氯吡格雷及其盐的注射剂型、制备方法及用途与流程

文档序号:21973135发布日期:2020-08-25 19:04阅读:705来源:国知局
氯吡格雷及其盐的注射剂型、制备方法及用途与流程

本发明涉及药物剂型、制备方法及用途,特别涉及氯吡格雷及其盐的注射剂型、制备方法及用途。



背景技术:

急性冠状动脉综合征(acs)是一种常见的严重心血管疾病,以冠状动脉粥样硬化斑块破裂或侵蚀,继发形成完全或不完全闭塞性血栓为病理基础的一组临床综合征,包括不稳定型心绞痛(ua)、急性st段抬高性心肌梗死(stemi)和急性非st段抬高性心肌梗死(nstemi)。当冠状动脉的供血血流量不能满足心肌代谢的需要就会引起心肌急剧的、暂时的缺血缺氧而发生心绞痛。冠状动脉粥样硬化可造成一支或多支血管管腔狭窄和心肌血供不足,一旦血供急剧减少或中断,使心肌严重而持久地急性缺血达20-30分钟以上,即可发生急性心肌梗死((ami)。

目前经皮冠脉介入治疗(pci)已经成为治疗acs的首选方案,acs患者采取恰当的方式及时治疗,不仅可以大大降低病死率,而且可以减少并发症,改善患者的预后。急性心肌梗死进行的pci再灌注治疗的目标是恢复梗死相关动脉的最佳血流量,以确保缺血但存活心肌有充足血液供应,并减少梗死面积和死亡率。

急性冠脉综合征发生发展的实质是血栓事件,而在acs患者接受pci治疗时,血小板处于高度激活状态,介导血栓的形成,这是acs患者进行抗血小板预治疗的病理生理学依据。患者pci术早期阶段支架内血栓形成的风险最高,随着时间的推移风险将会呈现逐渐下降的趋势,pci术前积极抑制血小板的聚集是重要环节,可以减少支架内血栓形成的风险,帮助恢复pci术后的血流和对心肌进行再灌注。所以,在pci围手术期进行抗血小板治疗,在降低缺血事件风险、减少严重心血管事件风险以及改善临床预后方面起着极其重要的作用。

氯吡格雷,其药用形式包括:氯吡格雷,硫酸氢氯吡格雷,盐酸氯吡格雷等,属于bcsii类药物,其作为第二代噻吩并吡啶类抗血小板药物,不可逆地抑制p2y12二磷酸腺苷(adp)血小板膜受体,它是一种无活性的前药,需要通过肝细胞色素p450(cyp)系统氧化产生氯吡格雷h4-硫醇,这是公认的唯一活性代谢物。它一直是与阿司匹林联合用于预防急性冠状动脉综合征(acs)和/或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pci)患者心血管事件的护理标准,并且仍然是最广泛使用的p2y12受体抑制剂。pci手术前给予符合剂量的氯吡格雷,可显著减少心血管事件发生率和明显改善pci术后患者的主要心血管预后,改善手术后缺血。但是氯吡格雷在使用中存在以下问题:①片剂起效慢,服用后6小时左右方产生抗血小板聚集作用,这是氯吡格雷应用于急性心肌梗死急诊pci时的主要缺陷;②抗血小板聚集作用不可逆,血小板功能恢复时间较长(5~7天),可能会影响患者其他治疗效果,对于行冠状动脉旁路移植术(cabg)的患者至少停药5~7d。

氯吡格雷的注射剂型,具有更快起效的特点,可以克服急性治疗环境中的这些限制。目前开发氯吡格雷注射剂的主要包括ascendia公司的asd-002纳米乳剂、cydex公司的mdco-157(环糊精包合)注射剂以及jinapharmaceuticals公司的jin-2013纳米脂质体注射剂。mdco-157虽然能改善氯吡格雷对水解降解、热降解和光降解的稳定性,但是注射给药后活性代谢产物生成阈值不足,直至剂量增加至300mg也不能足够充分的抑制血小板的作用,而且不良反应显著大于口服剂型。氯吡格雷在中性ph下在水中的低溶解度使得开发生物利用度高且物理稳定的注射剂产品非常困难。

因此,迫切需要开发一种氯吡格雷及其盐的注射剂型,以实现快速释放氯吡格雷,并大量进入肝脏代谢,快速产生较高浓度的活性代谢产物,实现抗血小板聚集的作用,以应对临床急性血栓的治疗情况。

