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治疗快速性心律失常的中药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21181312发布日期:2020-06-20 17:50阅读:441来源:国知局
本发明涉及中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治疗快速性心律失常的中药。
背景技术
:目前,在我国患有快速心律失常的人群很多,治疗快速心律失常的药物品种也有多种。西药治疗快速心律失常可能有暂时的效果,但价格昂贵,而且治标不治本,长时间服用副作用严重,特别是肝肾功能减退的老年人尤其明显。中医根据患者体质、病因等不同,经辨证把快速心律失常分为心血淤阻型、气虚血瘀型、阴寒凝滞型、气阴两虚型、阳气虚衰型等。采用中医理论辨证施治,对症下药,既能有效治疗此疾病,又能降低毒副作用,挽回经济损失。临床上因气阴两虚、心神失养而导致的快速性心律失常的病人很多,症见心悸乏力、夜睡不安、脉促、代等。需要发明一种益气养阴、通脉定悸的中药组合物来治疗此类疾病。技术实现要素:本发明的发明目的在于提供一种治疗快速性心律失常的中药,以治疗因气阴两虚、心神失养所致的室性、室上性、房性早搏,窦性心动过速、室上性心动过速等多种快速性心律失常疾病。为实现上述发明目的,本发明所采取的技术方案为:本发明一种治疗快速心律失常的中药,是由下述重量份数比的中药原料制成的药剂:太子参18-22份、黄芪14-16份、麦冬9-11份、五味子9-11份、炒酸枣仁14-16份、黄精9-11份、炙甘草9-11份、僵蚕9-11份、桑寄生14-16份、绞股蓝9-11份、苦参14-16份、黄连9-11份、丹参9-11份、山茱萸9-11份、龙骨28-32份、牡蛎28-32份。本发明的制备方法为:步骤(1)按照上述药方称取各中药原料,将其中僵蚕全部、龙骨、牡蛎各取三分之一量(重量份),合并粉碎成细度为80目的粉末a;步骤(2)将剩余的龙骨、牡蛎与其余太子参等十三味中药原料加水煎煮二次,每次2小时,合并煎液,过滤,滤液浓缩至密度为1.30~1.40g/ml清膏b。步骤(3)将上述粉末a与清膏b混匀,60~65℃烘干,粉碎成细度为80目的粉末,加适量淀粉,混匀,过80目筛,制成胶囊。每粒胶囊的填充量为0.5克。所述淀粉的加入量为总重量的8-15%。用法用量:胶囊制剂,每粒装0.5g。口服,成人一次5粒,一日3次;16周岁以内儿童一次3粒,一日3次。饭前服用、或遵医嘱。本发明的有益效果为:本发明中药的功效益气养阴、通脉定悸。其主要用于治疗气阴两虚,心神失养所致的快速心率失常病症。可改善早搏、减慢心率、缓解房颤的临床症状等症状,该药物既可以调整患者紊乱的免疫功能,又可增强患者体质,从而显著改善患者心慌气短,胸闷乏力等症状。从而有效控制病情,达到从根本上治疗的目的。治疗过程中,患者均未出现与药物有关的不良反应,显示出本中药具有良好的的临床疗效和安全性。本发明方解:本发明中药的药方中,太子参性甘、微苦,平,归脾、肺经。用于脾虚体倦,食欲不振,病后虚弱,气阴不足,自汗口渴,肺燥干咳。麦冬性甘、微苦,微寒。归心、肺、胃经。养阴生津,润肺清心。用于肺燥干咳,阴虚痨嗽,喉痹咽痛,津伤口渴,内热消渴,心烦失眠,肠燥便秘。五味子性酸、甘,温。归肺、心、肾经。收敛固涩,益气生津,补肾宁心。用于久嗽虚喘,梦遗滑精,遗尿尿频,久泻不止,自汗盗汗,津伤口渴,内热消渴,心悸失眠。以上太子参、麦冬、五味子三味合用,为君药。药方中,黄芪性甘,微温。归肺、脾经。补气升阳,固表止汗,利水消肿,生津养血,行滞通痹,托毒排脓,敛疮生肌。用于气虚乏力,食少便溏,中气下陷,久泻脱肛,便血崩漏,表虚自汗,气虚水肿,内热消渴,血虚萎黄,半身不遂,痹痛麻木,痈疽难溃,久溃不敛。黄精性甘,平。归脾、肺、肾经。补气养阴,健脾,润肺,益肾。用于脾胃气虚,体倦乏力,胃阴不足,口干食少,肺虚燥咳,劳嗽咳血,精血不足,腰膝酸软,须发早白,内热消渴。