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于腔镜手术的施夹辅助装置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23157454发布日期:2020-12-04 13:52阅读:191来源:国知局
用于腔镜手术的施夹辅助装置的制作方法

本发明涉及医疗器械技术领域,特别地,涉及一种腔镜下对体内组织/器官等进行支撑/牵引辅助显露手术视野的施夹辅助装置。



背景技术:

相比开放手术,腔镜手术具有创伤小,切口感染及不愈合风险小、术后恢复快,愈后瘢痕小且隐蔽等优点,在外科领域有着广泛应用。

腔镜手术由于切口小,手术部位的显露不能像开放手术那样使用各种拉钩辅助,只能依靠改变患者的体位或使用钳夹器械从穿刺通道对组织/器官进行夹持或推拉。

为了解决腔镜手术的手术部位的显露问题,中国发明专利cn107997792a公开了一种单孔腹腔镜扒肝装置,包括操作杆、与操作杆一端连接的多个扇片、设置在操作杆另一端的控制组件以及手柄。使用时,握持装置的手柄,通过控制组件操控扇片开合、弯曲以实现对肝脏的牵引等辅助完成手术。显然的,上述装置虽然也在一定程度上解决了手术部位的显露问题,但是在实现牵引时需要术者或者助手持续进行操作,多人之间/器械之间仍然会产生相互干扰、占用有限手术操作空间等问题。

因此,腔镜手术过程中,通常需要多人协助,多人之间存在相互干扰,同时造成人力浪费;此外钳夹器械占用手术操作空间,在一定程度上也会遮挡手术部位,同时也会产生手术干扰。



技术实现要素:

本发明提供了一种用于腔镜手术的施夹辅助装置,以解决现有的单孔腹腔镜扒肝装置,需要多人操作,彼此之间会产生相互干扰;装置本身也会对手术部位形成遮挡并构成手术干扰的技术问题。

本发明提供一种用于腔镜手术的施夹辅助装置,用于对组织器官进行支撑和/或牵引以辅助显露手术视野,包括钳头组件和操作组件,通过操作组件控制钳头组件的开合,操作组件包括用于夹持定位在预定位置后继续保持夹持并滞留在预定位置的夹持部以及用于当夹持部稳定夹持预定位置后从夹持部上拆除以让出操作空间的操作部,夹持部与操作部之间通过联动构造连接并联动;夹持部上设有用于通过控制而展开以承托组织器官进而辅助显露手术视野的支撑组件;夹持部连接支撑组件并由操作部控制夹持部带动支撑组件运动以实现支撑组件的展开或收拢,或者操作部连接并控制支撑组件展开或收拢,或者支撑组件上设有用于控制支撑组件展开或收拢的控制装置。

进一步地,钳头组件包括第一钳头和第二钳头,夹持部包括第一操作杆和第二操作杆,第一钳头分别与第二钳头和第一操作杆铰接,第二钳头与第二操作杆固定连接,第一操作杆与第二操作杆平行布设,且第一操作杆相对于第二操作杆做轴向移动进而推动第一钳头绕第二钳头转动以实现第一钳头与第二钳头的咬合或张开。

进一步地,操作部包括第三操作杆、第四操作杆、第一手柄和第二手柄,第一手柄分别与第二手柄和第三操作杆铰接连接,第四操作杆与第二手柄固定连接,第一手柄相对于第二手柄转动并带动第三操作杆轴向运动,第三操作杆带动第一操作杆轴向联动,进而实现第一钳头与第二钳头的咬合或张开。

