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颈部骨折多功能固定装置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23897125发布日期:2021-02-09 12:35阅读:59来源:国知局
一种颈部骨折多功能固定装置的制作方法

[0001]
本发明涉及医用器材领域,尤其是涉及一种颈部骨折多功能固定装置。


背景技术:

[0002]
颈部骨折患者在治疗过程中通常需要对患者进行制动,通过对患者的颈部和头部进行固定辅助颈部恢复,防止患者在颈部尚未恢复时转动造成二次损伤,目前在对患者的颈部和头部支撑和固定时通常使用颈托对患者的头部进行支撑和固定,并通过颈托对患者的头部进行牵引,促进患者颈部的恢复,但是目前所使用的的颈托结构简单,功能相对单一,并且在使用和调节时操作比较麻烦,患者在长期的佩戴颈托对头部支撑和固定时肩背部容易出现肌肉僵硬和局部疼痛的现象,容易对患者产生不适,并不利于患者颈部的恢复。


技术实现要素:

[0003]
本发明针对现有技术的不足,提供一种颈部骨折多功能固定装置,操作简单,功能多样,有效地解决了现有颈托结构简单,功能相对单一,并且在使用和调节时操作比较麻烦,并且在长期的佩戴颈托对头部支撑和固定时肩背部容易出现肌肉僵硬和局部疼痛的现象的问题。
[0004]
为解决上述问题本发明所采取的技术方案是:
[0005]
一种颈部骨折多功能固定装置,包括后托板和前托板,所述后托板和前托板的下端分别铰接有可调节角度的下托板,所述后托板和所述前托板可拆卸的连接,所述前托板的前端中部开设有通孔,所述通孔表面固定连接有固定装置;后侧的所述下托板的下侧安装有可拆卸的上支板,所述上支板的下侧滑动连接有可上下移动的下支板,所述上支板左右两端表面的上侧分别固定连接有第三束缚带,所述第三束缚带的另一端分别固定连接有舒缓盒;
[0006]
所述舒缓盒的内部分别安装有多组按摩结构,所述按摩结构分别包括固定连接在所述舒缓盒内壁的内置板,所述内置板表面的左右两侧分别滑动连接有可同步向内侧移动的花键筒,所述花键筒的内部花键连接有可上下移动的花键轴,当所述花键筒向内侧移动时可构成所述花键轴向下移动的结构,所述花键轴的下端固定连接有上转动板,所述上转动板的下端转动连接有下配合盒,所述下配合盒的内部下端滑动连接有多个可上下移动的按摩轴,当所述花键筒移动时可构成多个所述按摩轴同步上下移动的结构。
[0007]
优选的,所述固定装置包括固定连接在所述通孔表面的固定盒,所述固定盒的前端开设有与通孔相对应的容纳孔,所述容纳孔内壁分别安装有多个可同步向内侧移动的固定板,所述固定板的外端表面分别固定连接有制动板,所述制动板分别与所述固定盒内壁滑动连接,所述制动板的上端外侧分别固定连接有拨动销轴;所述固定盒的内部上端转动连接有连动大齿轮,所述连动大齿轮的边缘分别啮合有多个连动齿轮,所述连动齿轮分别与所述固定盒的内部转动连接,所述连动齿轮的后侧分别同轴固接有拨动板,所述拨动板的表面分别开设有推动滑槽,所述拨动销轴分别与所述推动滑槽内壁滑动连接;
[0008]
所述制动板的表面固定连接有安装轴,所述安装轴的表面分别套有固定弹簧,所述安装轴的表面内侧分别滑动连接有第二弹簧挡板,所述第二弹簧挡板分别与所述固定盒内壁固定连接;
[0009]
