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卫生香及其制备方法与流程

文档序号:20836359发布日期:2020-05-22 16:55阅读:1320来源:国知局
一种卫生香及其制备方法与流程

本发明涉及一种卫生香及其制备方法,属于卫生香生产技术领域。



背景技术:

卫生香是人们采用各种木粉(会燃烧的树皮、树干弄碎)、粘粉,根据一定的比例,制成各式的香饼、香球、线香、棒香、盘香等,加上一些有香的物质(各种香料香精),通过点燃,使之发出香味作为敬神拜佛、熏屋熏衣、防虫驱瘟、香化环境、调理身心作用的一种传统民族生活用品,所以大家称之为卫生香,有时也被称为"神香"、"檀香"。由于卫生香是点燃后熏香,所以也有把卫生香理解成"熏香"。

目前我国的卫生香主要为:棒香、塔香、线香、盘香4大类。棒香,因卫生香中心是一根"竹棒"而得名,"竹棒"的好坏直接影响棒香的质量,因此选好"竹棒"非常关健。竹棒的长度、大小都有比较固定的规格,竹棒分圆形和方形两种,质量又分一层竹、二层竹等等。最好的竹棒是一层竹,圆型的起码径1.1cm,竹棒的长度有21cm、27cm、32.5cm、39.5cm等规格,这种竹棒主要在山区生产,有许多专门配套的生产厂家,生产好的棒香不能靠机器全自动生产,一台机器2人手工操作。线香,因生产出来的卫生香象线一样一条一条而得名,生产线香方法比较简单,就是各种香木粉按配方搅拌均匀后,用机器自动化生产出来,长度、直径按需要调整,经过烘干或晒干就可以了,也叫"菜香"。盘香,将生产处理的未经过烘干处理的线香盘成盘后,在烘干或晒干制备。塔香,把长长的一根线香盘成一圈或两根线香盘成一圈,因点燃时用一根漂亮的香架架起成一个塔状而得名。

卫生香在点燃熏香时会散发出各种香味,古法中大量用一些天然植物材料如艾叶、菖蒲、沉香、檀香、玫瑰花、茉莉花、薰衣草,中药如甘草、丁香、桂皮、茴香、甘松、缬草等掺入其中,使之燃烧时发出香气,并有益健康。

然而,这种方式的卫生香存在一定问题,由于天然的植物材料,特别是中药材,点燃后只有淡淡的中药味,甚至很多贵重的药材在点燃后闻不出来味道。

为了满足人们的需求,现有技术根据中药香气的特点,配制出"中药"卫生香香精,使其点燃后发出的气味与纯中药卫生香气味接近,这样的"中药"卫生香香精比纯粹的中药卫生香点燃后的气味更强烈,但是药香浓烈的同时,味多而杂,在独处一室的情况下,人的嗅觉会产生疲劳感,甚至会产生头晕等症状,使人产生反感,对人体无益,甚至有害。



技术实现要素:

本发明目的在于解决现有技术中的上述问题,设计一种能释放天然香料香味的卫生香及其制备方法。

本发明为达到上述目的,所采用的技术手段是:一种卫生香,由至少一层燃烧层和一层香料层构成,所述香料层与燃烧层叠放,或香料层局部或全部包围燃烧层。

进一步的,所述卫生香由一层燃烧层和一层香料层叠放组成。

进一步的,所述卫生香由一层燃烧层和二层香料层叠放组成,燃烧层处于两个香料层之间。

进一步的,所述卫生香由一层燃烧层和一层香料层叠放组成,且香料层与燃烧层连接处向燃烧层外围延伸,形成局部包围。

进一步的,所述卫生香由一层燃烧层和二层香料层叠放组成,燃烧层处于两个香料层之间,且两个香料层中的一个或两个与燃烧层连接处向燃烧层延伸,形成完全包围。

更进一步的,所述卫生香的横截面为圆形、多边形或椭圆形。

更进一步的,所述卫生香的横截面为四边形。

进一步的,制备塔香、线香、盘香的方法,步骤如下:

步骤一、将无烟碳粉碎,而后加入粘合料混合均匀,形成燃烧层混合料;

步骤二、将香料组合物粉碎,而后加入粘合料混合均匀,形成香料层混合料;

步骤三、将步骤一和步骤二的混合料分别冲压,形成燃烧层线料和香料层线料,然后将燃烧层线料和香料层线料按相同长度切成若干段;

步骤四、将燃烧层线料和香料层线料叠加结合,形成线香,晾晒或低温烘干即可,对于塔香和盘香,将叠加后的线料盘出塔香和盘香结构后,晾晒或低温烘干即可。

更进一步的,所述步骤一中,无烟碳粉碎至80~120目,粘合料为榆皮粉、改性淀粉和水。

更进一步的,所述步骤二中,香料组合物包括天然香料和中药原料,粉碎至80~120目,粘合料为榆皮粉、改性淀粉和水,或在粘合料或香料组合物中加入植物精油。

进一步的,所述燃烧层燃烧点的温度为600~700℃,燃点后香体上的温度递减,在6~8mm处的温度为150~190℃,香料层在温度烘烤下将香气和有益成分释放。

本发明有益效果在于:

1、通过无烟且高温燃烧的燃烧层,减少现有技术中香料、中药与有机木粉混配直接燃烧带来的大量烟雾,也消除了木粉燃烧裂解产生的甲酸等副产品对人体带来的有害物质,特别是密闭环境下的居室或办公环境带来的粉尘、有害气体的影响;

2、香料层中香味和有益成分在燃烧前挥发到空气中,不会(或很少)产生高温裂解而浪费,能最大程度的体现原始气味和挥发有效成分,达到了熏香的最佳效果;