进一步地,第一手柄与第二手柄之间还设有用于第一手柄与第二手柄之间相对运动定位的合扣以及用于增加第一手柄与第二手柄之间相对运动的控制触感的支撑弹片。

进一步地,联动构造包括设于第一操作杆杆端的第一卡勾、设于第二操作杆杆端的第二卡勾、沿第三操作杆的径向开设于第三操作杆杆端的第一卡槽、沿第四操作杆的径向开设于第四操作杆杆端的第二卡槽以及铰接于第二操作杆上的锁扣,第一操作杆穿过第二操作杆与锁扣之间的通孔并通过第一卡勾连接装配在第三操作杆的第一卡槽内以使第一操作杆与第三操作杆同轴装配,第二操作杆通过第二卡勾连接装配在第四操作杆的第二卡槽内以使第二操作杆与第四操作杆同轴装配,锁扣转动扣合在夹持部与操作部的连接部位以使连接装配以后的第一卡勾与第一卡槽以及第二卡勾与第二卡槽卡扣于锁扣的内腔中,进而实现夹持部与操作部之间的联动连接。

进一步地,第一操作杆与第二操作杆之间还分别设有定位齿条和棘爪,棘爪连接在锁扣上并与锁扣联动;锁扣转动扣合在夹持部与操作部的连接部位并使棘爪脱离定位齿条,进而使操作部与夹持部联动;锁扣转动脱离夹持部与操作部的连接部位并使棘爪顶抵在定位齿条上,进而锁止第一操作杆与第二操作杆之间的相对运动,以便于操作部从夹持部上拆除而不影响第一钳头与第二钳头的咬合。

进一步地,支撑组件包括支撑杆、传动杆、导槽和拨杆,导槽开设于第二操作杆上,多根支撑杆的端部相交且相交部位共同铰接装配在第二操作杆上,支撑杆的自由端朝向钳头组件方向布设,多根传动杆与多根支撑杆一一对应布设,传动杆的第一端与对应的支撑杆的侧壁铰接连接,多根传动杆的第二端彼此铰接连接并组合构成铰接滑块,铰接滑块滑动连接于导槽内,通过拨杆拨动铰接滑块由导槽的初始位置移动至终点位置以通过传动杆推动支撑杆向外展开进而实现支撑杆对组织器官的支撑,通过拨杆拨动铰接滑块由导槽的终点位置移动至初始位置以通过传动杆拉动支撑杆向内收拢。

进一步地,支撑杆上包覆有柔性薄膜,柔性薄膜上设有随支撑杆收拢折叠的折痕。

进一步地,支撑组件包括支撑杆、传动杆、导槽和拨杆,导槽开设于第二操作杆上,多根支撑杆端部相交且相交部位共同铰接装配在第二操作杆上,支撑杆的自由端朝向操作部方向布设,多根传动杆与多根支撑杆一一对应布设,传动杆的第一端与对应的支撑杆的自由端铰接连接,多根传动杆的第二端彼此铰接连接并组合构成铰接滑块,铰接滑块滑动连接于导槽内,通过拨杆拨动铰接滑块由导槽的初始位置移动至终点位置以通过传动杆推动支撑杆向外展开进而实现支撑杆对组织器官的支撑,通过拨杆拨动铰接滑块由导槽的终点位置移动至初始位置以通过传动杆拉动支撑杆向内收拢。

进一步地,第二操作杆上还设有导套,第一操作杆穿设于导套内,通过导套为第一操作杆相对于第二操作杆的轴向运动进行导向;和/或第四操作杆上还设有导套,第三操作杆穿设于导套内,通过导套为第三操作杆相对于第四操作杆的轴向运动进行导向。

本发明具有以下有益效果:

本发明用于腔镜手术的施夹辅助装置,通过操作组件控制钳头组件的开合操作,进而实现对病灶部位的夹持固定;操作组件由夹持部和操作部两个部分组合构成,当夹持部稳定夹持病灶部位时,可以通过拆卸联动构造,以将操作部从夹持部上拆除取走,从而避免外露的操作部遮挡体表开设的穿刺通道,同时让出体外的手术操作空间,避免施夹辅助装置在患者体外干扰其它手术器械的操作;取走操作部后,可以通过操作和控制支撑组件,以将支撑组件展开并承托穿刺通道周边的组织器官,使穿刺通道保持畅通,进而显露出预定位置,方便后续的手术操作。整个结构简单,单人采用一件装置器械即可进行施夹固定、拆除并取走操作部、承托组织器官等工作并使手术部位显露,进而方便对显露出的手术部位进行后续腔镜手术等工作;整个操作过程中,干扰少,操作效率高。

