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新型筋膜枪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25458614发布日期:2021-06-15 20:04阅读:123来源:国知局
一种新型筋膜枪的制作方法

本实用新型涉及理疗器械技术领域,尤其是一种新型筋膜枪。



背景技术:

众所周知,筋膜枪(又称按摩枪、理疗枪、筋络枪等)是一种通过按摩头产生的震动效应来挤压、刺激、梳理筋肉之间的结节,以达到诸如松弛肌肉、降低肌肤酸痛感等诸多效果的器械。

目前,市面上的筋膜枪主要以电动式为主,即:通过电动马达的转动来驱动按摩头震动,此类筋膜枪一般是通过直接连接220vac电源或者利用内置电池为电动马达提供电能。由于筋膜枪在工作或者充电的过程中,会使用连接线材等配套物品,从而很容易降低筋膜枪在操作、充电、使用等过程中的灵活性和便利性;同时,现有的筋膜枪的外形整体结构构造大多采用直线型构造或者t型构造,然而,此类构造的筋膜枪要么不便于进行充电操作或者位置摆放,要么在使用时不便于进行手持施力操控。

鉴于此,有必要对现有的筋膜枪提出改进方案,以在提升其实用性能的同时,满足实际需求。



技术实现要素:

针对上述现有技术存在的不足,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新型筋膜枪。

为了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采用如下技术方案:

一种新型筋膜枪,它包括枪体、握把、装设于枪体内的冲击驱动机构、装设于握把内的储能电池以及由枪体的前端侧装设于冲击驱动机构上并在冲击驱动机构的带动下相对于枪体作直线往复运动的冲击按摩头;

所述枪体的尾端部内装设有一同时与冲击驱动机构和储能电池作电性及控制连接的驱动控制板,所述枪体的尾端面上嵌装有至少一个与驱动控制板作电性连接的无线接收线圈;

所述握把的顶端与枪体的中部连为一体,所述握把的顶端部与枪体的尾端部之间的夹角大于0°并小于90°。

优选地,所述握把的顶端部与枪体的尾端部之间的夹角为75°。

优选地,所述枪体的尾端面与枪体的轴向中心线之间的夹角等于握把的顶端部与枪体的尾端部之间的夹角,所述无线接收线圈平行于枪体的尾端面分布。

优选地,所述枪体的尾端面上还嵌装有一与驱动控制板相连的功能按钮。

优选地,所述冲击驱动机构包括一沿枪体的径向方向吊装或架装于枪体的内周壁上的马达总成、一装设于马达总成的输出轴上的偏心轮、一沿枪体的轴向方向分布的联动曲轴以及装设于联动曲轴的一端并位于枪体的前端部内的冲击连接杆,所述联动曲轴的另一端开设有用于容置偏心轮的联动轴孔,所述马达总成与驱动控制板作电性控制连接,所述冲击按摩头外露于枪体并与冲击连接杆相连。

优选地,所述握把为一内部空间与枪体的内部空间相连通的管体结构,且所述握把的内部空间与枪体的内部空间相衔接的区域设置有一用于将储能电池封装于握把内的电池限位压片,所述电池限位压片上开设有用于供储能电池与驱动控制板作电性及控制连接的过线通孔。

由于采用了上述方案,本实用新型利用握把相对于枪体呈倾斜分布的特点,可最大限度地符合人体工学设计要求,增强筋膜枪握持操作的舒适性;通过设置无线接收线圈使筋膜枪具备无线充电的功能,从而有利于减少因采用连接线材对储能电池30进行充电而产生的系列问题;其结构简单紧凑、充电方便快捷、操作灵活舒适,具有很强的实用价值和市场推广价值。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实用新型第一种实施例的结构装配示意图;

图2是本实用新型第一种实施例的结构剖面示意图;

图3是本实用新型第一种实施例的结构分解示意图(一);

图4是本实用新型第一种实施例的结构分解示意图(二);

图5是本实用新型第二种实施例的结构装配示意图;

图6是现有技术中冲击按摩头的参考示意图(一);

图7是现有技术中冲击按摩头的参考示意图(二)。

具体实施方式

以下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进行详细说明,但是本实用新型可以由权利要求限定和覆盖的多种不同方式实施。

如图1至图7所示,本实施例提供的一种新型筋膜枪,它包括:

枪体10,主要作为按摩头及相关驱动机构的装配载体来使用,其主要为一具有前端口的空腔管体结构并且可根据实际情况由诸如第一管瓣11、第二管瓣12、尾端盖13和前套管14等部件拼装而成;

握把20,主要作为供用户进行握持、把握施力方向等功能在载体来使用,其主要为一内部空间与枪体10的内部空间相连通的管体结构,在具体实施时,握把20的顶端与枪体10的中部连为一体,并且握把20的顶端部与枪体10的尾端部之间的夹角α大于0°且小于90°;

冲击按摩头30,其可根据实际情况采用目前市面上诸如图6或图7所示的具有不同结构形式或实用功能的按摩头,主要是利用其直线往复运动性能对作用部分进行敲击、震动等,从而挤压、刺激或梳理筋肉之间的结节;

