多功能创伤护理换药架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24531068发布日期:2021-04-02 10:10阅读:93来源:国知局
多功能创伤护理换药架的制作方法

本发明涉及换药器械技术领域,具体为多功能创伤护理换药架。



背景技术:

临床中,患者四肢外伤需要对其进行包扎,且每隔一段时间就要进行换药。传统的换药操作是医护人员用托盘盛装药物到病房,患者将四肢搭在病床、床头柜或者临时搬来的凳子上,甚至直接抬着手臂或脚进行换药,操作不便;换药产生的垃圾也没有合适的地方收集,多是直接堆放在托盘内,再由医护人员带走,操作不便。

针对上述问题,现有技术中出现了一类换药装置,这类装置设置有放置台来支撑患者四肢,但是放置台的结构固定,无法根据不同患者身高来调节高度,患者使用起来不是很舒适。



技术实现要素:

本发明意在提供多功能创伤护理换药架,以解决现有换药装置的放置台无法调节的问题。

为了达到上述目的,本发明提供如下技术方案:

多功能创伤护理换药架,包括放置台,还包括底座,底座底部转动安装有滚轮,底座上转动设置有多个竖直的滚珠丝杆,滚珠丝杆上设置有所述放置台,放置台与滚珠丝杆的螺母连接,滚珠丝杆上还设置有放药台,放药台与滚珠丝杆的螺母连接,底座上还设置有垃圾桶,垃圾桶的顶部开口。

本方案的原理和有益效果为:

底座用于安装滚珠丝杆,放置台用于支撑患者的四肢,放置台与滚珠丝杆连接,转动滚珠丝杆即可带动放置台沿着滚珠丝杆上下移动,从而调节放置台的位置高度,以便适应不同患者使用,操作方便。垃圾桶用于收集换药时产生的垃圾和污水,无需医护人员将垃圾携带走,操作方便。放药台用于放置换药时所需的工具和药物,放药台也与滚珠丝杆连接,通过转动滚珠丝杆即可带动放药台的位置高度,方便医护人员放置和拿取药物。

进一步,放置台和放药台均与滚珠丝杆的螺母转动连接。

有益效果:如此设置,可转动放置台和放药台来调节其在水平面上的位置,更加便于患者的医护人员使用。

进一步,滚珠丝杆以底座的中心为阵列中心环形阵列,垃圾桶位于滚珠丝杆围成的区域内,放药台和放置台均可转动至垃圾桶顶部。

有益效果:将垃圾桶设置在滚珠丝杆围成的区域内,方便医护人员投放垃圾;使用完毕后,将放药台转动至垃圾桶顶部,不仅可以密封垃圾桶,还能够收纳放药台,同理,还可以将放置台收纳起来,从而减少整个装置的体积,进而减少其占地面积,便于收纳和转运。

进一步,放置台上开设有冲洗槽,冲洗槽与垃圾桶之间连通污水管,放置台底部设置储液箱,储液箱连通冲洗管,冲洗管自由端连通有冲洗喷头。

有益效果:储液箱用于盛装生理盐水,打开冲洗喷头即可对患者伤口进行冲洗,冲洗时产生的污水顺着污水管排放至垃圾桶内,使得装置具备冲洗伤口的功能,使用起来更加方便。

进一步,垃圾桶内滑动设置有活塞,活塞将垃圾桶分隔成上方的垃圾腔和下方的污水腔,污水管与污水腔连通,垃圾腔侧壁开设有排废口,排废口设置密封门,污水腔连通排污管,排污管上设置阀门。

有益效果:利用活塞将垃圾桶内部分隔成垃圾腔和污水腔,能够对换药时产生的垃圾和污水进行干湿分离,便于后续处理垃圾和污水。

进一步,活塞的数量为两个,两个活塞之间设置有双头气缸,气缸的活塞杆分别与两个活塞连接。

有益效果:双头气缸用于驱动两个活塞移动,双头气缸驱动上方的活塞上移时能够压缩垃圾腔内的垃圾,垃圾压缩后更加便于处理;双头气缸驱动下方的活塞下移,能够使得污水腔内的污水快速的排出,避免污水内混合的杂质滞留在污水腔内,污水排放效果更好。

进一步,活塞边缘设置有刷毛。

有益效果:如此设置,活塞移动时还能够刮出粘附在垃圾桶内壁的污物,实现垃圾桶内壁的清理。

进一步,放药台底部设置有紫外线消毒灯,上方的活塞顶部设置有反光块。

有益效果:如此设置,放药台转动至垃圾桶顶部后,可通过紫外线消毒灯对垃圾桶进行消毒杀菌(排出垃圾后进行),紫外线投射到垃圾腔内后,部分紫外线还可以在反光块的作用下反射到放药台上,对放药台的底部消毒杀菌,避免其上携带细菌。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发明实施例的正视图;

图2为图1的俯视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通过具体实施方式进一步详细说明:

说明书附图中的附图标记包括:放药台1、滚珠丝杆2、螺母3、污水管4、放置台5、储液箱6、垃圾桶7、垃圾腔8、活塞9、双头气缸10、污水腔11、底座12、顶板13、照明灯14、投放口15、反光块16、冲洗槽17、冲洗喷头18。

