排烟装置和穿刺器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22225315发布日期:2020-09-15 19:22阅读:70来源:国知局
排烟装置和穿刺器的制作方法

本公开涉及医疗器械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排烟装置和穿刺器。



背景技术:

手术烟雾是指在手术过程中,使用电外科器械对组织进行摧毁、消融和分解过程中产生的微细颗粒悬浮在空中形成的烟雾。随着对手术烟雾危害性的重视,现有研究已证实,手术烟雾中含有切割组织的成分和有害气体,包括活性病毒、活性癌变细胞、非活性颗粒、病原体以及有害的化学成分(如环芳烃、丙烯腈和氰化氢)等。

随着微创外科的飞速发展,腔镜微创手术的应用越来越广,腔镜手术是在人体密闭空腔里进行,一旦手术烟雾形成无法自行消散,导致医生视线被阻,影响手术进程,因此需要设置专门的排烟口,相关技术中的做法是利用穿刺器上的注气口,借助气腹压力使烟雾排除体腔。

然而,由于腔镜手术排烟相对集中,局部烟雾浓度较高,因此对医护人员健康损害的潜在风险加大,手术室医务人员长时间暴露在有害烟雾中,导致急性与慢性刺激、致癌致畸、呼吸道感染和心理行为等不良影响。因此,如何避免腔镜手术中烟雾对人体的危害,成为亟待解决的问题。



技术实现要素:

为解决相关技术中腔镜手术烟雾对人体产生危害的技术问题,本公开实施方式提供了一种排烟装置和穿刺器。

第一方面,本公开实施方式提供了一种排烟装置,应用于穿刺器,包括:

壳体,具有位于相对两侧的进气端和排气端,所述进气端设有第一连接部,所述第一连接部适于与所述穿刺器连接;和

过滤组件,设于所述壳体内腔,且位于所述进气端和所述排气端之间的气流道上;在沿所述进气端至所述排气端的方向上,所述过滤组件依次包括水雾过滤层、吸附过滤层和气体过滤层;所述过滤组件的气体流量损失小于百分之二十。

在一些实施方式中,所述的排烟装置,还包括:

止回阀,连接于所述壳体的所述进气端,所述止回阀允许气体朝向进气端至排气端的方向流动,反向截止。

在一些实施方式中,所述的排烟装置,还包括:

排烟管,一端与所述第一连接部固定连接,另一端设有转接头,所述止回阀设于所述转接头内,所述转接头适于与所述穿刺器固定连接。

在一些实施方式中,所述第一连接部和所述转接头上设有鲁尔接头,所述壳体和所述转接头通过鲁尔接头与所述排烟管连接;

所述转接头还设有螺纹结构,所述转接头通过所述螺纹结构与所述穿刺器固定连接。

在一些实施方式中,所述壳体包括固定连接的第一外壳和第二外壳,所述进气端设于所述第一外壳,所述出气端设于所述第二外壳,所述过滤组件设于所述第一外壳和所述第二外壳之间。

在一些实施方式中,所述壳体还包括紧箍结构,所述第一外壳和所述第二外壳通过所述紧箍结构固定连接。

在一些实施方式中,所述第一连接部设有螺纹结构,所述壳体通过所述螺纹结构与所述穿刺器固定连接。

在一些实施方式中,所述水雾过滤层包括以下中至少之一:无纺布、吸水海绵或医用发泡材料;

所述吸附过滤层包括以下中至少之一:活性炭颗粒或碳膜。

在一些实施方式中,所述气体过滤层包括微孔过滤膜,其对气体过滤的流量损失小于百分之二十。

第二方面,本公开实施方式提供了一种穿刺器,包括:

穿刺器本体;和

根据第一方面中任一实施方式所述的排烟装置,所述排烟装置设于所述穿刺器本体上。

本公开实施方式提供的排烟装置,应用于穿刺器,包括壳体和设于壳体内腔的过滤组件,壳体具有位于相对两侧的进气端和排气端,进气端设有第一连接部,从而通过第一连接部连接于穿刺器。过滤组件位于壳体内腔的气流道上,在沿排气方向上,过滤组件依次包括水雾过滤层、吸附过滤层和气体过滤层,从而可对穿刺器排出的手术烟雾进行过滤,避免对医护人员健康造成危害。并且过滤组件的气体流量损失小于百分之二十,即相对于不增加过滤组件,气体的流量损失不超过百分之二十,从而在过滤有害气体的基础上,优先保证手术需求,使得烟雾快速排出体腔。同时,由于过滤组件的透气性能优先满足手术排烟要求,利用手术时的气腹压力即可实现排烟,无需增加负压力泵进行抽烟,大大简化了排烟装置的结构,在较小的体积上即可实现对烟雾的过滤,例如可满足一次性快拆结构的排烟装置设置。

