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大容量注射液防渗漏软袋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23471427发布日期:2020-12-29 13:16阅读:114来源:国知局
一种大容量注射液防渗漏软袋的制作方法

本发明属于医用设备技术领域,具体的说是一种大容量注射液防渗漏软袋。



背景技术:

在医疗过程中,大容量软袋输液能起到补充体液、调节电解质或提供营养物质,由于大容量软袋输液是直接进入人体静脉血液的,对于大容量软袋的质量必须得到保证,但是,现有的很多软袋容积较小,使用不方便,安全较差。在大容量软袋输液的过程中,从生产到存储,再到使用的全过程中,都采取严格的安全措施,力争不对病人产生危,但是由于技术和生产管理原因,目前我国生产的大容量软袋输液,并不能做到产品100%的出厂合格,同时,即使某些在出厂时合格的大容量软袋输液产品,也可能在后续的运输、存储过程中,引发潜在的安全问题,导致输液软袋出现安全隐患。在使用过程中,大容量输液软袋上可能出现微孔,使软袋的密封性失效,导致软袋内的药液泄漏,药液与外界接触后,导致药液受到污染,同时,部分软袋中可能存在潜在的微孔,在出厂检测时不能被顺利检出,但在输液软袋运输、存储的过程中,软袋可能在压力作用下,引起潜在微孔的贯通,导致软袋内的药液受到污染。

现有技术中也存在部分技术方案,如申请号为cn201720057506.5的中国专利,包括袋体,所述袋体的顶部设置有挂件,所述袋体的内腔设置有内囊,所述内囊的左右侧壁均设置有折边,所述袋体的底部设置有连接腔,所述连接腔的底部设置有端盖,所述内囊的内腔设置有囊边,所述内囊和囊边之间设置有真空层,所述端盖的顶部设置有连接座,所述连接座焊接在连接腔的内腔,所述端盖的内腔设置有防渗膜,所述防渗膜的底部设置有密封塞,所述密封塞的底部设置有贴膜,所述贴膜的底部设置有扣环,保证了人身安全,结构简单,操作方便,降低了药液被污染的风险,确保了临床使用的安全;但是在该方案中,仅能够保证软袋内的药液不会从端盖处渗透出来,当软袋上出现微孔引起泄漏时,无法直观、准确的发现泄漏的存在,可能将受污染的药液继续使用,危害患者的人身安全。



技术实现要素:

为了弥补现有技术的不足,解决软袋容积较小,使用不方便,密封效果不明显的问题,同时,在软袋出现微孔引发药液泄漏时,能够准确的检出泄漏情况的存在,避免将受到污染的软袋包换药液继续使用,本发明提出一种大容量注射液防渗漏软袋。

本发明解决其技术问题所采用的技术方案是:本发明所述一种大容量注射液防渗漏软袋,包括主体,所述主体由非pvc材料制成;所述主体中间位置设置有内腔;所述内腔中盛装有药液;所述主体的边缘通过热压合粘接在一起,形成封边;所述主体的一端设置有挂孔;所述主体上设置有连接盖,且连接盖的末端与内腔中的药液接触;所述连接盖上插入有针头,内腔通过针头与输液管连通;所述连接盖与挂孔分别位于主体相对的两端;所述主体上的封边中设置有指示带一;所述指示带一为纸质材料,且指示带一上喷洒有氯化钴溶液并烘干;所述指示带一在的封边中环绕分布,将主体围在指示带一的中间位置;