所述连动齿轮与所述拨动板之间分别同轴固接有止动棘轮,所述止动棘轮的表面分别啮合有止动棘齿块,所述止动棘齿块分别与所述固定盒内壁滑动连接,所述止动棘齿块的内端表面固定连接有第一复位弹簧,所述第一复位弹簧的另一端分别与所述固定盒内壁固定连接;所述止动棘齿块的表面分别开设有位移斜槽,所述位移斜槽的内壁分别滑动连接有位移轴,所述位移轴的另一端分别固定连接有可前后移动的控制杆,当所述控制杆向后移动时通过位移轴与所述位移斜槽配合可构成所述止动棘齿块与止动棘齿块脱离啮合的结构,所述控制杆的前端分别贯穿所述固定盒并且所述控制杆的上端共同固定连接有一个控制环。
[0010]
优选的,所述舒缓盒的内部中部固定连接有电机,所述电机的输出端固定连接有主动齿轮,所述内置板的上端分别转动连接有相互啮合的第一驱动齿轮和第二驱动齿轮,所述主动齿轮的前后两侧分别与相邻的第二驱动齿轮啮合;所述第二驱动齿轮的下端分别同轴固接有连动带轮,所述主动齿轮两侧的所述第二驱动齿轮下端的所述连动带轮分别通过传动带连接;所述第一驱动齿轮和所述第二驱动齿轮的非中心处分别铰接有铰接杆,所述花键筒的上端转动连接有安装滑板,所述安装滑板表面与所述内置板滑动连接,所述铰接杆的外端分别与所述安装滑板的上端铰接,所述安装滑板下端的前后两侧分别固定连接有限位轴,所述限位轴的表面分别滑动连接有限位板,所述限位板的下端分别与所述下配合盒固定连接。
[0011]
优选的,所述花键筒的表面上侧分别固定连接有震动齿轮,所述震动齿轮的边缘分别啮合有震动齿条,所述震动齿条分别与所述内置板表面固定连接;所述内置板表面的左右两侧分别开设有向内侧倾斜的下移斜槽,所述花键轴的表面下侧分别转动连接有下移限位板,所述下移限位板的上侧固定连接有下移销轴,所述下移销轴与所述下移斜槽滑动连接;所述上转动板的下端开设有多个配合凹槽,所述按摩轴的上端分别与相对应的所述配合凹槽啮合,所述按摩轴的表面固定连接有第一弹簧挡板,所述第一弹簧挡板的外侧滑动连接有弹簧筒,所述弹簧筒与所述下配合盒内壁固定连接,所述弹簧筒的内部设置有震动弹簧,所述震动弹簧分别套在所述按摩轴表面。
[0012]
优选的,所述前托板和所述后托板左侧的下侧分别固定连接有安装盒,所述安装盒的内部分别设置有配合齿轮,所述下托板的左侧表面分别固定连接有弧形的配合齿条,所述配合齿条的上端分别贯穿所述安装盒并且所述配合齿条分别与所述配合齿轮啮合;所述配合齿轮的中部固定连接有内轴,所述内轴的两端分别与所述安装盒内壁转动连接;所述配合齿轮的右侧分别同轴固接有复位卷簧,所述复位卷簧的外端分别与所述安装盒内壁固定连接;所述内轴的左端固定连接有第一端面齿轮,所述第一端面齿轮的右侧啮合有第二端面齿轮,所述第二端面齿轮的中部与所述内轴表面滑动连接,所述第二端面齿轮的表面相对应的两侧分别固定连接有加长板,所述加长板的表面分别滑动连接有限位杆,所述限位杆的表面分别套有啮合弹簧,所述啮合弹簧的两端分别与所述限位杆表面和所述加长板表面固定连接;所述加长板左端表面的上下两侧分别固定连接有连接杆,所述连接杆的表面与所述安装盒左端表面滑动连接并且所述连接杆的左端固定连接有脱离板。
[0013]
优选的,所述后托板的左右两侧分别固定连接有连接盒,所述连接盒的内部分别滑动连接有连接板,所述连接板的前端分别与所述前托板表面固定连接,所述连接盒的内部的上下两端分别固定连接有弹簧杆,所述弹簧杆分别与连接板上下两端表面滑动连接,所述弹簧杆的表面套有推动弹簧,所述推动弹簧的后端与所述连接盒内壁固定连接;所述连接板的表面分别固定连接有连接棘齿条,所述连接棘齿条的上端分别啮合有单向棘齿块,所述单向棘齿块分别与所述连接盒内壁滑动连接,所述单向棘齿块的上端分别固定连接有第二复位弹簧,所述第二复位弹簧的上端分别与所述连接盒内壁固定连接;所述单向棘齿块的前端分别固定连接有第二凸起块,所述连接盒的外端表面分别滑动连接有脱离按钮,所述脱离按钮的内端分别固定连接有与所述第二凸起块相对应的第一凸起块。