单甲基聚乙二醇-b-聚d,l-丙交酯共聚物(mpeg-pdlla)是一种新型药物载体材料。其中的聚乙二醇亲水链段可以在体内阻碍药物载体与吞噬细胞粘合,延长药物在体内作用时间,实现长循环,起到很好的治疗作用。而其中的聚乳酸在体内可完全生物降解生成二氧化碳和水,二氧化碳和水对人体不仅无毒、无刺激,而且还不会在体内产生蓄积,会被完全的排除体外,对人体无任何毒副作用。所以单甲基聚乙二醇-b-聚d,l-丙交酯共聚物(mpeg-pdlla)不仅可以增加难溶性药物的溶解度,实现较大的载药量,而且具有良好的生物相容性以及可生物降解性,不产生积蓄。本发明意外的发现,将单甲基聚乙二醇-b-聚d,l-丙交酯共聚物(mpeg-pdlla)和氯吡格雷及其盐制备成水溶液注射剂,可以快速释放药物,且单甲基聚乙二醇-b-聚d,l-丙交酯共聚物(mpeg-pdlla)主要在肝脏进行代谢,可以将氯吡格雷携带至肝脏,经肝药酶进行代谢,产生活性代谢产物,实现快速的抗血小板聚集的作用,满足临床急救的要求。



技术实现要素:

发明目的:本发明目的是提供一种稳定性好、快速产生较高浓度活性代谢产物的氯吡格雷及其盐的注射剂。

本发明的另一目的是提供所述氯吡格雷及其盐的注射剂型的制备方法。

本发明还提供所述氯吡格雷及其盐的注射剂型的用途。

本发明提供一种氯吡格雷及其盐注射剂,由氯吡格雷及其盐作为活性成分,两亲性嵌段共聚物作为药物载体,其中两亲性嵌段共聚物选自二嵌段共聚物和三嵌段共聚物,所述两亲性嵌段共聚物的亲水区选自:聚乙二醇、单甲基聚乙二醇、聚维酮、壳聚糖、聚甲基丙烯酸,疏水区选自:聚氧丙烯、聚苯乙烯、聚氨基酸、聚酯、生物降解型高分子材料。

优选的,本发明的注射剂,活性成分是氯吡格雷及其盐,两亲性嵌段共聚物是:单甲基聚乙二醇-b-聚d,l-丙交酯共聚物(mpeg-pdlla)两者质量比为:1:5~20,优选1:3~8。

其中单甲基聚乙二醇-b-聚d,l-丙交酯共聚物(mpeg-pdlla)的制备方法如下:取mpeg和丙交酯混合、加热,待mpeg和丙交酯完全熔融后,降温,加入辛酸亚锡甲苯溶液作为催化剂,磁力搅拌混匀后,真空除去甲苯和残留的水分,升温,在氮气保护下反应,反应结束后,冷却至室温后向反应物中加入适量二氯甲烷溶解,以低温无水乙醚沉淀,减压抽滤,得白色滤饼,提纯后所得产物室温真空干燥;其中mpeg和丙交酯的质量比为1:0.1-3,优选1:0.5-1.5。

本发明所述注射剂的制备方法,包括以下步骤:取氯吡格雷及其盐和单甲基聚乙二醇-b-聚d,l-丙交酯共聚物(mpeg-pdlla),用甲醇超声至完全溶解,再旋蒸至溶剂完全挥发,完全成膜后再进行水化,过膜,即可。

本发明所述的制备方法,其中,所述水化是将水加入成膜后的氯吡格雷及其盐和单甲基聚乙二醇-b-聚d,l-丙交酯共聚物(mpeg-pdlla)混合物中使之溶解,得到氯吡格雷胶束注射液。

具体的,本发明所述氯吡格雷及其盐的注射剂的制备方法,包括如下步骤:

(1)合成mpeg-pdlla嵌段共聚物:取mpeg和丙交酯混合、加热,待mpeg和丙交酯完全熔融后,降温,加入辛酸亚锡甲苯溶液作为催化剂,磁力搅拌混匀后,真空除去甲苯和残留的水分,升温,在氮气保护下反应,反应结束后,冷却至室温后向反应物中加入适量二氯甲烷溶解,以低温无水乙醚沉淀,减压抽滤,得白色滤饼,提纯后所得产物室温真空干燥,备用;

(2)合成包载氯吡格雷及其盐的聚合物胶束系统:精密称取氯吡格雷及其盐和mpeg-pla嵌段共聚物,用甲醇超声至完全溶解,再旋蒸至溶剂完全挥发,完全成膜后再进行水化,过膜,即可。

