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应用在移位车上的棘轮机构及移位车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22484588发布日期:2020-10-13 07:49阅读:106来源:国知局
一种应用在移位车上的棘轮机构及移位车的制作方法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用于装载及卸载病人的运输工具技术,尤其涉及一种适用于医院搬运手术后病人或搬运那些在搬动过程中容易受到再次损伤的病人的医用病人移位车。



背景技术:

目前,医用移位车是移动并转移术前术后行动不便的病人,将病人由病床移至移位车,再由移位车移至手术台或需要检查/治疗的设备,或逆向转运。尤其针对带伤口的病人或进行严重脊椎、颈椎、胸椎手术后的病人时,医用移位车的诞生降低了医护人员的劳动强度,避免了病人术前术后在转运期间数次搬动可能带来的二次伤害,如可能牵动伤口或病灶,既给病人造成极大痛苦,也不利于手术后伤口的愈合。

现市面上销售或使用的医用移位车主要由两部分组成,一部分是用于移动的车身,另一部分是用于横向移动接送病人的移动床板机构;如中国专利200610052776.3公开的“医用病人转移车”,该移动床板机构采用了上移动车架/上移动布和下移动车架/下移动布的双层组合结构,具体包括卷布轴框、卷布轴、端接头座体、离合齿轮、上移动车架/上移动布、下移动车架/下移动布等部件。但该医用转运床存在以下缺陷:

实现卷布轴自转或停止自转的方式采用离合齿轮、长齿条、离合器、离合器驱动机构共同配合,如该专利说明书附图16-17所示,其缺点是设计结构复杂,控制方式复杂,容易出现故障;现通过采用的第一链轮组件代替了原来的离合齿轮、长齿条、离合器、离合器驱动机构共同配合的传动方式,第一链轮组件包括纵向设置在车体的车架底部的第一连杆轴、套设在第一连杆轴上的第一外侧主链轮、安装在车架前端和后端的第一从链轮、套设在第一外侧主链轮与第一从链轮上的第一传动滚子链;通过控制第一连杆轴的自转或者停止自转,第一连杆轴的自转或者停止自转以控制移动床板机构上的上移动布(或卷布轴)的停止旋转或旋转,从而从根本上解决移动布的制动结构复杂的问题。



技术实现要素:

为了克服现有技术的不足,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应用在移位车上的棘轮机构及含该棘轮机构的移位车。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之一采用如下技术方案实现:一种应用在移位车上的棘轮机构,所述移位车包括具有带升降机构并安装有万向脚轮的车体、用于横向移动接送病人的移动床板机构;所述移动床板机构安装在车体的车架上;所述移动床板机构上设有第一连杆轴,第一连杆轴的自转或者停止自转以控制移动床板机构上的上移动布的停止旋转或旋转;所述棘轮机构用于控制转运车上第一连杆轴的自转或者停止自转;所述棘轮机构包括棘轮、棘爪、弹簧、凸轮块、棘轮电机、限位触发器和微动开关,所述棘轮套设在移位车的第一连杆轴上;所述棘爪为两个,分别对称设置在凸轮块的左右两侧;每个棘爪的一端为连接端,另一端为卡持端,所述棘爪的连接端铰接在棘轮的外周,棘爪的卡持端与棘轮的棘轮齿配合以实现锁紧棘轮与松开棘轮;所述弹簧设置在棘爪的外侧;所述凸轮块固定在棘轮电机的动力输出轴上,并位于棘爪的内侧;所述限位触发器为两个,两个限位触发器套设在棘轮电机的动力输出轴上,并与凸轮块同步转动;两个所述微动开关分别对应设置在两个棘爪的外侧。

本实用新型所述的应用在移位车上的棘轮机构,其中,所述棘轮机构还包括安装座,该安装座通过轴承安装在第一连杆轴上。

本实用新型所述的应用在移位车上的棘轮机构,其中,所述安装座包括第一安装片和垂直连接在第一安装片底部的第二安装片;所述第一安装片上设有缺口,所述第一连杆轴穿过的所述缺口,所述棘轮固定在第一连杆轴上;所述棘爪铰接在第一安装片的一侧,所述棘轮电机固定在第一安装片的另一侧,棘轮的动力输出轴从所述缺口伸出,并位于棘爪的内侧;所述微动开关安装在第二安装片上。