工作时,将输液管的针头插入到连接盖中,使内腔中的药液能够进入到输液管中,之后,护理人员通过挂孔将软袋挂到支架上,从而完成药液的输注,同时,主体的封边中设置有指示带一,且指示带一上设置有氯化钴试剂,由于氯化钴存在遇水后逐渐改变颜色的性质,且主体由非pvc材质制成,整体成透明状态,当在使用前以及使用中,软袋内腔中的药液由于微孔出现泄漏时,药液接触到指示带一,引起指示带一上的氯化钴颜色发生改变,能够使护理人员及时且轻易的发现药液的泄漏,避免将出现药液泄漏的软袋中盛装的药液输入到患者体内,引起医疗事故,同时,在使用过程中,由于指示带一在主体上的封边中呈环形分布,能够保证在主体边缘的任意位置出现微孔,导致药液泄漏后,药液均会接触到指示带一,使指示带一颜色发生改变,引起护理人员注意,及时清理以及废弃出现泄漏的软袋,避免受到污染的药液被输入到患者体内,造成严重后果。

优选的,所述封边中设置有环形气腔;所述环形气腔中充有压力气体,且环形气腔呈现膨胀状态;所述环形气腔位于指示带一的外侧;

工作时,由于环形气腔中充有压力气体,使环形气腔膨胀,能够使环形气腔形成固定的形状并具有一定的强度,从而使软袋的形状能够相对固定,避免在储存以及运输过程中,软袋不会轻易发生变形,软袋不能堆积成形,软袋随意滑落,令软袋在存储以及运输过程中必须使用固定的容器盛装,以避免软袋放置时自身发生变形导致滑动,使软袋掉落或摊散,同时,在护理人员使用时,护理人员能够借助膨胀的环形气腔的帮助,便捷的拿起软袋,避免由于软袋自身形状不定,导致软袋在护理人员拿起过程中随意变形,影响抓、拿,同时,通过环形气腔使软袋形成相对固定的形状,能够保证在护理人员在将输液管的针头插入到软袋的过程中,护理人员能够相对轻松的固定软袋,保证软袋的位置不变,避免在意外情况下,软袋发生变形,导致输液管的针头扎穿软袋,使内腔中的药液泄漏,造成浪费,同时,避免软袋意外变形,导致输液管针头扎歪,刺伤护理人员,同时,由于环形气腔位于指示带一的外侧,当封边位于环形气腔外侧的部分上存在微孔时,环形气腔中的压力气体散失,导致环形气腔软化,便于工作人员察觉软袋存在的问题。

优选的,所述连接盖包括插入管与外板;所述插入管与外板之间存在空隙;所述所述插入管位于封边内,且插入管的末端与内腔中的药液接触;所述插入管位于封边之中的部分类似椭圆形,位于封边外的部分呈圆柱形;所述主体的边缘能够插入到外板与插入管之间的空隙中,且外板与主体封边之间通过热压粘合;所述插入管内安装有硅胶塞,且硅胶塞与插入管之间通过热压方式粘接在一起;所述硅胶塞位于插入管远离内腔的一端;

工作时,通过在连接盖上设置有外板,并将主体的边缘插入到外板与插入管之间的空隙中,能够进一步提升连接盖与主体之间热压合的接触面积,提升两者之间的结合强度与密封性,有效的降低软袋在开口处出现泄漏的可能性,降低软袋在主体上安装连接盖处出现微孔,导致内腔中的药液出现泄漏的可能,同时,由于主体的边缘位于外边与插入管之间,当出现微孔导致泄漏时,微孔需呈“凵”形,才能使药液与外界接触,大大增加了微孔在连接盖附近出现的可能性,避免内腔中的药液泄漏或遭到污染的可能,保证使用药液的患者的人身安全。

优选的,所述外板的内侧安装有指示带二;所述指示带二与指示带一功能相同;所述指示带二共有两个,分别位于主体的上下两侧;所述指示带二的端部与指示带一的端部之间相互交错;所述指示带二与内腔之间的距离大于指示带一与内腔之间的距离;所述环形气腔位于指示带一与指示带二之间;

