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肺炎治疗装置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21272709发布日期:2020-06-26 23:02阅读:157来源:国知局
一种肺炎治疗装置的制作方法

本发明涉及一种呼吸科治疗装置,特别是涉及一种用于呼吸道阻塞等肺部疾病的治疗装置。



背景技术:

呼吸道内﹑外疾病引起的通气障碍﹐表现为呼吸困难。常规的辅助肺炎治疗的呼吸机其只是将空气中的气体辅助打入患者体内,而无法连接带有氧气的气源,诸如氧气瓶;并且其只能呼气或吸气这两种选项,而经过医护人员长期观察用户的呼吸波动图不难发现,人们在呼吸之间是有一定时间的停顿的,若没有停顿,则会增加用户的身体负担,让用户感觉呼吸疲劳。此外,通常驱动呼吸机往复的喷气、吸气的机构是利用了电机的不断改变旋转方向而驱动的往复运动,久而久之,会对于电机造成磨损,使用寿命降低,精度降低。

因此,目前亟需一种辅助治疗肺炎的、多功能治疗装置。



技术实现要素:

本发明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提供一种辅助治疗肺炎的、多功能治疗装置。

本发明一种肺炎治疗装置,包括

面罩,其用于佩戴在用户面部,其配置有第一进气口和第一出气口;

气源,其配置有气体,其设有第二出气口;

驱动模块,其以电机带动第一齿条往复摆动,而使与第一齿条啮合的齿轮上的拨杆往复摆动,拨杆带动第二齿条间歇摆动而带动气泵的活塞间歇运动而间歇式泵送所述气体,所述气泵第三进气口与气源的第二出气口连通,气泵的第三出气口与面罩的第一进气口连通。

本发明一种肺炎治疗装置,其中所述驱动模块的电机的电源模块可通过无线通信模块与用户终端连接。

本发明一种肺炎治疗装置,其中所述驱动模块包括壳体、电机、输出轴、第一连杆、第一销轴、孔杆、第一长圆孔、第一齿条、第一导轨、第一固定杆、齿轮、第二固定杆、拨杆、第二齿条、第二导轨、第三固定杆、活塞杆、活塞、气泵、第一导管、第二导管;所述壳体与机架固定,所述壳体的内部与电机固定,所述电机的输出轴与所述第一连杆的一端固定,所述第一连杆的另一端与第一销轴固定,所述孔杆沿其长度方向开设有第一长圆孔,所述第一销轴沿所述孔杆的第一长圆孔内移动,所述孔杆与所述第一齿条固定,所述第一齿条沿所述第一导轨移动,所述第一导轨与所述第一固定杆的一端固定,所述第一固定杆的另一端与所述壳体的侧表面固定,所述第一齿条与所述齿轮啮合,所述齿轮的轴通过轴承安装在所述第二固定杆的一端,所述第二固定杆的另一端与所述壳体的侧表面固定,所述齿轮的轴与所述拨杆的一端固定,所述拨杆的另一端的端面设有齿,所述拨杆的齿与所述第二齿条啮合,所述第二齿条沿所述第二导轨移动,所述第二导轨与第三固定杆的一端固定,所述第三固定杆的另一端与所述壳体的侧表面固定,第二齿条的一端与所述气泵的活塞杆固定,所述活塞杆的另一端伸入气泵的外壳与所述活塞固定,所述气泵的外壳与所述壳体的上表面固定;

所述气泵的第三进气口与所述气源的第二出气口通过第一导管连通,所述气泵的第三出气口与所述面罩的第一进气口通过第二导管连通。

本发明一种肺炎治疗装置,其中所述驱动模块包括湿润仓、第二连杆、搅拌杆、第三导管;所述湿润仓与所述壳体的侧表面固定,所述壳体的侧表面和湿润仓共同开设有第一通孔,所述第一通孔内环绕有沿其移动的第二连杆,所述第二连杆的一端与所述第二齿条的另一端固定,所述第二连杆的另一端与所述搅拌杆固定,所述搅拌杆配置在所述湿润仓的液体内,所述所述气泵的第三出气口与所述面罩的第一进气口通过第三导管、湿润仓、第二导管连通,所述气泵的第三出气口与所述湿润仓的第四进气口通过第三导管连通,所述湿润仓的第四出气口通过第一导管与所述面罩的第一进气口连通;