本实用新型所述的应用在移位车上的棘轮机构,其中,该棘轮机构还包括用于安装弹簧的弹簧安装座,弹簧安装座安装在第一安装片上,所述弹簧一端抵接在弹簧安装座上,另一端抵接在棘爪外侧。

本实用新型所述的应用在移位车上的棘轮机构,其中,所述微动开关分别通过l型安装片安装在第二安装片上。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之二采用如下技术方案实现:一种移位车,包括如上所述的棘轮机构。

相比现有技术,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在于:

本实用新型的核心在于在通过设置棘轮机构,通过棘轮机构与链轮组件配合代替了原来的离合齿轮、长齿条、离合器、离合器驱动机构共同配合的传动方式,极大简化了移动布的制动结构,令移位车的结构更加紧凑、传动更加顺畅,同时使转运车的运作更加人性化,必要时对病人位置进行纠偏;尤其根据移动床板机构向前或向后这两个移动状态,设计限位触发器和微动开关与凸轮块的位置关系,利用凸轮块与限位触发器的联动作用,实现通过两个触点控制移动床板机构的两个移动状态,进一步确保移动床板机构的传动效果。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较佳实施例应用在移位车上的棘轮机构的立体结构示意图;

图2为本实用新型较佳实施例应用在移位车上的棘轮机构的另一角度结构示意图;

图3为本实用新型较佳实施例移位车的立体结构示意图(移动床板机构向前伸出状态);

图4为本实用新型较佳实施例移位车的另一角度局部立体示意图;

图5为图4中a区域的放大示意图;

图6为图4中b区域的放大示意图;

图7为移动床板机构与床架的连接结构的俯视图;

图8为图7中c区域的放大示意图;

图9为图7中d区域的放大示意图;

图10为卷布轴与端接头座体的结构示意图;

图11为端接头座体与上下移动板的结构示意图;

图12为图11中e区域的放大示意图;

图13为移动床板机构与床架的连接结构的仰视图;

图14为本实用新型较佳实施例医用移位车的工作过程原理图;

图15为本实用新型初始状态医用移位车的结构示意图;

图中:100、移动床板机构;1、卷布轴框;2、卷布轴;3、端接头座体;4、上移动板;5、上移动布;6、下移动板;7、下移动布;8、第一链轮组件;81、第一连杆轴;82、第一外侧主链轮;83、第一从链轮;84、第一传动滚子链;85、连接组件;851、卷布轴传动链轮;852、惰轮;853、固定片;86、第一链轮电机;9、棘轮机构;91、棘轮;92、棘爪;93、弹簧;94、凸轮块;95、棘轮电机;96、限位触发器;97、微动开关;98、轴承;99、安装座;991、第一安装片;992、第二安装片;910、弹簧安装座;911、l型安装片;10、连接舌片;11、移动板驱动机构;111、第二连杆轴;112、第二主链轮;113、第二动力输出链轮;114、移动板电机;115、第二链轮组件;1151、第二外侧主链轮;1152、第二从链轮;1153、第二传动滚子链;200、车体;21、底座;22、车架;23、升降支架;24、万向脚轮;25、制动脚踏;26、升降电机;27、伸缩杆;28、护栏;300、电子控制器;a、横向方向;b、纵向方向。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附图以及具体实施方式,对本实用新型做进一步描述,需要说明的是,在不相冲突的前提下,以下描述的各实施例之间或各技术特征之间可以任意组合形成新的实施例。

本实施例棘轮机构为本实用新型的较佳实施例之一,如图1-2所示,棘轮机构9包括棘轮91、棘爪92、弹簧93、凸轮块94、棘轮电机95、限位触发器96和微动开关97,所述棘轮套设在移位车的第一连杆轴81上;所述棘爪为两个,分别对称设置在凸轮块的左右两侧;每个棘爪的一端为连接端,另一端为卡持端,所述棘爪的连接端铰接在棘轮的外周,棘爪的卡持端与棘轮的棘轮齿配合以实现锁紧棘轮与松开棘轮;所述弹簧设置在棘爪的外侧;所述凸轮块固定在棘轮电机的动力输出轴上,并位于棘爪的内侧;所述限位触发器为两个,两个限位触发器套设在棘轮电机的动力输出轴上,并与凸轮块同步转动;两个所述微动开关分别对应设置在两个棘爪的外侧。

