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肩外展双自由度支具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23998773发布日期:2021-02-20 16:19阅读:80来源:国知局
一种肩外展双自由度支具的制作方法

[0001]
本实用新型涉及医疗康复支具的技术领域,尤其是涉及一种肩外展双自由度支具。


背景技术:

[0002]
肩部手术如人工肩关节置换、肱骨外科颈骨折、肩袖修补、习惯性肩关节脱位修补等术后通常需要短期的固定,保持持肩关节外展及旋转中立位;同时人们的肩膀内部骨头受伤时,由于剧痛人们无法正常活动或抬起手臂,但手臂下垂时,肩膀内部的伤恢复的较慢,一般在对患者进行治疗时,需要一种外展支具对患者手臂进行展开支撑,以便缩短患者康复时间,使得患者早日恢复健康;肩外展支具在患者康复过程中十分重要。
[0003]
现有的肩外展支具,参照图1所示,包括顺次连接的躯干固定机构1、大臂支撑机构2、前臂支撑机构3及手托板4,躯干固定机构1包括腰部固定板11、胸部固定板12及用于连接腰部固定板11及胸部固定板12的连接杆14;大臂支撑机构2包括与连接杆14铰接的支撑件一23及固定在支撑件一23上的大臂托板22,支撑件一23包括与大臂托板22固定连接且与连接杆14的顶端铰接的固定杆一231及与固定杆一231滑移连接的调节杆一24,固定杆一231远离连接杆14的端部上开设有螺孔一,调节杆一24上开设有多个沿其长度方向均匀分布的螺孔二241,螺孔一及与螺孔一对齐的螺孔二241上共同螺纹连接有定位螺钉一242;前臂支撑机构3包括与调节杆一24远离固定杆一231端部铰接的支撑件二33及固定在支撑件二33上的前臂托板32,支撑件二33包括与前臂托板32固定连接且与调节杆一24铰接的固定杆二331及与固定杆二331滑移连接的调节杆二34,固定杆二331远离调节杆一24的端部上开设有螺孔三,调节杆二34上开设有多个沿其长度方向均匀分布的螺孔四341,螺孔三及与螺孔四341对齐的螺孔三上共同螺纹连接有定位螺钉二342,调节杆二34远离固定杆二331的端部与手托板4固定连接;连接杆14上铰接有伸缩杆15,伸缩杆15远离连接杆14的端部上铰接有与固定杆一231固定连接的固定块151。
[0004]
上述中的现有技术方案存在以下缺陷:某些患者康复训练时,需要前臂托板进行水平屈伸的调节;而该支具中前臂支撑机构与大臂支撑机构之间通过调节杆一与固定杆二之间的铰接实现连接,只能在进行上下翻转的方式调节前臂托板的位置,无法实现前臂托板的水平屈伸调节。


技术实现要素:

[0005]
针对现有技术存在的不足,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提供一种肩外展双自由度支具,其具有前臂托板可进行上下翻转及水平屈伸两种自由度的调节。
[0006]
本实用新型的上述实用新型目的是通过以下技术方案得以实现的:
[0007]
一种肩外展双自由度支具,包括顺次连接的躯干固定机构、大臂支撑机构、前臂支撑机构及手托板,所述大臂支撑机构与所述前臂支撑机构之间设有肘关节调整机构,所述肘关节调整机构包括用于调节前臂支撑机构进行上下翻转的翻转调节组件及用于调节前
臂支撑机构进行水平屈伸的屈伸调节组件,所述翻转调节组件包括固定在前臂支撑机构上的固定圈一、与大臂支撑机构连接的固定圈二及与固定圈一及固定圈二共同螺纹连接的定位销一,所述屈伸调节组件包括与大臂支撑机构固定连接的转动盘、与固定圈二固定连接的限位盘一及与固定圈二固定连接的限位盘二,所述限位盘一及所述限位盘二之间形成有便于放置转动盘的容置槽,所述限位盘一及所述限位盘二上均开设有定位孔一,所述转动盘上开设有定位孔二,两个所述定位孔一及与所述定位孔一同轴设置的所述定位孔二上共同螺纹连接定位销二。
[0008]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利用翻转调节组件调节前臂上下翻转时,首先取下固定圈一及固定圈二之间的定位销一,然后调节固定圈一与固定圈二之间的相对位置,以此使大臂支撑机构与前臂支撑机构之间的角度改变,从而使前臂支撑机构相对于大臂支撑机构上下翻转,待二者之间的角度达到适宜的状态后,将定位销一穿过固定圈一及固定圈二,以此保证前臂支撑机构的稳定性。