本公开实施方式提供的排烟装置,还包括止回阀,止回阀连接于壳体的进气端,止回阀允许气体朝向进气端至排气端的方向流动,反向截止,从而有效防止外界气体和烟雾回流,降低手术患者的风险。

本公开实施方式提供的排烟装置,还包括排烟管,排烟管的一端与壳体的第一连接部连接,另一端设有转接头,止回阀设于转接头内,转接头与穿刺器固定连接。通过在过滤组件和穿刺器之间设置排烟管,可将手术烟雾引流至远离医务人员的远端进行排放,进一步降低排除气体对医务人员的影响。

本公开实施方式提供的排烟装置,壳体包括第一外壳、第二外壳以及紧箍结构,第一外壳和第二外壳通过紧箍结构固定连接,过滤组件设于第一外壳和第二外壳之间的内腔,从而简化排烟装置结构,可大大缩小排烟装置的体积。

本公开实施方式提供的排烟装置,第一连接部设有螺纹结构,壳体通过螺纹结构与穿刺器固定连接,从而将排烟装置直接安装在穿刺器的注气口上,即可实现手术烟雾的过滤和排气,大大方便了手术排烟过滤操作,提高手术效率。

本公开实施方式提供的穿刺器,包括穿刺器本体和上述的排烟装置,排烟装置设于穿刺器本体上,从而可对穿刺器排出的手术烟雾进行过滤,避免对医护人员健康造成危害。同时还具有上述所有有益效果,不再赘述。

附图说明

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公开具体实施方式或现有技术中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具体实施方式或现有技术描述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是本公开的一些实施方式,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他的附图。

图1是根据本公开一些实施方式中排烟装置的结构爆炸图。

图2是根据本公开一些实施方式中排烟装置的剖面结构示意图。

图3是根据本公开一些实施方式中排烟装置的结构示意图。

图4是根据本公开一些实施方式中转接头的结构剖面图。

图5是根据本公开另一些实施方式中排烟装置的结构爆炸图。

图6是根据本公开另一些实施方式中排烟装置的剖面结构示意图。

附图标记说明:

100-壳体;101-进气端;102-排气端;110-第一外壳;120-第二外壳;130-紧箍结构;200-过滤组件;210-水雾过滤层;220-吸附过滤层;230-气体过滤层;300-排烟管;400-转接头;410-鲁尔接头;420-螺纹结构;500-止回阀。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将结合附图对本公开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方式是本公开一部分实施方式,而不是全部的实施方式。基于本公开中的实施方式,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方式,都属于本公开保护的范围。此外,下面所描述的本公开不同实施方式中所涉及的技术特征只要彼此之间未构成冲突就可以相互结合。

腔镜手术是一种微创外科手术,其主要利用穿刺器刺穿至人体腹腔,穿刺器为手术提供器械通道。由于腔镜手术在人体密闭体腔内进行,因此产生的手术烟雾需要专门的排烟口排出,以避免医生视线被阻,影响手术进程。相关技术中,通用做法是利用穿刺器上的注气口,借助手术过程中患者的气腹压力将体腔内的烟雾排放在手术室环境中。

然而随着对手术烟雾的定性研究,发现手术烟雾中存在大量的有害物质,例如切割组织的成分和有害气体,包括活性病毒、活性癌变细胞、非活性颗粒、病原体以及有害的化学成分(如环芳烃、丙烯腈和氰化氢)等。尤其对于腔镜手术而言,其排烟相对集中,局部烟雾浓度较高,使得烟雾对医务人员的健康损害更大。

为了解决烟雾对人体产生危害的问题,相关技术中设置烟雾过滤装置对手术烟雾进行过滤后排放,但是这种烟雾过滤装置结构复杂、体积较大,操作十分不便,往往需求增加一名医护人员单独操作,这无疑大大增加了手术成本,降低手术效率。

针对相关技术中存在的上述缺陷,本案发明人研究发现,这是因为在排烟口连接过滤装置,使得排烟气体流量受阻,难以借助气腹压力实现排烟,因此相关技术中的排烟装置往往连接有负压气泵,从而对烟雾进行快速抽吸排出。这样虽然实现了烟雾的排出和过滤,但是导致过滤装置结构复杂,并且需要外接电源来实现正常工作,需要额外配备专门的医护人员来控制操作,由此,相关技术中的过滤排烟装置体积较大、使用复杂,因此提高手术成本,降低手术效率。

正是基于上述提到的缺陷,本公开实施方式提供了一种排烟装置,排烟装置应用于穿刺器,例如与穿刺器上的排烟口连接,从而实现对排出烟雾的过滤和排放。

在一些实施方式中,本公开排烟装置包括壳体和过滤组件,壳体为装置的外壳结构,其内部腔体形成供气体流过的气流道,气流道的入口和出口为开设在壳体相对两侧的进气端和排气端。