[0014]
优选的,所述后托板下侧的所述下托板的下端铰接有安装板,所述后托板与所述下托板的铰接处后侧的左右两端分别铰接有平行杆,所述平行杆的下端与所述安装板后侧的左右两端铰接;所述上支板的上端固定连接有连接螺杆,所述安装板的中部开设有安装孔,所述连接螺杆安装在所述安装孔内部,所述连接螺杆的上端螺纹连接有连接旋钮;所述上支板的后端表面开设有安装槽,所述下支板的上端滑动连接在所述安装槽内部,所述下支板的左两侧分别固定连接有连接滑杆,所述连接滑杆的表面分别滑动连接在所述上支板的左右两侧;所述上支板的上侧通过螺纹连接有加长旋钮;所述上支板和下支板的左右两侧分别固定连接有第一束缚带。
[0015]
本发明结构新颖,构思巧妙,操作简单方便,和现有技术相比具有以下优点:
[0016]
1、本装置在使用时后托板和前托板可以拆卸掉并在固定患者的头部时直接进行连接,方便对患者的头部进行支撑和固定,加快固定效率,减少固定患者的头部时的操作步骤,并且在连接时可以根据患者颈部粗细进行调节后托板和前托板之间的距离,加大适用范围;在固定完成后可以根据患者所需要的牵引的高度调节下托板的角度,通过调节下托板的高度进行调整对患者的头部进行支撑的高度,方便对患者的头部进行牵引,辅助颈部进行愈合;上支板和下支板配合用于对患者的背部进行支撑,使患者背部挺直与头部相配合,防止患者的背部弯折时颈部受到二次损伤,并在上支板和下支板可以根据患者病情状况进行拆卸,在患者不需要使用上支板和下支板时便可以将上支板和下支板拆掉,加强患者使用时的舒适性;
[0017]
2、舒缓盒用于舒缓患者肩部后侧以及背部的肌肉,防止患者的肩部以及背部的肌肉过于僵硬而影响到颈部的恢复,在使用舒缓盒对患者的肩背部进行按摩时花键轴可以在向内侧移动的同时向下侧移动通过按摩轴对患者的肩背部逐渐施力,起到按捏的效果,并且在施力的过程中按摩轴还会持续的上下移动对患者的肩背部进行震动,起到充分舒缓患者肩背部的肌肉,促进血液流通,辅助患者颈部的恢复的效果,在不需要时可以随着上支板和下支板拆卸掉,操作简单方便。
附图说明
[0018]
图1为本发明的一种颈部骨折多功能固定装置的整体结构第一示意图。
[0019]
图2为本发明的一种颈部骨折多功能固定装置的整体结构第二示意图。
[0020]
图3为本发明的一种颈部骨折多功能固定装置的整体结构第三示意图。
[0021]
图4为本发明的一种颈部骨折多功能固定装置的固定装置第一示意图。
[0022]
图5为本发明的一种颈部骨折多功能固定装置的止动棘轮和止动棘齿块啮合示意图。
[0023]
图6为本发明的一种颈部骨折多功能固定装置的位移斜槽和位移轴配合结构分解示意图。
[0024]
图7为本发明的一种颈部骨折多功能固定装置的固定装置第二示意图。
[0025]
图8为本发明的一种颈部骨折多功能固定装置的拨动板与制动板连接结构示意图。
[0026]
图9为本发明的一种颈部骨折多功能固定装置的安装盒内部结构第一示意图。
[0027]
图10为本发明的一种颈部骨折多功能固定装置的安装盒内部结构第二示意图。
[0028]
图11为本发明的一种颈部骨折多功能固定装置的连接盒内部结构第一示意图。
[0029]
图12为本发明的一种颈部骨折多功能固定装置的连接盒内部结构第二示意图。
