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便携手持式美容仪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22911283发布日期:2020-11-13 13:10阅读:184来源:国知局
一种便携手持式美容仪的制作方法

本实用新型涉及美容仪领域,尤指一种便携手持式美容仪。



背景技术:

美容医疗行业诞生于20世纪90年代,是基于医学、光学、电学、化学等领域上的拓展。从事这些领域的专业科研人员抓住商机,携带专业技术进军美容行业,让美容行业从传统的医疗护理、皮肤保护、按摩等项目符合了时代的发展,成为高科技的新宠儿,越来越多的高科技仪器进入美容院,美容仪器也经历了一次又一次的更新换代。体积由庞大的器械逐渐向中型、中小型发展,现如今小型、微型仪器已逐渐成为一种潮流。功能由单一的脱毛、美白等逐步发展到一机多用、功能越来越趋于完善,科学技术的发展以及在美容仪器上的应用使产品的功能越来越多样化,越来越精细。

美容仪是一种根据人体生理机能进行调节改善身体和面部的机器,它按照功能来说有美白、嫩肤、祛斑、祛皱、脱毛、减肥等多种,按照名称来说有超声波导入、光子嫩肤、高周波电疗、rf电波拉皮、电子祛斑点痣、e光永久脱毛嫩肤、贾法尼营养导入导出等。

目前,市场上的激光美容仪也备受欢迎,但是激光美容仪具有一定的辐射作用,并且在美容过程中可能会有刺痛感,需要麻醉或冷敷,甚至会炭化结痂,而且恢复周期较长,同时设备的尺寸和成本也较高。



技术实现要素:

为解决上述问题,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便携手持式美容仪,设备尺寸和成本较低,并且使用过程无需麻醉或冷敷,无辐射、护理及恢复周期短。

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采用的技术方案是:一种便携手持式美容仪,包括壳体,所述壳体内固定设有电路板、伺服电机和发热装置,所述发热装置包括固定壳、发热体和隔热壳,所述发热体设置在固定壳内,所述隔热壳套接在固定壳表面,所述隔热壳表面设置有温度传感器,所述发热体一端通过固定块与伺服电机驱动连接,另一端卡接有面部接触头,所述伺服电机、发热体和温度传感器分别与电路板电性连接,所述壳体表面还设有与电路板电连接的开关按钮。

进一步地,所述壳体分为头部和手持部,所述伺服电机和发热装置水平固定在壳体头部,所述电路板垂直固定在壳体手持部,所述壳体包括前壳、背壳和头盖,所述前壳和背壳通过螺丝固定,所述头盖卡接在壳体头部一端,并且通过螺丝分别与前壳、背壳固定,所述头盖设置在靠近发热装置的一侧,所述头盖还设有用于面部接触头贯穿头盖的通孔。

其中,还包括与电路板电连接的led灯,所述led灯固定在靠近头盖的位置,且所述头盖为透明头盖。

进一步地,所述面部接触头包括卡接部和接触端,所述发热体一端留有卡位,所述面部接触头通过卡接部与发热体的卡位卡接固定,所述接触端表面设有若干尖端。

其中,所述尖端为钛合金的四棱锥尖端,并且呈矩阵排列。

进一步地,所述隔热壳表面还套接有固定架,所述固定架一侧设有卡孔,所述卡孔内插接有用于散热的透气管,所述透气管另一端延伸至壳体外部。

其中,所述透气管外接吹气设备,并且气体从外部经过透气管吹入至壳体内部。

进一步地,所述固定壳表面设有若干凸起的支撑条,所述隔热壳通过支撑条与固定壳表面形成间隔。

进一步地,所述壳体下端还连接有带插头的电源数据线,所述电源数据线一端与电路板电连接,另一端的电源数据线插头外接控制终端设备。

其中,所述伺服电机的型号为lm1247-040-11。

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在于:本实用新型便携手持式美容仪通过开关按钮启动电路板控制伺服电机驱动发热装置的发热体高速运动,从而使得高温的面部接触头与用户的皮肤短暂接触,使得热能转移到皮肤的真皮上层,同时不会损伤角质层,并且形成微米大小的空隙,产生可渗透的信道,有效地穿过真皮层直达亲水分子,实现热动力嫩肤效果。其中,与传统的激光嫩肤美容仪相比,本实用新型便携手持式美容仪的设备尺寸较小,成本较低,灵活轻巧,使用过程无需麻醉或冷敷止痛,并且不炭化不结痂,可快速恢复,减少对日常工作生活的影响。此外,面部接触头设有矩阵排列的尖端,只有尖端与皮肤短暂接触,保证在不会灼伤皮肤,同时又能达到热量传递到皮肤的效果。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实用新型的内部结构示意图。

图2是本实用新型工作状态的内部结构示意图。

图3是本实用新型的右视图。

图4是本实用新型面部接触头的结构示意图。

图5是本实施例使用时的整体设备结构图。

附图标号说明:1.壳体;11.开关按钮;12.前壳;13.背壳;14.头盖;2.电路板;3.伺服电机;4.发热装置;41.固定壳;411.支撑条;42.发热体;421.卡位;43.隔热壳;431.温度传感器;5.面部接触头;51.卡接部;52.接触端;521.尖端;6.led灯;7.固定架;8.透气管;9.电源数据线;10.控制终端设备。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通过具体实施方式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作进一步详细说明。本申请可以以多种不同的形式来实现,并不限于本实施例所描述的实施方式。提供以下具体实施方式的目的是便于对本申请公开内容更清楚透彻的理解,其中前、后、左、右等指示方位的字词仅是针对所示结构在对应附图中位置而言。