进气端设有第一连接部,从而壳体可通过第一连接部安装在穿刺器上。在一个示例中,第一连接部可以是螺纹结构,而在穿刺器的排烟口上对应设置螺纹结构,从而壳体可通过螺纹结构与穿刺器固定装配。当然,本领域技术人员可以理解,第一连接部还可以是其他任何形式的连接结构,例如卡扣等,本公开对此不作限制。

过滤组件设置在壳体内腔的气流道中,从而可对流过的烟雾进行过滤。在沿进气端至排气端的方向上,过滤组件依次包括叠层设置的水雾过滤层、吸附过滤层以及气体过滤层。在本公开实施方式中,过滤组件的气体流量损失小于百分之二十。气体流量损失是指在相同的气流道中,设置过滤组件和不设置过滤组件的气体流量的差异,气体流量损失越小,对排烟的影响也越小。

通过上述可知,本公开实施方式的排烟装置,利用过滤组件对手术烟雾进行过滤,有效避免烟雾对医护人员健康造成危害。并且设置过滤组件的气体流量损失小于百分之二十,在过滤有害气体的基础上,优先保证手术需求,使得烟雾快速排出体腔,同时由于过滤组件的透气性能优先满足手术排烟要求,利用手术时的气腹压力即可实现排烟,无需增加负压力泵进行抽烟,大大简化了排烟装置的结构,在较小的体积上即可实现对烟雾的过滤。

图1至图4中示出了本公开排烟装置的一个具体实施方式,下面结合图1至图4对排烟装置进行详细说明。

在本实施方式中,排烟装置包括壳体100,而壳体100包括第一外壳110、第二外壳120和紧箍结构130。参见图2可以看到,第一外壳110和第二外壳120装配后形成的内部空腔,即为装置的内部气流道。第一外壳110设有进气端101,第二外壳120上设有排气端102,从而气体可从进气端101流入,从排气端102流出。

过滤组件200设置在第一外壳110和第二外壳120形成的气流道中,参见图1中所示,在本实施方式中,过滤组件200在进气端101至排气端102(从下至上)的方向上,依次包括水雾过滤层210、吸附过滤层220以及气体过滤层230。

水雾过滤层210用于对烟雾进行初滤,主要滤除水雾。在一个示例中,水雾过滤层210的材料可选用例如无纺布、吸水海绵等,也可以选用例如聚氨酯(pu)、聚乙烯醇(pva)、或者其它医用高分子材料制成的医用发泡材料,本公开对此不作限制。

吸附过滤层220用于吸附烟雾中的有害成分。在一个示例中,吸附过滤层220的材料可选用活性炭颗粒层,或者也可选用碳膜(活性炭与无纺布复合层),本公开对此不作限制。

气体过滤层230用于对烟雾进行精滤,滤除微小颗粒。在一个示例中,气体过滤层230可采用微孔过滤膜。值得说明的是,微孔过滤膜的孔径会直接影响到气体的通过性,即,精度越高的过滤膜对有害颗粒的滤除效果越好,但是气体的通过性越差。对于微创手术而言,保证手术的正常操作需求属于较高优先级。

因此,通过大量实验对比研究,在本实施方式中,通过改变气体过滤层230的孔径,优选气体过滤层230对气体过滤的气体流量损失小于百分之二十,即设置气体过滤层230前后,气体流量损失不能超过百分之二十。从而,在保证不影响手术排烟需求的情况下,可有效对手术烟雾进行过滤排放,避免危害医护人员健康。

如图2所示,过滤组件200叠层设于第一外壳110和第二外壳120之间,紧箍结构130用于在第一外壳110、过滤组件200、第二外壳120依次装配后,对第一外壳110和第二外壳120进行连接固定,从而完成装配。当然,可以理解的是,第一外壳110和第二外壳120也可以采用其他任何适于实施的装配方式,例如过盈配合插接、卡扣卡合连接等,本公开对此不作限制。

如图3、图4所示,在本实施方式中,排烟装置还包括有排烟管300,排烟管300可采用塑料或硅胶等柔性材料制成的软管,排烟管300的作用是将烟雾排放至远端,从而进一步减少烟雾对医护人员的影响。第一外壳110的进气端101设有第一连接部,排烟管300的一端与第一连接部固定连接。

具体来说,在本实施方式中,如图2所示,第一连接部为鲁尔接头,而排烟管300的一端对应设置有鲁尔接头结构,从而两者通过鲁尔接头实现快速装配。当然,本领域技术人员可以理解,壳体100与排烟管300的连接方式并不局限于鲁尔接头,其他任何适于实施的连接方式均可,例如粘接、卡接等,本公开对此不作限制。

