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临床妇产科专用车结构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23043053发布日期:2020-11-25 14:55阅读:65来源:国知局
一种临床妇产科专用车结构的制作方法

本实用新型涉及医疗设备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临床妇产科专用车结构。



背景技术:

随着我国经济的发展,随着医学模式的转变,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对医疗服务的要求越来越高。但长期以来医疗服务设施的更新改进在我国尚未引起广泛重视,目前医疗服务用车不具有针对性,难以满足不同医疗科室对服务车的使用要求。

在妇产科室中,由于现有医疗服务车结构繁琐,造成医疗用品放置混乱,难以让医疗人员快速寻求到所需物品,妇产科室需要经常换药,现有服务车在换药消毒方面并没有进行改进,部分医疗用具均放置到小车的载物板上并暴露在外界,从而载物台上的物件容易因为外界灰尘的污染以及因人员误碰而受损的现象。

因此,有必要提供一种临床妇产科专用车结构解决上述技术问题。



技术实现要素:

本实用新型解决的技术问题是提供一种便于保护医疗用具的临床妇产科专用车结构。

为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实用新型提供的临床妇产科专用车结构包括:箱体,顶部为开口设置的箱体内通过隔板分为上下分布的提升腔和置物腔;升降机构,升降机构安装在提升腔内,且升降机构包括载物台、弹簧和凸轮,载物台设置在提升腔内并与提升腔滑动连接,且载物台的底部通过多个弹力系数相同的弹簧与隔板的上表面弹性连接,凸轮的转动中心与驱动电机的输出端固定连接,且驱动电机固定安装在提升腔内,凸轮的上表面与载物台的下表面滑动连接;消毒机构,消毒机构安装在置物腔内;防护机构,用于对载物台进行防护的防护机构安装在箱体上。

优选的,消毒机构包括呈物板、雾化喷嘴和消毒液箱,多个规格相同的呈物板均固定安装在置物腔内并将置物腔分隔成多个大小相同的纳物间,每个纳物间的顶部均固定安装有雾化喷嘴,每一个雾化喷嘴均通过导流管与消毒液箱的排液口固定连接,且消毒液箱固定安装在置物腔的内底壁,开启雾化喷嘴将消毒液箱内的消毒液对纳物间内的医疗用具进行雾化消毒,有效的保证了用具的无菌性。

优选的,防护机构包括滑动板、限位楞和滑动槽,滑动板的两侧壁均固定安装有限位楞,且滑动板两侧的限位楞分别插设至箱体开口内壁两侧的滑动槽,滑动板两侧的限位楞沿着滑动槽滑动,加强了滑动板密封箱体开口的稳定性,避免了载物台上的物件受损外界灰尘的污染以及因人员误碰而受损的现象。

优选的,箱体的侧壁安装有用于医护人员清洁的清洗机构,且清洗机构包括安装板、清液罐、污水池、清洗池和水龙头,安装板固定安装在箱体的外侧壁上,且安装板上固定安装有清液罐和污水池,清洗池固定安装在清液罐上方的箱体的外侧壁上,且清洗池内安装有水龙头,水龙头通过导水管与清液罐内的排水泵固定连接,清洗池的排污口通过排污管与污水池连接,通过打开水龙头从而便于医护人员在对产妇护理后进行及时的清洗,同时也便于医护人员对产妇或病床进行清洁,提高了清洁的及时性。

优选的,箱体的顶部固定安装有悬挂器,且悬挂器包括竖板和挂钩,竖板固定安装在箱体的上表面,且竖板的侧壁上固定安装有多个相同的挂钩,从而便于将一些医用毛巾、口罩等用具悬挂到挂钩上。

优选的,置物腔对应的箱体侧壁安装有两扇转动连接的转动门,便于将一些大些的医疗用具放置到置物腔内的纳物件中。

优选的,箱体的底部的四个边角均安装有锁止万向轮,便于医护人员移动或制动本设备。

优选的,载物台的上表面开设有若干个规格不等的置物槽,从而便于在载物台上放置一些产妇所用的医疗用品。

与相关技术相比较,本实用新型提供的临床妇产科专用车结构具有如下有益效果:

