杆一端垂直固装一顶头,所述顶头的两端对称固装有限位滑块,所述顶头位于外框内,顶头与外框的弧形壁之间夹持有血管,所述限位滑块滑动安装在外框两侧的滑槽内实现限位滑动;所述旋钮活动卡装在固定块上,所述顶压杆的螺纹杆同轴螺纹安装在旋钮内,旋转旋钮,带动螺纹杆端部的顶头向外框的弧形壁靠近,减小外框的弧形壁与顶头之间的距离,实现对弧形壁与顶头之间的血管的结扎。

而且,所述顶压杆的螺纹杆上的螺纹上设置有刻度。

而且,所述外框、固定块、旋钮以及顶压杆均由聚乳酸材料分别一体制出。

而且,在滑槽槽底一侧的侧壁端部还一体制有一嵌槽,所述固定块两端一体制有与嵌槽相适配的插块,固定块通过插块活动插装在外框的端部。

而且,所述旋钮外部为一长方体结构。

而且,所述嵌槽为l型嵌槽。

本发明的优点和积极效果是:

1、本发明通过旋钮和顶压杆的丝杠连接方式实现结扎松紧程度可由通过旋转旋钮进行调整,避免了结扎不紧或结扎过紧以至于损伤血管的情况;通过旋转旋钮实现档位无限可调,且在顶压杆的螺纹杆的螺纹上还设有刻度,按照螺纹杆从旋钮中伸出的距离计算出需要缩窄的血管横截面积,,从而精确控制血管内经缩窄程度,使颈动脉结扎实现数字化。

2、本发明由聚乳酸材料一体制出,聚乳酸材料具有最良好的抗拉强度及延展度,应用广泛,可降解,有良好的透气性、透氧性及透二氧二碳性,它也具有隔离气味的特性,大大提高了本装置的稳定性,同时可以根据血管的个体差异进行调整,对很细的血管进行定位精准结扎。

3、本发明结构紧凑,整体尺寸小于一元硬币,实现了在狭小空间的使用;放入血管方便,无论直线形的、曲线形的不等直径的血管都可以放入结扎。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发明结构示意图。

图2为本发明拆分图。

图3为本发明外框结构示意图。

图4为本发明顶压杆结构示意图。

图5为本发明固定块结构示意图。

图6为本发明固定块的立体图。

图7为本发明旋钮结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附图并通过具体实施例对本发明作进一步详述,以下实施例只是描述性的,不是限定性的,不能以此限定本发明的保护范围。

一种旋顶挤压式颈动脉结扎装置,包括外框1、固定块3、旋钮4以及顶压杆2,所述外框由弧形臂1-4和设置在弧形臂两端的侧壁1-2一体制成的u型架体,所述u型架体的侧壁相对内侧还一体制有滑槽1-3,在滑槽槽底一侧的侧壁端部还一体制有一嵌槽1-1;所述嵌槽为l型嵌槽;

所述固定块包括固定块本体3-3,固定块本体两端一体制有与嵌槽相适配的插块3-4,所述固定块通过插块活动插装在外框的端部,所述固定块中部还一体制有通孔,对应该通孔位置的固定块一侧上一体制有一卡环3-1,所述卡环的内孔与通孔同轴,且为一体,所述卡环的外圆周壁上一体制有一卡环槽3-2,所述固定块中部通过该通孔滑动贯穿有顶压杆,所述顶压杆包括螺纹杆2-3、顶头2-2以及限位滑块2-1,所述螺纹杆一端垂直固装一顶头,所述顶头为一圆柱体,顶头的两端对称固装有限位滑块,所述顶头位于外框内,所述顶头与外框的弧形壁之间夹持有血管,所述限位滑块滑动安装在外框两侧的滑槽内实现限位滑动;

所述旋钮为一长方体4-1结构,旋钮端部一体制有一与卡环相适配的卡洞4-3,所述旋钮内侧还一体制有与顶压杆的螺纹杆相适配的内螺纹长孔4-2,所述卡孔与内螺纹长孔同轴设置,所述旋钮通过固定块的卡环同轴活动安装在固定块一侧,所述顶压杆的螺纹杆螺纹安装在旋钮内,旋转旋钮,带动螺纹杆前进,从而使得其端部的顶头向外框的弧形壁靠近,减小外框的弧形壁与顶头之间的距离,从而使得夹持在弧形壁与顶头之间的血管受到相对于的挤压,从而实现结扎的目的。

在本发明的具体实施中,为了使得顶压杆的顶头对血管的挤压精准度高,在顶压杆的螺纹杆的螺纹上设置有刻度,按照螺纹杆从旋钮中伸出的距离计算出需要缩窄的血管横截面积,从而精确控制血管内经缩窄程度,使颈动脉结扎实现数字化。

本发明到的各个部件均由聚乳酸材料(pla)一体制出的,聚乳酸材料具有最良好的抗拉强度及延展度,应用广泛,可降解,有良好的透气性、透氧性及透二氧二碳性,它也具有隔离气味的特性。

本发明可以对≦2mm的任意直径血管的结扎,结扎松紧程度可通过旋转旋钮进行调整,避免了结扎不紧或结扎过紧以至于损伤血管的情况;

本发明采用丝杠原理,通过旋转旋钮实现档位无限可调;在顶压杆的螺纹杆上标有刻度,从而精确控制血管内经缩窄程度,使颈动脉结扎实现数字化;

本发明结构紧凑,整体尺寸小于一元硬币,实现了在狭小空间的使用;放入血管方便,无论直线形的、曲线形的不等直径的血管都可以放入结扎。

尽管为说明目的公开了本发明的实施例和附图,但是本领域的技术人员可以理解:在不脱离本发明及所附权利要求的精神和范围内,各种替换、变化和修改都是可能的,因此,本发明的范围不局限于实施例和附图所公开的内容。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