[0009]
利用屈伸调节组件调节前臂水平屈伸时,取下定位孔一内的定位销二,然后可在水平方向上转动转动盘,以此使大臂支撑机构与前臂支撑机构之间的角度改变,从而使前臂支撑机构相对于大臂支撑机构水平屈伸,待二者之间的角度达到适宜的状态后,将定位销二穿过定位孔一及与定位孔一对齐的定位孔二,可将转动盘与限位盘一及限位盘二固定,进一步保证了前臂支撑机构的稳定性;利用翻转调节组件与屈伸调节组件,可分别调节前臂进行上下翻转及水平屈伸两种自由度的调节,以此可使支具的使用更加方便。
[0010]
本实用新型在一较佳示例中可以进一步配置为:所述固定圈一及所述固定圈二相对的侧面上均设置有齿圈,所述固定圈一上的齿圈与所述固定圈二上的齿圈啮合。
[0011]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固定圈一与固定圈二的相对面上设有齿圈,齿圈可增大固定圈一及固定圈二之间的接触面积,以此可增大固定圈一及固定圈二之间的摩擦力,从而减少定位销一出现滑丝而影响大臂支撑机构与前臂支撑机构之间稳定性的问题。
[0012]
本实用新型在一较佳示例中可以进一步配置为:所述限位盘一、所述转动盘及所述限位盘二上共同转动穿设有圆杆,所述圆杆的端部上固定连接有与所述限位盘一接触的圆环一,所述圆杆的另一端部上固定连接有与限位盘二接触的圆环二。
[0013]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利用圆杆可连接限位盘一、限位盘二及转动盘,且可保证转动盘沿着圆杆转动;同时圆环一与圆环二的设置,可对圆杆进行限位,保证了圆杆与限位盘一、限位盘二及转动盘之间连接的稳定性,以此保证了大臂支撑机构及前臂支撑机构之间连接的稳定性。
[0014]
本实用新型在一较佳示例中可以进一步配置为:所述限位盘一及所述限位盘二上均开设有腰孔。
[0015]
根据患者病情的不同,部分患者需要使其前臂进行水平屈伸方向的前臂活动,以此促进康复治疗的效果,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可将定位销一穿过与腰孔对应的定位孔二内,以此定位销二可在腰孔内进行小幅度的移动,使前臂可进行小幅度的水平屈伸活动,以此达到康复治疗效果较好的作用。
[0016]
本实用新型在一较佳示例中可以进一步配置为:所述躯干固定机构包括腰部固定板、胸部固定板及用于连接腰部固定板及胸部固定板的伸缩调节件。
[0017]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腰部固定板用于固定患者的腰部,胸部固定板用于固定
患者的胸部,患者可根据其体形利用伸缩调节件调节腰部固定板与胸部固定板之间的距离,以此提高了肩外展支具的实用性。
[0018]
本实用新型在一较佳示例中可以进一步配置为:所述伸缩调节件包括固定在腰部固定板上的活动部及与活动部滑移连接且固定在胸部固定板上的固定部,所述固定部上开设可供活动部滑移的滑道,所述固定部开设有与滑道连通的长孔,所述活动部上沿其长度方向上开设有多个限位孔,所述限位孔上螺纹连接有与固定部抵紧的限位销。
[0019]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需要利用伸缩调节件调节腰部固定板与胸部固定板之间的距离时,拧动限位销使其与固定部分离,然后可沿着长孔的长度方向拉动活动部,使活动部沿着滑道滑移,从而改变了活动部与固定部之间的相对位置,以此改变了伸缩调节件的长度,使胸部固定板与腰部固定板之间的距离改变以适应患者的体形;限位销可固定在长孔对应的固定部的任意位置上,使伸缩调节件的长度调节范围较大。
[0020]
本实用新型在一较佳示例中可以进一步配置为:所述大臂支撑机构包括与固定圈二固定连接的支撑件三及固定在支撑件三上的大臂托板,所述支撑件三包括与大臂托板固定连接且与固定圈二固定连接的固定杆三及与固定杆三滑移连接的调节杆三;所述前臂支撑机构包括与调节杆三转动连接的支撑件四及固定在支撑件四上的前臂托板,所述支撑件四包括与调节杆三转动连接的固定杆四及与固定杆四滑移连接的调节杆四。
