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自动刮灰装置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21270467发布日期:2020-06-26 22:54阅读:363来源:国知局
一种自动刮灰装置的制作方法

本发明涉及艾灸装置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自动刮灰装置。



背景技术:

目前,艾灸是针灸的重要组成部分,是中医治病的重要手段之一。艾灸作用途径包括艾条燃烧过程对穴位的温热刺激、艾绒燃烧时的挥发物的药理作用等多个环节。传统的艾灸主要分为两类:艾柱灸和艾条灸。艾灸过程中存在燃烧着的灰烬散落烫伤患者的危险。此外,由于艾柱或艾条没有容器包覆,艾绒和火力大部分被浪费;而且艾灸过程中温度不稳定,影响疗效,操作也不方便,这些都严重制约了艾灸的推广应用。

为此艾灸装置应运而生,而艾灸过程需要人工及时的去除艾条燃烧后的艾灰,但是艾条燃烧时产生的艾灰掩盖了艾条的燃烧点,导致艾灸温度时高时低,使得其使用需靠人工经验去处理看护艾灸,几分钟一次的重复清理艾条的艾灰,这样给艾灸的使用带来不便,往往因为温度的不可观察,导致艾灸过程中由于艾灸燃烧温度太高被烫伤的不良情况。

而艾条外层纸燃烧产生的半碳化状态的卷边,此卷边是没办法用震动的方式开去除的,必须外界的摩擦力干预才能去除,故给除灰造成较大麻烦。



技术实现要素:

为了克服现有技术的不足,本发明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自动刮灰装置,其去除艾条燃烧端的灰尘。

本发明的目的采用以下技术方案实现:

一种自动刮灰装置,包括底座以及安装于底座上的除灰组件,所述底座上设有安装位;所述除灰组件包括至少两个第一除灰件以及第一驱动机构,至少两个第一除灰件绕安装位的中心轴线圆周分布;所述第一驱动机构用于带动所述至少两个第一除灰件靠近或者远离所述安装位运动;所述至少两个第一除灰件用于在靠近安装位运动后进行除灰作业。

进一步地,所述第一除灰件的靠近安装位的端部形成为除灰端,所述第一除灰件的另一端形成为驱动端;所述第一驱动机构包括驱动件、驱动轮以及弹性部件,所述驱动轮的枢接于底座上;所述驱动件用于带动驱动轮转动;驱动轮上设有引导部;所述引导部用于在驱动轮转动过程中与驱动端滑动配合,以引导所述驱动端向着靠近或者远离所述安装位;所述弹性部件的一端连接于底座上,弹性部件的另一端连接于所述驱动端;弹性部件用于提供一使驱动端向着靠近安装位运动的弹性应力。

进一步地,所述引导部设有至少两个,至少两个引导部绕驱动轮的中心轴线圆周间隔分布;各个驱动端一一对应与各个引导部滑动配合;各个驱动端与底座之间均连接有所述弹性部件。

进一步地,所述引导部为凸设于驱动轮外表面的凸块;所述凸块的外表面设有圆弧面,圆弧面的圆弧各点到驱动轮的圆心的间距逐渐增大;所述驱动端与所述圆弧面滑动配合。

进一步地,所述驱动端设有圆形凸起,所述圆形凸起用于与所述圆弧面滑动配合。

进一步地,所述除灰端设有圆弧凹槽。

进一步地,所述驱动件为推杆电机;所述推杆电机的推杆与所述驱动轮连接。

进一步地,所述底座上设有检测传感器,检测传感器用于检测安装位并发送检测信号,所述第一驱动机构应用于根据所述检测信号带动第一除灰件靠近或者远离所述安装位运动。

进一步地,所述除灰组件还包括第二除灰件以及第二驱动机构,第二驱动机构用于带动第二除灰件靠近或者远离所述安装位运动。

进一步地,所述第二驱动机构包括电磁推杆,所述电磁推杆的推杆与所述第二除灰件固接。

相比现有技术,本发明的有益效果在于:其在除灰时,可将艾条的燃烧端放在安装位,第一驱动机构带动至少两个第一除灰件向着靠近安装位运动,至少两个第一除灰件便可围设在艾条的外周并夹紧艾条,此后人手将艾条拔出便可克服第一除灰件与第一除灰件之间的摩擦力,去除艾条外层纸燃烧产生的半碳化状态的卷边,自动去除艾条的灰尘,避免人工除灰烫伤。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发明的结构示意图;