控制支撑组件展开或收拢的方式至少有以下三种:第一种,支撑组件的控制端与夹持部的运动部连接,通过操作部控制夹持部夹持或松开的运动过程中触发支撑组件的控制端,以实现支撑组件的展开或收拢。第二种,操作部的控制端连接支撑组件的控制端,通过操作部直接控制支撑组件的展开或收拢。第三种,支撑组件的控制端上单独设有控制装置,通过控制装置随时能够控制支撑组件的展开或收拢。可以根据需要,采用不同的结构连接关系以及控制方式,以实现支撑组件的展开或收拢,并且以支撑组件的展开或收拢控制过程与钳头组件的开合过程以及操作部与夹持部的装置过程彼此不构成干扰和阻碍为前提。

除了上面所描述的目的、特征和优点之外,本发明还有其它的目的、特征和优点。下面将参照图,对本发明作进一步详细的说明。

附图说明

构成本申请的一部分的附图用来提供对本发明的进一步理解,本发明的示意性实施例及其说明用于解释本发明,并不构成对本发明的不当限定。在附图中:

图1是本发明优选实施例的用于腔镜手术的施夹辅助装置的结构示意图;

图2是本发明优选实施例的联动构造拆卸状态的结构示意图;

图3是本发明优选实施例的联动构造组合状态的结构示意图;

图4是本发明优选实施例的扇形式支撑组件展开状态的结构示意图;

图5是本发明优选实施例的连杆式支撑组件展开状态的结构示意图。

图例说明:

1、钳头组件;101、第一钳头;102、第二钳头;2、操作组件;201、夹持部;2011、第一操作杆;2012、第二操作杆;202、操作部;2021、第三操作杆;2022、第四操作杆;2023、第一手柄;2024、第二手柄;2025、合扣;2026、支撑弹片;3、联动构造;301、第一卡勾;302、第二卡勾;303、第一卡槽;304、第二卡槽;305、锁扣;4、支撑组件;401、支撑杆;402、传动杆;403、导槽;404、拨杆;405、铰接滑块;406、柔性薄膜;5、定位齿条;6、棘爪。

具体实施方式

以下结合附图对本发明的实施例进行详细说明,但是本发明可以由权利要求限定和覆盖的多种不同方式实施。

图1是本发明优选实施例的用于腔镜手术的施夹辅助装置的结构示意图;图2是本发明优选实施例的联动构造拆卸状态的结构示意图;图3是本发明优选实施例的联动构造组合状态的结构示意图;图4是本发明优选实施例的扇形式支撑组件展开状态的结构示意图;图5是本发明优选实施例的连杆式支撑组件展开状态的结构示意图。