其中,所述第三导管的与所述湿润仓的第四进气口的连通的一端位于所述湿润仓的液面以下,所述第一导管的与所述所述湿润仓的第四出气口连通的一端位于所述湿润仓的液面以上。

本发明一种肺炎治疗装置,其中所述湿润仓的正对第三导管的与所述湿润仓的第四进气口的连通的一端的下方配置有雾化模块。

本发明一种肺炎治疗装置,其中所述湿润仓的底部通过轴承安装有第二轴,所述第二轴与摆杆的一端固定,所述摆杆的另一端与第二销轴固定,所述搅拌杆上沿其长度方向开设有第二长圆孔,所述第二销轴沿所述搅拌杆的第二长圆孔内移动,所述摆杆上固定有雾化模块。

本发明一种肺炎治疗装置,其中两组第二齿条、第二导轨、第三固定杆、活塞杆、活塞、气泵、第二连杆、搅拌杆、第二轴、摆杆、第二销轴、第二长圆孔、雾化模块组成的机构体沿所述电机的两侧对称设置,其中一个气泵的第三出气口通过第三导管、湿润仓、第一导管与面罩的第一进气口连通,另一个气泵的第三进气口通过第四导管与所述面罩的第一出气口连通。

本发明一种肺炎治疗装置与现有技术不同之处在于本发明一种肺炎治疗装置通过上述驱动模块间歇式地驱动气泵向面罩内排气,其可实现辅助用户呼吸而避免因气管闭合、气管狭窄导致的呼吸不畅的问题,而改善用户的呼吸质量,避免用户因憋气引发的休克甚至死亡的现象,以缓解肺部不适,并达到暂时性治疗的效果。

下面结合附图对本发明的一种肺炎治疗装置作进一步说明。

附图说明

图1是一种肺炎治疗装置的简化状态的主视图;

图2是本发明一种肺炎治疗装置的第一运动状态的俯视图;

图3是图2的简化状态的第二运动状态的俯视图;

图4是图2的简化状态的第三运动状态的俯视图;

图5是图2的简化状态的第四运动状态的俯视图;

图6是图2的简化状态的第五运动状态的俯视图。

具体实施方式

如图1~6所示,参见图1、2,本发明一种肺炎治疗装置包括

面罩100,其用于佩戴在用户面部,其配置有第一进气口101和第一出气口102;

气源200,其配置有气体,其设有第二出气口201;

驱动模块300,其以电机302带动第一齿条308往复摆动,而使与第一齿条308啮合的齿轮311上的拨杆313往复摆动,拨杆313带动第二齿条314间歇摆动而带动气泵319的活塞318间歇运动而间歇式泵送所述气体,所述气泵319第三进气口362与气源200的第二出气口201连通,气泵319的第三出气口363与面罩100的第一进气口101连通。

本发明通过上述驱动模块300间歇式地驱动气泵319向面罩100内排气,其可实现辅助用户呼吸而避免因气管闭合、气管狭窄导致的呼吸不畅的问题,而改善用户的呼吸质量,避免用户因憋气引发的休克甚至死亡的现象,以缓解肺部不适,并达到暂时性治疗的效果。

其中,本发明的治疗原理可参考传统的呼吸机治疗法。

其中,气源200内可配置有混合有高浓度氧气的空气或空气。

其中,本发明通过电机302驱动第一齿条308间歇式的转动可使电机302始终保持相同的旋转状态而不用总是反复调节旋转方向,以保证旋转精度,从而可更加准确地调节用户的呼吸频率,以使用更多人的不同的呼吸需求。本发明相比于需要电机302不停改变旋转方向的转动,而不需要克服惯性,从而延长了电机302的寿命,并且节约用电。

其中,图2~6中的气泵319的活塞的运动位置有些偏差,活塞318的运动最大位置应在气泵319的进气口和出气口之间,而图1中只是为了表示运动的幅度,而超过了进气口和出气口之间,其不影响实际的理论,具体可参考常规的气泵319的原理。

作为对于本发明的进一步解释,参见图2,所述驱动模块300的电机302的电源模块可通过无线通信模块与用户终端连接。

本发明通过电机302的电源模块可通过无线通信模块与用户终端连接。所述用户终端可设置电机302的圈速和不同角度的角速度,以调整吸气时间、吸气间隙时间、呼气时间、呼气间隙时间等。上述参数均可通过控制电机302的不同角度的角速度和总圈速即可。