[0021]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将大臂支撑机构设为支撑件三及大臂托板的组合,支撑件三用于连接躯干固定机构与大臂支撑机构,大臂托板用于承托患者的大臂;且支撑件三由相对滑移设置的固定杆三及调节杆三组成,以此支撑件三的长度可调,从而可根据患者的大臂长度进行适应性调节;将前臂支撑机构设为支撑件四与前臂托板的组合,支撑件四用于连接大臂支撑机构与前臂支撑机构,前臂托板用于承托患者的前臂;且支撑件四由相对滑移设置的固定杆四及调节杆四组成,以此支撑件四的长度可调,从而可根据患者的前臂长度进行适应性调节;大臂支撑机构及前臂支撑机构均可根均患者的体形进行适应性的调整,从而使肩外展支具可适应多种患者。
[0022]
本实用新型在一较佳示例中可以进一步配置为:所述固定杆三上开设有可供调节杆三滑移的滑腔一,所述固定杆三上还设有与滑腔一连通的条孔一,所述调节杆三上螺纹连接有定位螺钉三,所述定位螺钉三的端部上固定连接有与固定杆三抵接的旋转块一;所述固定杆四上开设有可供调节杆四滑移的滑腔二,所述固定杆四上还设有与滑腔二连通的条孔二,所述调节杆四上螺纹连接有定位螺钉四,所述定位螺钉四的端部上固定连接有与固定杆四抵接的旋转块二,所述调节杆四远离固定杆四的端部与所述手托板固定连接。
[0023]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通过转动旋转块一,使旋转块一与固定杆三分离,然后沿着条孔一的长度方向调整调节杆三的位置,直至支撑件三的长度与患者的大臂相适应,然后转动旋转块一,使旋转块一与固定杆三抵紧,从而将调节杆三与固定杆三进行固定,保证了支撑件三的稳定性;通过转动旋转块二,使旋转块二与固定杆四分离,然后沿着条孔一的长度方向调整调节杆四的位置,直至支撑件四的长度与患者的大臂相适应,然后转动旋转块二,使旋转块二与固定杆四抵紧,从而将调节杆四与固定杆四进行固定,保证了支撑件四的稳定性。
[0024]
本实用新型在一较佳示例中可以进一步配置为:所述滑腔一的内壁上滚动连接有与调节杆三接触的滚珠一;所述滑腔二的内壁上固定连接有与所述调节杆四接触的滚珠
二。
[0025]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调节支撑件三的长度时,使调节杆三在滑腔一内滑动,调节杆三与滚珠一之间的滚动连接,可转化成调节杆三与固定杆三之间的滑移连接,以此可减少调节杆三所受的摩擦力,减缓调节杆三的磨损速度,从而延长其使用寿命;调节支撑件四的长度时,使调节杆四在滑腔二内滑动,调节杆四与滚珠二之间的滚动连接,可转化成调节杆四与固定杆四之间的滑移连接,以此可减少调节杆四所受的摩擦力,减缓调节杆四的磨损速度,从而延长其使用寿命。
[0026]
综上所述,本实用新型包括以下至少一种有益技术效果:
[0027]
利用翻转调节组件与屈伸调节组件,可分别调节前臂进行上下翻转及水平屈伸两种自由度的调节,以此可使支具的使用更加方便;
[0028]
将定位销一穿过与腰孔对应的定位孔二内,以此定位销二可在腰孔内进行小幅度的移动,使前臂可进行小幅度的水平屈伸活动,以此达到康复治疗效果较好的作用;
[0029]
腰部固定板用于固定患者的腰部,胸部固定板用于固定患者的胸部,患者可根据其体形利用伸缩调节件调节腰部固定板与胸部固定板之间的距离,以此提高了肩外展支具的实用性。
附图说明
[0030]
图1是现有技术的结构示意图。
[0031]
图2是实用新型的结构示意图。
[0032]
图3图2中a部分的局部放大示意图。
[0033]