如图1所示,本实施例的用于腔镜手术的施夹辅助装置,用于对组织器官进行支撑和/或牵引以辅助显露手术视野,包括钳头组件1和操作组件2,通过操作组件2控制钳头组件1的开合,操作组件2包括用于夹持定位在预定位置后继续保持夹持并滞留在预定位置的夹持部201以及用于当夹持部201稳定夹持预定位置后从夹持部201上拆除以让出操作空间的操作部202,夹持部201与操作部202之间通过联动构造3连接并联动;夹持部201上设有用于通过控制而展开以承托组织器官进而辅助显露手术视野的支撑组件4;夹持部201连接支撑组件4并由操作部202控制夹持部201带动支撑组件4运动以实现支撑组件4的展开或收拢,或者操作部202连接并控制支撑组件4展开或收拢,或者支撑组件4上设有用于控制支撑组件4展开或收拢的控制装置。本发明用于腔镜手术的施夹辅助装置,通过操作组件2控制钳头组件1的开合操作,进而实现对病灶部位的夹持固定;操作组件2由夹持部201和操作部202两个部分组合构成,当夹持部201稳定夹持病灶部位时,可以通过拆卸联动构造3,以将操作部202从夹持部201上拆除取走,从而避免外露的操作部202遮挡体表开设的穿刺通道,同时让出体外的手术操作空间,避免施夹辅助装置在患者体外干扰其它手术器械的操作;取走操作部202后,可以通过操作和控制支撑组件4,以将支撑组件4展开并承托穿刺通道周边的组织器官,使穿刺通道保持畅通,进而显露出预定位置,方便后续的手术操作。整个结构简单,单人采用一件装置器械即可进行施夹固定、拆除并取走操作部202、承托组织器官等工作并使手术部位显露,进而方便对显露出的手术部位进行后续腔镜手术等工作;整个操作过程中,干扰少,操作效率高。控制支撑组件4展开或收拢的方式至少有以下三种:第一种,支撑组件4的控制端与夹持部201的运动部连接,通过操作部202控制夹持部201夹持或松开的运动过程中触发支撑组件4的控制端,以实现支撑组件4的展开或收拢;第二种,支撑组件4的控制端上单独设有控制装置,通过控制装置随时能够控制支撑组件4的展开或收拢;第三种,操作部202的控制端连接支撑组件4的控制端,通过操作部202直接控制支撑组件4的展开或收拢;可以根据需要,采用不同的结构连接关系以及控制方式,以实现支撑组件4的展开或收拢,并且以支撑组件4的展开或收拢控制过程与钳头组件1的开合过程以及操作部202与夹持部201的装置过程彼此不构成干扰和阻碍为前提。预定位置是指腔镜手术前预先设定的位置;施夹辅助装置工作时,钳头组件1穿过穿刺通道并夹持在预定位置的预定组织(如腹膜)上,通过钳头组件1与预定组织的夹持连接为支撑组件4提供内端的支撑作用点;施夹辅助装置的另一个支撑作用点是夹持部201尾端,支撑于穿刺通道的体表位置。可选地,支撑组件4展开和收拢的控制方式有两种,第一种是支撑组件4的展开或收拢也是由操作部202控制,支撑组件4的展开状态处在操作部202拆卸前/再次连接后,支撑组件4的收拢状态处于打开钳口的同时;第二种是支撑组件4具有单独的控制装置,将操作部202从夹持部201上拆除取走,通过控制装置控制支撑组件4展开,当手术完毕后通过控制装置控制支撑组件4收拢,并将操作部202装配至夹持部201上。

如图1所示,本实施例中,钳头组件1包括第一钳头101和第二钳头102,夹持部201包括第一操作杆2011和第二操作杆2012,第一钳头101分别与第二钳头102和第一操作杆2011铰接,第二钳头102与第二操作杆2012固定连接,第一操作杆2011与第二操作杆2012平行布设,且第一操作杆2011相对于第二操作杆2012做轴向移动进而推动第一钳头101绕第二钳头102转动以实现第一钳头101与第二钳头102的咬合或张开。第二钳头102与第一钳头101的端部铰接,第一操作杆2011铰接于第一钳头101上远离端部的位置,两个铰接点相对于第一操作杆2011的轴向错位布设,使得第一操作杆2011轴向移动时能够推动第一钳头101绕第二钳头102转动而不会构成运动阻碍。可选地,第一钳头101与第二钳头102之间采用相互配合的钳夹齿吻合匹配。

如图1所示,本实施例中,操作部202包括第三操作杆2021、第四操作杆2022、第一手柄2023和第二手柄2024,第一手柄2023分别与第二手柄2024和第三操作杆2021铰接连接,第四操作杆2022与第二手柄2024固定连接,第一手柄2023相对于第二手柄2024转动并带动第三操作杆2021轴向运动,第三操作杆2021带动第一操作杆2011轴向联动,进而实现第一钳头101与第二钳头102的咬合或张开。第三操作杆2021装配至第一操作杆2011上并与第一操作杆2011轴向联动。第四操作杆2022装配至第二操作杆2012上并与第二操作杆2012轴向联动。