根据移位车实际转运的需要,设置限位触发器和微动开关,令棘轮机构可以适时控制第一连杆轴自转或者停止自转,即凸轮块在棘轮电机驱动下转动,令与凸轮块同步转动的限位触发器触碰或远离微动开关,从而实现棘爪卡入或松开棘轮;当棘爪卡入棘轮,第一连杆轴停止自转,当棘爪松开棘轮,第一连杆轴自转。

本申请核心在于在通过设置棘轮机构,通过棘轮机构与链轮组件配合代替了原来的离合齿轮、长齿条、离合器、离合器驱动机构共同配合的传动方式,极大简化了移动床板机构的移动布的制动结构,令移位车的结构更加紧凑、传动更加顺畅;尤其根据移动床板机构向前或向后这两个移动状态,设计限位触发器和微动开关与凸轮块的位置关系,利用凸轮块与限位触发器的联动作用,实现通过两个触点控制移动床板机构的两个移动状态,进一步确保移动床板机构的传动效果。

作为进一步优选方案,所述棘轮机构还包括安装座99,该安装座通过轴承98安装在第一连杆轴上。

作为进一步优选方案,所述安装座99包括第一安装片991和垂直连接在第一安装片底部的第二安装片992;所述第一安装片上设有缺口,所述第一连杆轴穿过的所述缺口,所述棘轮固定在第一连杆轴上;所述棘爪铰接在第一安装片的一侧,所述棘轮电机固定在第一安装片的另一侧,棘轮的动力输出轴从所述缺口伸出,并位于棘爪的内侧;所述微动开关安装在第二安装片上。

作为进一步优选方案,该棘轮机构还包括用于安装弹簧的弹簧安装座910,弹簧安装座安装在第一安装片上,所述弹簧一端抵接在弹簧安装座上,另一端抵接在棘爪外侧。

作为进一步优选方案,所述微动开关分别通过l型安装片911安装在第二安装片上。

下面以移位车作为实例,详细讲解棘轮机构的实际运作过程。

如图3-15及图1-2所示,一种医用移位车,包括具有带升降机构并安装有万向脚轮的车体200、用于横向移动接送病人的移动床板机构100;所述移动床板机构安装在车体的车架22上;在本实施例中,以移动床板机构前后伸缩实现接送病人的移动走向为横向方向,如图3所示的a方向;在同一水平面上,以横向移动方向相互垂直的方向为纵向方向,如图3所示的b方向;图3为移动床板机构安装车体上,并向外伸展,为医用移位车的接送过程的使用状态;移动床板机构向前伸出为前方,移动床板机构向后缩回为后方。

车体200由底座21、车架22及连接在底座与车架之间的升降支架23等构成。底座的下方安装有万向脚轮24,导向脚轮及车体后侧的万向脚轮上还设有制动脚踏25,以便操作者方便地制动转移车。升降支架23则由安装在车架底部的升降电机26及连接在升降电机与升降支架之间的伸缩杆27驱动完成升降动作。车架的左右两端为车端架,车架的前、后侧安装有可翻转的护栏28。车架的后侧还引出有导线,导线的末端连接有手持控制器(图中未示出)和电子控制器300,手持控制器上设有几个控制按钮,电子控制器内设有继电器、单片机、继电器控制单元,共同用于接收移位车上的所有电机、微动开关、升降机构的电动推杆等各硬件的检测信号并控制其运作。

如图5-14所示,所述移动床板机构100包括卷布轴框1、卷布轴2、端接头座体3、上移动板4、上移动布5、下移动板6、下移动布7、第一链轮组件8、棘轮机构9;

所述卷布轴框呈纵向设置,所述卷布轴安装在卷布轴框内;