附图标记:1、躯干固定机构;11、腰部固定板;12、胸部固定板;13、伸缩调节件;131、固定部;132、活动部;133、滑道;134、长孔;135、限位孔;136、限位销;14、连接杆;15、伸缩杆;151、固定块;2、大臂支撑机构;21、支撑件三;211、固定杆三;212、调节杆三;213、滑腔一;214、条孔一;215、旋转块一;22、大臂托板;23、支撑件一;231、固定杆一;24、调节杆一;241、螺孔二;242、定位螺钉一;3、前臂支撑机构;31、支撑件四;311、固定杆四;312、调节杆四;313、滑腔二;314、条孔二;315、滚珠二;316、旋转块二;32、前臂托板;33、支撑件二;331、固定杆二;34、调节杆二;341、螺孔四;342、定位螺钉二;4、手托板;5、翻转调节组件;51、固定圈一;52、固定圈二;521、齿圈;53、定位销一;6、屈伸调节组件;61、转动盘;611、定位孔二;62、限位盘一;621、定位孔一;622、腰孔;63、限位盘二;64、圆杆;641、圆环一;65、定位销二。
具体实施方式
[0034]
以下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作进一步详细说明。
[0035]
参照图2,为本实用新型公开的一种肩外展双自由度支具,包括顺次连接的躯干固定机构1、大臂支撑机构2、前臂支撑机构3及手托板4。躯干固定机构1包括腰部固定板11、胸部固定板12及伸缩调节件13。腰部固定板11用于固定患者的腰部,胸部固定板12用于固定患者的胸部。
[0036]
伸缩调节件13用于连接腰部固定板11与胸部固定板12,伸缩调节件13包括固定部131及活动部132。固定部131为长方体形结构,固定部131竖直设置,且固定部131与胸部固
定板12固定连接。固定部131上开设有滑道133,滑道133的长度方向与固定部131的长度方向一致。固定部131远离人体的侧面上开设有长孔134,长孔134与滑道133连通,且长孔134的长度方向与固定部131的长度方向一致。活动部132为长方体形结构,活动部132的长度方向与固定部131的长度方向一致,且活动部132滑移设置在固定部131的滑道133上。本实施例中,活动部132上开设有六个限位孔135,六个限位孔135沿活动部132的长度方向均匀分布。其中一限位孔135上螺纹连接有限位销136,且限位销136与固定部131抵紧。患者可根据其体形利用伸缩调节件13调节腰部固定板11与胸部固定板12之间的距离,调节时拧动限位销136使其与固定部131分离,然后可沿着长孔134的长度方向拉动活动部132,使活动部132沿着滑道133滑移,从而改变了活动部132与固定部131之间的相对位置,以此改变了伸缩调节件13的长度,使胸部固定板12与腰部固定板11之间的距离改变以适应患者的体形。
[0037]
参照图2,大臂支撑机构2包括支撑件三21及大臂托板22,支撑件三21包括固定杆三211及调节杆三212,固定杆三211为长方体形结构,固定杆三211与固定部131的端部转动连接。固定杆三211上开设有滑腔一213,滑腔一213的长度方向与固定杆三211的长度方向一致。固定杆三211上还开设有条孔一214,条孔一214与滑腔一213连通。调节杆三212滑移设置在滑腔一213内,以此使固定杆三211与调节杆三212之间滑移连接。调节杆三212上螺纹连接有定位螺钉三,定位螺钉三的端部上一体成型有旋转块一215,通过转动旋转块一215可调节定位螺钉三的位置,使其与固定杆三211抵紧。大臂托板22固定在固定杆三211上,且大臂托板22用于承托大臂。
[0038]
前臂支撑机构3包括支撑件四31及前臂托板32,支撑件四31包括固定杆四311及调节杆四312,固定杆四311为长方体形结构,固定杆四311与调节杆三212远离固定部131的端部连接。固定杆四311上开设有滑腔二313,滑腔二313的长度方向与固定杆四311的长度方向一致。固定杆四311上还开设有条孔二314,条孔二314与滑腔二313连通。调节杆四312滑移设置在滑腔二313内,以此使固定杆四311与调节杆四312之间滑移连接。调节杆四312上螺纹连接有定位螺钉四,定位螺钉四的端部上一体成型有旋转块二316,通过转动旋转块二316可调节定位螺钉四的位置,使其与固定杆四311抵紧。前臂托板32固定在固定杆四311上,且前臂托板32用于承托前臂。手托板4固定在调节杆四312远离固定杆四311的端部上,且手托板4用于承托患者的手部。
[0039]