[0030]
图13为本发明的一种颈部骨折多功能固定装置的平行杆安装结构示意图。
[0031]
图14为本发明的一种颈部骨折多功能固定装置的舒缓盒内部结构第一示意图。
[0032]
图15为本发明的一种颈部骨折多功能固定装置的舒缓盒内部结构第二示意图。
[0033]
图16为本发明的一种颈部骨折多功能固定装置的下移斜槽与下移销轴配合结构示意图。
[0034]
图17为本发明的一种颈部骨折多功能固定装置的花键筒与花键轴配合结构示意图。
[0035]
图18为本发明的一种颈部骨折多功能固定装置的下配合盒内部结构第一示意图。
[0036]
图19为本发明的一种颈部骨折多功能固定装置的下配合盒内部结构第二示意图。
[0037]
图20为本发明的一种颈部骨折多功能固定装置的第二驱动齿轮传动结构示意图
[0038]
图中标号:1-后托板、2-前托板、3-上支板、4-下支板、5-舒缓盒、6-第一束缚带、7-第二束缚带、8-挂钩、9-下托板、10-固定盒、11-固定板、12-固定弹簧、13-制动板、14-拨动板、15-止动棘轮、16-连动齿轮、17-拨动销轴、18-连动大齿轮、19-第一复位弹簧、20-止动棘齿块、21-控制杆、22-位移轴、23-位移斜槽、24-安装盒、25-配合齿条、26-配合齿轮、27-复位卷簧、28-内轴、29-第一端面齿轮、30-第二端面齿轮、31-限位杆、32-啮合弹簧、33-脱离板、34-连接杆、35-连接板、36-连接盒、37-推动弹簧、38-连接棘齿条、39-第二复位弹簧、40-单向棘齿块、41-脱离按钮、42-第一凸起块、43-第二凸起块、44-安装板、45-平行杆、46-连接旋钮、47-连接滑杆、48-电机、49-主动齿轮、50-第一驱动齿轮、51-第二驱动齿轮、52-铰接杆、53-安装滑板、54-内置板、55-下移斜槽、56-下移销轴、57-花键轴、58-下移限位板、59-震动齿轮、60-花键筒、61-上转动板、62-下配合盒、63-配合凹槽、64-弹簧筒、65-按摩轴、66-震动弹簧、67-第一弹簧挡板、68-第三束缚带、69-加长旋钮、70-第二弹簧挡板、71-控制环、72-连动带轮、73-震动齿条。
具体实施方式
[0039]
以下是本发明的具体实施例,并结合附图对本发明的技术方案作进一步的描述,但本发明并不限于这些实施例。
[0040]
如图1-20所示,本发明提供一种颈部骨折多功能固定装置,包括后托板1和前托板2,所述后托板1和前托板2的下端分别铰接有可调节角度的下托板9,所述后托板1和所述前
托板2可拆卸的连接,所述前托板2的前端中部开设有通孔,所述通孔表面固定连接有固定装置;后侧的所述下托板9的下侧安装有可拆卸的上支板3,所述上支板3的下侧滑动连接有可上下移动的下支板4,所述上支板3左右两端表面的上侧分别固定连接有第三束缚带68,所述第三束缚带68的另一端分别固定连接有舒缓盒5;
[0041]
所述舒缓盒5的内部分别安装有多组按摩结构,所述按摩结构分别包括固定连接在所述舒缓盒4内壁的内置板54,所述内置板54表面的左右两侧分别滑动连接有可同步向内侧移动的花键筒60,所述花键筒60的内部花键连接有可上下移动的花键轴57,当所述花键筒60向内侧移动时可构成所述花键轴57向下移动的结构,所述花键轴57的下端固定连接有上转动板61,所述上转动板61的下端转动连接有下配合盒62,所述下配合盒62的内部下端滑动连接有多个可上下移动的按摩轴65,当所述花键筒60移动时可构成多个所述按摩轴65同步上下移动的结构。
[0042]
