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后路复位内固定系统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22497779发布日期:2020-10-13 09:27阅读:来源:国知局

技术特征:

1.一种后路复位内固定系统,其特征在于,包括两个平行布置的椎体矫形杆(1)和调节装置(2),

所述椎体矫形杆(1)包括连接棒(11)和枕骨板(12),

所述连接棒(11)能够通过椎弓根钉(3)与第三椎体至第七椎体中的至少两个椎体同侧的椎弓根连接;

所述枕骨板(12)能够通过枕骨螺钉(4)与枕骨连接,所述枕骨板(12)沿所述连接棒(11)的长度延伸方向设置且与所述连接棒(11)连接,所述枕骨板(12)相对于所述连接棒(11)倾斜布置;

所述调节装置(2)用于调节所述枕骨板(12)相对于所述连接棒(11)的倾斜角度,所述调节装置(2)包括基座组件(21)、连接组件(22)和微调组件(23),

所述基座组件(21)与所述连接棒(11)连接;

所述连接组件(22)包括第一拉钩(221)、第二拉钩(222)和连接杆(223),

所述连接杆(223)与所述连接棒(11)垂直,

第一拉钩(221)和第二拉钩(222)平行且与所述连接杆(223)垂直,所述第一拉钩(221)和所述第二拉钩(222)的弯钩端分别与两个所述枕骨螺钉(4)连接,所述第一拉钩(221)和所述第二拉钩(222)的固定端通过转动块(224)与所述连接杆(223)的连接,所述转动块(224)上设置有第一螺纹孔,所述第一螺纹孔内设置有用于锁紧转动块(224)在所述连接杆(223)上的第一锁紧螺栓(225);

所述微调组件(23)包括第一线性驱动组件(231)和第二线性驱动组件(232),

所述第一线性驱动组件(231)与所述连接杆(223)连接,用于驱动所述连接杆(223)沿垂直于所述连接棒(11)的方向运动,用于调节所述第一拉钩(221)和所述第二拉钩(222)与所述枕骨螺钉(4)之间的角度,

第二线性驱动组件(232)与所述第一线性驱动组件(231)连接,用于驱动所述第一线性驱动组件(231)沿平行于所述连接棒(11)的方向运动,用于调节所述枕骨板(12)与所述连接棒(11)之间的倾斜角度,所述第二线性驱动组件(232)安装在所述基座组件(21)上。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后路复位内固定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基座组件(21)包括钩臂(211)、支撑杆(212)、滑动梁(213)和第一滑块(214),

所述滑动梁(213)与所述连接棒(11)垂直,

所述第一滑块(214)的个数为两个且滑动设置在所述滑动梁(213)的长度方向的两端,所述第一滑块(214)上设置有第二螺纹孔,所述第二螺纹孔内设置有第二锁紧螺栓(215),所述第一滑块(214)通过所述第二锁紧螺栓(215)锁紧在所述滑动梁(213)上,所述第一滑块(214)上开设有第三螺纹孔,所述支撑杆(212)的长度方向的第一端设置有与所述第三螺纹孔配合的螺纹段,所述支撑杆(212)的第一端通过所述螺纹段连接在所述第一滑块(214)上,所述支撑杆(212)的长度方向的第二端能够与所述椎弓根钉(3)的螺塞相抵,每个所述第一滑块(214)上设置至少两个所述钩臂(211),所述钩臂(211)与所述支撑杆(212)平行,所述钩臂(211)的长度方向的第一端与所述第一滑块(214)连接,所述钩臂(211)的长度方向的第二端设置有能够提拉所述连接棒(11)的弯钩。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后路复位内固定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滑动梁(213)的中部设置有连接块(216),所述连接块(216)上开设有滑孔,所述滑孔的轴线方向平行于所述第二线性驱动组件(232)的驱动方向;