所述端接头座体分别固定安装在卷布轴框的两端,所述卷布轴的两端通过轴承可转动支承在端接头座体内,且卷布轴的端部分别伸出于端接头座体外;

所述上移动板的一侧铰接在端接头座体上,所述上移动布绕设在上移动板和卷布轴的外周;

所述下移动板设置在上移动板的下方,所述卷布轴框带有纵向开口,纵向开口的下沿向前延伸有连接舌片10,所述下移动板固定连接在连接舌片上;

所述下移动布绕设在下移动板的外周;且位于下移动板接送侧下方的下移动布固定在车体的车架上。

所述第一链轮组件8包括纵向设置在车体的车架底部的第一连杆轴81、套设在第一连杆轴上的第一外侧主链轮82、安装在车架前端和后端的第一从链轮83、套设在第一外侧主链轮与第一从链轮上的第一传动滚子链84;伸出于端接头座体外的所述卷布轴的端部通过连接组件85固定在第一传动滚子链上;所述连接组件85包括卷布轴传动链轮851、惰轮852、固定片853;所述卷布轴的端部插装在卷布轴传动链轮内,并由卷布轴传动链轮带动转动;所述第一传动滚子链呈s形绕设在卷布轴传动链轮与惰轮之间;所述卷布轴传动链轮、惰轮安装在固定片上,所述固定片固定在端接头座体上;

棘轮机构的结构参照上述对应介绍以及图1-2。

另外,第一链轮组件与棘轮组件进一步配合第一链轮电机,可实现上移动布单独旋转,必要时纠正病人在移位车上的位置,甚至可以在上移动布外周包覆一次性卫生布。

移位车接送病人的功能主要有两个,分别为接病人和送病人功能,接病人是指将病人从病床转移到医用移位车中;送病人是指将病人从医用移位车转移到病床中;不管是接病人还是送病人,都需要经历两个动作,一是将上、下移动板横向伸出,二是将上、下移动板横向收回。

作为进一步优选方案,如图13所示,所述第一链轮组件还包括用于驱动第一连杆轴转动的第一链轮电机86。第一链轮电机的设计为了当病人被转移至医用移位车后,将病人拉向移位车中部而不会偏向一侧。

在本实施例中,所述上移动板、下移动板由移动板驱动机构11驱动上、下移动板同步向前或向后横向移动,所述移动板驱动机构包括纵向设置在车体的车架底部的第二连杆轴111、安装在第二连杆轴中部的第二主链轮112、通过第二滚子链(图中未示)与第二主链轮传动连接的第二动力输出链轮113、套设在第二动力输出链轮的移动板电机114;所述第二连接轴的两端均安装有第二链轮组件115;每组第二链轮组件包括第二外侧主链轮1151、第二从链轮1152、第二传动滚子链1153;所述第二外侧主链轮套设在第二连接轴上,所述第二从链轮分别安装在车架的前端和后端,所述第二外侧主链轮、第二从链轮上适配有第二传动滚子链,且所述上、下移动板的两端通过端接头座体分别对应固定在第二传动滚子链上。

本实用新型较优实施例医用移位车的工作过程:

如图14-15所示,医用移位车在接送病人前的初始状态为移动床板机构停置在车体的车架上,医用移位车的右侧为手术床或病床;

(1)接病人时上、下移动板伸出的过程:通过手持控制器启动棘轮机构,使棘爪卡住棘轮,即棘爪与棘轮处于啮合状态,第一连杆轴停止自转,第一外侧主链轮不转;然后,通过手持控制器启动移动板驱动机构的移动板电机按照正向旋转,移动板电机依次通过第二动力输出链轮、第二主链轮、第二连杆轴、第二外侧主链轮、第二从链轮、第二传动滚子链带动端接头座体向前移动,端接头座体带动整个移动床板机构向前移动,同时,与端接头座体固定连接的连接组件同时向前移动,第一链轮组件上的第一从链轮、卷布轴传动链轮、惰轮被动同步转动,此时,卷布轴传动链轮带动卷布轴同步旋转,卷布轴则带动上移动布旋转,因上移动布与病人身体接触那一面的移动速度正好与上移动板向前移动的速度相同但方向相反,因此,上移动布与病人接触部分实际上与病人身体保持相对静止。与此同时,下移动板前移,下移动布在下移动板的带动下前移,但由于下移动布固定在车架2的面板11上(下移动布的固定方式可参照专利号为200610052776.3公开的“压布条装置27”,当然该固定装置也不限于现有技术中能够实现固定的各种结构与方式),图14-15中“x”表示为“压布条装置27”,因此其与病床床面接触的那一面始终与床面保持相对静止。并且,此过程中,上移动布与下移动布的接触面之间也保持相对静止。至此,即可通过手持控制器停止移动板电机,使移动床板机构停止前移。