本装置在使用时后托板1和前托板2可以拆卸掉并在固定患者的头部时直接进行连接,方便对患者的头部进行支撑和固定,加快固定效率,减少固定患者的头部时的操作步骤,并且在连接时可以根据患者颈部粗细进行调节后托板1和前托板2之间的距离,加大适用范围;在固定完成后可以根据患者所需要的牵引的高度调节下托板9的角度,通过调节下托板9的高度进行调整对患者的头部进行支撑的高度,方便对患者的头部进行牵引,辅助颈部进行愈合;上支板3和下支板4配合用于对患者的背部进行支撑,使患者背部挺直与头部相配合,防止患者的背部弯折时颈部受到二次损伤,并在上支板3和下支板4可以根据患者病情状况进行拆卸,在患者不需要使用上支板3和下支板4时便可以将上支板3和下支板4拆掉,加强患者使用时的舒适性;舒缓盒5用于舒缓患者肩部后侧以及背部的肌肉,,防止患者的肩部以及背部的肌肉过于僵硬而影响到颈部的恢复,舒缓盒5的下端分别固定连接有弹性的加强带,加强带的另一端分别与上支板3固定连接,用于加强舒缓盒5固定时的牢固性,舒缓盒5的上端分别固定连接有挂扣,舒缓盒5的下端分别固定连接有弹性的第二束缚带7,第二束缚带7的另一端分别固定连接有挂钩8,挂钩8与挂扣连接,第二束缚带7可以穿过患者的腋下将舒缓盒5固定在患者的肩背部,第三束缚带68也可采用弹性材质制成,用于束缚舒缓盒5,加强舒缓盒5的固定时的牢固性;在使用舒缓盒5时可以通过移动相对应的两个花键筒60,使相对应的两个花键筒60可以反复的向内侧可外侧移动,并且在花键筒60在移动的同时花键轴57反复的上下移动并通过按摩轴65对患者的肩背部进行按捏,当两个花键筒60同时向内侧移动时花键轴57便可以在向内侧移动的同时向下侧移动通过按摩轴65对患者的肩背部进行施力,起到按捏的效果,并且在施力的过程中按摩轴65还会持续的上下移动对患者的肩背部进行震动,起到充分舒缓患者肩背部的肌肉,促进血液流通,辅助患者颈部的恢复的效果,在不需要时可以随着上支板3和下支板4拆卸掉,操作简单方便;舒缓盒5的下端表面呈弧形结构,并且舒缓盒5的下端表面可采用透气性好的柔软的材质制成,可方便舒缓盒5内部的按摩装置作用与患者的肩背部,并加强使用时的舒适性。
[0043]
如图5所示,所述固定装置包括固定连接在所述通孔表面的固定盒10,所述固定盒10的前端开设有与通孔相对应的容纳孔,所述容纳孔内壁分别安装有多个可同步向内侧移动的固定板11,所述固定板11的外端表面分别固定连接有制动板13,所述制动板13分别与所述固定盒10内壁滑动连接,所述制动板13的上端外侧分别固定连接有拨动销轴17;所述固定盒10的内部上端转动连接有连动大齿轮18,所述连动大齿轮18的边缘分别啮合有多个
连动齿轮16,所述连动齿轮16分别与所述固定盒10的内部转动连接,所述连动齿轮16的后侧分别同轴固接有拨动板14,所述拨动板14的表面分别开设有推动滑槽,所述拨动销轴17分别与所述推动滑槽内壁滑动连接;
[0044]
所述制动板13的表面固定连接有安装轴,所述安装轴的表面分别套有固定弹簧12,所述安装轴的表面内侧分别滑动连接有第二弹簧挡板70,所述第二弹簧挡板70分别与所述固定盒10内壁固定连接;
[0045]