1、本实用新型将载物台收纳到提升腔内,同时推动滑动板使得滑动板将箱体的开口封闭,而滑动板两侧的限位楞沿着滑动槽滑动,加强了滑动板密封箱体开口的稳定性,避免了载物台上的物件受外界灰尘的污染以及因人员误碰而受损的现象;

2、本实用新型将一些稍大产妇所用的医疗器械放置到纳物间内,开启雾化喷嘴将消毒液箱内的消毒液对纳物间内的医疗用具进行雾化消毒,有效的保证了用具的无菌性;

3、本实用新型打开水龙头从而便于医护人员在对产妇护理后进行及时的清洗,同时也便于医护人员对产妇或病床进行清洁,提高了清洁的及时性。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提供的临床妇产科专用车结构的一种较佳实施例的结构示意图;

图2为图1所示箱体的内部结构示意图。

图中标号:1、箱体,2、提升腔,3、置物腔,4、升降机构,41、载物台,42、弹簧,43、凸轮,5、消毒机构,51、呈物板,52、雾化喷嘴,53、消毒液箱,6、防护机构,61、滑动板,62、限位楞,63、滑动槽,7、清洗机构,71、安装板,72、清液罐,73、污水池,74、清洗池,75、水龙头,8、悬挂器,81、竖板,82、挂钩,9、转动门,9a、锁止万向轮。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附图和实施方式对本实用新型作进一步说明。

请结合参阅图1和图2,其中,图1为本实用新型提供的临床妇产科专用车结构的一种较佳实施例的结构示意图;图2为图1所示箱体的内部结构示意图。临床妇产科专用车结构包括:箱体1、升降机构4、消毒机构5和防护机构6。

在具体实施过程中,如图1和图2所示,顶部为开口设置的箱体1内通过隔板分为上下分布的提升腔2和置物腔3,升降机构4安装在提升腔2内,且升降机构4包括载物台41、弹簧42和凸轮43,载物台41设置在提升腔2内并与提升腔2滑动连接,且载物台41的底部通过多个弹力系数相同的弹簧42与隔板的上表面弹性连接,凸轮43的转动中心与驱动电机的输出端固定连接,且驱动电机固定安装在提升腔2内,凸轮43的上表面与载物台41的下表面滑动连接,消毒机构5安装在置物腔3内,消毒机构5包括呈物板51、雾化喷嘴52和消毒液箱53,多个规格相同的呈物板51均固定安装在置物腔3内并将置物腔3分隔成多个大小相同的纳物间,每个纳物间的顶部均固定安装有雾化喷嘴52,每一个雾化喷嘴52均通过导流管与消毒液箱53的排液口固定连接,且消毒液箱53固定安装在置物腔3的内底壁,而置物腔3对应的箱体1侧壁安装有两扇转动连接的转动门9。

需要说明的是:将一些小型产妇所用的医疗器械放置到载物台41上,使用时,拉开滑动板61使得箱体1开口展露,开启驱动电机带动凸轮43转动,从而凸轮43推动载物台41上滑因此便于医护人员拿取医疗用具,而无需使用载物台41上的医疗用具时,开启驱动电机带动凸轮43转动使得载物台41下滑到提升腔2内,因此有效的保护了医疗用具,而载物台41上的与隔板之间的弹簧42有效的提高了载物台41的紧绷性,将一些稍大产妇所用的医疗器械放置到纳物间内,开启雾化喷嘴52将消毒液箱53内的消毒液对纳物间内的医疗用具进行雾化消毒,有效的保证了用具的无菌性。

参考图1所示,用于对载物台41进行防护的防护机构6安装在箱体1上,防护机构6包括滑动板61、限位楞62和滑动槽63,滑动板61的两侧壁均固定安装有限位楞62,且滑动板61两侧的限位楞62分别插设至箱体1开口内壁两侧的滑动槽63。

