跟腱断裂恢复训练靴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23779081发布日期:2021-01-30 00:30阅读:168来源:国知局
跟腱断裂恢复训练靴的制作方法

[0001]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跟腱断裂专用物理训练保护器械,特别是涉及一种跟腱断裂恢复训练靴。


背景技术:

[0002]
跟腱断裂的患者很多,据统计每年超过百万。采取石膏或跟腱断裂修复靴固定。两周后,拆除石膏或脱掉跟腱断裂修复靴进行恢复训练。恢复训练对跟腱断裂患者十分关键,然而缺乏相关的训练保护器械和相关的专业知识,很容易造成患者跟腱的二次断裂,因此需要相关的产品开发和专业指导。
[0003]
目前尚未有跟腱断裂的专用训练保护器械相关的实用新型专利;因此跟腱断裂恢复训练靴的开发,对于跟腱断裂患者的物理训练起到有效的保护,使患者早日康复。


技术实现要素:

[0004]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跟腱断裂恢复训练靴,该训练靴对跟腱断裂患者在物理恢复训练过程中起到有效的保护,并在日常生活中起到有效的保护和训练作用,避免跟腱二次断裂。
[0005]
为了解决现有技术存在的问题,本实用新型采用的技术方案是:
[0006]
一种跟腱断裂恢复训练靴,主要包括整体骨架、软体固定、小腿固定带、小腿固定带穿孔、脚固定带穿孔、脚固定带、脚固定带粘结、小腿软固定与固定支架的粘结板,整体骨架主要由小腿固定支架、靴帮和靴底构成,所述小腿固定支架为两个,两个小腿固定支架分别位于靴帮的后部,与靴帮连接处成三角形并呈弧形过渡,每个小腿固定支架的外侧有多个小腿固定带穿孔,同时内侧有同样数量和同样位置的小腿软固定与固定支架的粘结板,软体固定的外侧与小腿固定支架通过小腿软固定与固定支架的粘结板粘结,小腿固定带穿过小腿固定带穿孔与小腿固定支架连接,位于小腿固定支架前的两侧靴帮分别设置脚固定带穿孔;脚固定带通过脚固定带穿孔与靴帮连接,在靴帮的前部一侧设有一个脚固定带穿环和一个脚固定带,在另一侧对应设置一个脚固定带和一个脚固定带穿环,脚固定带通过脚固定带穿环和脚固定带粘结板将脚固定。
[0007]
所述靴底由下至上依次设置有脚跟增高垫和平垫,所述脚跟增高垫为四个,所述平垫为一个;所述四个脚跟增高垫和一个平垫通过脚底垫粘结板与靴底粘结。
[0008]
所述脚跟增高垫从后到前由厚变薄,侧面呈三角形,脚跟处厚为1.0~1.5cm,上下分别设置有两块脚跟增高垫粘结板。
[0009]
所述平垫整体是平的,厚度为1.0~1.5cm,下侧设置有两块平垫粘结板。
[0010]
所述靴底呈矩形,前后采用弧形设计,靴底的前后分别设置脚跟外沿凸边和脚掌外沿凸边,凸边高度略低于平垫厚度。
[0011]
在靴底前后分别设置脚跟增高垫的脚跟粘结板和脚跟增高垫的脚掌粘结板。
[0012]
所述靴帮整体呈三角形。
[0013]
所述软体固定主要包括小腿软体固定和脚软体固定,并在内侧的踝关节位置设置软质护垫。
[0014]
所述小腿固定带一端设置有小腿固定带穿环,在另一端外侧设置有小腿固定带粘结板,小腿固定带穿环交替在左右两侧。
[0015]
所述的跟腱断裂恢复训练靴进行固定保护物理恢复训练的方法,包括以下步骤:
[0016]

采用石膏固定或跟腱断裂修复靴治疗两周后拆除石膏或脱掉跟腱断裂修复靴,从第三周开始将四个脚跟增高垫(4)和1个平垫(5)粘结在靴底(15)上,脚放入到软体固定(2)内,小腿软体固定(24)和脚软体固定(25)分别粘结上;小腿固定带(3)通过小腿固定带穿环(10)、小腿固定带粘结板(11)将小腿固定;脚固定带(13)通过脚固定带穿环(12)和脚固定带粘结板(14)将脚固定;采用拐杖,对跟腱断裂一侧进行25%体重的负重物理训练;
[0017]

第四周、第五周采用跟腱断裂恢复训练靴和拐杖,分别对跟腱断裂一侧进行50%、75%体重的负重物理治疗;
[0018]

第六周开始拆除一个脚跟增高垫(4),采用三个脚跟增高垫(4)和1个平垫(5)粘结在靴底(15)上;穿好跟腱断裂恢复训练靴后,采用拐杖,对跟腱断裂一侧进行100%体重的负重物理治疗;
[0019]