所述连动齿轮16与所述拨动板14之间分别同轴固接有止动棘轮15,所述止动棘轮15的表面分别啮合有止动棘齿块20,所述止动棘齿块20分别与所述固定盒10内壁滑动连接,所述止动棘齿块20的内端表面固定连接有第一复位弹簧19,所述第一复位弹簧19的另一端分别与所述固定盒10内壁固定连接;所述止动棘齿块20的表面分别开设有位移斜槽23,所述位移斜槽23的内壁分别滑动连接有位移轴22,所述位移轴22的另一端分别固定连接有可前后移动的控制杆21,当所述控制杆21向后移动时通过位移轴22与所述位移斜槽23配合可构成所述止动棘齿块20与止动棘齿块20脱离啮合的结构,所述控制杆21的前端分别贯穿所述固定盒10并且所述控制杆21的上端共同固定连接有一个控制环71。
[0046]
固定装置用于帮助颈部骨折患者病情严重无法主动呼吸需要气管插管的患者对气管进行固定,容纳孔用于容纳气管插管,并且在为插入气管时可以通过固定板11对气管进行固定,防止气管意外脱落;在使用时通过拨动其中一个拨动板14便可以使多个固定板11同时向内侧移动对气管进行固定;如图8所示,在按动拨动板14使通过拨动销轴17与推动滑槽的配合下便可以推动制动板13移动,在制动板13移动时会通过第二弹簧挡板70对固定弹簧12进行挤压,并且在拨动板14转动的同时会通过连动齿轮16与连动大齿轮18的啮合下通过连动大齿轮18带动所有的连动齿轮16进行同向转动,使所有的拨动板14同时转动将制动板13向内侧推动,使固定板11可以同时向内侧移动对气管进行固定,并且在制动板13移动时通过止动棘轮15与止动棘齿块20的配合下使制动板13具有单向移动的效果,使制动板13只可以向内侧移动,而无法在固定弹簧12的反弹下向外侧移动,起到方便使用者操作对气管进行固定的效果;在需要抽出气管时可如图5、图6和图7所示,控制杆21表面与固定盒10表面滑动连接,向下按动控制环71带动控制杆21向后移动,通过位移轴22与位移斜槽23的配合便可以推动止动棘齿块20与止动棘轮15脱离啮合,第一复位弹簧19用于推动止动棘齿块20与止动棘轮15啮合,松开控制环71时在第一复位弹簧19的推动下便可以时止动棘齿块20重新与止动棘轮15啮合,并在连动作用下推动控制环71复位。
[0047]
如图14和图15所示,所述舒缓盒5的内部中部固定连接有电机48,所述电机48的输出端固定连接有主动齿轮49,所述内置板54的上端分别转动连接有相互啮合的第一驱动齿轮50和第二驱动齿轮51,所述主动齿轮49的前后两侧分别与相邻的第二驱动齿轮51啮合;所述第二驱动齿轮51的下端分别同轴固接有连动带轮72,所述主动齿轮49两侧的所述第二驱动齿轮51下端的所述连动带轮72分别通过传动带连接;所述第一驱动齿轮50和所述第二驱动齿轮51的非中心处分别铰接有铰接杆52,所述花键筒60的上端转动连接有安装滑板53,所述安装滑板53表面与所述内置板54滑动连接,所述铰接杆52的外端分别与所述安装滑板53的上端铰接,所述安装滑板53下端的前后两侧分别固定连接有限位轴,所述限位轴的表面分别滑动连接有限位板,所述限位板的下端分别与所述下配合盒62固定连接。
[0048]
所述花键筒60的表面上侧分别固定连接有震动齿轮59,所述震动齿轮59的边缘分
别啮合有震动齿条73,所述震动齿条73分别与所述内置板54表面固定连接;所述内置板54表面的左右两侧分别开设有向内侧倾斜的下移斜槽55,所述花键轴57的表面下侧分别转动连接有下移限位板58,所述下移限位板58的上侧固定连接有下移销轴56,所述下移销轴56与所述下移斜槽55滑动连接;所述上转动板61的下端开设有多个配合凹槽63,所述按摩轴65的上端分别与相对应的所述配合凹槽63啮合,所述按摩轴65的表面固定连接有第一弹簧挡板67,所述第一弹簧挡板67的外侧滑动连接有弹簧筒64,所述弹簧筒64与所述下配合盒62内壁固定连接,所述弹簧筒64的内部设置有震动弹簧66,所述震动弹簧66分别套在所述按摩轴65表面。