请参阅图1-5所示,本实用新型关于一种便携手持式美容仪,包括塑胶壳体1,所述壳体1内固定设有电路板2、伺服电机3和发热装置4,所述发热装置4包括金属固定壳41、发热体42和隔热壳43,所述发热体42设置在固定壳41内,所述隔热壳53套接在固定壳41表面,所述隔热壳53表面设置有温度传感器431,所述发热体42一端通过固定块与伺服电机3驱动连接,另一端卡接有钛合金面部接触头5,所述伺服电机3、发热体42和温度传感器431分别与电路板2电性连接,所述壳体1表面还设有与电路板2电连接的开关按钮11,用户通过开关按钮11来触发伺服电机2的开启。

在本实施例中,所述壳体1分为头部和手持部,所述伺服电机3和发热装置4水平固定在壳体1头部,所述电路板2垂直固定在壳体1手持部,所述壳体1包括前壳12、背壳13和头盖14,所述前壳12和背壳13通过螺丝固定,所述头盖14卡接在壳体1头部一端,并且通过螺丝分别与前壳12、背壳13固定,所述头盖14设置在靠近发热装置4的一侧,所述头盖14还设有用于面部接触头5贯穿头盖的通孔。其中,还包括与电路板2电连接的led灯6,所述led灯6固定在靠近头盖14的位置,且所述头盖14为透明头盖14,当美容仪通电时,led灯6会发亮,表示设备已通电。

在本实施例中,所述面部接触头5包括卡接部51和接触端52,所述发热体42一端留有卡位421,所述面部接触头5通过卡接部51与发热体42的卡位421卡接固定,可拆卸的设置,从而可以实现对面部接触头5的更换;其中,所述接触端52表面设有若干尖端521,所述尖端21为钛合金的四棱锥尖端521,并且呈矩阵排列,使用时只有尖端521与皮肤短暂接触,保证在不会灼伤皮肤,同时又能达到热量传递到皮肤的效果。

作为较佳的实施方式,接触端52的为1.2cm的正方体,包含81个四棱锥尖端521,其中,能量转移的程度取决于尖端521的皮肤暴露时间以及尖端521的热电导率。本实施例的面部接触头5温度可达400℃,但是由于伺服电机的快速运动,从而使得面部接触头5的尖端521与皮肤只有非常短暂的接触时间,不会灼伤皮肤。此外,在隔热壳43表面的温度传感器431在工作时检测隔热壳43的温度,当超过65℃时,便会触发电路板2内的继电器进行断电,从而保证壳体1内的不会温度过高而发生烧损现象,同时起到安全保障的作用。其中,本实施例的发热体42为现有的发热组件或发热丝,而伺服电机3的型号为lm1247-040-11。

在本实施例中,所述隔热壳43表面还套接有固定架7,并且固定架7一侧设有卡孔,所述卡孔内插接有用于散热的透气管8,所述透气管8另一端延伸至壳体1外部,并且外接吹气设备,而且气体从外部经过透气管8吹入至壳体1内部,对隔热壳43进行散热。其中,固定壳41表面设有若干凸起的支撑条411,所述隔热壳43通过支撑条411与固定壳41表面形成间隔,利于固定壳41的散热。为了更好散热,壳体1位于发热装置4的位置还可以设置散热孔。

本实施例壳体1下端还连接有带插头的电源数据线9,所述电源数据线9一端与电路板2电连接,另一端的电源数据线9插头外接控制终端设备10,用户通过控制终端设备10对电路板2进行供电以及参数设置,能够设置脉冲、频率、加热时间或温度等参数,实际操作根据肌肤情况以及需要来设置,从而实现不同参数的运行模式。

在使用本实施例便携手持式美容仪时,通过开关按钮11启动电路板2控制伺服电机3驱动发热装置4的发热体高速运动,从而使得高温的面部接触头5的尖端521与用户的皮肤短暂接触,使得热能转移到皮肤的真皮上层,同时不会损伤角质层,并且形成微米大小的空隙,产生可渗透的信道,有效地穿过真皮层直达亲水分子,实现热动力嫩肤效果,可实现对皱纹、细纹和肤色的皮肤修复。

与传统的激光嫩肤美容仪相比,本实施例根据热机械剥离技术开发,对目标组织产生的影响,几乎能够达到与二氧化碳激光一样的治疗效果,但本实施例便携手持式美容仪使用过程几乎无疼痛感,无需麻醉或冷敷止痛,并且不炭化不结痂,无需照射,使用自然热量传递,伤害更小,可快速恢复,减少对日常工作生活的影响。其中,面部接触头5设有矩阵排列的尖端521,只有尖端521与皮肤短暂接触,保证在不会灼伤皮肤,同时又能达到热量传递到皮肤的效果。此外,本实施例美容仪的设备尺寸较小,成本较低,而且灵活轻巧,便于携带,适合广泛推广应用。

需要进一步说明的是,本实施例所提及的控制终端设备不在本专利设计的保护范围内,其可以是现有的控制设备仪器,吹气设备可以直接设置在控制设备仪器中,在此不作限制;而电路板2的控制参数通过软件进行预设,也并不在本专利设计的保护范围内;此外,本实施例中附图的导线及电线连接并没示出。除非另有明确的规定和限定,术语“连接”“固定”“设置”等术语应做广义理解,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而言,可以根据具体情况理解上述术语在本实用新型中的具体含义。

以上实施方式仅仅是对本实用新型的优选实施方式进行描述,并非对本实用新型的范围进行限定,在不脱离本实用新型设计精神的前提下,本领域普通工程技术人员对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作出的各种变形和改进,均应落入本实用新型的权利要求书确定的保护范围内。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