作为对于本发明的进一步解释,参见图2,所述驱动模块300包括壳体301、电机302、输出轴303、第一连杆304、第一销轴305、孔杆306、第一长圆孔307、第一齿条308、第一导轨309、第一固定杆310、齿轮311、第二固定杆312、拨杆313、第二齿条314、第二导轨315、第三固定杆316、活塞杆317、活塞318、气泵319、第一导管320、第二导管321;所述壳体301与机架固定,所述壳体301的内部与电机302固定,所述电机302的输出轴303与所述第一连杆304的一端固定,所述第一连杆304的另一端与第一销轴305固定,所述孔杆306沿其长度方向开设有第一长圆孔307,所述第一销轴305沿所述孔杆306的第一长圆孔307内移动,所述孔杆306与所述第一齿条308固定,所述第一齿条308沿所述第一导轨309移动,所述第一导轨309与所述第一固定杆310的一端固定,所述第一固定杆310的另一端与所述壳体301的侧表面固定,所述第一齿条308与所述齿轮311啮合,所述齿轮311的轴通过轴承安装在所述第二固定杆312的一端,所述第二固定杆312的另一端与所述壳体301的侧表面固定,所述齿轮311的轴与所述拨杆313的一端固定,所述拨杆313的另一端的端面设有齿,所述拨杆313的齿与所述第二齿条314啮合,所述第二齿条314沿所述第二导轨315移动,所述第二导轨315与第三固定杆316的一端固定,所述第三固定杆316的另一端与所述壳体301的侧表面固定,第二齿条314的一端与所述气泵319的活塞杆317固定,所述活塞杆317的另一端伸入气泵319的外壳与所述活塞318固定,所述气泵319的外壳与所述壳体301的上表面固定;

所述气泵319的第三进气口362与所述气源200的第二出气口201通过第一导管320连通,所述气泵319的第三出气口363与所述面罩100的第一进气口101通过第二导管321连通。

本发明通过上述电机302、输出轴303、第一连杆304、第一销轴305的持续转动,带动孔杆306、第一长圆孔307、第一齿条308的往复摆动,而第一齿条308的往复摆动带动与其啮合的齿轮311、拨杆313的往复转动,从而往复拨动第二齿条314间歇式的往复上下摆动,从而带动活塞间歇式的往复上下摆动,而使气泵319排出的气体是间断的出气的,从而让用户可在此期间能够呼气和短暂的休息,而并非持续对其出气而让用户呼吸不适。并辅助用户的吸气,避免其因气道狭窄而引发休克或猝死,并通过对其的辅助呼吸以拯救生命,治理。

其中,活塞318设有单向阀,具体参见气泵319的原理。

其中,两个气泵319的活塞的单向阀的允许通过的方向相反。

其中,所述拨杆313的长度应大于所述齿轮311的外径,以使其能够更好的不受齿轮311的阻碍与第二齿条314啮合,当然,也可根据传动比需要而将拨杆313与齿轮311错开,也不影响其啮合。

其中,所述第一长圆孔307的长度方向与所述第一齿条308的长度方向垂直。

作为对于本发明的进一步解释,参见图2,所述驱动模块300包括湿润仓331、第二连杆332、搅拌杆333、第三导管335;所述湿润仓331与所述壳体301的侧表面固定,所述壳体301的侧表面和湿润仓331共同开设有第一通孔334,所述第一通孔334内环绕有沿其移动的第二连杆332,所述第二连杆332的一端与所述第二齿条314的另一端固定,所述第二连杆332的另一端与所述搅拌杆333固定,所述搅拌杆333配置在所述湿润仓331的液体内,所述所述气泵319的第三出气口363与所述面罩100的第一进气口101通过第三导管335、湿润仓331、第二导管321连通,所述气泵319的第三出气口363与所述湿润仓331的第四进气口336通过第三导管335连通,所述湿润仓331的第四出气口337通过第一导管320与所述面罩100的第一进气口101连通;

其中,所述第三导管335的与所述湿润仓331的第四进气口336的连通的一端位于所述湿润仓331的液面以下,所述第一导管320的与所述所述湿润仓331的第四出气口337连通的一端位于所述湿润仓331的液面以上。