工作时,通过设置在外板内侧的指示带二的作用,能够保证主体在连接盖附近出现微孔,引起药液泄漏时,工作人员能够及时通过指示带二颜色的改变发现软袋内药液的泄漏,从而及时处理,避免出现泄漏的软袋仍被正常使用,影响患者的人身安全,同时,由于指示带二端面与内腔之间的距离大于指示带一与内腔之间的距离,能够保证指示带一与指示带二存在相对重合部分,避免主体上的封边中存在微孔从指示带一与指示带二之间的空隙中直接穿过,导致软袋中出现泄漏而不能被轻松、及时的发现,造成严重后果,同时,由于环形气腔位于两者之间,微孔需穿过环形气腔后才能引起内腔中的药液泄漏,因此,当出现微孔引起泄漏时,环形气腔中的压力气体同步出现泄漏,导致环形气腔松弛,能够便于工作人员的查找与发现,提升工作人员对出现泄漏的软带的排查速度与排查效果,避免在泄漏初期或泄漏量较小时,工作人员难以发现的问题。

优选的,所述插入管内安装有防渗膜;所述防渗膜与插入管内壁之间保持密封;所述防渗膜紧贴在硅胶塞靠近内腔的端面上;所述防渗膜与指示带二正对;所述插入管内安装有挡板;所述挡板与内腔之间的距离小于防渗膜与内腔之间的距离;所述挡板靠近内腔的侧面直接与内腔中的药液接触;所述挡板与插入管的内壁之间保持密封;所述输液管上的针头能够轻松刺穿挡板;所述插入管内安装有弹性膜;所述弹性膜呈环形,且弹性膜位于挡板与防渗膜之间;所述弹性膜的两端分别固连在挡板与防渗膜上;所述插入管上开设有连通孔;所述连通孔与封边中的环形气腔连通;所述弹性膜在压力下,向弹性膜中心线方向皱缩;

工作时,由于插入管通过连通孔与环形气腔连通,因此弹性膜的外侧存在压力气体,使弹性膜受到压缩,向弹性膜中心线方向皱缩,在软袋使用时,输液管上的针管穿过弹性膜中间后,弹性膜在环形气腔中的压力气体作用下,重新包裹、挤压在针管上,从而使针管相对固定在连接盖上,避免在使用过程中由于查下出现意外情况导致的针管从连接盖中拔出,同时,通过弹性膜对针管的包裹、挤压,能够进一步封闭连接盖与外界的接触,避免在输液过程中,外界的空气经过弹性膜与针管之间的空隙中进入到软袋的内腔中并接触到药液,提升药液受到空气中病菌污染的可能性,同时,由于通过连通孔与环形气腔连通,因此防渗膜与挡板之间的空间内压力升高,防渗膜紧贴到硅胶塞的端面上,降低两者间的空隙,避免外界的空气进入到连接盖内,造成连接盖内受到细菌污染。

优选的,所述插入管上开设有连通槽;所述指示带一的末端能够接触到连通槽;所述挡板内部开设有空腔;所述空腔中安装有活动板;所述活动板上均匀设置有刺针;所述连通槽共有两个,且两者对称分布;所述挡板共有两个,分别与两个连通槽一一对应;所处刺针的尖端远离挡板的中心线;所述活动板之间存在空隙,且空隙小于插入的针头的直径;所述空腔中填充有蒸馏水;所述刺针能够刺穿挡板的侧壁,连通空腔与连通槽;所述蒸馏水位于两活动板远离挡板中心线的侧面与挡板侧壁之间围成的空间中;所述输液管上的针头穿过挡板时,不接触挡板内的蒸馏水;

工作时,当输液管上的针头插入并穿过挡板时,位于挡板内的活动板受到针头的挤压开始发生移动,当活动板发生移动后,活动板上的刺针将挡板的侧壁刺穿,使蒸馏水进入到连通槽中,之后接触到指示带一上,令指示带一颜色发生变化,从而提示工作人员输液管上的针头已经插入到合适位置,避免工作人员用力过度,导致连接盖损坏或者针头插入过多导致软袋被扎穿,造成意外损失,同时,在使用过程中,当输液袋被使用后,能够通过发生颜色改变的指示带一进行明示,保证软袋为一次性使用,避免不发分子在回收废弃软袋后重新加工使用,带来安全隐患。

