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耳鼻喉科用检查装置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25458239发布日期:2021-06-15 20:03阅读:118来源:国知局
一种耳鼻喉科用检查装置的制作方法

本实用新型涉及医疗器械技术领域,具体为一种耳鼻喉科用检查装置。



背景技术:

耳鼻咽喉原名“五官科”,后经历卫生部改革之后正式命名为“耳鼻咽喉科”耳鼻咽喉科疾病的分类主要从耳朵、鼻子、咽喉这几个部位常发生的一些疾病来分,耳鼻喉检查必须谨慎,因为耳鼻咽喉都是深在的细小腔洞,所以必须使用特殊的照明装置和检查器械进行检查;

在对病人检查时将检查器械探入耳、鼻或咽喉内时,检查器械触碰到病人病患处或敏感处时,病人会因为本能反应躲避,这样就使医生对病人的检查变得困难,对病人的病患进行简单处理也会造成困难,由于耳鼻喉的部位不同,病人身高不同,在对病人检查过程中病人的检查姿势正确与否、检查高度过高过低都不利于对病人进行检查。



技术实现要素: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耳鼻喉科用检查装置,以至少解决现有技术中病人头部晃动检查困难和检查姿势、检查高度影响检查的问题。

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提供如下技术方案:一种耳鼻喉科用检查装置,包括基座,还包括,外柱,所述外柱的数量为四个,四个所述外柱沿上下方向分别设置于基座的上表面四角,内柱,所述内柱的数量为四个,所述内柱与外柱的内腔插接,椅座,所述椅座的底端四角分别与四个所述内柱的顶端通过螺钉连接,调节机构,所述调节机构设置于椅座的上表面左侧,升降板,所述升降板沿上下方向设置于调节机构的顶端,滑块,所述滑块沿上下方向设置于升降板的左侧底端,升降机构,所述升降机构设置于椅座的底端。

优选的,所述调节机构包括翻板,所述翻板的前后两侧底端与椅座的左侧连接座通过销轴连接,滑槽,所述滑槽沿上下方向开设于翻板的左侧,所述滑槽的内腔沿上下方向插接有升降板,且滑块延伸出滑槽的左侧,外壳,所述外壳沿上下方向与翻板的前侧底端螺钉连接,顶杆,所述顶杆与外壳的内腔插接,且顶杆的外壁底端与椅座的左侧连接座插接,弹簧,所述弹簧位于外壳的内腔与顶杆外壁套接,第一齿轮和第二齿轮,所述第一齿轮和第二齿轮均位于滑槽的中间位置前侧沿前后方向依次与翻板的左侧通过轴承连接,所述第一齿轮和第二齿轮的外壁右侧均过盈配合有轴承的内环,所述翻板的左侧固定连接有轴承的外环,且第二齿轮的左侧设置有摇把,所述第一齿轮与滑块啮合连接,滑轨,所述滑轨位于滑槽的前侧中心位置并沿前后方向与翻板右侧螺钉连接,插杆,所述插杆与滑轨的内腔插接,且插杆的外壁前端延伸出滑轨的前侧并与滑块插接。

优选的,所述升降机构包括螺筒,所述螺筒沿上下方向与基座的上表面中心位置螺接,螺杆,所述螺杆的外壁上下两端分别与椅座的底端通过轴承连接和螺筒的内腔通过螺接,所述螺杆的外壁顶端过盈配合有轴承的内环,所述椅座底端固定连接有轴承的外环,第一锥形齿轮,所述第一锥形齿轮与螺杆的外壁顶端键连接,转轮,所述转轮的外壁后端沿前后方向与椅座底端的连接块通过轴承连接,所述转轮的外壁后侧过盈配合有轴承的外环,所述椅座的底端连接块的内腔均固定连接有轴承的外环,第二锥形齿轮,所述第二锥形齿轮与转轮的外壁后端键连接,且第二锥形齿轮与第一锥形齿轮啮合连接。

优选的,所述升降板的右侧顶端设置有可调节的头部束带。

优选的,所述滑块的前后两侧分别沿上下方向设置有齿条和插孔。

优选的,所述椅座的左侧连接座外壁弧形表面等距开设有插孔。

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是:该耳鼻喉科用检查装置,通过调节机构改变翻板的角度使病人达到合适的检查姿势,可以根据病人的身高对头部进行固定,通过升降机构中螺杆的旋转可以对椅座进行升高或降低,避免了病人因为本能反应躲避,降低医生对病人检查的困难,便于对病人的病患进行简单处理,可对病人的检查姿势和检查高度进行调节,对病人身高不同的病人便于检查,对病人的病情有利于进行判定。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的结构主视图;

图2为图1中的a处机构放大图;

图3为图1的结构主视剖面图;

图4为图1中调节机构的结构左视图。

图中:1、基座,2、外柱,3、椅座,4、内柱,5、调节机构,6、升降机构,7、升降板,8、滑块,51、翻板,52、外壳,53、顶杆,54、弹簧,55、滑槽,56、第二齿轮,57、第一齿轮,58、滑轨,59、插杆,61、转轮,62、螺杆,63、第一锥形齿轮,64、第二锥形齿轮,65、螺筒。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将结合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实用新型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实用新型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实用新型保护的范围。

请参阅图1-4,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技术方案:一种耳鼻喉科用检查装置,包括基座1、外柱2、椅座3、内柱4、调节机构5、升降机构6、升降板7和滑块8,还包括,外柱2的数量为四个,四个外柱2沿上下方向分别设置于基座1的上表面四角,内柱4的数量为四个,内柱4与外柱2的内腔插接,通过外柱2和内柱4的配合使椅座3的移动保持稳定,椅座3的底端四角分别与四个内柱4的顶端通过螺钉连接,调节机构5设置于椅座3的上表面左侧,升降板7沿上下方向设置于调节机构5的顶端,滑块8沿上下方向设置于升降板7的左侧底端,滑块8的长度为滑槽55的一半,避免滑块8移动过程中与第一齿轮57脱离,升降机构6设置于椅座3的底端。