如图1所示,本实施例中,第一手柄2023与第二手柄2024之间还设有用于第一手柄2023与第二手柄2024之间相对运动定位的合扣2025以及用于增加第一手柄2023与第二手柄2024之间相对运动的控制触感的支撑弹片2026。可选地,合扣2025固定于第二手柄2024上并朝向第一手柄2023方向延伸,第二手柄2024上的合扣2025通过与第一手柄2023上的固定齿啮合以实现定位止逆。通过对合扣2025施力以使合扣2025脱离固定齿,进而解除第一手柄2023与第二手柄2024之间的定位。可选地,第一手柄2023和/或第二手柄2024上设有环套至手指上的环圈柄或者手指搭接接触以便于施力的凸柄。可选地,第一手柄2023与第三操作杆2021之间采用腰型孔和销轴以实现铰接,第一手柄2023转动过程中以使销轴在腰型孔内滑动以减少施加于第三操作杆2021上的径向力,减少第三操作杆2021的径向受力和径向变形几率。

如图1、图2和图3所示,本实施例中,联动构造3包括设于第一操作杆2011杆端的第一卡勾301、设于第二操作杆2012杆端的第二卡勾302、沿第三操作杆2021的径向开设于第三操作杆2021杆端的第一卡槽303、沿第四操作杆2022的径向开设于第四操作杆2022杆端的第二卡槽304以及铰接于第二操作杆2012上的锁扣305,第一操作杆2011穿过第二操作杆2012与锁扣305之间的通孔并通过第一卡勾301连接装配在第三操作杆2021的第一卡槽303内以使第一操作杆2011与第三操作杆2021同轴装配,第二操作杆2012通过第二卡勾302连接装配在第四操作杆2022的第二卡槽304内以使第二操作杆2012与第四操作杆2022同轴装配,锁扣305转动扣合在夹持部201与操作部202的连接部位以使连接装配以后的第一卡勾301与第一卡槽303以及第二卡勾302与第二卡槽304卡扣于锁扣305的内腔中,进而实现夹持部201与操作部202之间的联动连接。可选地,联动构造3包括设于第三操作杆2021杆端的第一卡勾301、设于第二操作杆2012杆端的第二卡勾302、沿第一操作杆2011的径向开设于第一操作杆2011杆端的第一卡槽303、沿第四操作杆2022的径向开设于第四操作杆2022杆端的第二卡槽304以及铰接于第二操作杆2012或第四操作杆2022上的锁扣305。可选地,联动构造3包括设于第三操作杆2021杆端的第一卡勾301、设于第四操作杆2022杆端的第二卡勾302、沿第一操作杆2011的径向开设于第一操作杆2011杆端的第一卡槽303、沿第二操作杆2012的径向开设于第二操作杆2012杆端的第二卡槽304以及铰接于第二操作杆2012或第四操作杆2022上的锁扣305。可选地,联动构造3包括设于第一操作杆2011杆端的第一卡勾301、设于第四操作杆2022杆端的第二卡勾302、沿第三操作杆2021的径向开设于第三操作杆2021杆端的第一卡槽303、沿第二操作杆2012的径向开设于第二操作杆2012杆端的第二卡槽304以及铰接于第二操作杆2012或第四操作杆2022上的锁扣305。可选地,锁扣305也可以铰接于第一操作杆2011或第三操作杆2021上。可选地,第一操作杆2011杆端的第一卡勾301与第三操作杆2021杆端的第一卡槽303可以彼此交换;第二操作杆2012杆端的第二卡勾302与第四操作杆2022杆端的第二卡槽304也可以彼此交换。可选地,锁扣305可以铰接于第一操作杆2011上,相应地第二操作杆2012穿设于锁扣305与第一操作杆2011之间;或者锁扣305可以铰接于第二操作杆2012上,相应地第一操作杆2011穿设于锁扣305与第二操作杆2012之间;或者锁扣305可以铰接于第三操作杆2021上,相应地第四操作杆2022穿设于锁扣305与第三操作杆2021之间;或者锁扣305可以铰接于第四操作杆2022上,相应地第三操作杆2021穿设于锁扣305与第四操作杆2022之间。