炙甘草性甘,平。归心、肺、脾、胃经。补脾和胃,益气复脉。用于脾胃虚弱,倦怠乏力,心动悸,脉结代。以上三味中药黄芪、黄精、炙甘草为臣药,合用温补心气,通脉定悸。药方中,炒酸枣仁性甘、酸,平。归肝、胆、心经。养心补肝,宁心安神,敛汗,生津。用于虚烦不眠,惊悸多梦,体虚多汗,津伤口渴。山茱萸性酸、涩,微温。归肝、肾经。补益肝肾,收涩固脱。用于眩晕耳鸣,腰膝酸痛,阳痿遗精,遗尿尿频,崩漏带下,大汗虚脱,内热消渴。牡蛎性咸,微寒。归肝、胆、肾经。重镇安神,潜阳补阴,软坚散结。用于惊悸失眠,眩晕耳鸣,瘰疬痰核,癥瘕痞块。煅牡蛎收敛固涩,制酸止痛。用于自汗盗汗,遗精滑精,崩漏带下,胃痛吞酸。僵蚕性咸、辛,平。归肝、肺、胃经。息风止痉,祛风止痛,化痰散结。用于肝风夹痰,惊痫抽搐,小儿急惊,破伤风,中风口,风热头痛,目赤咽痛,风疹瘙痒,发颐痄腮。桑寄生性苦、甘,平。归肝、肾经。祛风湿,补肝肾,强筋骨,安胎元。用于风湿痹痛,腰膝酸软,筋骨无力,崩漏经多,妊娠漏血,胎动不安,头晕目眩。苦参性苦,寒。归心、肝、胃、大肠、膀胱经。清热燥湿,杀虫,利尿。用于热痢,便血,黄疸尿闭,赤白带下,阴肿阴痒,湿疹,湿疮,皮肤瘙痒,疥癣麻风;外治滴虫性阴道炎。以上,炒酸枣仁、山茱萸、龙骨、牡蛎、僵蚕、绞股蓝、桑寄生、苦参八药合用以收敛心气,安养心神,调节免疫,调节心率;为佐药。药方中,炙甘草性甘,平。归心、肺、脾、胃经。补脾和胃,益气复脉。用于脾胃虚弱,倦怠乏力,心动悸,脉结代;为使药。以上诸药合用,使心之气阴并补,心脉通畅,心神得养,则正本清源,标本同治。本发明功效益气养阴、通脉定悸。其用于治疗气阴两虚,心神失养所致的快速心率失常的病症。可改善早搏、减慢心率、缓解房颤的临床症状等作用,该药物既可以调整患者紊乱的免疫功能,又可增强患者体质,从而显著改善患者心慌气短,胸闷乏力等症状。从而有效控制病情,达到从根本上治疗的目的。具体实施方式本申请发明人经过大量的临床实验和研究,所提供的治疗治疗快速性心律失常的中药具有改善早搏、减慢心率、缓解房颤的临床症状等作用,该中药既可以调整患者紊乱的免疫功能,又可增强患者体质,从而显著改善患者心慌气短,胸闷乏力等症状。从而有效控制病情,达到从根本上治疗的目的。下面将结合具体实施例对本发明进行进一步详细的说明,但本发明的实施方式不限于此。实施例1一种治疗快速心律失常的中药,包括以下重量份数比的原料:太子参18克、黄芪14克、麦冬9克、五味子9克、炒酸枣仁14克、黄精9克、炙甘草9克、僵蚕9克、桑寄生14克、绞股蓝9克、苦参14克、黄连9克、丹参9克、山茱萸9克、龙骨30克、牡蛎30克。制备方法:步骤(1)将其中僵蚕全部、龙骨10份、牡蛎10份,合并粉碎过80目筛制成细粉a;步骤(2)剩余的龙骨20份、牡蛎20份与其余太子参等十三味加水煎煮二次,每次2小时,合并煎液,过滤,滤液浓缩至密度为1.30~1.40g/ml(80℃)的清膏b;步骤(3)将细粉a与清膏b混匀,60~65℃烘干,粉碎成过80目筛,加入10%淀粉,混匀,每0.5g,装入胶囊。实施例2一种治疗快速心律失常的中药组合物,包括以下重量份数比的原料:太子参20克、黄芪15克、麦冬10克、五味子10克、炒酸枣仁15克、黄精10克、炙甘草10克、僵蚕10克、桑寄生15克、绞股蓝10克、苦参15克、黄连10克、丹参10克、山茱萸10克、龙骨30克、牡蛎30克。制备方法:步骤(1)将其中僵蚕全部、龙骨10份、牡蛎10份,合并粉碎过80目筛制成细粉a;步骤(2)剩余的龙骨20份、牡蛎20份与其余太子参等十三味加水煎煮二次,每次2小时,合并煎液,过滤,滤液浓缩至密度为1.30~1.40g/ml(80℃)的清膏b;步骤(3)将细粉a与清膏b混匀,60~65℃烘干,粉碎成过80目筛,加入12%淀粉,混匀,每0.5g,装入胶囊。实施例3太子参22克、黄芪16克、麦冬9-11克、五味子11克、炒酸枣仁16克、黄精11克、炙甘草11克、僵蚕11克、桑寄生16克、绞股蓝11克、苦参16克、黄连11克、丹参11克、山茱萸11克、龙骨30克、牡蛎30克。