优选的,所述指示带一的上下两面上均设置有导水线;所述导水线能够促进导水丝接触到的水沿导水丝蔓延;所述导水丝与指示带一之间紧密接触;

工作时,当挡板内的蒸馏水流出后,导水丝接触到蒸馏水,使蒸馏水沿着导水丝迅速蔓延,扩大指示带一上发生颜色变化的长度,降低工作人员的辨识难度,同时,通过提升指示带一发生颜色变化的长度,增加软袋使用后标记的醒目程度,同时,提高不法分子进行重复利用时,对软袋中指示带一的处理难度,尽可能降低软袋被不法分子进行重新加工以及使用的可能性,保证广大患者的人身安全。

本发明的有益效果如下:

1.本发明所述一种大容量注射液防渗漏软袋,通过在主体的封边以及连接盖上的外板中设置有指示带一与指示带二,通过能够遇水发生变色的指示带一与指示带二,便于工作人员在使用软袋的过程中,能够轻松的通过指示带一与指示带二的颜色改变,判断出软袋上是否存在微孔,降低了药液被污染的风险,确保了临床使用的安全。

2.本发明所述一种大容量注射液防渗漏软袋,通过设置环形气腔、连通孔、弹性膜,能够保证在使用过程中软袋通过膨胀的环形气腔保持一定的固定形状,便于工作人员抓取,同时,在输液管上的针头插入到软袋内时,弹性膜在环形气腔内的压力气体的作用下,弹性膜紧贴在针头外表面上,将针头相对固定,避免针头出现意外掉落,同时,封闭针头与外界环境之间的空隙,避免外界空气进入到软袋内,降低软袋内药液受到污染的可能。

3.本发明所述一种大容量注射液防渗漏软袋,通过设置挡板、活动板、连通槽,能够保证在针头插入到软袋内之后,针头挤压、推动活动板,使活动板上的刺针扎穿挡板的侧壁,令挡板内的蒸馏水流出,引起指示带一颜色改变,提醒工作人员针头已经插入到位,能够顺利进行输液,同时,通过指示带一颜色的改变,避免软袋在废弃后,被不发分子重新回收,进行二次使用。

附图说明

下面结合附图对本发明作进一步说明。

图1是本发明软袋的结构示意图;

图2是图1中a处局部放大图;

图中:主体1、封边11、环形气腔12、挂孔13、内腔14、指示带一15、连接盖2、外板21、插入管22、硅胶塞23、防渗膜24、弹性膜25、指示带二26、连通孔27、连通槽28、挡板29、活动板291。

具体实施方式

为了使本发明实现的技术手段、创作特征、达成目的与功效易于明白了解,下面结合具体实施方式,进一步阐述本发明。

如图1至图2所示,本发明所述一种大容量注射液防渗漏软袋,包括主体1,所述主体1由非pvc材料制成;所述主体1中间位置设置有内腔14;所述内腔14中盛装有药液;所述主体1的边缘通过热压合粘接在一起,形成封边11;所述主体1的一端设置有挂孔13;所述主体1上设置有连接盖2,且连接盖2的末端与内腔14中的药液接触;所述连接盖2上插入有针头,内腔14通过针头与输液管连通;所述连接盖2与挂孔13分别位于主体1相对的两端;所述主体1上的封边11中设置有指示带一15;所述指示带一15为纸质材料,且指示带一15上喷洒有氯化钴溶液并烘干;所述指示带一15在的封边11中环绕分布,将主体1围在指示带一15的中间位置;