图2为图1中的a-a向剖视图;

图3为本发明的局部结构示意图。

图中:10、底座;11、检测传感器;12、安装位;21、第一除灰件;211、驱动端;31、推杆电机;32、驱动轮;321、引导部;33、弹性部件;41、电磁推杆;42、第二除灰件;50、艾条。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附图以及具体实施方式,对本发明做进一步描述:

如图1、图2以及图3所示的一种自动刮灰装置,包括底座10以及除灰组件,在底座10上设有安装位12,除灰组件安装于底座10上。具体除灰组件包括至少两个第一除灰件21以及第一驱动机构,至少两个第一除灰件21绕安装位12的中心轴线圆周分布,至少两个第一除灰件21可围设于安装位12的外周,上述第一驱动机构可带动至少两个第一除灰件21靠近或者远离安装位12运动,在至少两个第一除灰件21靠近安装位12运动后,可进行除灰作业。

在上述结构基础上,使用本发明的自动刮灰装置时,以去除艾条50燃烧端表面的灰为例,在除灰时,可将艾条50的燃烧端放在安装位12,第一驱动机构带动至少两个第一除灰件21向着靠近安装位12运动,至少两个第一除灰件21便可围设在艾条50的外周并夹紧艾条50,如此艾条50的燃烧端便与至少两个第一除灰件21之间形成较大的摩擦力,此后人手将艾条50拔出便可克服第一除灰件21与第一除灰件21之间的摩擦力,去除艾条50外层纸燃烧产生的半碳化状态的卷边,自动去除艾条50的灰尘,避免人工除灰烫伤。

需要说明的是,上述安装位12可以是由开设于底座10中部的孔位形成,通过将艾条50的燃烧端插入到孔位便可。当然,安装位12也可由至少两个第一除灰件21共同围成。

进一步地,本实施例中,上述第一除灰件21的靠近安装位12的端部形成为除灰端,第一除灰件21的另一端形成为驱动端211。具体在第一驱动机构包括驱动件、驱动轮32以及弹性部件33,将驱动轮32的枢接于底座10上,在驱动件的带动下驱动轮32转动。另外,驱动轮32上设有引导部321,该引导部321可在驱动轮32转动过程中与驱动端211滑动配合,以引导驱动端211向着靠近或者远离安装位12。弹性部件33的一端连接于底座10上,弹性部件33的另一端连接于驱动端211;弹性部件33用于提供一使驱动端211向着靠近安装位12运动的弹性应力。

在上述结构基础上,在初始转态时,可驱动件可带动驱动轮32转动,驱动轮32转动便可带动引导部321转动,引导部321转动时,第一除灰件21的驱动端211便可沿引导部321滑动,在引导部321的引导下,便可向着远离安装位12运动,此时,弹性部件33被拉伸。此后,将艾条50放入安装位12,上述驱动件带动驱动轮32翻转,在此过程中,弹性部件33复位,第一除灰件21的驱动端211便可在弹性应力的作用下向着靠近安装位12运动,并贴合在引导部321上,如此至少两个第一除灰件21的除灰端便可靠近安装位12运动,夹紧艾条50。

