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防压疮护理垫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23530356发布日期:2021-01-05 18:01阅读:147来源:国知局
一种防压疮护理垫的制作方法

本实用新型涉及防压疮护理垫技术领域,具体的涉及一种防压疮护理垫。



背景技术:

压疮是临床上因疾病需要长期卧床的病人最常见的并发症之一,主要由于身体局部长期受压导致组织缺血缺氧而引起的局部溃疡。随着社会的人口老龄化趋势及心血管疾病的发病率上升,近十年来,就全球范围来看,压疮的发病率也有上升的趋势。在我国,压疮的发生率被作为评价一个医院的护理质量的重要指标。在临床上,护理人员通常采用每2小时为病人翻身的方法来预防压疮,增加护理人员的劳动强度,且由于病人长时间卧床,身体较为虚软,在护理人员在对病人可能对病人身体造成伤害。

国家知识产权局授权了一件名为“防压疮护理垫”申请日为2019年01月29日的实用新型专利,其申请号为201920153112.9,该专利护理人员通过操作充气球给臀部气囊、背部气囊、颈部气囊进行充气,可以达到方便患者翻身与变换患者身体的受压部位的目的,降低了护理人员劳动强度,防止在对病人翻身时造成伤害,但是其在使用过程中,由于臀部气囊、背部气囊、颈部气囊体积较大,加上病人身体压在臀部气囊、背部气囊、颈部气囊上,护理需要反复用力按压球囊一定时间后才能使得臀部气囊、背部气囊、颈部气囊膨胀将病人顶起,这样长时间按压球囊护理人员手部会感到酸痛,且在放气时,由于排气口位于颈部气囊一端,这样排气时,臀部气囊、背部气囊、颈部气囊排出气体量会不同,即颈部气囊收缩较快,使得病人身体产生扭动。



技术实现要素:

1.要解决的技术问题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防压疮护理垫,以解决上述背景技术中提出的问题。

2.技术方案

为解决上述问题,本实用新型采取如下技术方案:

一种防压疮护理垫,包括护垫主体,所述护垫主体的上表面上设置若干纵横交错的空气流通凹槽,在亲肤垫左半部上表面的前、中、后处的两侧分别间隔固定连接有臀部气囊、背部气囊、颈部气囊,还包括两个充气单元,两个所述充气单元设置在护垫主体一端的两侧,所述充气单元包括充气壳体、螺杆、齿轮、链条、滑动块、连接杆和活塞,所述充气壳体内部从左至右依次设置有充气腔三、充气腔二和充气腔一,所述充气腔三、充气腔二和充气腔一一端的充气壳体上通过轴承设置有螺杆,且螺杆的一端延伸至充气壳体一端固定连接有齿轮,且三个齿轮之间通过链条连接,所述充气腔三、充气腔二和充气腔一的内部滑动设置有滑动块,且滑动块与螺杆螺纹配合,所述滑动块远离齿轮的一侧的两端接垂直设置有连接杆,且连接杆远离滑动块的一端分别与充气腔三、充气腔二和充气腔一内部滑动设置的活塞固定连接,所述充气腔三、充气腔二和充气腔一远离齿轮的一端通过气管分别对应所述臀部气囊、背部气囊、颈部气囊连接。

优选的,位于中间位置处的齿轮一侧设置有把手。

优选的,所述充气壳体长度的二分一与螺杆的长度相等。

优选的,所述充气腔三、充气腔二和充气腔一的横截面为矩形。

3.有益效果

本实用新型充气腔三、充气腔二和充气腔一一端的充气壳体上通过轴承设置螺杆,且螺杆的一端延伸至充气壳体一端固定连接齿轮,且三个齿轮之间通过链条连接,充气腔三、充气腔二和充气腔一的内部滑动设置有动块,且滑动块与螺杆螺纹配合,滑动块远离齿轮的一侧的两端接垂直设置连接杆,且连接杆远离滑动块的一端分别与充气腔三、充气腔二和充气腔一内部滑动设置的活塞固定连接,充气腔三、充气腔二和充气腔一远离齿轮的一端通过气管分别对应臀部气囊、背部气囊、颈部气囊连接,在应用时,当护理人员需要对患者进行翻身时,只需转动对应一侧充气单元的把手使得位于中间处的齿轮转动,由于三个齿轮之间通过链条连接,故使得三个齿轮同时转动,而三个齿轮同时转动带动三个螺杆转动,进而使得充气腔三、充气腔二和充气腔一内部的滑动块同时向远离齿轮一侧移动,而滑动块同时向远离齿轮一侧移动通过连接杆推动充气腔三、充气腔二和充气腔一内部活塞同时向远离齿轮一侧移动,将充气腔三、充气腔二和充气腔一内部的气体同时注入臀部气囊、背部气囊、颈部气囊,使得臀部气囊、背部气囊、颈部气囊膨胀将患者一侧顶起,实现翻身,在此过程中,通过驱动螺杆的转动使得活塞移动,螺杆驱动为省力结构,且具有自锁功能,降低了护理人员的劳动强度,当患者需要平躺时,只需反向转动把手即可控制活塞向靠近齿轮一侧移动,将臀部气囊、背部气囊、颈部气囊同时抽出,使得部气囊、背部气囊、颈部气囊同时收缩,防止部气囊、背部气囊、颈部气囊在气体排出量不一,使得患者身体扭动。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的正视结构示意图;