工作时,将输液管的针头插入到连接盖2中,使内腔14中的药液能够进入到输液管中,之后,护理人员通过挂孔13将软袋挂到支架上,从而完成药液的输注,同时,主体1的封边11中设置有指示带一15,且指示带一15上设置有氯化钴试剂,由于氯化钴存在遇水后逐渐改变颜色的性质,且主体1由非pvc材质制成,整体成透明状态,当在使用前以及使用中,软袋内腔14中的药液由于微孔出现泄漏时,药液接触到指示带一15,引起指示带一15上的氯化钴颜色发生改变,能够使护理人员及时且轻易的发现药液的泄漏,避免将出现药液泄漏的软袋中盛装的药液输入到患者体内,引起医疗事故,同时,在使用过程中,由于指示带一15在主体1上的封边11中呈环形分布,能够保证在主体1边缘的任意位置出现微孔,导致药液泄漏后,药液均会接触到指示带一15,使指示带一15颜色发生改变,引起护理人员注意,及时清理以及废弃出现泄漏的软袋,避免受到污染的药液被输入到患者体内,造成严重后果。

作为本发明一种实施方式,所述封边11中设置有环形气腔12;所述环形气腔12中充有压力气体,且环形气腔12呈现膨胀状态;所述环形气腔12位于指示带一15的外侧;

工作时,由于环形气腔12中充有压力气体,使环形气腔12膨胀,能够使环形气腔12形成固定的形状并具有一定的强度,从而使软袋的形状能够相对固定,避免在储存以及运输过程中,软袋不会轻易发生变形,软袋不能堆积成形,软袋随意滑落,令软袋在存储以及运输过程中必须使用固定的容器盛装,以避免软袋放置时自身发生变形导致滑动,使软袋掉落或摊散,同时,在护理人员使用时,护理人员能够借助膨胀的环形气腔12的帮助,便捷的拿起软袋,避免由于软袋自身形状不定,导致软袋在护理人员拿起过程中随意变形,影响抓、拿,同时,通过环形气腔12使软袋形成相对固定的形状,能够保证在护理人员在将输液管的针头插入到软袋的过程中,护理人员能够相对轻松的固定软袋,保证软袋的位置不变,避免在意外情况下,软袋发生变形,导致输液管的针头扎穿软袋,使内腔14中的药液泄漏,造成浪费,同时,避免软袋意外变形,导致输液管针头扎歪,刺伤护理人员,同时,由于环形气腔12位于指示带一15的外侧,当封边11位于环形气腔12外侧的部分上存在微孔时,环形气腔12中的压力气体散失,导致环形气腔12软化,便于工作人员察觉软袋存在的问题。

作为本发明一种实施方式,所述连接盖2包括插入管22与外板21;所述插入管22与外板21之间存在空隙;所述所述插入管22位于封边11内,且插入管22的末端与内腔14中的药液接触;所述插入管22位于封边11之中的部分类似椭圆形,位于封边11外的部分呈圆柱形;所述主体1的边缘能够插入到外板21与插入管22之间的空隙中,且外板21与主体1封边11之间通过热压粘合;所述插入管22内安装有硅胶塞23,且硅胶塞23与插入管22之间通过热压方式粘接在一起;所述硅胶塞23位于插入管22远离内腔14的一端;

工作时,通过在连接盖2上设置有外板21,并将主体1的边缘插入到外板21与插入管22之间的空隙中,能够进一步提升连接盖2与主体1之间热压合的接触面积,提升两者之间的结合强度与密封性,有效的降低软袋在开口处出现泄漏的可能性,降低软袋在主体上安装连接盖处出现微孔,导致内腔中的药液出现泄漏的可能,同时,由于主体1的边缘位于外边与插入管22之间,当出现微孔导致泄漏时,微孔需呈“凵”形,才能使药液与外界接触,大大增加了微孔在连接盖2附近出现的可能性,避免内腔14中的药液泄漏或遭到污染的可能,保证使用药液的患者的人身安全。

作为本发明一种实施方式,所述外板21的内侧安装有指示带二26;所述指示带二26与指示带一15功能相同;所述指示带二26共有两个,分别位于主体1的上下两侧;所述指示带二26的端部与指示带一15的端部之间相互交错;所述指示带二26与内腔14之间的距离大于指示带一15与内腔14之间的距离;所述环形气腔12位于指示带一15与指示带二26之间;

