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防回流式静脉留置针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23736439发布日期:2021-01-26 12:03阅读:77来源:国知局
一种防回流式静脉留置针的制作方法

[0001]
本实用新型涉及医疗设备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防回流式静脉留置针。


背景技术:

[0002]
静脉留置针又称静脉套管针,其使用能减少患者因反复静脉穿刺而造成的痛苦以及对打针的恐惧感,便于临床用药,减轻临床护士的工作量。静脉留置针操作简便,适用于任何部位的穿刺,在临床上得以普遍应用。静脉留置针的核心组成部件包括本体,所述本体内部中空,本体两端开口,本体侧壁连通分叉管;套管,所述套管与本体左端开口连通;密封塞,所述密封塞固定连接在本体内部将本体右端开口封闭;穿刺针,所述穿刺针穿过密封塞后插入套管中,穿刺针长度大于套管长度。使用时,将套管和穿刺针一起穿刺入血管内,当套管全部进入血管后,回撤穿刺针,将套管留置在血管内从而进行输液治疗。
[0003]
但现有留置针套管的端部均为开口,无闭合的功能,仅依靠护士封管时在套管内形成正压,使得人体静脉血管内的血液不会倒流,但人工患者静脉血压过大或者护士操作不当,在不进行输液的过程中易造成静脉血回流,回流的静脉血在留置针内形成小块血栓,进而造成留置针的堵塞,使液体不能顺畅的流动,同时在输液时易将小块血栓带入到血液中,进而形成血栓,对身体造成危害。


技术实现要素:

[0004]
为了解决以上现有技术的缺点和不足之处,本实用新型的首要目的是提供一种防回流式静脉留置针。
[0005]
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是:一种防回流式静脉留置针,包括:
[0006]
本体,所述本体内部中空,本体两端开口,本体侧壁连通分叉管;
[0007]
套管,所述套管与本体左端开口连通;
[0008]
密封塞,所述密封塞固定连接在本体内部将本体右端开口封闭;
[0009]
穿刺针,所述穿刺针穿过密封塞后插入套管中,穿刺针长度大于套管长度;
[0010]
所述套管通过单向导通机构与本体连通;
[0011]
所述单向导通机构包括:
[0012]
导通管,所述导通管一端连接套管,导通管另一端连接固定挡板,导通管内径大于套管2倍内径;
[0013]
固定挡板,所述固定挡板中部开有第一通孔,固定挡板通过第一通孔连通本体,固定挡板材质为硬质材料;
[0014]
弹性膜,所述弹性膜边缘固定连接在导通管内壁,弹性膜材质为弹性材料,弹性膜与固定挡板平行,弹性膜上开有第二通孔,第二通孔直径大于穿刺针直径,弹性膜不受外力时第二通孔与第一通孔无相交,第二通孔靠近固定挡板的表面与固定挡板紧贴。
[0015]
进一步地,还包括:
[0016]
撑孔圈,所述撑孔圈固定连接在第二通孔上,弹性膜不受外力时撑孔圈与弹性膜
间的距离大于弹性膜表面到固定挡板间的距离,第二通孔通过撑孔圈与固定挡板紧贴;
[0017]
凹槽,所述凹槽开设在固定挡板靠弹性膜的一侧,凹槽与撑孔圈外径相匹配,弹性膜不受外力时撑孔圈位置与凹槽相匹配。
[0018]
进一步地,所述撑孔圈为硬质材料。
[0019]
进一步地,所述第一通孔靠近弹性膜的一侧边缘为圆角。
[0020]
进一步地,所述圆角半径大于凹槽深度。
[0021]
进一步地,所述导通管为软质材料。
[0022]
进一步地,第一通孔与本体连通的管道在本体一端其内侧面为斜面,所述斜面与管道外表面相接。
[0023]
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是: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实用新型通过单向导通机构实现套管内液体的单向流动,当穿刺针位于套管内时,第二通孔套接在穿刺针上使得穿刺针能够穿过单向导通机构进入套管并对血管进行穿刺,当穿刺针穿刺完成并拔出时,第二通孔在弹性膜的弹性力作用下与第一通孔交错开,并且此时第二通孔的表面与固定挡板的表面接触使得第二通孔封闭,此时如果套管处的压力大于本体处,但是由于弹性膜的存在,弹性膜将阻挡液体从套管处进入本体,弹性膜的张力将与本体处的压力形成合力,合力大小与套管处压力相等;此时如果需要给患者输液,本体处的压力将大于套管处压力,压力使得弹性膜产生朝套管方向的形变,使得第二通孔不再被固定挡板封闭,液体得以从第二通孔处流入套管,实现人体输液。本实用新型彻底避免了血液回流到套管,并且操作过程与普通静脉留置针无异,不需要培训,不增加护士工作负担,结构简单价格低廉。
附图说明
[0024]
图1为本实用新型的穿刺针插入套管时的结构示意图;
[0025]
图2为本实用新型的穿刺针拔出套管时的结构示意图;
[0026]
图3为图2 a处的局部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0027]
下面结合附图及具体的实施例对实用新型进行进一步介绍:
[0028]
实施例1:参考图1至图3,一种防回流式静脉留置针,包括:本体1,所述本体1内部中空,本体1两端开口,本体1侧壁连通分叉管6;套管2,所述套管2与本体1左端开口连通;密封塞4,所述密封塞4固定连接在本体1内部将本体1右端开口封闭;穿刺针3,所述穿刺针3穿过密封塞4后插入套管2中,穿刺针3长度大于套管2长度;所述套管2通过单向导通机构5与本体1连通;所述单向导通机构5包括:导通管501,所述导通管501一端粘接或套接连接套管2,导通管501另一端连接固定挡板503,导通管501内径大于套管22倍内径;固定挡板503,所述固定挡板503中部开有第一通孔504,固定挡板503通过第一通孔504连通本体1,固定挡板503材质为硬质材料;弹性膜502,所述弹性膜502边缘固定连接在导通管501内壁,弹性膜502材质为弹性材料,弹性膜502与粘接连接挡板503平行,弹性膜502上开有第二通孔507,第二通孔507直径大于穿刺针3直径,弹性膜502不受外力时第二通孔507与第一通孔504无相交,第二通孔507靠近固定挡板503的表面与固定挡板503紧贴。
[0029]
这里的弹性膜502可采用tpu等医用弹性材料,固定挡板503可采用petg等医用硬
质塑料。
[0030]
本实用新型通过单向导通机构5实现套管2内液体的单向流动,当穿刺针3位于套管2内时,第二通孔507套接在穿刺针3上使得穿刺针3能够穿过单向导通机构5进入套管2并对血管进行穿刺,当穿刺针3穿刺完成并拔出时,第二通孔507在弹性膜502的弹性力作用下与第一通孔504交错开,并且此时第二通孔507的表面与固定挡板503的表面接触使得第二通孔507封闭,此时如果套管2处的压力大于本体1处,但是由于弹性膜502的存在,弹性膜502将阻挡液体从套管2处进入本体1,弹性膜502的张力将与本体1处的压力形成合力,合力大小与套管2处压力相等;此时如果需要给患者输液,本体1处的压力将大于套管2处压力,压力使得弹性膜502产生朝套管2方向的形变,使得第二通孔507不再被固定挡板503封闭,液体得以从第二通孔507处流入套管2,实现人体输液。本实用新型彻底避免了血液回流到套管2,并且操作过程与普通静脉留置针无异,不需要培训,不增加护士工作负担,结构简单价格低廉。
[0031]
进一步地,还包括:撑孔圈505,所述撑孔圈505固定连接在第二通孔507上,弹性膜502不受外力时撑孔圈505与弹性膜502间的距离大于弹性膜502表面到固定挡板503间的距离,第二通孔507通过撑孔圈505与固定挡板503紧贴;凹槽506,所述凹槽506开设在固定挡板503靠弹性膜502的一侧,凹槽506与撑孔圈505外径相匹配,弹性膜502不受外力时撑孔圈505位置与凹槽506相匹配。
[0032]
撑孔圈505一是可以保护弹性膜502在第二通孔507处不被拉坏,二是可以可以使第二通孔507与固定挡板503之间的接触更加紧密,三是将穿刺针3插入套管2时,操作人员可以通过手改变撑孔圈505的的位置使得穿刺针3可以方便的穿过第二通孔507。
[0033]
进一步地,所述撑孔圈505为硬质材料。
[0034]
硬质材料使得操作人员可以方便的通过手改变撑孔圈505的的位置使得穿刺针3可以方便的穿过第二通孔507。
[0035]
进一步地,所述第一通孔504靠近弹性膜502的一侧边缘为圆角。
[0036]
圆角使得撑孔圈505不容易被卡在第一通孔504上导致单向导通功能失效。
[0037]
进一步地,所述圆角半径大于凹槽506深度。
[0038]
进一步降低撑孔圈505被卡在第一通孔504上的概率。
[0039]
进一步地,所述导通管501为软质材料。导通管501材质可以是医用tpu材质。
[0040]
使得操作人员可以通过按捏导通管501内的撑孔圈505实现对撑孔圈505位置的改变。
[0041]
进一步地,第一通孔504与本体1连通的管道在本体1一端其内侧面为斜面7,所述斜面7与管道外表面相接。
[0042]
如果管道端面与本体1内表面间的夹角过于尖锐,将会导致气泡在夹角内残留,有可能导致气泡输入人体或气泡内的细菌污染输液液体,导致医疗事故,这里的斜面7可以避免管道端面与本体1内表面间的夹角残留气泡。
[0043]
以上内容是结合具体的优选实施方式对本实用新型所作的进一步详细说明,不能认定本实用新型的具体实施只局限于这些说明。对于本实用新型所属技术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来说,在不脱离本实用新型构思的前提下,还可以做出若干简单推演或替换,都应当视为属于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