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3D立体吸收芯体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22301069发布日期:2020-09-23 01:24阅读:94来源:国知局
一种3D立体吸收芯体的制作方法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次性卫生用品领域,尤其涉及一种3d立体吸收芯体。



背景技术:

本申请人于:cn201810863864.4公开一种纸尿裤吸收芯体,包括本体及覆盖于本体上表面的上包覆层、覆盖于本体下表面的下包覆层,所述下包覆层由两侧向上延伸形成包折部,所述包折部覆盖于上包覆层上,所述本体包括由上至下依次层叠的复数层木浆纤维层、第一混合层,各木浆纤维层之间设有第二混合层,所述本体上设有贯穿的导流槽,所述包折部、上包覆层于导流槽的位置上下陷,且包折部与下包覆层粘合。其解决了现有技术中存在的吸收效果不好、容易反渗、容易起坨断棉的技术问题。在此基础之上,本申请人发现,目前国内的芯体在一次吸收尿液、体液之后,即在各个层次的吸收稳定之后,二次以上吸收时,往往很难令吸收部位的扩散更大。这样就会导致在一次吸收之后,吸收所覆盖的范围就限定了吸收芯的吸收部位,这样就会降低吸收芯的利用率。因此,第二次及以上吸收时,如何提高横向、纵向扩散效果也就成为了本申请人的研究方向。



技术实现要素:

因此,针对上述的问题,本实用新型提出一种3d立体吸收芯体,其解决了现有多层次复合吸收芯体在二次以上吸收时难以提高横向扩散效果的技术问题,芯体的利用率较低,无法达到较高的利用率水平,如80%以上。

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采用了以下技术方案:一种3d立体吸收芯体,包括本体及覆盖于本体上表面的上包覆层、覆盖于本体下表面的下包覆层,所述下包覆层由两侧向上延伸形成包折部,所述包折部覆盖于上包覆层上,所述本体包括由上至下依次层叠的主吸收芯层、蓬松无纺布层或导流无纺布层、下高吸收树脂层、底层木浆纤维层,所述主吸收芯层至少包括由上至下依次设置的上层木浆纤维层、木浆纤维与高吸收树脂混合层、下层木浆纤维层,所述本体上设有左右两列导流槽,各列导流槽由复数个导流短槽组成,所述包折部、上包覆层于导流短槽的位置处下陷,且包折部与下包覆层存在相互粘合的部位。

进一步的,各导流短槽采用热压合或胶粘或超声波压合的方式成型,各导流短槽底部上设有复数个热压区,各热压区沿本体长度方向依次左右错位设置。

进一步的,各导流短槽上位于相邻热压区之间形成用于连接导流短槽两侧的连接部。

进一步的,所述木浆纤维与高吸收树脂混合层内还设有一层中层木浆纤维层。

进一步的,所述蓬松无纺布层或导流无纺布层内均匀分布地嵌设有sap颗粒。

进一步的,所述上包覆层和/或下包覆层为无纺布或膨化纸。

进一步的,所述包折部延伸入上包覆层于两导流槽之间的区域上,且包折部的端部与上包覆层粘合。

进一步的,所述上层木浆纤维层混入聚四氟乙烯纤维形成混合层,混合的重量比为20~50:1,所述聚四氟乙烯纤维为螺旋卷曲短纤维。

通过采用前述技术方案,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是:

1、本体包括由上至下依次层叠的主吸收芯层、蓬松无纺布层或导流无纺布层、下高吸收树脂层、底层木浆纤维层,所述主吸收芯层至少包括由上至下依次设置的上层木浆纤维层、木浆纤维与高吸收树脂混合层、下层木浆纤维层,所述本体上设有左右两列导流槽,这样的设置,可以使得在一次吸收时实现木浆纤维与高吸收树脂混合层实现快速、大量吸收,而下高吸收树脂层实现小部分吸收。并且在经过一段时间之后,这种吸收趋于稳定之后,进行二次吸收时,液体的吸收方式将改变。第一种方式是由导流槽迅速扩散给下高吸收树脂层及下层木浆纤维层,而下层木浆纤维层具有较好的横向扩散效果,这个时候会将液体扩散至几乎整个本体,然后向上在此传导给下高吸收树脂层,从而实现快速吸收、锁水的目的。第二种方式是由上至下经过上层木浆纤维层、木浆纤维与高吸收树脂混合层、下层木浆纤维层到达蓬松无纺布或导流无纺布层,然后再次下渗,被下高吸收树脂所吸收,这种方式在进行时,会由于上层木浆纤维、下层木浆纤维的作用也起到一定的横向扩散效果,从而可以实现本体的利用率的提高。相较于现有的吸收芯,本吸收芯的上层木浆纤维为植物纤维,其可以有效吸收sap残留单体,这些sap残留单体主要是指sap中未聚合的,或者后期产生的残余丙烯酸单体,丙烯酸对皮肤具有刺激性,如果sap中残留单体过多会对婴儿皮肤造成伤害,婴儿如果长时间佩戴纸尿裤残留单体过多会导致红屁股。