排烟管300的另一端设有转接头400,转接头400的作用是与穿刺器进行连接。如图4所示,在本实施方式中,转接头400的一端为鲁尔接头410,从而转接头400通过鲁尔接头410与排烟管300固定连接。而转接头400的另一端为螺纹结构420,从而通过螺纹结构420与穿刺器排烟口固定连接。同样,可以理解的是,转接头400与排烟管300、穿刺器的连接方式并不局限于本实施方式示例,其他任何适于实施的连接方式均可,本公开对此不作限制。

继续参照图4,在本实施方式中,转接头400的气流道中还设置有止回阀500,止回阀500为单向止回阀,通过其的气体仅能实现单一方向的流动。具体来说,止回阀500允许气体朝向过滤组件200方向流动,而反向截止,从而有效防止外界气体和烟雾回流,降低手术患者的风险。

如图3所示,本实施方式的排烟装置装配时,将转接头400与排烟管300一端连接,然后将排烟管300另一端与壳体100连接,之后将转接头400安装配穿刺器排烟口上,即可完成装配。从而利用患者气腹压力,从穿刺器排烟口排出的烟雾,经过转接头400中的止回阀500、排烟管、过滤组件200之后,从壳体100的排气端102过滤后排出至远端。

通过上述可知,在本实施方式中,通过排烟管300将手术烟雾引导至远端过滤排放,可进一步降低烟雾对医务人员的危害,并且通过止回阀500从而有效防止外界气体和烟雾回流,降低手术患者的风险。可以看到,本实施方式中的排烟装置结构简单,无需设置动力源,因此可以设置更小体积,例如可作为一次性排烟装置,操作更加便捷,提高手术效率。

在上述实施方式的基础上,考虑到进一步降低排烟装置的体积和操作复杂度,在一些替代实施方式中,可将壳体100直接连接在穿刺器上。

具体来说,图5、图6中示出了本公开排烟装置的另一种实施方式。在本实施方式中,壳体100包括第一外壳110和第二外壳120,第一外壳110和第二外壳120卡合连接,过滤组件200设于第一外壳110和第二外壳120之间的气流道中。同样,第一外壳110和第二外壳120也可以采用其他连接结构实现连接,对此不再赘述。

在本实施方式中,第一外壳110的第一连接部设有螺纹结构,从而第一外壳110可通过螺纹结构直接连接于穿刺器的排烟口上。即,无需连接排烟管300和转接头400,进一步简化了排烟装置的结构,并减小了体积。

在此仅针对本实施方式与上述实施方式的区别进行说明,对于未详述指出,参见前述实施方式即可,本领域技术人员在上述说明的基础上,毫无疑义可以完整、充分地实现本实施方式方案,对此不再赘述。

在上述实施方式的基础上,本公开排烟结构还可以有其他可替代的实施方式。例如,

在一个替代实施方式中,排烟装置或者转接头与穿刺器的连接结构不局限于螺纹连接,还可以根据需要设置为任何形式的连接结构,例如插接、卡接等,本公开对此无需限制。

在另一个替代实施方式中,在体积允许的情况下,止回阀500可直接设置在第一外壳110的进气端,即,将止回阀500设置在图6所示实施方式中,第一外壳110的进气端的气流道上,从而无需设置排烟管和转接头,具体工作原理与上述相同,不再赘述。

在又一个替代实施方式中,过滤组件的各个过滤层,还可以是其他任何适于实施的过滤层,例如多层堆叠复合形成的复合过滤层等,本公开对此不作限制。

第二方面,本公开实施方式提供了一种穿刺器,考虑穿刺器本体和上述任一实施方式中所述的排烟装置,排烟装置设置在穿刺器本体上。其具体的结构和原理,本领域技术人员在前述的基础上,毫无疑问可以理解并实施,在此不再赘述。

通过上述可知,本公开实施方式提供的排烟装置和穿刺器,可对穿刺器排出的手术烟雾进行过滤,避免对医护人员健康造成危害,并且在过滤有害气体的基础上,优先保证手术需求,使得烟雾快速排出体腔。同时,由于过滤组件的透气性能优先满足手术排烟要求,利用手术时的气腹压力即可实现排烟,无需增加负压力泵进行抽烟,大大简化了排烟装置的结构。

显然,上述实施方式仅仅是为清楚地说明所作的举例,而并非对实施方式的限定。对于所属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来说,在上述说明的基础上还可以做出其它不同形式的变化或变动。这里无需也无法对所有的实施方式予以穷举。而由此所引伸出的显而易见的变化或变动仍处于本公开创造的保护范围之中。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