如图1所示,本实施例中,第一操作杆2011与第二操作杆2012之间还分别设有定位齿条5和棘爪6,棘爪6连接在锁扣305上并与锁扣305联动。可选地,定位齿条5设置在第一操作杆2011上,棘爪6设置在第二操作杆2012上。可选地,定位齿条5设置在第二操作杆2012上,棘爪6设置在第一操作杆2011上。锁扣305转动扣合在夹持部201与操作部202的连接部位并使棘爪6脱离定位齿条5,进而使操作部202与夹持部201联动。锁扣305转动脱离夹持部201与操作部202的连接部位并使棘爪6顶抵在定位齿条5上,进而锁止第一操作杆2011与第二操作杆2012之间的相对运动,以便于操作部202从夹持部201上拆除而不影响第一钳头101与第二钳头102的咬合。可选地,棘爪6与锁扣305联动方式可以采用:棘爪6与锁扣305连接为一体;或者棘爪6与锁扣305啮合连接;或者锁扣305朝向棘爪6方向运动并推动棘爪6运动以及远离棘爪6方向运动并拉动棘爪6运动。

如图1和图4所示,本实施例中,支撑组件4包括支撑杆401、传动杆402、导槽403和拨杆404,导槽403开设于第二操作杆2012上,多根支撑杆401的端部相交且相交部位共同铰接装配在第二操作杆2012上,支撑杆401的自由端朝向钳头组件1方向布设,多根传动杆402与多根支撑杆401一一对应布设,传动杆402的第一端与对应的支撑杆401的侧壁铰接连接,多根传动杆402的第二端彼此铰接连接并组合构成铰接滑块405,铰接滑块405滑动连接于导槽403内,通过拨杆404拨动铰接滑块405由导槽403的初始位置移动至终点位置以通过传动杆402推动支撑杆401向外展开进而实现支撑杆401对组织器官的支撑,通过拨杆404拨动铰接滑块405由导槽403的终点位置移动至初始位置以通过传动杆402拉动支撑杆401向内收拢。

如图1和图4所示,本实施例中,支撑杆401上包覆有柔性薄膜406,柔性薄膜406上设有随支撑杆401收拢折叠的折痕。使得支撑杆401均通过柔性薄膜406与组织器官弹性接触,避免接触过程中对组织器官造成刚性接触损伤。柔性薄膜406上设置折痕,以限制柔性薄膜406的展开和收拢的运动方向。导槽403呈竖向布设,导槽403包括第一v槽和第二v槽,第二v槽处于第一v槽内,且第二v槽的自由与对应侧的第一v槽的自由端连通,进而形成闭合双v闭合槽,具体如图4和图5所示。使用时,施夹辅助装置的钳头组件1呈夹持状态并伸入穿刺通道内,此时支撑组件4呈收拢状态,通过操作部202控制钳头组件1张开并夹持在预定位置的预定组织上,第一操作杆2011在此动作过程使得拨杆404随第一操作杆2011前行越过铰接滑块405然后后退推动铰接滑块405由第一v槽的槽转角移动并进入第二v槽的槽转角位置(即由初始位置进入终点位置),进而由传动杆402拉动支撑杆401展开;当操作完毕后,通过操作部202控制钳头组件1张开释放预定组织然后退出一定距离并呈夹持状态,第一操作杆2011在此动作过程中使得拨杆404随第一操作杆2011先向前运动越过铰接滑块405然后后退推动铰接滑块405由第二v槽的槽转角移动并进入第一v槽的下直线槽段内,并由柔性薄膜406或者周边组织细胞的弹性力推动支撑杆401收拢,以拉动铰接滑块405沿着第一v槽的下直线槽段进入第一v槽的槽转角(即由终点位置进入初始位置),进而便于将整个施夹辅助装置从穿刺通道中取出。