[0049]
在电机48启动时通过主动齿轮49与相邻的两个第二驱动齿轮51啮合以及连动带轮72和传动带的传动下便可以同时带动第一驱动齿轮50和第二驱动齿轮51同时相对啮合并转动,在第一驱动齿轮50和第二驱动齿轮51转动时通过铰接杆52的拉动下便可以时每个内置板54左右两侧的安装滑板53反复的向内侧和外侧移动,进而带动与安装滑板53连接的装置同步移动;限位杆31与限位板的配合用于对下配合盒62进行限制,使下配合盒62只能上下移动而无法转动,在花键筒60跟随安装滑板53移动时通过震动齿轮59与震动齿条73进行啮合进而转动,在花键筒60移动并转动时花键轴57同时移动并转动,并如图16所示,在花键轴57移动时在下移斜槽55和下移销轴56的配合下便可以带动花键轴57在移动的同时上下移动,并带动上转动板61和下配合板上下移动,实现对患者的肩背部进行按捏并在捏动时逐渐增加力度,加强按摩效果,并且花键轴57在转动时还可以带动上转动板61进行转动,在上转动板61转动时由于下配合盒62在限位轴的限制下无法转动,下配合盒62内部的按摩轴65便会不断的被上转动板61顶出配合槽并再与配合凹槽63啮合,使按摩轴65可以不断的上下移动对患者的肩背部进行震动,加强按摩效果,促进患者肩背部的血液流通。
[0050]
如图9和图10所示,所述前托板2和所述后托板1左侧的下侧分别固定连接有安装盒24,所述安装盒24的内部分别设置有配合齿轮26,所述下托板9的左侧表面分别固定连接有弧形的配合齿条25,所述配合齿条25的上端分别贯穿所述安装盒24并且所述配合齿条25分别与所述配合齿轮26啮合;所述配合齿轮26的中部固定连接有内轴28,所述内轴28的两端分别与所述安装盒24内壁转动连接;所述配合齿轮26的右侧分别同轴固接有复位卷簧27,所述复位卷簧27的外端分别与所述安装盒24内壁固定连接;所述内轴28的左端固定连接有第一端面齿轮29,所述第一端面齿轮29的右侧啮合有第二端面齿轮30,所述第二端面齿轮30的中部与所述内轴28表面滑动连接,所述第二端面齿轮30的表面相对应的两侧分别固定连接有加长板,所述加长板的表面分别滑动连接有限位杆31,所述限位杆31的表面分别套有啮合弹簧32,所述啮合弹簧32的两端分别与所述限位杆31表面和所述加长板表面固定连接;所述加长板左端表面的上下两侧分别固定连接有连接杆34,所述连接杆34的表面与所述安装盒24左端表面滑动连接并且所述连接杆34的左端固定连接有脱离板33。
[0051]
在下托板9在调节角度时配合齿条25和配合齿轮26会进行啮合带动内轴28转动,并收缩复位卷簧27,当第一端面齿轮29和第二端面齿轮30啮合时配合齿轮26无法转动,进而配合齿条25无法移动,进而便对下托板9实现的固定效果;脱离板33的左端固定连接有按压按钮,在需要对下托板9进行调节角度时可以通过按动按压按钮带动第二端面齿轮30与第一端面齿轮29脱离啮合并对啮合弹簧32进行挤压,当第一端面齿轮29与第二端面齿轮30脱离啮合后配合齿轮26便可以恢复转动,在复位卷簧27的作用下下托板9便可以进行复位
或者进行调节角度,在调节完成后松开按压按钮,在啮合弹簧32的推动下便可以使第一端面齿轮29和第二端面齿轮30重新啮合,对下托板9进行固定;下拖板、后托板1和前托板2的表面分别开设有多个透气孔,均用于患者的颈部透气,加强使用时的舒适性。
[0052]