作为优选方案,更进一步的,调节机构5包括翻板51、外壳52、顶杆53、弹簧54、滑槽55、第二齿轮56、第一齿轮57、滑轨58和插杆59,翻板51的前后两侧底端与椅座3的左侧连接座通过销轴连接,滑槽55沿上下方向开设于翻板51的左侧,滑槽55的内腔沿上下方向插接有升降板7,且滑块8延伸出滑槽55的左侧,外壳52沿上下方向与翻板51的前侧底端螺钉连接,顶杆53与外壳52的内腔插接,且顶杆53的外壁底端与椅座3的左侧连接座插接,弹簧54位于外壳52的内腔与顶杆53外壁套接,第一齿轮57和第二齿轮56均位于滑槽55的中间位置前侧沿前后方向依次与翻板51的左侧通过轴承连接,第一齿轮57和第二齿轮56的外壁右侧均过盈配合有轴承的内环,翻板51的左侧固定连接有轴承的外环,且第二齿轮56的左侧设置有摇把,第一齿轮57与滑块8啮合连接,滑轨58位于滑槽55的前侧中心位置并沿前后方向与翻板51右侧螺钉连接,插杆59与滑轨58的内腔插接,且插杆59的外壁前端延伸出滑轨58的前侧并与滑块8插接。

作为优选方案,更进一步的,升降机构6包括转轮61、螺杆62、第一锥形齿轮63、第二锥形齿轮64和螺筒65,螺筒65沿上下方向与基座1的上表面中心位置螺接,螺杆62的外壁上下两端分别与椅座3的底端通过轴承连接和螺筒65的内腔通过螺接,螺杆62的外壁顶端过盈配合有轴承的内环,椅座3底端固定连接有轴承的外环,通过螺杆62的螺纹旋转使螺杆62旋进螺筒65或旋出螺筒65从而驱动椅座3上下移动,第一锥形齿轮63与螺杆62的外壁顶端键连接,转轮61的外壁后端沿前后方向与椅座3底端的连接块通过轴承连接,转轮61的外壁后侧过盈配合有轴承的外环,椅座3的底端连接块的内腔均固定连接有轴承的外环,第二锥形齿轮64与转轮61的外壁后端键连接,且第二锥形齿轮64与第一锥形齿轮63啮合连接。

作为优选方案,更进一步的,升降板7的右侧顶端设置有可调节的头部束带,通过调节升降板7上的头部束带将人的头部固定,减少病人头部晃动。

作为优选方案,更进一步的,滑块8的前后两侧分别沿上下方向设置有齿条和插孔,通过齿条使第一齿轮57与滑块8啮合,从而驱动滑块8移动,通过插孔使插杆59与滑块8插接将滑块8固定。

作为优选方案,更进一步的,椅座3的左侧连接座外壁弧形表面等距开设有插孔,便于对不同角度的翻板51进行固定。

其详细连接手段,为本领域公知技术,下述主要介绍工作原理以及过程,具体工作如下。

使用时,根据需要对病人检查的部位,调节翻板51的角度,向上拉动顶杆53,顶杆53将弹簧54压缩并与椅座3的左侧连接座插孔脱离使翻板51接触锁定,旋转翻板51调节到合适角度后松开顶杆53,弹簧54回弹使顶杆53与椅座3的左侧连接座插孔内腔插接,从而使翻板51的位置锁定,令患者坐在椅座3上,背部靠紧翻板51,向后拉动插杆59使插杆59与滑块8脱离,旋转第二齿轮56,第二齿轮56驱动第一齿轮57旋转,第一齿轮57驱动滑块8向上移动使升降板7的顶端到达与病人头部同样高度并将头部束带套于病人头部固定,推动插杆59使插杆59向后移动与滑块8对应位置的插孔插接,从而将升降板7的位置固定,旋转转轮61,转轮61驱动第二锥形齿轮64带动第一锥形齿轮63旋转,第一锥形齿轮63驱动螺杆62在螺筒65内旋转,使螺杆62驱动椅座3进行上下移动,通过外柱2与内柱4的配合使椅座3的上下移动保持稳定,该装置操作简单便于调节,使用灵活实用性强,有利于推广。

在本实用新型的描述中,需要理解的是,术语“同轴”、“底部”、“一端”、“中部”、“另一端”、“上”、“一侧”、“顶部”、“内”、“前部”、“中央”、“两端”等指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为基于附图所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仅是为了便于描述本实用新型和简化描述,而不是指示或暗示所指的装置或元件必须具有特定的方位、以特定的方位构造和操作;同时除非另有明确的规定和限定,术语“插接”、“螺钉连接”、“销轴连接”、“套接”、“轴承连接”、“过盈配合”、“固定连接”、“啮合连接”、“键连接”等术语应做广义理解,例如,可以是固定连接,也可以是可拆卸连接,或成一体;可以是机械连接,也可以是电连接;可以是直接相连,也可以通过中间媒介间接相连,可以是两个元件内部的连通或两个元件的相互作用关系,除非另有明确的限定,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而言,可以根据具体情况理解上述术语在本实用新型中的具体含义。

尽管已经示出和描述了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而言,可以理解在不脱离本实用新型的原理和精神的情况下可以对这些实施例进行多种变化、修改、替换和变型,本实用新型的范围由所附权利要求及其等同物限定。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