实施例

如图1和图2所示,多功能创伤护理换药架,包括圆形的底座12和圆形的顶板13,顶板13位于底座12上方,顶板13与底座12的轴线重合。顶板13上安装有照明灯14,用于换药时照明。底座12和顶板13之间转动连接有三个竖直的滚珠丝杆2,三个滚珠丝杆2以底座12的圆心为阵列中心环形阵列呈三角形。

三个滚珠丝杆2围成的区域内安装有竖直的垃圾桶7,垃圾桶7的横截面为三角形,垃圾桶7的顶部开口,顶板13上开有三角形的投放口15,用于往垃圾桶7内投放垃圾。垃圾桶7内滑动安装有两个活塞9,两个活塞9之间安装有双头气缸10,双头气缸10通过螺栓与垃圾桶7的内壁固定连接,双头气缸10的两个活塞杆分别与两个活塞9固定连接。上方的活塞9与垃圾桶7的顶部之间围成垃圾腔8,下方的活塞9与垃圾桶7的底部之间形成污水腔11,垃圾腔8的侧壁上开有排废口(图中未示出),排废口处滑动安装密封门,污水腔11侧壁连通有排污管(图中未示出),排污管上安装有阀门。上方的活塞9的上边缘胶接有一圈刷毛,下方的活塞9的下边缘也胶接有一圈刷毛。

其中两个滚珠丝杆2上安装有放置台5,放置台5与滚珠丝杆2的螺母3转动连接,使得放置台5能够在水平方向上转动,驱动滚珠丝杆2转动即可通过螺母3带动放置台5沿着滚珠丝杆2上下移动。两个放置台5上均开有冲洗槽17,冲洗槽17与污水腔11之间均连通有污水管4。两个放置台5下方均安装有储液箱6,储液箱6连通有冲洗喷头18,冲洗喷头18通过冲洗管与储液箱6连通,冲洗管采用现有技术中的不锈钢波纹水管。实际运用时可将冲洗管卷曲在放置架内部并在卷曲处安装有扭簧,使用时拉出,使用完毕后释放冲洗管,冲洗管则可在扭簧的作用下收卷复位(参考现有技术中洗漱面盆中使用的伸缩式喷头)。

另一个滚珠丝杆2上安装有放药台1,放药台1也与滚珠丝杆2的螺母3转动连接。放药台1呈与垃圾桶7形状相同的三角形且面积大于垃圾桶7的开口,放药台1可转动至垃圾桶7顶部密封垃圾桶7的开口。放药台1底部安装有紫外线消毒灯(图中未示出),上方的活塞9顶部胶接固定有多个反光块16。

具体实施过程如下:

放置台5用于支撑患者的四肢,设置两个放置台5能够同时对患者上肢和下肢进行包扎,两个放置台5与滚珠丝杆2转动连接,可在水平方向上转动放置台5,操作方便。驱动滚珠丝杆2转动即可通过螺母3带动放置台5上下移动,从而调节放置台5的位置高度,以适应不同的患者使用。实际运用时可在滚珠丝杆2顶端焊接摇杆,以方便驱动滚珠丝杆2转动。

放药台1用于放置换药时需要的工具和药物,放药台1也与滚珠丝杆2转动连接,可在水平方向上转动放药台,且驱动滚珠丝杆2转动也能够调节放药台1的位置高度,使用起来更加方便。

有需要时,可拉出冲洗喷头18对伤口进行冲洗,冲洗产生的污水顺着污水管4收集到污水腔11中。换药时产生的纱布等干垃圾则可直接丢弃到垃圾腔8中。

使用完毕后,可驱动放药台1移动至垃圾桶7上方,然后将放药台1转动至垃圾桶7顶部,使得放药台1作为盖体密封垃圾桶7的开口。一方面收纳放药台1,缩小装置体积,另一方面还可以密封垃圾桶7。使用完毕后,还可以将放置台5转动至放药台1上方,实现放置台5的收纳,同时还可以利用放置台5压紧放药台1,提高垃圾桶7的密封效果。放药台1和放置台5均收纳起来后,能够有效的缩小装置的体积,便于收纳和转运。

排出垃圾时,可利用双头气缸10驱动上方的活塞9上移,压缩垃圾,使得垃圾更好的排出,同时也能够缩小垃圾的体积,便于运输和收集。排出污水时,可利用双头气缸10驱动下方的活塞9下移,从而加快污水排出的速度,避免污水内混合的杂质滞留在污水腔11中。两个活塞9移动时,其上的刷毛还可以在垃圾桶7的内壁上摩擦,由此实现垃圾桶7内壁的清理。

垃圾和污水排出后,根据需要,可打开紫外线消毒灯对垃圾腔8进行消毒,减少下次打开时细菌的扩散。紫外线投射到垃圾腔8中后,部分紫外线可以在反光块16上反射到放药台1底部,从而对放药台1底部进行消毒杀菌,避免放药台1转出时携带细菌。

以上所述的仅是本发明的实施例,方案中公知的具体结构及特性等常识在此未作过多描述。应当指出,对于本领域的技术人员来说,在不脱离本发明结构的前提下,还可以作出若干变形和改进,这些也应该视为本发明的保护范围,这些都不会影响本发明实施的效果和专利的实用性。本申请要求的保护范围应当以其权利要求的内容为准,说明书中的具体实施方式等记载可以用于解释权利要求的内容。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