如此,通过驱动轮32的旋转运动来实现至少两个第一除灰件21的直线运动,可节约运动空间,使整个装置的体积更小。

进一步地,引导部321设有至少两个,至少两个引导部321绕驱动轮32的中心轴线圆周间隔分布;各个驱动端211一一对应与各个引导部321滑动配合;各个驱动端211与底座10之间均连接有弹性部件33,即驱动件转动时,至少两个引导部321可同时引导至少两个第一除灰件21的驱动端211远离安装位12,同步性较好,且节约驱动力。

当然,在其他情况下,上述第一驱动机构也可直接选用至少两个直线运动输出机构来实现,如至少两个气缸同时带动至少两个第一除灰件21运动。

进一步地,本实施例中的引导部321为凸块,该凸设于驱动轮32外表面,在凸块的外表面设有圆弧面,圆弧面的圆弧各点到驱动轮32的圆心的间距逐渐增大或者减小,驱动端211与圆弧面滑动配合。如此,在驱动轮32转动时,第一除灰件21的驱动端211可沿圆弧面滑动,由于圆弧面的圆弧各点到驱动轮32的圆心的间距逐渐增大,因而可在转动过程中带动驱动端211逐渐远离安装位12。

需要说明的是,本实施例中,圆弧面的圆弧各点到驱动轮32的圆心的间距可在驱动轮32正向转动方向上逐渐增大,因而在驱动轮32正向转动时,带动驱动端211逐渐远离,而在驱动轮32方向转动时带动驱动端211逐渐靠近。

当然,上述引导部321也可选用为楔形块来实现,驱动部沿楔形块的斜面滑动也可实现引导。

进一步地,为了便于驱动端211与驱动轮32的顺畅滑动,可在驱动端211设有圆形凸起,圆形凸起用于与圆弧面滑动配合,圆弧与圆弧配合滑动,滑动更加顺畅。

进一步地,还可在除灰端设有圆弧凹槽,该圆弧凹槽可配合艾条50的圆周外表面使用,使第一除灰件21与艾条50的贴合更紧。

优选的,驱动件为推杆电机31,该推杆电机31的推杆与驱动轮32连接,通过推杆电机31的推杆推动驱动轮32转动即可。当然,驱动轮32的转动也可直接选用现有技术中的转动电机来实现。

进一步地,在底座10上设有检测传感器11,该检测传感器11用于检测安装位12并发送检测信号,第一驱动机构应用于根据检测信号带动第一除灰件21靠近或者远离安装位12运动。具体的是,在安装位12内安装有艾条50时,检测传感器11可检测到安装位12内的艾条50,并传送检测信号给到第一驱动机构,第一驱动机构便可带动第一除灰件21靠近安装位12运动。而在除灰完成后,人手将安装位12的艾条50拔出,检测传感器11可检测安装位12内的艾条50已经拔出,故可传送检测信号给到第一驱动机构,控制第一驱动机构停止。

在本实施例中,上述检测传感器11可选用为现有技术中的对射式传感器来实现或者光电传感器来实现,当艾条50位于安装位12时,可阻隔光电传感器的光路,而在艾条50拔出安装位12时,光路不被阻隔,如此,便可发生信号。

进一步地,上述除灰组件还包括第二除灰件42以及第二驱动机构,该第二驱动机构用于带动第二除灰件42靠近或者远离安装位12运动,即在具有至少两个第一除灰件21将安装位12的艾条50夹紧后,可通过第二驱动机构带动第二除灰件42往复运动,对安装位12内的艾条50进行碰撞,可初步震动打落艾条50的表面的艾灰。

更具体的是,上述第二驱动机构包括电磁推杆41,电磁推杆41的推杆与第二除灰件42固接,如此,可通过电磁推杆41的推杆往复带动第二除灰件42往复即可。当然,第二驱动机构也可选用为现有技术中的气缸来实现。

对本领域的技术人员来说,可根据以上描述的技术方案以及构思,做出其它各种相应的改变以及形变,而所有的这些改变以及形变都应该属于本发明权利要求的保护范围之内。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