所述第二线性驱动组件(232)包括第一固定块(2321)、第一丝杠(2322)和导杆(2323),

所述导杆(2323)的个数为两个,所述第一丝杠(2322)位于两个所述导杆(2323)之间且与所述导杆(2323)平行,所述导杆(2323)和所述第一丝杠(2322)的轴线方向的第一端穿过所述滑孔与所述第一线性驱动组件(231)连接,所述导杆(2323)和所述第一丝杠(2322)的轴线方向的第二端与所述第一固定块(2321)连接,所述第一固定块(2321)上开设有与所述第一丝杠(2322)配合的第四螺纹孔。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后路复位内固定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线性驱动组件(232)还包括第二固定块(2324),与所述第一线性驱动组件(231)连接,所述第二固定块(2324)上开设有三个分别与所述导杆(2323)和所述第二丝杠(2312)位置对应的第一安装孔。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后路复位内固定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固定块(2324)上设置有加强板(2325),所述加强板(2325)为直角三棱柱板,所述加强板(2325)的两个直角面分别与所述第一线性驱动组件(231)和所述第二固定块(2324)连接。

6.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后路复位内固定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滑动梁(213)的端部设置有第一限位螺栓(217),用于对所述第一滑块(214)进行限位。

7.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后路复位内固定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线性驱动组件(231)包括第三固定块(2311)和第二丝杠(2312),

所述第三固定块(2311)内开设有垂直于所述连接杆(223)的滑道,所述滑道内横穿所述连接杆(223),所述第三固定块(2311)上开设有与所述滑道同轴布置的第二安装孔,所述第三固定块(2311)的侧壁与所述加强板(2325)的直角面连接;

所述第二丝杠(2312)的轴线方向的第一端通过所述第二安装孔插入所述滑道内且与所述连接杆(223)连接,所述连接杆(223)上开设有与所述第二丝杠(2312)配合的第五螺纹孔,所述第二丝杠(2312)的轴线方向的第二端位于所述滑道外。

8.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后路复位内固定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连接杆(223)包括同轴布置的第一连接杆和第二连接杆,所述第一连接杆和所述第二连接杆上分别设置两个所述转动块(224),

所述第一线性驱动组件(231)还包括第二滑块(2313),位于所述第一连接杆和所述第二连接杆之间且与所述第一连接杆和所述第二连接杆连接,所述第二滑块(2313)上开设所述第五螺纹孔,所述第二丝杠(2312)通过所述第五螺纹孔与所述第二滑块(2313)连接,驱动所述第二滑块(2313)沿所述滑道滑动。

9.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后路复位内固定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连接杆(223)的两端均设置有第二限位螺栓(226),用于限位所述转动块(224)。

10.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后路复位内固定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枕骨板(12)上开设有多个与所述枕骨螺钉(4)配合的第三安装孔,多个所述第三安装孔沿所述枕骨板(12)的长度方向依次设置,所述第三安装孔为长条形安装孔。


技术总结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后路复位内固定系统,包括两个平行布置的椎体矫形杆和调节装置。操作时,将两个椎体矫形杆的连接棒与椎体连接,枕骨板与枕骨连接,实现后路复位内固定系统与枕骨和椎体的连接;将基座组件与靠近枕骨的椎弓根钉连接,连接组件与枕骨螺钉连接;对枕骨板与连接棒之间的倾斜角度进行调节,具体为,通过第一线性驱动组件驱动连接杆运动,使第一拉钩和第二拉钩分别与枕骨上的两个枕骨螺钉连接,通过第二线性驱动组件驱动第一线性驱动组件运动,第一线性驱动组件带动连接杆与连接杆上的第一拉钩和第二拉钩运动,对枕骨进行提拉牵引,使枕骨板与连接棒之间的倾斜角度至符合人体枕骨与颈椎的解剖结构,实现后路复位内固定。

技术研发人员:张银顺;高国强;仉凤梧;白艳丽;于清印
受保护的技术使用者:北京市富乐科技开发有限公司;张银顺
技术研发日:2020.08.10
技术公布日:2020.10.13
当前第2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