工作时,通过设置在外板21内侧的指示带二26的作用,能够保证主体1在连接盖2附近出现微孔,引起药液泄漏时,工作人员能够及时通过指示带二26颜色的改变发现软袋内药液的泄漏,从而及时处理,避免出现泄漏的软袋仍被正常使用,影响患者的人身安全,同时,由于指示带二26端面与内腔14之间的距离大于指示带一15与内腔14之间的距离,能够保证指示带一15与指示带二26存在相对重合部分,避免主体1上的封边11中存在微孔从指示带一15与指示带二26之间的空隙中直接穿过,导致软袋中出现泄漏而不能被轻松、及时的发现,造成严重后果,同时,由于环形气腔12位于两者之间,微孔需穿过环形气腔12后才能引起内腔14中的药液泄漏,因此,当出现微孔引起泄漏时,环形气腔12中的压力气体同步出现泄漏,导致环形气腔12松弛,能够便于工作人员的查找与发现,提升工作人员对出现泄漏的软带的排查速度与排查效果,避免在泄漏初期或泄漏量较小时,工作人员难以发现的问题。

作为本发明一种实施方式,所述插入管22内安装有防渗膜24;所述防渗膜24与插入管22内壁之间保持密封;所述防渗膜24紧贴在硅胶塞23靠近内腔14的端面上;所述防渗膜24与指示带二26正对;所述插入管22内安装有挡板29;所述挡板29与内腔14之间的距离小于防渗膜24与内腔14之间的距离;所述挡板29靠近内腔14的侧面直接与内腔14中的药液接触;所述挡板29与插入管22的内壁之间保持密封;所述输液管上的针头能够轻松刺穿挡板29;所述插入管22内安装有弹性膜25;所述弹性膜25呈环形,且弹性膜25位于挡板29与防渗膜24之间;所述弹性膜25的两端分别固连在挡板29与防渗膜24上;所述插入管22上开设有连通孔27;所述连通孔27与封边11中的环形气腔12连通;所述弹性膜25在压力下,向弹性膜25中心线方向皱缩;

工作时,由于插入管22通过连通孔27与环形气腔12连通,因此弹性膜25的外侧存在压力气体,使弹性膜25受到压缩,向弹性膜25中心线方向皱缩,在软袋使用时,输液管上的针管穿过弹性膜25中间后,弹性膜25在环形气腔12中的压力气体作用下,重新包裹、挤压在针管上,从而使针管相对固定在连接盖2上,避免在使用过程中由于查下出现意外情况导致的针管从连接盖2中拔出,同时,通过弹性膜25对针管的包裹、挤压,能够进一步封闭连接盖2与外界的接触,避免在输液过程中,外界的空气经过弹性膜25与针管之间的空隙中进入到软袋的内腔14中并接触到药液,提升药液受到空气中病菌污染的可能性,同时,由于通过连通孔27与环形气腔12连通,因此防渗膜24与挡板29之间的空间内压力升高,防渗膜24紧贴到硅胶塞23的端面上,降低两者间的空隙,避免外界的空气进入到连接盖2内,造成连接盖2内受到细菌污染。

作为本发明一种实施方式,所述插入管22上开设有连通槽28;所述指示带一15的末端能够接触到连通槽28;所述挡板29内部开设有空腔;所述空腔中安装有活动板291;所述活动板291上均匀设置有刺针;所述连通槽28共有两个,且两者对称分布;所述挡板29共有两个,分别与两个连通槽28一一对应;所处刺针的尖端远离挡板29的中心线;所述活动板291之间存在空隙,且空隙小于插入的针头的直径;所述空腔中填充有蒸馏水;所述刺针能够刺穿挡板29的侧壁,连通空腔与连通槽28;所述蒸馏水位于两活动板291远离挡板29中心线的侧面与挡板29侧壁之间围成的空间中;所述输液管上的针头穿过挡板29时,不接触挡板29内的蒸馏水;