2、各列导流槽由复数个导流短槽组成,这样的目的在于减少芯体在吸收后结团,而且导流短槽可以有效实现在二次吸收时配合下层木浆纤维层、下高吸收树脂层的快速扩散、吸收。

3、各导流短槽采用热压合或胶粘或超声波压合的方式成型,各导流短槽底部上设有复数个热压区,各热压区沿本体长度方向依次左右错位设置,这样就会使得热压区的周沿形成了包折部与下包覆层的粘合位置,这种不完全穿透的目的,是使得,各导流短槽上位于相邻热压区之间形成用于连接导流短槽两侧的连接部,这样液体在导流短槽处就会沿着连接部四处扩散,从而使得本体的快速扩散能力加强,透气能力提高,而且本体中部的液体会有上至下扩散,在下层木浆纤维层中部时又会向两侧扩散,从而实现一个较好的横向扩散效果。

4、所述木浆纤维与高吸收树脂混合层内还设有一层中层木浆纤维层,这样设置可以有利于横向扩散效果的增加,也有利于防止反渗。中层木浆纤维层实现了上下隔离,从而使得锁水的部位不会聚集在上层木浆纤维层的下端面上。

5、所述蓬松无纺布层或导流无纺布层内均匀分布地嵌设有sap颗粒,这样的sap颗粒的设置,可以实现较好的引流效果,可以使得液体有一个由上至下快速渗透的趋势,从而有利于液体的吸收,而且蓬松无纺布层或导流无纺布层可以提高穿着的舒适度。成型时,sap颗粒是均匀撒播在蓬松无纺布层或导流无纺布层上的,然后通过高频振荡的方式,使得sap颗粒嵌入至蓬松无纺布层或导流无纺布层内。从而形成一个可以实现有效透气、柔软度高、可以提高下渗效果的中间层。

6、所述包折部延伸入上包覆层于两导流槽之间的区域上,且包折部的端部与上包覆层粘合,这样的目的在于减少包折部与导流槽的不贴合,减少因为包折部与上包覆层之间存在间隙而存在空气,从而降低导流效果;

7、所述上层木浆纤维层混入聚四氟乙烯纤维形成混合层,混合的重量比为20~50:1,所述聚四氟乙烯纤维为螺旋卷曲短纤维。这样的设置,可以使得上层木浆纤维层有一定的疏水性能,但是这个疏水性能会提高液体的下渗速度,减少液体的滞留时间,而且可以扩大上层木浆纤维的透气性能,减少液体的反渗。同时,可以很好地实现sap溶出物与皮肤的接触,减少红屁股的概率。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实用新型的结构示意图;

图2是图1中a-a处的剖视结构示意图;

图3是导流短槽的结构示意图;

图4是蓬松无纺布层布设的结构示意图;

图5是下高吸收树脂层与底层木浆纤维层布设的结构示意图;

图6是图2中b-b处的剖视结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现结合附图和具体实施方式对本实用新型进一步说明。

参考图1至图6,本实施例提供一种3d立体吸收芯体,包括本体及覆盖于本体上表面的上包覆层1、覆盖于本体下表面的下包覆层2,所述上包覆层1和/或下包覆层2为无纺布或膨化纸,本实施例中上包覆层1和下包覆层2均选择无纺布。所述下包覆层2由两侧向上延伸形成包折部21,所述包折部21覆盖于上包覆层1上,所述本体包括由上至下依次层叠的主吸收芯层、蓬松无纺布层4、下高吸收树脂层5、底层木浆纤维层6,所述主吸收芯层至少包括由上至下依次设置的上层木浆纤维层31、木浆纤维与高吸收树脂混合层32、下层木浆纤维层33,所述上层木浆纤维层31混入聚四氟乙烯纤维形成混合层,混合的重量比为20~50:1,本实施例中的混合比约为30:1,其并没有十分精准的数值,误差在一定范围内即可,本领域的技术人员可以根据实际需要进行增减。所述聚四氟乙烯纤维为螺旋卷曲短纤维。所述木浆纤维与高吸收树脂混合层32内还设有一层中层木浆纤维层34。所述蓬松无纺布层4内均匀分布地嵌设有sap颗粒41,本实施例中选择蓬松无纺布4作为sap颗粒41的承载体,而蓬松无纺布也可以用导流无纺布进行替代。成型时,sap颗粒是均匀撒播在蓬松无纺布层上的,然后通过高频振荡的方式,使得sap颗粒嵌入至蓬松无纺布层内。