第七周、第八周,每周拆除一个脚跟增高垫(4),穿跟腱断裂恢复训练靴并结合无跟腱断裂恢复训练靴进行正常行走。
[0020]
本实用新型所具有的优点与有益效果是:
[0021]
本实用新型可以对跟腱断裂患者日常生活或进行物理治疗时起到有效的保护,避免跟腱二次断裂。重量轻,强度高,穿戴方便,对日常生活等的影响小,保护效果好。
附图说明
[0022]
图1为本实用新型跟腱断裂恢复训练靴的整体结构示意图;
[0023]
图2为本实用新型跟腱断裂恢复训练靴的整体骨架平面示意图;
[0024]
图3为本实用新型跟腱断裂恢复训练靴的整体骨架侧面示意图;
[0025]
图4为图2的a-a剖面示意图;
[0026]
图5为本实用新型跟腱断裂恢复训练靴的整体骨架正面示意图;
[0027]
图6为本实用新型跟腱断裂恢复训练靴的脚跟增高垫平面示意图;
[0028]
图7为本实用新型跟腱断裂恢复训练靴的脚跟增高垫侧面示意图;
[0029]
图8为本实用新型跟腱断裂恢复训练靴的平垫平面示意图;
[0030]
图9为本实用新型跟腱断裂恢复训练靴的平垫侧面示意图;
[0031]
图10为本实用新型跟腱断裂恢复训练靴的软体固定示意图。
[0032]
图中,1为整体骨架;2为软体固定;3为小腿固定带;4为脚跟增高垫;5为平垫;6为靴帮;7为小腿固定支架;8为小腿固定带穿孔;9为脚固定带穿孔;10为小腿固定带穿环;11为小腿固定带粘结板;12为脚固定带穿环;13为脚固定带;14为脚固定带粘结板;15为靴底;16为脚跟外沿凸边;17为脚掌外沿凸边;18为脚跟增高垫的脚跟粘结板;19为脚跟增高垫的脚掌粘结板;20为小腿软固定与固定支架的粘结板;21为脚底垫粘结板;22为脚跟增高垫粘结板;23为平垫粘结板、24为小腿软体固定、25为脚软体固定。
具体实施方式
[0033]
下面结合技术方案和参照附图对本实用新型进行详细说明。
[0034]
如图1所示,本实用新型一种跟腱断裂恢复训练靴,主要包括整体骨架1、软体固定2、小腿固定带3、小腿固定带穿孔8、脚固定带穿孔9、脚固定带13、脚固定带粘结板14、小腿软固定与固定支架的粘结板20。
[0035]
如图2-5所示,整体骨架1主要由小腿固定支架7、靴帮6和靴底15构成,整体由轻质高强塑料制成。所述小腿固定支架7为两个,两个小腿固定支架7分别位于靴帮6的后部,与靴帮6连接处成三角形并呈弧形过渡,每个小腿固定支架7的外侧有多个小腿固定带穿孔8,同时内侧有同样数量和同样位置的小腿软固定与固定支架的粘结板20,软体固定2的外侧与小腿固定支架7通过小腿软固定与固定支架的粘结板20粘结,小腿固定带3穿过小腿固定带穿孔8与小腿固定支架7连接,位于小腿固定支架7前的两侧靴帮6分别设置脚固定带穿孔9;脚固定带13通过脚固定带穿孔9与靴帮6连接,在靴帮6的前部一侧设有一个脚固定带穿环12和一个脚固定带13,在另一侧对应设置一个脚固定带13和一个脚固定带穿环12,脚固定带13通过脚固定带穿环12和脚固定带粘结板14将脚固定。所述靴底由下至上依次设置有脚跟增高垫4和平垫5,所述脚跟增高垫4为四个,所述平垫5为一个;所述四个脚跟增高垫4和一个平垫5通过脚底垫粘结板21与靴底15粘结。所述靴帮6整体呈三角形。所述靴底15呈矩形,前后采用弧形设计,靴底15的前后分别设置脚跟外沿凸边16和脚掌外沿凸边17,凸边高度略低于平垫5厚度。在靴底15前后分别设置脚跟增高垫的脚跟粘结板18和脚跟增高垫的脚掌粘结板19。
[0036]
如图1所示,所述小腿固定带3一端设置有小腿固定带穿环10,在另一端外侧设置有小腿固定带粘结板11,小腿固定带穿环10交替在左右两侧。
[0037]
如图6、7所示,所述脚跟增高垫4从后到前由厚变薄,侧面呈三角形,脚跟处厚为1.0~1.5cm,上下分别设置有两块脚跟增高垫粘结板22。
[0038]
如图8、9所示,所述平垫5整体是平的,厚度为1.0~1.5cm,下侧设置有两块平垫粘结板23。
[0039]
如图10所示,所述软体固定2主要包括小腿软体固定24和脚软体固定25,并在内侧的踝关节位置设置软质护垫。
[0040]
采用所述的跟腱断裂恢复训练靴进行固定保护物理恢复训练的方法,包括以下步骤:
[0041]
开放性跟腱断裂需进行修复手术;闭合性跟腱断裂一般无需修复手术。采用石膏固定或跟腱断裂修复靴治疗两周,然后拆除石膏或脱掉跟腱断裂修复靴。
[0042]

第三周开始采用跟腱断裂理疗恢复训练靴进行物理治疗。将四个脚跟增高垫4和1个平垫5粘结在靴底15上,脚放入到软体固定2内,小腿软体固定24和脚软体固定25分别粘结上;小腿固定带3通过小腿固定带穿环10、小腿固定带粘结板11将小腿固定;脚固定带13通过脚固定带穿环12和脚固定带粘结板14将脚固定;采用拐杖,对跟腱断裂一侧进行25%体重的负重物理训练;
[0043]

第四周、第五周采用跟腱断裂恢复训练靴和拐杖,分别对跟腱断裂一侧进行50%、75%体重的负重物理治疗;
[0044]

第六周开始拆除一个脚跟增高垫4,采用三个脚跟增高垫4和1个平垫5粘结在靴
底15上;穿好跟腱断裂恢复训练靴后,采用拐杖,对跟腱断裂一侧进行100%体重的负重物理治疗;
[0045]

第七周、第八周,每周拆除一个脚跟增高垫4,穿跟腱断裂恢复训练靴并结合无跟腱断裂恢复训练靴进行正常行走及其他物理训练。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