制备方法:步骤(1)将其中僵蚕全部、龙骨10份、牡蛎10份,合并粉碎过80目筛制成细粉a;步骤(2)剩余的龙骨20份、牡蛎20份与其余太子参等十三味加水煎煮二次,每次2小时,合并煎液,过滤,滤液浓缩至密度为1.30~1.40g/ml(80℃)的清膏b;步骤(3)将细粉a与清膏b混匀,60~65℃烘干,粉碎成过80目筛,加入重量占14%的淀粉,混匀,每0.5g,装入胶囊。下面是本发明的一些临床资料总结:一、患者一般资料下面为应用本发明中药在实际中对患者进行治疗的一些临床资料:一、患者一般资料102例快速心律失常患者为研究对象(采用随机数字法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治疗组男性46例,女性24例;年龄25-65岁,平均(41±8.2)岁;病程6个月-10年,平均病程(4.2±1.2)年;对照组男性21人,女性11人。年龄27-68岁,平均(43±7.6)岁;病程8个月-10年,平均病程(4.5±1.1)年。对两组研究对象的年龄、性别、病程等基本资料进行比较,经统计学分析,无显著差异性(p>0.05),研究对象具有可比性。二、方法:治疗组70名患者口服本发明实施例2所制备的胶囊剂,每次4-6粒,每日3次。25天为一个疗程,共治疗3个疗程。对照组32名患者给予胺碘酮。每日0.5g,分2~3次服,2周后根据需要改为每日0.2~0.4g维持。三、疗效评定标准显效主要症状消失,心电图显示心律失常现象完全消失或改善超过90%。有效主要症状减轻,心电图改善达在50-89%之间。无效主要症状无改善,心电图改善在50%以下。四、临床试验结果,见表1。表1对比两组治疗效果总结:采用本发明中药的其显效比率明显高于对照组,疗效明显。总有效率也高于对照组。五、本中药组合物使用情况分析102例患者本中药组合物临床应用表明,平均日使用剂量在15粒,最小使用剂量为12粒,最大使用剂量为18粒;平均使用时间为41天,最短使用25天,最长使用75天;总使用剂量平均为922粒,最小使用172粒,最多使用1824粒。详见表2。表2本中药组合物使用情况分析项目均数标准差最小数最大数中位数日使用剂量(粒)153121816使用时间(天)4112.4257576使用剂量(粒)92282.51721824982六、临床应用安全性分析在临床应用过程中我们始终注意本中药组合物安全性观察,患者均未出现全身的过敏反应等不良反应,长时间使用说明本中药组合物临床应用安全可靠。通过文献检索,未发现其它安全性问题。七、临床数据分析几年来,通过较完整的102例病历的临床观察,证明本发明中药对室性、室上性、房性早搏,窦性心动过速、室上性心动过速等多种快速性心律失常疾病均有较好疗效。可改善早搏、减慢心率、房颤等临床症状,未出现任何不良反应。临床使用分析表明,本发明中药临床使用人群广泛、应用时间长、治疗病种多、临床疗效好、无不良反应,是值得推广应用安全有效的中药胶囊制剂。八、结论临床回顾性总结表明,本中药组合物具有改善早搏、减慢心率、缓解房颤的临床症状等作用,该药物既可以调整患者紊乱的免疫功能,又可增强患者体质,从而显著改善患者心慌气短,胸闷乏力等症状。从而有效控制病情,达到从根本上治疗的目的。治疗过程中,患者均未出现与药物有关的不良反应,显示出本中药组合物良好的的临床疗效和安全性。典型病例赵某某,男45岁,胸闷、心悸。咽干口燥,倦怠乏力。舌红少津,苔薄,脉细数无力。心电图:窦性心动过速,完全性右束支传导阻滞,左前分支传导阻滞,低电压。动态心电图:窦性心律,平均心率104次/分,最小74次/分,最大110次/分。中医诊断:心悸、气阴两虚。西医诊断:快速心律失常。口服本发明胶囊,每次4粒,每日三次。药治疗50天,胸闷、心悸等主要症状完全消失,心电图恢复至正常,身体痊愈。当前第1页12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