(2)接完病人时上、下移动板收回的过程:上移动板负载病人后,通过手持控制器启动移动板驱动机构的移动板电机按照反向旋转,移动板电机依次通过第二动力输出链轮、第二主链轮、第二连杆轴、第二外侧主链轮、第二从链轮、第二传动滚子链带动端接头座体向后移动,端接头座体带动整个移动床板机构向后移动;通过手持控制器启动棘轮机构,使棘爪与棘轮分开,即棘爪与棘轮处于非啮合状态,第一链轮电机驱动第一连杆轴自转,第一外侧主链轮转动、第一从链轮、第一传动滚子链依次转动,此时,第一链轮组件上的卷布轴传动链轮不转动,卷布轴不旋转,卷布轴上的上移动布不转,因此,上移动布仍然相对于病人身体保持相对静止,同时还相对于上移动板相对静止。而下移动布则在下移动板的作用下回收,从而上移动布与下移动布的接触面之间相对移动,但下移动布与病床床面接触的那一面仍始终与床面保持相对静止。最终,病人被完全转移至移位车上。

(3)送病人时上、下移动板伸出的过程:病人被转移至医用移位车上,即上移动板依然负载病人,移动床驱动机构驱动上、下移动板向前作横向伸出动作;此时,棘轮机构的棘爪与棘轮处于非啮合状态,第一链轮电机驱动第一连杆轴自转,第一外侧主链轮转动、第一从链轮、第一传动滚子链依次转动,此时,第一链轮组件上的卷布轴传动链轮不转动,卷布轴不旋转,卷布轴上的上移动布不转;此时,上移动布、上移动板、下移动板及病人之间均为相对静止,下移动布相对于下移动板及上移动布相对运动,但下移动布与病床/手术床接触的部分与病床/手术床之间仍为相对静止;

(4)送病人时上、下移动板收回的过程:通过手持控制器启动棘轮机构,使棘爪卡住棘轮,即棘爪与棘轮处于啮合状态,第一连杆轴停止自转,第一外侧主链轮不转;然后,通过手持控制器启动移动板驱动机构的移动板电机按照反向旋转,移动板电机依次通过第二动力输出链轮、第二主链轮、第二连杆轴、第二外侧主链轮、第二从链轮、第二传动滚子链带动端接头座体向后移动,端接头座体带动整个移动床板机构向后移动,同时,与端接头座体固定连接的连接组件同时向后移动,第一链轮组件上的第一从链轮、卷布轴传动链轮、惰轮被动同步转动,此时,卷布轴传动链轮带动卷布轴同步旋转,卷布轴则带动上移动布旋转,因上移动布与病人身体接触那一面的移动速度正好与上移动板向前移动的速度相同但方向相反,因此,上移动布实际上与病人身体保持相对静止。上移动布与病人接触部分实际上与病人身体保持相对静止;下移动布相对于下移动板移动,而下移动布与病床/手术床接触部分与床面之间保持相对静止,且上移动布与下移动布的贴合面之间也保持相对静止,上移动布与病人接触部分与病人之间也保持相对静止,因而,上、下移动板整体移动过程中,除了移动布与对应的移动板存在相对移动外,不存在任何其它相对移动,完成一次转运。

上述实施方式仅为本实用新型的优选实施方式,不能以此来限定本实用新型保护的范围,本领域的技术人员在本实用新型的基础上所做的任何非实质性的变化及替换均属于本实用新型所要求保护的范围。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