工作时,当输液管上的针头插入并穿过挡板29时,位于挡板29内的活动板291受到针头的挤压开始发生移动,当活动板291发生移动后,活动板291上的刺针将挡板29的侧壁刺穿,使蒸馏水进入到连通槽28中,之后接触到指示带一15上,令指示带一15颜色发生变化,从而提示工作人员输液管上的针头已经插入到合适位置,避免工作人员用力过度,导致连接盖2损坏或者针头插入过多导致软袋被扎穿,造成意外损失,同时,在使用过程中,当输液袋被使用后,能够通过发生颜色改变的指示带一15进行明示,保证软袋为一次性使用,避免不发分子在回收废弃软袋后重新加工使用,带来安全隐患。

作为本发明一种实施方式,所述指示带一15的上下两面上均设置有导水线;所述导水线能够促进导水丝接触到的水沿导水丝蔓延;所述导水丝与指示带一15之间紧密接触;

工作时,当挡板29内的蒸馏水流出后,导水丝接触到蒸馏水,使蒸馏水沿着导水丝迅速蔓延,扩大指示带一15上发生颜色变化的长度,降低工作人员的辨识难度,同时,通过提升指示带一15发生颜色变化的长度,增加软袋使用后标记的醒目程度,同时,提高不法分子进行重复利用时,对软袋中指示带一15的处理难度,尽可能降低软袋被不法分子进行重新加工以及使用的可能性,保证广大患者的人身安全。

具体工作流程如下:

工作时,将输液管的针头插入到连接盖2中,使内腔14中的药液能够进入到输液管中,之后,护理人员通过挂孔13将软袋挂到支架上,从而完成药液的输注,同时,主体1的封边11中设置有指示带一15,且指示带一15上设置有氯化钴试剂,由于氯化钴存在遇水后逐渐改变颜色的性质,且主体1由非pvc材质制成,整体成透明状态,当在使用前以及使用中,软袋内腔14中的药液由于微孔出现泄漏时,药液接触到指示带一15,引起指示带一15上的氯化钴颜色发生改变;由于环形气腔12中充有压力气体,使环形气腔12膨胀,能够使环形气腔12形成固定的形状并具有一定的强度;通过在连接盖2上设置有外板21,并将主体1的边缘插入到外板21与插入管22之间的空隙中,提升连接盖2与主体1之间热压合的接触面积以及两者之间的结合强度与密封性;通过设置在外板21内侧的指示带二26的作用,能够保证主体1在连接盖2附近出现微孔,引起药液泄漏时,指示带二26颜色发生改变;由于插入管22通过连通孔27与环形气腔12连通,因此弹性膜25的外侧存在压力气体,使弹性膜25受到压缩,向弹性膜25中心线方向皱缩,在软袋使用时,输液管上的针管穿过弹性膜25中间后,弹性膜25在环形气腔12中的压力气体作用下,重新包裹、挤压在针管上,从而使针管相对固定在连接盖2上;当输液管上的针头插入并穿过挡板29时,位于挡板29内的活动板291受到针头的挤压开始发生移动,当活动板291发生移动后,活动板291上的刺针将挡板29的侧壁刺穿,使蒸馏水进入到连通槽28中,之后接触到指示带一15上,令指示带一15颜色发生变化;当挡板29内的蒸馏水流出后,导水丝接触到蒸馏水,蒸馏水沿着导水丝迅速蔓延,扩大指示带一15上发生颜色变化的长度。

以上显示和描述了本发明的基本原理、主要特征和优点。本行业的技术人员应该了解,本发明不受上述实施例的限制,上述实施例和说明书中描述的只是说明本发明的原理,在不脱离本发明精神和范围的前提下,本发明还会有各种变化和改进,这些变化和改进都落入要求保护的本发明范围内。本发明要求保护范围由所附的权利要求书及其等效物界定。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