本发明进一步包括,所述的氯吡格雷及其盐的注射剂在制备对氯吡格雷有药理效应的药物中的用途。具体的,所述的氯吡格雷及其盐的注射剂在制备治疗血小板聚集相关疾病药物中的用途。

有益效果:本发明氯吡格雷及其盐注射剂可以通过单甲基聚乙二醇-b-聚d,l-丙交酯共聚物(mpeg-pdlla)增加其溶解度;单甲基聚乙二醇-b-聚d,l-丙交酯共聚物(mpeg-pdlla)在载药量大的前提下,较其他纳米系统而言,药物可以得到更快释放,利用这一特性,本发明氯吡格雷注射剂通过静脉注射,进入血液循环后由于单甲基聚乙二醇-b-聚d,l-丙交酯共聚物(mpeg-pdlla)胶束主要在肝脏进行代谢,借助这一特性,将氯吡格雷递送至肝脏,实现快速的p450酶的生物转化,产生较高浓度的活性代谢产物,使其发挥快速抗血小板的活性。

中国专利cn200910014289.1(申请人:牛华英)利用以环糊精对氯吡格雷碱及氯吡格雷盐进行包合制成口服固体制剂,虽然能解决氯吡格雷制剂稳定性问题,但是无法满足临床急性血栓的治疗需要。中国专利cn200610103222.1(申请人:北京赛科药业有限责任公司)和cn201210185700.3(申请人:沈阳药科大学)利用增溶剂或乳化剂制备氯吡格雷及其盐的注射剂,在临床安全性上存在隐患。

本发明的优点在于:采用可生物降解材料制备氯吡格雷及其盐胶束注射液,可以将氯吡格雷携带至肝脏,经肝药酶进行代谢,产生活性代谢产物,实现快速的抗血小板聚集的作用,满足临床急救的要求,且临床安全性高。

附图说明

图1静脉给药氯吡格雷胶束后7.5%的三氯化铁诱导的闭塞时间(n=6),其中,*p<0.05,***p<0.001。

图2口服硫酸氢氯吡格雷后7.5%三氯化铁诱导的闭塞时间(n=6)

具体实施方式

以下通过实施例进一步说明本发明,但不作为对本发明的限制。

实施例1

(1)mpeg-pdlla的合成与表征

取mpeg2000和丙交酯各10g,置于250ml二颈瓶中,缓慢升温至135℃,待mpeg2000和丙交酯完全熔融后,降温至110℃。加入20%(v/v)辛酸亚锡的甲苯溶液(辛酸亚锡加入量为反应物总重的0.25%)作为催化剂,磁力搅拌混匀后,真空除去甲苯和残留的水分至反应液无气泡产生,升温至140℃,氮气保护下反应6h。反应结束后,冷却至室温后向反应物中加入适量二氯甲烷溶解,以低温无水乙醚沉淀,减压抽滤,得白色滤饼。反复提纯3次,所得产物室温真空干燥24h。

(3)合成包载氯吡格雷及其盐的mpeg-pdlla胶束注射液

精密称取氯吡格雷及其盐20mg和mpeg-pdlla100mg于西林瓶中,用适量甲醇超声溶解,转移至茄形瓶中,40℃旋蒸至溶剂挥发,完全成膜,再加入up水2ml水化,并过0.22μm滤膜,得到氯吡格雷及其盐的胶束注射液。

实施例2

合成包载氯吡格雷及其盐的mpeg-pdlla胶束纳米系统:精密称取氯吡格雷及其盐20mg和mpeg-pdlla140mg于西林瓶中,用适量甲醇超声溶解,转移至茄形瓶中,40℃旋蒸至溶剂挥发,完全成膜,再加入up水2ml水化,并过0.22μm滤膜,得到氯吡格雷及其盐的胶束注射液。

mpeg-pdlla的合成与表征的实验步骤及条件同实施例1。

实施例3

合成包载氯吡格雷及其盐的mpeg-pdlla胶束纳米系统:精密称取氯吡格雷20mg和mpeg-pdlla200mg于西林瓶中,用适量甲醇超声溶解,转移至茄形瓶中,40℃旋蒸至溶剂挥发,完全成膜,再加入up水4ml水化,并过0.22μm滤膜,得到氯吡格雷及其盐的胶束注射液。

mpeg-pdlla的合成与表征的实验步骤及条件同实施例1。

实施例4

合成包载氯吡格雷及其盐的mpeg-pdlla胶束纳米系统:精密称取氯吡格雷20mg和mpeg-pdlla400mg于西林瓶中,用适量甲醇超声溶解,转移至茄形瓶中,40℃旋蒸至溶剂挥发,完全成膜,再加入up水8ml水化,并过0.22μm滤膜,得到氯吡格雷及其盐的胶束注射液。

mpeg-pdlla的合成与表征的实验步骤及条件同实施例1。

以下通过实验数据,进一步说明本发明的有益效果:

实验例:

1.理化性质检查

1)粒度及粒度分布

采用丹东百特公司的bt-zeta100激光粒度分析仪测定粒度和粒度分布。样品的平均粒径为20.6nm,pdi为0.029。

2)ph

使用ph计测定胶束溶液的ph值。样品的ph值为3.77。

2.药效学实验:

1)分组与给药

将icr小鼠(18-25g)随机分组,分为静脉注射组和灌胃给药组。

静脉注射组按氯吡格雷胶束的不同给药剂量分为:生理盐水对照组,3.75mg/kg(以氯吡格雷计)组,7.5mg/kg(以氯吡格雷计)组,15mg/kg(以氯吡格雷计)组,30mg/kg(以氯吡格雷计)组,每组6只动物,分别按照不同的剂量组别尾静脉给药。

灌胃给药组按硫酸氢氯吡格雷的不同给药剂量分为:超纯水对照组,15mg/kg(以氯吡格雷计)组,30mg/kg(以氯吡格雷计)组,每组6只动物,分别按照不同的剂量组别灌胃给药。

2)三氯化铁颈动脉血栓模型

腹腔注射5%的水合氯醛(0.1ml/10g)对小鼠进行麻醉。麻醉完全后,按不同组别不同剂量给药,给药后立即用医用胶带将小鼠固定在泡沫板上,剃除颈部附近的毛发。使用手术剪将颈部皮肤剪开一道竖口,用止血钳钝性分离筋膜和肌肉组织,暴露右侧颈动脉2cm左右,分离颈动脉和旁边的迷走神经,防止对动脉血管壁造成机械性的损伤。将提前浸泡过生理盐水的橡胶手套条轻轻放置在小鼠右侧颈动脉的下方,避免后续fecl3溶液扩散到周围其他组织,从而保护血管周围的组织;将暴露颈动脉的小鼠置于激光散斑血流成像仪的激光下,运行仪器,观察颈动脉血流情况是否正常,再自动对焦,开始采集图像。将浸泡在7.5%fecl3溶液中的滤纸片(1*2mm)取出,竖着敷在小鼠的颈动脉外侧,作用3min,期间不要移动滤纸片的位置。作用时间结束后,移去滤纸片,用生理盐水冲洗颈动脉3次,将动脉壁上残存的fecl3溶液冲洗干净,防止fecl3继续对血管进行损伤。等待激光散斑血流成像仪观察30min,保存图像,记录闭塞时间。闭塞时间为去除滤纸片后到血管闭塞经历的时间,若30min血管都不闭塞,则闭塞时间记录为30min。

3)试验结果见附图

图.1中可以看出,在小鼠接受氯吡格雷胶束尾静脉注射治疗后,与阴性生理盐水组相比,3.75mg/kg和7.5mg/kg两个给药剂量下,小鼠血管的闭塞时间并没有产生统计学的差异。而15mg/kg给药剂量下,小鼠血管闭塞时间的延长有了统计学的差异,30mg/kg给药剂量下,血管闭塞时间的延长更加显著,30min均未发生闭塞,血管内没有形成血栓。结果表明氯吡格雷胶束短时间内可以明显抑制小鼠动脉内血小板的聚集及血栓的生成,反映了注射剂型较快较强的抗血栓效应。

图.2中可以看出,在小鼠接受硫酸氢氯吡格雷15mg/kg,30mg/kg灌胃治疗之后,与超纯水对照组相比,15mg/kg和30mg/kg的剂量下,小鼠血管的闭塞时间都没有产生统计学的差异。实验结果表明,相较于口服给药,尾静脉注射氯吡格雷胶束可以很快产生抗血小板效果,更加显著得延长了闭塞时间。同时,此注射剂型的有效剂量远小于口服剂型,可以降低剂量相关的毒副作用,为临床提供了新的制剂思路,为医生抢救acs患者提供了更灵活有效的用药选择。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