参照图2、图3,大臂支撑机构2与前臂支撑机构3之间设有肘关节调整机构,肘关节调整机构包括翻转调节组件5及屈伸调节组件6。翻转调节组件5用于调整前臂支撑机构3进行上下翻转,其包括固定圈一51、固定圈二52及定位销一53。固定圈一51固定在固定杆四311靠近调节杆三212的端部上,固定圈二52固定在调节杆三212靠近固定杆四311的端部上,且固定圈一51与固定圈二52同轴设置,固定圈一51及固定圈二52相互靠近的侧面上均设置有齿圈521,固定圈一51上的齿圈521与固定圈二52上的齿圈521相互啮合。定位销一53与固定圈一51及固定圈二52共同螺纹连接;利用翻转调节组件5调节前臂上下翻转时,首先取下固定圈一51及固定圈二52之间的定位销一53,然后调节固定圈一51与固定圈二52之间的相对位置,以此使大臂支撑机构2与前臂支撑机构3之间的角度改变,从而使前臂支撑机构3相对于大臂支撑机构2上下翻转,待二者之间的角度达到适宜的状态后,将定位销一53穿过固定圈一51及固定圈二52,以此保证前臂支撑机构3的稳定性。
[0040]
参照图2、图3,屈伸调节组件6包括转动盘61、限位盘一62及限位盘二63。转动盘61
与调节杆三212的端部一体成型,限位盘一62及限位盘二63均与固定圈二52一体成型,限位盘一62及限位盘二63之间形成有可放置转动盘61的容置槽,限位盘一62、转动盘61及限位盘二63共轴心线,且三者的轴心位置处共同转动穿设有圆杆64,圆杆64用于连接限位盘一62、转动盘61及限位盘二63,且圆杆64靠近限位盘一62的端部上固定连接有圆环一641,圆杆64靠近限位盘二63的端部上固定连接有圆环二(未示出),圆环一641及圆环二可对圆杆64进行限位,防止圆杆64脱离限位盘一62及限位盘二63,以此保证了屈伸调节组件6的稳定性。限位盘一62及限位盘二63上均开设有四个定位孔一621,定位孔一621为圆形孔。转动盘61上开设有定位孔二611,定位孔二611与定位孔一621的形状相同,且定位孔二611的数量为十个,十个定位孔二611沿转动盘61呈环形均匀分布。限位盘一62及限位盘二63均开设有两个腰孔622,且限位盘一62与转动盘61之间设有定位销二65,定位销二65可穿设定位孔一621、定位孔二611及腰孔622。
[0041]
实施例二:一种肩外展双自由度支具,参照图2、图3,与实施例一的主要区别在于:滑腔一213的内壁上滚动连接有滚珠一,滚珠一与调节杆三212接触;滑腔二313的内壁上滚动连接有滚珠二315,滚珠二315与调节杆四312接触。
[0042]
与实施例一相比优点在于:利用调节杆三212与滚珠一之间的滚动连接,可转化成调节杆三212与固定杆三211之间的滑移连接,以此可减少调节杆三212所受的摩擦力,减缓调节杆三212的磨损速度,从而延长其使用寿命;同理,可减缓调节杆四312的磨损速度,从而延长其使用寿命。
[0043]
实施例二的实施原理为:利用翻转调节组件5调节前臂上下翻转时,首先取下固定圈一51及固定圈二52之间的定位销一53,然后调节固定圈一51与固定圈二52之间的相对位置,以此使大臂支撑机构2与前臂支撑机构3之间的角度改变,从而使前臂支撑机构3相对于大臂支撑机构2上下翻转,待二者之间的角度达到适宜的状态后,将定位销一53穿过固定圈一51及固定圈二52,以此保证前臂支撑机构3的稳定性;利用屈伸调节组件6调节前臂水平屈伸时,取下定位孔一621内的定位销二65,然后可在水平方向上转动转动盘61,以此使大臂支撑机构2与前臂支撑机构3之间的角度改变,从而使前臂支撑机构3相对于大臂支撑机构2水平屈伸,待二者之间的角度达到适宜的状态后,将定位销二65穿过定位孔一621及与定位孔一621对齐的定位孔二611,可将转动盘61与限位盘一62及限位盘二63固定,进一步保证了前臂支撑机构3的稳定性;利用翻转调节组件5与屈伸调节组件6,可分别调节前臂进行上下翻转及水平屈伸两种自由度的调节,以此可使支具的使用更加方便。
[0044]
本具体实施方式的实施例均为本实用新型的较佳实施例,并非依此限制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故:凡依本实用新型的结构、形状、原理所做的等效变化,均应涵盖于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之内。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