所述本体上设有左右两列导流槽,各列导流槽由复数个导流短槽7组成,所述包折部21、上包覆层1于导流短槽7的位置处下陷,且包折部21与下包覆层2存在相互粘合的部位。各导流短槽7采用热压合或胶粘或超声波压合的方式成型,本实施例中采用热压合的方式,各导流短槽7底部上设有复数个热压区71,各热压区71沿本体长度方向依次左右错位设置。各导流短槽上位于相邻热压区71之间形成用于连接导流短槽两侧的连接部72。所述包折部21延伸入上包覆层1于两导流槽之间的区域上,且包折部21的端部与上包覆层1粘合。

上述本体的成型方式,并没有太多的特异之处,其为本领域的常规技术,在此不予赘述。只有蓬松无纺布是嵌设sap颗粒是经过特殊工序的,成型时,sap颗粒是均匀撒播在蓬松无纺布层上的,然后通过高频振荡的方式,使得sap颗粒嵌入至蓬松无纺布层内。

上述导流槽也可以成弧形形状,也即各导流短槽的形状可以是弧形的,当然也可以其他形状。各导流短槽可以是间隔设置的,在极限的情况下,各导流短槽相互连接,形成一体。

上述热压区可以是穿透或不穿透的,即热压区所在区域不为穿透,其只是通过压合的形式形成了一个槽状体。当其为穿透情况时,会使得体液往下再往左右流动,能够达到较好的左右扩散目的。

上述蓬松无纺布层4上的sap颗粒41的分布是避开导流槽的,也即在导流槽形成的区域上,是不布设sap颗粒41的,形成了一个用于避让导流槽的避让条状区域42,如图4所示样式。避让条状区域42部分,可以有利于透气性的提高,即使在sap颗粒41吸收尿液之后,也可以有一定的空间进行透气。

上述下高吸收树脂层5在底层木浆纤维层6的布设,可以是布满的,也可以是如图5所示,在各个导流短槽处形成空白部61。或者,在各个导流槽处形成空白部,如图4所示的类似结构。

图2、图6中所示箭头,为液体在吸收时的扩散图,下层木浆纤维层的中部由于水分吸收速度较快,含量往往较大,其往往是向周围扩散的,这样扩散之后,又可以向上被下高吸收树脂层吸收,从而形成一个扩散引导的过程,从而可以使得吸收芯的吸收速度更快,利用率更高。

在吸收时,主要是两个方面的吸收。第一种方式是由导流槽迅速扩散给下高吸收树脂层及下层木浆纤维层,而下层木浆纤维层具有较好的横向扩散效果,这个时候会将液体扩散至几乎整个本体,然后向上在此传导给下高吸收树脂层,从而实现快速吸收、锁水的目的。第二种方式是由上至下经过上层木浆纤维层、木浆纤维与高吸收树脂混合层、下层木浆纤维层到达蓬松无纺布或导流无纺布层,然后再次下渗,被下高吸收树脂所吸收,这种方式在进行时,会由于上层木浆纤维、下层木浆纤维的作用也起到一定的横向扩散效果,从而可以实现本体的利用率的提高。

此外,术语“第一”、“第二”仅用于描述目的,而不能理解为指示或暗示相对重要性或者隐含指明所指示的技术特征的数量。由此,限定有“第一”、“第二”的特征可以明示或者隐含地包括一个或者更多个该特征。在本实用新型的描述中,“多个”的含义是两个或两个以上,除非另有明确具体的限定。

在本实用新型中,除非另有明确的规定和限定,术语“安装”、“相连”、“连接”、“固定”等术语应做广义理解,例如,可以是固定连接,也可以是可拆卸连接,或成一体;可以是直接相连,也可以通过中间媒介间接相连,可以是两个元件内部的连通或两个元件的相互作用关系。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而言,可以根据具体情况理解上述术语在本实用新型中的具体含义。

在本实用新型中,除非另有明确的规定和限定,第一特征在第二特征“上”或“下”可以是第一和第二特征直接接触,或第一和第二特征通过中间媒介间接接触。而且,第一特征在第二特征“之上”、“上方”和“上面”可是第一特征在第二特征正上方或斜上方,或仅仅表示第一特征水平高度高于第二特征。第一特征在第二特征“之下”、“下方”和“下面”可以是第一特征在第二特征正下方或斜下方,或仅仅表示第一特征水平高度小于第二特征。

在本说明书的描述中,参考术语“一个实施例”、“一些实施例”、“示例”、“具体示例”、或“一些示例”等的描述意指结合该实施例或示例描述的具体特征、结构、材料或者特点包含于本实用新型的至少一个实施例或示例中。在本说明书中,对上述术语的示意性表述不必须针对的是相同的实施例或示例。而且,描述的具体特征、结构、材料或者特点可以在任一个或多个实施例或示例中以合适的方式结合。此外,在不相互矛盾的情况下,本领域的技术人员可以将本说明书中描述的不同实施例或示例以及不同实施例或示例的特征进行结合和组合。

尽管结合优选实施方案具体展示和介绍了本实用新型,但所属领域的技术人员应该明白,在不脱离所附权利要求书所限定的本实用新型的精神和范围内,在形式上和细节上可以对本实用新型做出各种变化,均为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