如图5所示,本实施例中,支撑组件4包括支撑杆401、传动杆402、导槽403和拨杆404,导槽403开设于第二操作杆2012上,多根支撑杆401端部相交且相交部位共同铰接装配在第二操作杆2012上,支撑杆401的自由端朝向操作部202方向布设,多根传动杆402与多根支撑杆401一一对应布设,传动杆402的第一端与对应的支撑杆401的自由端铰接连接,多根传动杆402的第二端彼此铰接连接并组合构成铰接滑块405,铰接滑块405滑动连接于导槽403内,通过拨杆404拨动铰接滑块405由导槽403的初始位置移动至终点位置以通过传动杆402推动支撑杆401向外展开进而实现支撑杆401对组织器官的支撑,通过拨杆404拨动铰接滑块405由导槽403的终点位置移动至初始位置以通过传动杆402拉动支撑杆401向内收拢。充分利用连杆的固定铰接以及活动铰接,进而实现支撑杆401的向外展开运动以及向内收拢运动。

本实施例中,第二操作杆2012上还设有导套,第一操作杆2011穿设于导套内,通过导套为第一操作杆2011相对于第二操作杆2012的轴向运动进行导向,通过导套限制第一操作杆2011相对于第二操作杆2012的径向运动,同时引导第一操作杆2011仅做轴向运动;和/或第四操作杆2022上还设有导套,第三操作杆2021穿设于导套内,通过导套为第三操作杆2021相对于第四操作杆2022的轴向运动进行导向,通过导套限制第三操作杆2021相对于第四操作杆2022的径向运动,同时引导第一操作杆2011仅做轴向运动。

实施时,提供一种腔镜手术中对肝脏等组织/器官进行支撑/牵引辅助显露手术视野的装置(用于腔镜手术的施夹辅助装置),具有操作便捷,装置完成放置后无需额外干预即可实现对目标组织的持续支撑,装置的手柄部(操作部202)可自由拆卸以降低对其它手术器械的干扰等特点。

如图1所示,用于腔镜手术的施夹辅助装置包括钳头组件1、锁定结构(定位齿条5和棘爪6)、操作组件2、握持部(第一手柄2023和第二手柄2024)、支撑组件4,操作组件2包括夹持部201和操作部202。

其中,钳头组件1包括第一钳头101、第二钳头102,第一钳头101分别与第二钳头102、第一操作杆2011铰接,第二钳头102与第二操作杆2012固定连接;第一钳头101、第二钳头102的钳口区域设置有吻合匹配的钳夹齿。

如图4所示,支撑组件4包括支撑杆401、传动杆402,支撑杆401分别与传动杆402、第二操作杆2012铰接,第一操作杆2011上设有可调的拨杆404,第二操作杆2012上开设有导槽403,导槽403包括第一卡位和第二卡位,传动杆402的自由端位于导槽403内,随着第一操作杆2011与第二操作杆2012的轴向相对活动,可以控制拨杆404拨动传动杆402的自由端沿第一轨迹从第一卡位进入第二卡位(支撑部呈打开状态),或将传动杆402的自由端拨离第二卡位并在支撑杆401预收缩力作用下,沿第二轨迹回退至第一卡位(支撑杆401呈收拢状态),实现对肝脏等目标组织较大接触范围的支撑,辅助目标区域术野的显露;支撑杆401与传动杆402、第二操作杆2012于其末端位置铰接,支撑杆401于使用中呈扇形打开。可选地,支撑杆401与传动杆402、第二操作杆2012可分别于其末端、顶端铰接,如图5所示;多个支撑杆401之间或支撑杆401与传动杆402之间可包覆有柔性薄膜406,以实现支撑杆401与肝脏或其它组织更大面积地接触及支撑,柔性薄膜406包括预设的折叠状态及随支撑杆401、传动杆402打开呈现的展开状态;