需要说明的是:在医护人员推动医疗车时,将载物台41收纳到提升腔2内,同时推动滑动板61使得滑动板61将箱体1的开口封闭,而滑动板61两侧的限位楞62沿着滑动槽63滑动,加强了滑动板61密封箱体1开口的稳定性,避免了载物台41上的物件受外界灰尘的污染以及因人员误碰而受损的现象。

参考图1所示,箱体1的侧壁安装有用于医护人员清洁的清洗机构7,且清洗机构7包括安装板71、清液罐72、污水池73、清洗池74和水龙头75,安装板71固定安装在箱体1的外侧壁上,且安装板71上固定安装有清液罐72和污水池73,清洗池74固定安装在清液罐72上方的箱体1的外侧壁上,且清洗池74内安装有水龙头75,水龙头75通过导水管与清液罐72内的排水泵固定连接,清洗池74的排污口通过排污管与污水池73连接。

需要说明的是:通过打开水龙头75从而便于医护人员在对产妇护理后进行及时的清洗,同时也便于医护人员对产妇或病床进行清洁,提高了清洁的及时性。

参考图1所示,箱体1的顶部固定安装有悬挂器8,且悬挂器8包括竖板81和挂钩82,竖板81固定安装在箱体1的上表面,且竖板81的侧壁上固定安装有多个相同的挂钩82,从而便于将一些医用毛巾、口罩等用具悬挂到挂钩82上。

其中,箱体1的底部的四个边角均安装有锁止万向轮9a,便于医护人员移动或制动本设备。

其中,载物台41的上表面开设有若干个规格不等的置物槽,从而便于在载物台41上放置一些产妇所用的医疗用品。

本实用新型提供的临床妇产科专用车结构的工作原理如下:

将一些小型产妇所用的医疗器械放置到载物台41上,使用时,拉开滑动板61使得箱体1开口展露,开启驱动电机带动凸轮43转动,从而凸轮43推动载物台41上滑因此便于医护人员拿取医疗用具,而无需使用载物台41上的医疗用具时,开启驱动电机带动凸轮43转动使得载物台41下滑到提升腔2内,因此有效的保护了医疗用具,而载物台41上的与隔板之间的弹簧42有效的提高了载物台41的紧绷性,将一些稍大产妇所用的医疗器械放置到纳物间内,开启雾化喷嘴52将消毒液箱53内的消毒液对纳物间内的医疗用具进行雾化消毒,有效的保证了用具的无菌性,在医护人员推动医疗车时,将载物台41收纳到提升腔2内,同时推动滑动板61使得滑动板61将箱体1的开口封闭,而滑动板61两侧的限位楞62沿着滑动槽63滑动,加强了滑动板61密封箱体1开口的稳定性,避免了载物台41上的物件受外界灰尘的污染以及因人员误碰而受损的现象,通过打开水龙头75从而便于医护人员在对产妇护理后进行及时的清洗,同时也便于医护人员对产妇或病床进行清洁,提高了清洁的及时性。

本实用新型中驱动电机采用y80m1-2型号,驱动电机运行为现有常规电路,而驱动电机的供电接口通过开关连接供电系统,实现驱动电机的转动控制,而本实用新型中涉及的电路以及控制均为现有技术,在此不进行过多赘述。

在本实用新型的描述中,需要说明的是,术语“中心”、“上”、“下”、“左”、“右”、“竖直”、“水平”、“内”、“外”等指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为基于附图所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仅是为了便于描述本实用新型和简化描述,而不是指示或暗示所指的装置或元件必须具有特定的方位、以特定的方位构造和操作,因此不能理解为对本实用新型的限制。

以上所述仅为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并非因此限制本实用新型的专利范围,凡是利用本实用新型说明书及附图内容所作的等效结构或等效流程变换,或直接或间接运用在其它相关的技术领域,均同理包括在本实用新型的专利保护范围内。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