3、能实现纯天然香料和中药的混合,体现出香料和中药的价值,克服了人工香精的弊端。

附图说明

下面结合附图和实施例对本发明进一步说明。

图1是本发明叠放结构的横截面示意图;

图2是本发明全包围结构的横截面示意图。

图中:1、燃烧层,2、香料层。

具体实施方式

一种卫生香,由至少一层燃烧层1和一层香料层2构成,所述香料层2与燃烧层1叠放,或香料层2局部或全部包围燃烧层1。

下面对香料层和燃烧层结构可能产生的连接方式进行描述,如:

如图1所示,卫生香由一层燃烧层1和一层香料层2叠放组成。

作为一种结构方式,卫生香由一层燃烧层1和二层香料层2叠放组成,燃烧层1处于两个香料层2之间。

作为一种结构方式,卫生香由一层燃烧层1和一层香料层2叠放组成,且香料层2与燃烧层1连接处向燃烧层1外围延伸,形成局部包围。

如图2所示,卫生香由一层燃烧层1和二层香料层2叠放组成,燃烧层1处于两个香料层2之间,且两个香料层2中的一个或两个与燃烧层1连接处向燃烧层1延伸,形成完全包围。

本发明的结构至少有一层燃烧层1和一层香料层2,该限定的说明是至少包括这两层,可以是更多层结构,但是从生产的角度,只有两层结构是最好加工的,但并不限定采用多层,如一层燃烧层,两层香料层,燃烧层1在中间,在叠放状态下,上层和下层为香料层2。当然,也可以将香料层做成局部包围或全包围燃烧层的结构。局部包围如香料层做成u型凹槽,燃烧层做成四方形,嵌入凹槽中形成一个整体四方形结构。

所述卫生香的横截面为圆形、多边形或椭圆形。

从加工角度设计的一种优选,卫生香的横截面为四边形。

制备塔香、线香、盘香的方法,步骤如下:

步骤一、将无烟碳粉碎,而后加入粘合料混合均匀,形成燃烧层混合料;

步骤二、将香料组合物粉碎,而后加入粘合料混合均匀,形成香料层混合料;

步骤三、将步骤一和步骤二的混合料分别冲压,形成燃烧层线料和香料层线料,然后将燃烧层线料和香料层线料按相同长度切成若干段;

步骤四、将燃烧层线料和香料层线料叠加结合,形成线香,晾晒或低温烘干即可,对于塔香和盘香,将叠加后的线料盘出塔香和盘香结构后,晾晒或低温烘干即可。

所述步骤一中,无烟碳粉碎至80~120目,粘合料为榆皮粉、改性淀粉和水。

所述步骤二中,香料组合物包括天然香料和中药原料,粉碎至80~120目,粘合料为榆皮粉、改性淀粉和水,或在粘合料或香料组合物中加入植物精油。

所述燃烧层燃烧点的温度为600~700℃,燃点后香体上的温度递减,在6~8mm处的温度为150~190℃,香料层在温度烘烤下将香气和有益成分释放。

对于卫生香的制备,采用冲压装置,形状以四方形结构为主(方便生产),可用于生产塔香、线香、盘香。其中塔香、盘香由线香冲压后,手工盘出形状;燃烧层和香料层各自配料后冲压,二层复合即可。

其中需要说明,燃烧层可以是现有技术中低价的艾叶、菖蒲等材料,但是这种材料会产生烟雾,因此,我们优选无烟碳,同时,无烟碳又能产生较高的燃烧点温度,有利于香料的烘烤释放。而香料层可以是沉香、檀香、玫瑰花、茉莉花、薰衣草、甘草、丁香、桂皮、茴香、甘松、缬草等材料。

发明人研究发现,现有技术中,卫生香的成分是各种木粉(会燃烧的树皮、树干弄碎)、粘粉、香料、中药、天然或合成香精等成分的混合物,这些物质混合在一起燃烧,产生大量烟雾、粉尘以及物料裂解产物,对于低端卫生香,如厕所用,由于环境较为开放,一般大众能接受,然而对于高端用香,这些问题就会特别突出,如背景技术中的,中药和香料的香气和有效成分得不到利用等弊端凸显,然而,从古至今的那么多年,却无人解决此问题,而现有技术采用的解决方案是利用人工合成香料,虽然能产生香味,但失去了天然的有益成分和磬人心脾的自然香味和对人有益的中药挥发成分。

本发明在结构设计上,突破原有技术,设计燃烧层和香料层,并且利用燃烧层无烟碳的无烟和更高的燃烧热,利用燃烧层燃烧点的温度高度600~700℃,而燃点后的一段香体上的温度递减,在6~8mm处的温度在170℃左右,这种结构使得首先燃烧层没有香料,没有香料损失,其次香料层在温度烘烤下,在燃点的高温到来前,已经将香气和有益成分完美释放,而且香的燃烧速度慢,使得香味和有益成分的挥发是缓缓散发,达到熏香的最佳效果。

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发明创新点在于:

1、通过无烟且高温燃烧的燃烧层,减少现有技术中香料、中药与有机木粉混配直接燃烧带来的大量烟雾,也消除了木粉燃烧裂解产生的甲酸等副产品对人体带来的有害物质,特别是密闭环境下的居室或办公环境带来的粉尘、有害气体的影响;

2、香料层中香味和有益成分在燃烧前挥发到空气中,不会(或很少)产生高温裂解而浪费,能最大程度的体现原始气味和挥发有效成分,达到了熏香的最佳效果;

3、能实现纯天然香料和中药的混合,体现出香料和中药的价值,克服了人工香精的弊端。

以上所述,仅为本发明的具体实施方式,并不局限于此,任何熟悉本技术领域的技术人员在本发明揭露的技术范围内,可轻易想到变化或替换,都应涵盖在本发明的保护范围之内。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