图2为本实用新型的充气单元结构示意图。

附图标记:1-充气单元,11-连接杆,12-活塞,13-充气腔一,14-充气腔二,15-充气腔三,16-滑动块,17-螺杆,18-链条,19-齿轮,110-充气壳体,2-护垫主体,3-背部气囊,4-气管,5-颈部气囊,6-臀部气囊。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附图和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作进一步详细的说明。

实施例

如图1-2所示的一种防压疮护理垫,包括护垫主体2,护垫主体2的上表面上设置若干纵横交错的空气流通凹槽,在亲肤垫左半部上表面的前、中、后处的两侧分别间隔固定连接有臀部气囊5、背部气囊3、颈部气囊6,还包括两个充气单元1,两个充气单元1设置在护垫主体2一端的两侧,充气单元1包括充气壳体110、螺杆17、齿轮19、链条18、滑动块16、连接杆11和活塞12,充气壳体110内部从左至右依次设置有充气腔三15、充气腔二14和充气腔一13,充气腔三15、充气腔二14和充气腔一13的横截面为矩形,充气腔三15、充气腔二14和充气腔一13一端的充气壳体110上通过轴承设置有螺杆17,充气壳体110长度的二分一与螺杆17的长度相等,且螺杆17的一端延伸至充气壳体110一端固定连接有齿轮19,且三个齿轮19之间通过链条18连接,位于中间位置处的齿轮一侧设置有把手,充气腔三15、充气腔二14和充气腔一13的内部滑动设置有滑动块16,且滑动块16与螺杆17螺纹配合,滑动块16远离齿轮19的一侧的两端接垂直设置有连接杆11,且连接杆11远离滑动块16的一端分别与充气腔三15、充气腔二14和充气腔一13内部滑动设置的活塞12固定连接,充气腔三15、充气腔二14和充气腔一13远离齿轮19的一端通过气管4分别对应臀部气囊5、背部气囊3、颈部气囊6连接。

工作原理;在应用时,当护理人员需要对患者进行翻身时,只需转动对应一侧充气单元1的把手使得位于中间处的齿轮19转动,由于三个齿轮19之间通过链条18连接,故使得三个齿轮19同时转动,而三个齿轮19同时转动带动三个螺杆17转动,进而使得充气腔三15、充气腔二14和充气腔一13内部的滑动块16同时向远离齿轮19一侧移动,而滑动块16同时向远离齿轮19一侧移动通过连接杆11推动充气腔三15、充气腔二14和充气腔一13内部活塞12同时向远离齿轮19一侧移动,将充气腔三15、充气腔二14和充气腔一13内部的气体同时注入臀部气囊5、背部气囊3、颈部气囊6,使得臀部气囊5、背部气囊3、颈部气囊6膨胀将患者一侧顶起,实现翻身,在此过程中,通过驱动螺杆17的转动使得活塞12移动,螺杆17驱动为省力结构,且具有自锁功能,降低了护理人员的劳动强度,当患者需要平躺时,只需反向转动把手即可控制活塞13向靠近齿轮19一侧移动,将臀部气囊5、背部气囊3、颈部气囊6同时抽出,使得部气囊5、背部气囊3、颈部气囊6同时收缩,防止部气囊5、背部气囊3、颈部气囊6在气体排出量不一,使得患者身体扭动。

本技术领域中的普通技术人员应当认识到,以上的实施例仅是用来说明本实用新型,而并非用作为对本实用新型的限定,只要在本实用新型的实质精神范围内,对以上所述实施例的变化、变型都将落在本实用新型的权利要求范围内。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