图11和图12所示,所述后托板1的左右两侧分别固定连接有连接盒36,所述连接盒36的内部分别滑动连接有连接板35,所述连接板35的前端分别与所述前托板2表面固定连接,所述连接盒36的内部的上下两端分别固定连接有弹簧杆,所述弹簧杆分别与连接板35上下两端表面滑动连接,所述弹簧杆的表面套有推动弹簧37,所述推动弹簧37的后端与所述连接盒36内壁固定连接;所述连接板35的表面分别固定连接有连接棘齿条38,所述连接棘齿条38的上端分别啮合有单向棘齿块40,所述单向棘齿块40分别与所述连接盒36内壁滑动连接,所述单向棘齿块40的上端分别固定连接有第二复位弹簧39,所述第二复位弹簧39的上端分别与所述连接盒36内壁固定连接;所述单向棘齿块40的前端分别固定连接有第二凸起块43,所述连接盒36的外端表面分别滑动连接有脱离按钮41,所述脱离按钮41的内端分别固定连接有与所述第二凸起块43相对应的第一凸起块42。
[0053]
在连接前托板2和后托板1时将连接板35插入连接盒36内即可,由于连接棘齿条38和单向棘齿块40的啮合的作用下使连接板35在进入连接盒36内时具有单向移动的效果,在连接前托板2和后托板1时便可以根据患者的颈部粗细对前托板2和后托板1进行连接,配合完成后松开前托板2和后托板1即可,简单方便,并且在连接时通过连接板35对推动弹簧37进行挤压;在脱离后托板1和前托板2时通过按动脱离按钮41,前托板2和后托板1便可以在推动弹簧37的推动下分离,实现前托板2和后托板1的脱离,操作简单方便;在按动脱离按钮41时通过第一凸起块42顶起第二凸起块43,便可以同时将单向棘齿块40向上顶起,使单向棘齿块40和连接棘齿板脱离啮合,在没有单向棘齿块40的限制下推动弹簧37便可以将前托板2推出,第二复位弹簧39用于推动单向棘齿块40与连接棘齿条38啮合。
[0054]
如图13所示,所述后托板1下侧的所述下托板9的下端铰接有安装板44,所述后托板1与所述下托板9的铰接处后侧的左右两端分别铰接有平行杆45,所述平行杆45的下端与所述安装板44后侧的左右两端铰接;所述上支板3的上端固定连接有连接螺杆,所述安装板44的中部开设有安装孔,所述连接螺杆安装在所述安装孔内部,所述连接螺杆的上端螺纹连接有连接旋钮46;所述上支板3的后端表面开设有安装槽,所述下支板4的上端滑动连接在所述安装槽内部,所述下支板4的左两侧分别固定连接有连接滑杆47,所述连接滑杆47的表面分别滑动连接在所述上支板3的左右两侧;所述上支板3的上侧通过螺纹连接有加长旋钮69;所述上支板3和下支板4的左右两侧分别固定连接有第一束缚带6。
[0055]
平行杆45两端的铰接点与安装板44与下托板9的铰接点和下托板9和后托板1的铰接点相互平行,在下托板9调节角度时在平行杆45的作用下便可以时安装板44始终保持平面的状态,连接螺杆与连接旋钮46螺纹连接用于安装上支板3,在拆卸上支板3和下支板4时将连接旋钮46卸掉即可实现;加长旋钮69用于对下支板4进行固定,下支板4可以根据患者的背部的高度调节自身的长度,并通过转动加长旋钮69进行固定,适用范围广泛;第一束缚带6用于将上支板3和下支板4固定在患者的身上,第一束缚带6的表面分别固定连接有魔术贴,用于实现第一束缚带6之间的连接,并方便拆卸。
[0056]
本文中所描述的具体实施例仅仅是对本发明精神作举例说明。本发明所属技术领域的技术人员可以对所描述的具体实施例做各种各样的修改或补充或采用类似的方式代
替,但并不会偏离本发明的精神或者超越所附权利要求书所定义的范围。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