如图1所示,锁定结构包括位于第一操作杆2011上的棘爪6、位于第二操作杆2012上的多个沿轴向分布的定位齿(组合构成定位齿条5),在钳头组件1进入预定位置夹持目标组织后分离第一操作杆2011与第三操作杆2021、以及第二操作杆2012与第四操作杆2022,拆除装置手柄(第一手柄2023和第二手柄2024),并限定第一操作杆2011与第二操作杆2012之间的轴向相对运动以进一步地保持第一钳头101与第二钳头102呈闭合状态;可通过拨动棘爪6解除对第一操作杆2011与第二操作杆2012的锁定并实现第一钳头101与第二钳头102的释放。可选地,棘爪6可与位于第四操作杆2022上的锁扣305联动连接,锁扣305处于扣合位置时棘爪6处于释放状态,锁扣305处于打开位置时棘爪6处于自然锁定状态。

其中,操作组件2包括前端的第一操作杆2011和第二操作杆2012以及后端的第三操作杆2021和第四操作杆2022,前端的第一操作杆2011和第二操作杆2012与后端的第三操作杆2021和第四操作杆2022可分别轴向相对活动;操作组件2前端与钳头组件1连接,后端与握持部(第一手柄2023和第二手柄2024)连接;前端的第一操作杆2011和第二操作杆2012与后端的第三操作杆2021和第四操作杆2022两两分别通过位于其上的卡勾、卡槽(联动构造3)实现可拆卸的连接(见图2和图3);联动构造3包括铰接于第四操作杆2022上的锁扣305,用于在第一操作杆2011和第二操作杆2012与第三操作杆2021和第四操作杆2022两两分别连接后箍抱连接结合位置,阻止前端的第一操作杆2011和第二操作杆2012以及后端的第三操作杆2021和第四操作杆2022两两之间的分离同时保留前端的第一操作杆2011和第二操作杆2012以及后端的第三操作杆2021和第四操作杆2022两两之间的轴向活动自由度。

其中,握持部包括铰接连接的第一手柄2023和第二手柄2024。可选地,握持部还可以包括合扣2025,合扣2025用于定位第一手柄2023和第二手柄2024的开合角度,进一步地用于后端的第三操作杆2021和第四操作杆2022拆卸后保持相对位置固定以便其与前端的第一操作杆2011和第二操作杆2012的重新装配时的连接操作。

用于腔镜手术的施夹辅助装置的术中操作:

(1)辅助显露术野操作

钳口闭合状态,装置从穿刺通道进入患者体内预定位置;

操作第一手柄2023和第二手柄2024打开钳口,同时控制拨杆404将传动杆402的自由端从第一卡位沿第一轨迹拨至第二卡位(支撑杆401呈打开状态并锁定);操作第一手柄2023和第二手柄2024闭合钳口夹持预定组织(如腹膜);

松开锁扣305并将前、后端的第一操作杆2011与第三操作杆2021分离以及第二操作杆2012与第四操作杆2022分离,并通过棘爪6锁定前端的第一操作杆2011和第二操作杆2012之间及第一钳头101与第二钳头102,前端第一操作杆2011和第二操作杆2012的末端支撑于穿刺通道上,钳头组件1、前端第一操作杆2011和第二操作杆2012的末端构成支点,展开形态的支撑组件4承托目标组织(如肝脏)以显露目标区域的视野;

(2)释放操作(调整夹持位置或完成手术)

连接前、后端的第一操作杆2011与第三操作杆2021以及连接前、后端的第二操作杆2012与第四操作杆2022;

闭合锁扣305,释放棘爪6解除前端的第一操作杆2011和第二操作杆2012之间及第一钳头101与第二钳头102的锁定;

操作第一手柄2023和第二手柄2024打开钳口,同时拨杆404将传动杆402的铰接点拨离第二卡位,在支撑杆401预收缩力作用下使得传动杆402的自由端沿第二轨迹退回第一卡位(支撑杆401呈收拢状态);操作第一手柄2023和第二手柄2024闭合钳口,将装置从穿刺通道退出。

以上仅为本发明的优选实施例而已,并不用于限制本发明,对于本领域的技术人员来说,本发明可以有各种更改和变化。凡在本发明的精神和原则之内,所作的任何修改、等同替换、改进等,均应包含在本发明的保护范围之内。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