本发明通过利用往复运动的第二齿条314驱动第二连杆332、搅拌杆333搅拌湿润仓331内的液体,从而可将气源200内抽出的气体润湿,以提升用户的是适度,此外,还可将湿润仓331内配置有稀释的药剂而利用挥发出的药剂与气源200的气体混合而起到治疗用户呼吸道的效果。并且,本发明通过上述搅拌效果,可对于部分较为粘稠的稀释后的药剂有更均匀的给药程度,并且,更加节约药剂。并且,实现同一电机302同时驱动气泵319向面罩100泵送气体和搅拌杆333搅拌湿润仓331的药剂的一物两用的效果,省去了再设置电机302的成本和另一电机的耗电成本和控制成本。

其中,所述湿润仓331内配置有液体,进一步的说,湿润仓331内可配置有蒸馏水或稀释的雾化药剂或稀释的口服药剂或稀释的吸入药剂。

作为对于本发明的进一步解释,参见图2,所述湿润仓331的正对第三导管335的与所述湿润仓331的第四进气口336的连通的一端的下方配置有雾化模块400。

本发明通过上述雾化模块400可尽可能的帮助配置在湿润仓331内的被稀释的药剂进行更好的雾化,而实现更好的治疗呼吸道的效果。

其中,雾化模块400的电源模块可为防水电池,雾化模块通过防水导线与防水电池连接,以实现在液面以下的工作,其原理可参考传统的雾化加湿器,所述雾化模块400的电源模块通过无线通信模块与用户终端连接,以随意调整雾化的强度。

作为对于本发明的进一步解释,参见图2,所述湿润仓331的底部通过轴承安装有第二轴341,所述第二轴341与摆杆342的一端固定,所述摆杆342的另一端与第二销轴343固定,所述搅拌杆333上沿其长度方向开设有第二长圆孔344,所述第二销轴343沿所述搅拌杆333的第二长圆孔344内移动,所述摆杆342上固定有雾化模块400。

本发明通过上述搅拌杆333随着第二连杆332的往复移动而通过第二销轴343、第二长圆孔344而实现摆杆342的往复摆动,从而使摆杆342上固定的雾化模块400能够在湿润仓331的液体中往复摆动,而对于湿润仓331内的被稀释的药剂进行搅拌,特别是对于较为粘稠的被稀释的药剂进行搅拌以提升用户每次吸入的气体中的药剂的浓度的均匀性,节约用药。

其中,湿润仓331的液面以下可设有雾化模块400、摆杆342、第二轴341、搅拌杆333、第二连杆332等,以实现对于湿润仓331内的液体的搅拌,增加给要浓度的均匀性。

作为对于本发明的进一步解释,参见图2,两组第二齿条314、第二导轨315、第三固定杆316、活塞杆317、活塞318、气泵319、第二连杆332、搅拌杆333、第二轴341、摆杆342、第二销轴343、第二长圆孔344、雾化模块400组成的机构体沿所述电机302的两侧对称设置,其中一个气泵319的第三出气口363通过第三导管335、湿润仓331、第一导管320与面罩100的第一进气口连通,另一个气泵319的第三进气口362通过第四导管361与所述面罩100的第一出气口102连通。

本发明通过上述对称设置的上述结构体而形成一个辅助呼气、一个胡辅助吸气的两个气泵319并通过其与面罩100连通而实现面罩100的间歇式呼吸,也就是说,本发明通过图2~图6的循环,再由图6至图2的循环,(除了第一连杆304的旋转角度外,由图6至图2的循环第一连杆304的角度应朝下镜像对称)可完成电机302以相同方向旋转一圈的情况下,实现吸气、暂停、呼气、暂停、吸气、暂停、呼气、暂停的两个呼吸的循环,电机302再转一圈也是如此,并且在上述暂停的阶段均可让用户有呼吸的休息并且可随意插入用户的自主呼吸而不干预下一次呼吸的循环。此外,每次呼吸或暂停的阶段均可通过预设的时间而改变电机302在不同角度的角速度而改变其呼吸和暂停的时间,从而实现电机302始终单方向旋转而完成间歇式呼吸的辅助。

其中,也可是第二齿条314、第二导轨315、第三固定杆316、活塞杆317、活塞318、气泵319、第二连杆332、搅拌杆333、第二轴341、摆杆342、第二销轴343、第二长圆孔344、雾化模块400其中之一或其中一部分沿所述电机302的两侧对称设置以适应更多实施例。

以上所述的实施例仅仅是对本发明的优选实施方式进行描述,并非对本发明的范围进行限定,在不脱离本发明设计精神的前提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对本发明的技术方案作出的各种变形和改进,均应落入本发明权利要求书确定的保护范围内。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