冲击驱动机构90,其装设于腔体10内;当将冲击按摩头30由腔体10的前端侧装设于冲击驱动机构90上,即可在冲击驱动机构90的带动下相对于腔体10作直线往复运动;

储能电池40,主要作为整个筋膜枪的能量供给部件来使用以为冲击驱动机构90的动作提供能量,其装设于握把20内;

驱动控制板50,主要作为整个筋膜枪的核心控制部件来使用,如通过与冲击驱动机构90和储能电池40的电性连接和/或控制连接来实现对冲击驱动机构90的控制或者对储能电池40进行能量输入/输出的管理;具体电路结构及功能可参考现有的筋膜枪的控制板进行选择设置,在此不再赘述;

无线接收线圈60,其嵌装于枪体10的尾端面上并与驱动控制板50作电性连接,主要是利用无线感应原理并通过与无线发射装置的配合来实现对储能电池40的充电。

由此,通过对握把20与枪体10之间的布置角度的优化控制使整个筋膜枪形成一整体形状区别于现有的直线型或t型的结构构造,即:握把20相对于枪体10呈倾斜分布的特点,以最大限度地符合人体工学设计要求,增强筋膜枪握持操作的舒适性;同时,通过对枪体10内部空间的合理利用,通过设置无线接收线圈60使筋膜枪具备无线充电的功能,从而有利于减少因采用连接线材对储能电池30进行充电而产生的系列问题;另外,将无线接收线圈60布置于枪体10的尾端面上,并且利用握把20朝枪体10的尾端侧进行倾斜的特点可改变整个筋膜枪的重心,使筋膜枪的重心后移至枪体10的尾端侧,从而为筋膜枪平稳地置于无线充电装置上提供结构保障。

作为优选方案,本实施例的握把20的顶端部与枪体10的尾端部之间的夹角α为75°(即:相当于握把20与枪体10的径向中心线之间的夹角为15°),以便最大限度地符合人体工学,提升筋膜枪握持及操作的舒适性。

为进一步优化整个筋膜枪的结构构造,尤其是提升筋膜枪在无线充电状态下的结构稳定性,如图1和图2所示,本实施例的枪体10的尾端面与枪体10的轴向中心线之间的夹角等于握把20的顶端部与枪体10的尾端部之间的夹角,而无线接收线圈60则平行于枪体10的尾端面分布,由此构成枪体10的尾端面呈斜面的结构形式,以便在握把20呈倾斜分布的配合下,辅助整个筋膜枪放置的平稳性。当然,作为其中一种可能选择的结构形式,通过对筋膜枪内部部件的布置位置及重量的掌控,在确保筋膜枪的重心符合要求的情况下,本实施例的枪体10的尾端面亦可采用如图5所示的平面结构。

另外,为便于对筋膜枪进行诸如启闭操控等,在枪体10的尾端面上还嵌装有一与驱动控制板50相连的功能按钮70。另外,为便于对储能电池40的电量进行直观且实时的显示,亦可在握把20上设置与驱动控制板50相连的电量显示环80。

为最大限度地优化整个筋膜枪的结构,本实施例的冲击驱动机构90包括一沿枪体10的径向方向吊装或架装于枪体10的内周壁上的马达总成91、一装设于马达总成91的输出轴上的偏心轮92、一沿枪体10的轴向方向分布的联动曲轴93以及装设于联动曲轴93的一端并位于枪体10的前端部内的冲击连接杆94,在联动曲轴93的另一端开设有用于容置偏心轮92的联动轴孔95,马达总成91与驱动控制板50作电性控制连接,冲击按摩头30外露于枪体10并与冲击连接杆94相连。由此,在马达总成91输出旋转动力的情况下,可带动偏心轮92在联动轴孔95内进行转动,从而通过联动曲轴93带动冲击连接杆94沿枪体10的轴向中心线作直线往复运动,进而带动装设于冲击连接杆94上的冲击按摩头30进行直线往复运动,以便对作用部位进行敲击、震动。

另外,为便于对储能电池40进行拆装并保证储能电池40在握把20内装配的稳固性,本实施例的握把20采用一内部空间与枪体10的内部空间相连通的管体结构,在握把20的内部空间与枪体10的内部空间相衔接的区域设置有一用于将储能电池40封装于握把20内的电池限位压片41,在电池限位压片41上开设有用于供储能电池40与驱动控制板50作电性及控制连接的过线通孔42。由此,可利用电池限位压片41将储能电池40限定在握把20的管体空间内,并通过设置的过线通孔42为储能电池40与驱动控制板50或马达总成91的线路连接提供结构通道。

以上所述仅为本实用新型的优选实施例,并非因此限制本实用新型的专利范围,凡是利用本实用新型说明书及附图内容所作的等效结构或等效流程变换,或直接或间接运用在其他相关的技术领域,均同理包括在本实用新型的专利保护范围内。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